A. 美國對伊朗的石油禁運,現在怎麼樣了
從四月底美國就已經開始宣布全面結束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和免稅,而且從5月2日之後就開啟了對伊朗石油全球制裁措施,到現如今已經過去好幾個月的時間了,那麼現如今狀況又是如何呢?
我們知道伊朗本身並不是一個發達的國家,主要靠的就是他們石油的出口來獲取龐大的資金量,然而現如今美國對他們實行的制裁之後,對於國家的經濟發展當然也帶來了無比大的負擔。不僅僅是國家的經濟體制受到了沖擊,就連個人的經濟同樣也是受到了沖擊,所以現如今伊朗面對的困難還是比較大的。
B. 伊朗石油怎麼了,為什麼歐盟國家要不再輸入美國又為什麼要打伊朗(答哪個都行
歐盟迫於美國的壓力,不得已制裁伊朗,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以遏制其核計劃。
美國要打伊朗是因為伊朗極端反美反西方且開展核計劃。
C. 美國為什麼不能打伊朗
1.就美國的實力和現狀來看,打伊朗是不大可能的.美國已深深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泥潭之中.
2.伊朗無論是在國土面積上還是人口數量上都是伊拉克的3倍.另外,伊朗不是伊拉克,它不存在復雜的教派沖突,伊朗人是很團結的.一個小小的伊拉克就足以牽制住美國,對於伊朗,美國不得不慎重考慮.
3.另外,中國和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都極力反對美國訴諸武力.
4.最近六方會談所取得的成果,為通過談判解決伊朗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D. 目前因為核問題,伊朗停了哪些國家的石油
美國 西歐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離心機的試驗,其功率是目前離心機的5倍,新一代離心機將在不久後投入使用。 2011年10月,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就曾以伊朗核問題國際調停六方的名義致,函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伊方首席核談判代表賽義德-賈里里。信中重申談判專家們准備恢復對話,條件是「伊朗可以證明其核計劃不是用於軍事目的,而具有和平性質」。
編輯本段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度
美國目前准備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美國的通過第一次海灣戰爭,美打擊了伊拉克,主導和控制了海灣地區的局勢;通過北約東擴和科索沃戰爭,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布希政府上台後,受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影響,開始突出維護國家擴張利益,將俄羅斯和中國作為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9·11"事件後,強硬的共和黨新保守主義集團更加得勢,以「反恐」的名義搞擴張,為此出台了"布希主義","先發制人"理論,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駐軍中亞,增加了對中亞、西亞、南亞局勢的影響力。對伊拉克戰爭,是美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又一重要步驟,在布希的心目中,發動這場戰爭關繫到美國的眼前和長遠安全,關繫到美國的世界霸權或准霸權地位。通過戰爭,不僅可以拔掉伊拉克這個釘子,在伊斯蘭世界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走廊;還可以通過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實現對俄、歐、中、印等大國的戰略牽制這一箭雙雕的作用。如果再次控制伊朗,則美國對亞洲的影響力將有決定性的影響,美國就實現了對亞洲俄、中、印等大國的軍事包圍。 海灣國家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3,出口量約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44.5%。而這一地區的石油生產國佔了OPEC成員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國,OPEC控制著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烏地阿拉伯一國就佔OPEC日產量的1/2左右。海灣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伊拉克、伊朗是美國捏造的「邪惡軸心」成員(還包括反美的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在「9·11」事件後與美國的關系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美國擔心自己嚴重依賴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將是相當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對於擺脫嚴重依賴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應的主動權有極大的戰略意義。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伍爾西(此人被美國國防部推薦為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上擔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對德國《明鏡》雜志發表的談話充分地反映了美國的這一戰略意圖。伍爾西說:「……但是這(指對伊戰爭)不僅僅關繫到美國對石油的依賴,而且還關繫到全世界對石油的依賴。從短期看,我們的最根本的薄弱之處在於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減或提高石油的開采量……沙特人對油價的升降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註:[美]詹姆斯·伍爾西:《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伊拉克戰爭對美國從中東人手中搶過「石油武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有了親美的新伊拉克政權,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亞將失去決定世界石油價格的重要能力。美國如果能進一步遏制伊朗(這將是美國在這次「倒薩」戰爭後要解決的問題),世界石油將重新回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時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國具有單獨的控制權。這對另外的世界產油大國如委內瑞拉、俄羅斯也將產生重要的經濟制約,這種制約對這些國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將產生重大制衡作用。
美國主戰派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和美國國防部軍方、美國中央司令部,轄區包括從中亞、西南亞,到中東和非洲東北部。 國務卿賴斯 主戰派觀點:現在不打,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擴張利益形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選擇動武,而且動武後可以控制伊朗。
美國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主和派觀點:目前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麼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麼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
E. 在打擊伊朗的問題上,美國在外交、軍事、經濟、政治方面都使用了哪些手段
在打擊伊朗方面,美國可以說是無所用不及,無論是在外交,軍事,經濟,政治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制裁。就特別明顯的軍事,美國和伊朗引發的戰爭,大大小小已經數不清了。還有在經濟政治方面,在我們看不到的層面進行多方面的打擊制裁伊朗人民苦不堪言。
由此可見,打擊了主要是因為伊朗不按規定發展核武器,阻礙世界和平發展,不但是美國各個國家都有所制裁吧,其實在我看來,美國打擊伊朗不僅僅是因為核問題還有石油問題,眾所周知,伊朗石油生產大國,美國缺少石油,所以打擊伊朗也和石油有些關系。
F. 美國禁止世界所有國家進口伊朗石油,為什麼美國要這樣
因為伊朗不聽美國的話。出口石油是伊朗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限制其他國家進口伊朗石油,伊朗的外匯收入就會減少,就會變窮。窮則思變,社會就會逐漸變得不穩定,實在太窮過不下去了就只有啥都聽美國的了。
G. 美國為什麼不打伊朗伊朗的石油也很多嗎
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事情還沒有料理清楚,還會亂一些時候。攻打伊拉克帶來的國內外輿論批評還沒有平復,這也需要一些時間。從伊朗核問題本身看,也還沒有馬上就會爆發戰爭的形勢。這個問題還在原子能機構的范圍內協調,伊朗一方面堅持有權和平利用核能,另一方面也不拒絕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美國急於把問題提到聯合國去,歐洲不同意,就是提到聯合國,通過一個允許美國動武的決議將是十分困難的。
美國如果照搬伊拉克戰爭的方式,採取單邊主義行動,除了國際國內不良反應外,還有些東西它必須顧忌。伊朗不同於伊拉克,兩伊戰爭結束十多年來,伊朗的經濟得到了恢復,持續的高油價又幫了它的忙。今年8月,它成功地開發了可以打到以色列的「流星-3」
中程導彈。而且,它國土面積差不多是伊拉克的四倍,人口比伊拉克多兩倍多,人民的宗教感情和不怕死的勁頭比起伊拉克人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人現在動手,還要擔心燙傷手指頭。還有,伊拉克戰爭加深了穆斯林世界對美國的仇恨,助長了恐怖主義,再接著打伊朗,後果如何?再則,伊朗戰爭一旦打起來,占伊拉克多數的什葉派可能與伊朗聯合起來,打一場大范圍的戰爭。所有這些,美國人,即使是激進派,也不得不考慮。
再者.國際油價不斷攀升造成新一次的石油危機.伊朗又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國.美國人考慮自身利益.還不敢對伊朗動手
H. 美國嚴厲禁止,為何土耳其還敢進口伊朗石油
美國和伊朗之間戰爭一直以來是中東地區最嚴峻的問題之一,但是美國的做法可謂是狠毒,因為伊朗很依靠石油的出口,一旦禁止進口伊朗的石油,對伊朗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雖然遭到很多國家的反對,但是有部分依賴石油的大國也都在尋找其他出路。
對於美國禁止在伊朗進口石油,伊朗有兩條出路,一是能夠妥協美國,同美國進行談判,二是,與美國死磕到底,在短時間內重新啟動核武器計劃,這樣美伊戰爭也不會隨意啟動,如果伊朗沒有研製出核武器那麼必定會陷入困境,我們更希望的是和平相處。
I. 二戰時期,德國為何不攻打中東西亞這些石油多的地方
第一個原因是: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中東也產油,但它不是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地區。當時,世界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蘇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羅馬尼亞、東南亞等地。中東僅佔世界石油產量的5%。20世紀50年代後,中東成為世界主要產油區。因此,德國人對中東石油的渴望不高。
德國並不是沒有考慮過玩中東石油的想法,只是沒能在北非戰場上贏得英國。如果真的最後佔領了整個埃及,那麼巴勒斯坦的英國人也會撤退,那個時候伊朗的石油就可以通過陸運加海運的方式很輕松的運到德國人手中,義大利雖然打仗不行,但是跑跑後勤還是可以的。現在來看,德國打下中東及地中海一帶就對了,一來這里離義大利和德國並不遠,隆美爾就在這里戰斗過。
J. 美國憑什麼取消伊朗石油出口權到底會怎樣處理伊朗
美國取消伊朗石油出口權一是為了石油美元霸權,另外一方面是想要挑起中東大亂,要對伊朗的石油進行全球封鎖。
二、挑起中東大亂
其實大美這樣的舉動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想要教訓一下伊朗,讓伊朗成為眾矢之的,阻止中東力量進一步擴大。因為一旦美國禁止伊朗出口,伊朗便會毫不猶豫的封閉霍爾木茲海峽,這必然會引燃阿拉伯國家的怒火,大美這個時候就可以趁亂讓伊朗乖乖就範,還可以最大程度上解決美元信用危機,說不定還可以大撈一筆戰爭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