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怎麼解決核危機

伊朗怎麼解決核危機

發布時間:2022-09-06 20:22:16

⑴ 伊朗這一次為何提出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需解決核保障問題

簡單點說,就是伊朗要發展了,這個協議要開始執行,美國不能在壓制他們!

下面給你分析伊核協議的情況:

伊核協議是聯合國五常參與討論協商並促成的。後因美國前負責人的上台予以全盤否定了。對此,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都是持反對意見的。

如果伊朗有原則,有底線的作出讓步,相信大多數國家的人民都是贊成的。因為這畢竟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和平氣氛。當然也有持反對意見的國家,比如以色列。還有能源輸出國可能有些發愁,其中包括俄羅斯等,因為可能要佔據他們的一些市場份額。

最後還是希望伊朗好自為之!

⑵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與演變

伊朗核問題的演變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王龍琴)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的由來

新華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王龍琴)

20世紀50年代,伊朗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

1980年4月,美國與伊朗斷交。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借口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伊朗核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2003年9月,國際原子能機構首次通過決議,要求伊朗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此後,為使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先後通過了一系列決議。

2003年12月,在代表歐盟的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但伊朗一直強調和平利用核能資源的權利,並在暫停鈾濃縮活動方面多次出現反復。

2004年11月,法德英三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存有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2005年12月,俄羅斯提出伊俄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朗核問題再度升溫。2月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把伊朗核問題報告安理會。3月29日,安理會通過了一項由英法起草、經過多次修改的「主席聲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六國外長經過多次磋商,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方案。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8月22日,伊朗對六國方案作出了正式答復,表示願意馬上與這項方案的提出國進行認真對話。但美國認為,伊朗故意迴避最為關鍵的暫停鈾濃縮問題,沒有滿足安理會的核心要求。

⑶ 安理會可採取哪些措施解決伊朗核問題

安理會解決伊朗核問題採取以下措施:
根據安理會的職權,安理會可以決定採取必要的(武力或非武力)措施以實施其決議。根據安理會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方面的作用:
1.在和平解決會員國之間的爭端方面,安理會對於任何爭端或可能引起國際摩擦或爭端的任何情勢可以進行調查,以斷定其繼續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
2.在維持和平與制止侵略方面,安理會應斷定任何對和平的威脅、和平的破壞和侵略行為是否存在。它可以促使當事國遵行安理會認為必要或適當的臨時措施。
3.安理會可以決定採取必要的(武力或非武力)措施以實施其決議。根據憲章第四十一條授權安理會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可採取武力以外的措施,包括經濟制裁,斷絕鐵路、海運、航空等;如果安理會認為第四十一條所規定的非武力辦法不足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時,第四十二條則進一步授權安理會可採取必要的武力行動。此項行動包括聯合國會員國的「空海陸軍示威、封鎖及其他軍事舉動」。這項規定的目的在於以合法使用的集體武力對付個別國家非法使用武力的行為,以消除對於和平的威脅及制止侵略行為。這也是聯合國集體安全體制最後訴諸的和平保證手段,也是最有力的威懾手段。安理會依第四十二條作出的武力制裁的決定,要求各會員國忠實地予以履行。

⑷ 是什麼因素促成了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妥協

伊朗14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全面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的書面承諾。這是伊朗又一次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即將舉行會議討論伊朗核問題的關鍵時刻作出妥協。
去年11月10日,伊朗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舉行會議的前10天向該機構遞交了准備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的書面聲明,今年5月21日,伊朗又在距理事會開會討論伊朗核問題還有24天時提交了長達1000多頁的核計劃文件。本月25日,理事會將再次開會討論伊朗核問題。伊朗在這次會議前作出妥協,顯然是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動。
自去年6月以來,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針對伊朗核問題通過了多項決議,要求伊朗與該機構合作,盡快澄清與其核計劃有關的所有懸而未決的問題。但國際原子能機構迄今沒有發現伊朗發展核武器計劃的證據,而伊朗又始終堅持維護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美國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執意要推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處理。歐盟則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在歐盟提供核技術、核原料以及加強雙邊貿易關系的前提下,伊朗能夠主動放棄鈾濃縮活動,以打消美國的顧慮。有消息說,如果伊朗不接受歐盟建議,歐盟將轉而支持美國。但伊朗表示擔心,如果接受歐盟的條件,其核電站原料供應將會掌握在別人手中。伊朗此次提交全面放棄鈾濃縮活動的聲明,應該是在歐盟「胡蘿卜加大棒」政策下作出的重大讓步。
伊朗的舉措顯然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努力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進程中爭取主動。伊朗核問題遲遲得不到最終解決,主要原因是美國長期堅持敵視伊朗的政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遂成為伊美兩國外交斗爭的舞台。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對伊朗核查中相繼發現高濃縮鈾痕跡以及「進口、製造和使用」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分離機的證據,這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伊朗發展核武器的把柄。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的多次決議對伊朗十分不利的情況下,伊朗試圖以作出妥協的方式換取理事會多數成員的同情。前幾次理事會會議結果證明,盡管理事會一些成員對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感到不盡如人意,但伊朗在關鍵時刻以妥協贏得理事會成員支持的外交策略取得了相對成功。
伊朗不希望其核問題擴大化、國際化。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定於本月25日舉行的下一次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駐維也納外交人士認為,這是理事會為伊朗規定的最後期限。如果伊朗在此日期前不履行理事會的決議,理事會有可能通過表決方式,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由安理會考慮對伊朗實施制裁。由此看來,25日將要舉行的理事會會議不同尋常。所有理事會成員都明白,伊朗因其核問題受到聯合國制裁,除了美國等少數西方國家高興外,其後果對伊朗和歐盟都沒有益處。前一次理事會會議結束後,伊朗與代表歐盟的德法英三國就伊核問題相繼舉行了多輪會談。雙方6日晚在法國巴黎結束的第三輪談判取得了積極進展。會談最終促使伊朗聲明全面放棄鈾濃縮計劃。
到14日晚,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對伊朗暫停鈾濃縮活動的書面聲明做出反應。伊朗是否履行承諾,還要看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在伊朗的實地驗證結果。但分析人士認為,可以預見,一直期待伊朗與歐盟三國會談結果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將在他15日提交理事會成員的關於伊朗核問題核查報告中提及此次會談成果,並對伊朗的妥協姿態做出積極評價。同時,伊朗的這個適時妥協也令美國的強硬立場嚴重受挫。

⑸ 伊朗總統:若解除對伊制裁,伊核談判就有望達成協議,透露了哪些信息

透露的消息就是,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解除對伊朗的限制,而且能夠加強發展,能夠和其他的國家達成合作,能夠促進發展,而是能夠改變國家的危機狀態。

⑹ 伊朗外長稱「伊核談判最終協議須遵守伊朗紅線」,釋放了哪些信號

釋放出來的信號就是他們同意遵守伊朗的紅線,確保伊朗會獲得經濟利益。

⑺ 伊朗總統: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需要解決核保障問題,什麼才是更有力保證

伊朗方面提出,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還需要解決有力的核保障問題,伊朗總統表示,如果和保障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麼即便達成了協議也是沒有意義的。伊朗總統要求和保障問題能夠得到最終解決,伊朗從來沒有離開過談判桌,並且美國對於伊朗的壓迫制裁必須要解除,某些背棄伊核協議的國家也要做出有力保障,必須重新履行承諾。

總而言之,伊朗需要的是美國方面在伊朗的核問題方面恢復履約,並且要做出更加有利和更加可靠的保證,美國要講信用,並且伊朗方面非常認真,而且強有力,並且持久的對待伊核協議,伊朗的保障應該得到落實跟解決,才能重新履行協議。

⑻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的國家地位問題。
簡介:
自美國總統柯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伊朗的核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伊朗核危機到底會如何收場,需要從多方面展開探討,而探討的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擔憂。

核武器的持有者與核不擴散體系的無奈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默認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盡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進程。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運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里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伊朗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難以補償的高昂代價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布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了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希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項目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希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希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盡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設備」。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采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周後,柯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循環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消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消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巨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設備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么?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么?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程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么?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看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前景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系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系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繫上。

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盡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後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沖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沖突的舞台。中東主要民族關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沖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台,盡管沖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志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通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進程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沖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沖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沖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准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准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進程。

這就是核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⑼ 伊朗想要掌握核武器究竟有多難,誰會首先不答應

在當今世界,是否擁有核武器其實也是意味著一個國家的軍事能力,軍事能力一旦強大別的國家肯定也不敢輕舉妄動,目前來說,伊朗是不可能掌握核武器的,首先美國就不會答應。

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國際社會上,許多國家都需要發展經濟,都需要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不希望伊朗擁有了核武器而與美國,或者敵對國家進行戰爭,破壞了自己的發展。

⑽ 伊朗總統:伊核談判達成協議需要解決核保障問題,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談判的結果,談判的過程,解決的問題,有怎樣的保障效果?是否能夠保證人民的安全?

閱讀全文

與伊朗怎麼解決核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西亞礦泉水多少錢一瓶 瀏覽:925
38越南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380
印尼人在香港能做什麼工作 瀏覽:526
為什麼伊朗被制裁油價還下跌 瀏覽:778
義大利斜體英文是哪個字體 瀏覽:393
義大利軟體哪個好 瀏覽:220
美國攻打伊朗是什麼時候的 瀏覽:854
越南南沙駐軍指揮部在哪個島 瀏覽:611
印度葯為什麼比生命貴 瀏覽:432
英國建築業什麼時候復甦 瀏覽:527
四紋印尼虎長什麼樣 瀏覽:312
為什麼要搶印度市場 瀏覽:901
伊朗帶什麼口罩 瀏覽:172
印尼共享單車怎麼樣 瀏覽:972
英國河流為什麼這么小 瀏覽:24
印尼最出名的早餐是什麼 瀏覽:181
中超和越南哪個厲害 瀏覽:599
越南一個包菜多少錢 瀏覽:926
英國的二手書市場怎麼樣 瀏覽:745
義大利勞力士手錶怎麼樣 瀏覽: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