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為什麼在冬天吹東北風

伊朗為什麼在冬天吹東北風

發布時間:2022-09-05 20:37:31

『壹』 氣候的種類特點及成因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也稱赤道雨林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位於赤道附近,向南、北延伸5°~10°左右,主要分布區為:南美洲的亞馬遜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

這些地區位於赤道低壓帶,氣流以上升運動為主,水汽凝結致雨的機會多,全年多雨,無乾季,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月降水量也超過60毫米,且多雷陣雨;各月平均氣溫為25°~28℃,全年長夏,無季節變化,年較差一般小於3℃,而平均日較差可達6°~12℃。

幾處特殊分布: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島國東北部。在這種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長,樹種繁多,植被茂密成層,動植物種類繁多。

冰原景觀

冰原氣候終年嚴寒,降水稀少。該氣候主要分布在格陵蘭島和南極洲,包括格陵蘭內陸和南極大陸的冰原高原。這里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下半年雖是永晝,但由於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酷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幾乎沒有什麼植物生長。

高原山地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於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以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等地都有分布。由於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地勢增高而呈垂直變化,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結構。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氣候帶結構,即或是同一個山地或高原,由於其內部坡向、高度與位置等的差異,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氣候帶結構。

因素

太陽輻射因子、下墊面因子、大氣環流因子和人類活動因子。太陽輻射因子是氣候的根本動力來源。這類因子有:緯度因素等。下墊面因子對氣候的形成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這類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質等。

大氣環流因子本身是氣候的組成部分,對某地氣候的形成起著直接性的影響。主要因子有:氣團的平均狀況、氣流的平均狀況等。

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表現在地球形狀、地球運動、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和氣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對氣候形成的影響終究還是可以主要歸結到輻射因素上。

緯度因素 地球形狀和運動

地理緯度不同,所接受到的熱量不同,引起不同的氣候;通常情況下,緯度越高,溫度越低;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及內陸降水較少。

太陽輻射是地面和大氣的熱能源泉,地面熱量收支差額是影響氣候形成的重要原因。太陽輻射主要受緯度和地球自轉、公轉變化、海陸分布、地形地勢影響。對於整個地球而言,地面熱量的收支差額幾乎為零,但對於不同地區,地面所接受的熱量存在差異,因而會對氣候的形成產生影響。同時,地面接受熱量後,與大氣不斷進行熱量交換,熱量平衡過程中的各分量對於氣候形成也有重要影響。

大氣環流

包括大氣環流和天氣系統,影響氣候的因子包含氣溫、雨量、氣壓和風。

洋流

洋流對氣候的影響主要為濕度和熱量。

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海陸分布

由於海洋和大陸具有不同的熱力學特性,如容積熱容量、導熱率等海洋與陸地顯著不同,因而海洋和大陸在氣候上差異很大。比較而言,大陸上的日較差和年較差比海洋大。溫度的年較差是區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重要指標,並且,夏季大陸是熱源,冬季海洋是熱源,熱源有利於低壓系統的形成和加強,而冷源有利於高壓系統的形成和加強,海陸的分布使行星風帶分為若干個高低壓活動中心,這些高低壓活動中心對於形成世界季風氣候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例如,亞洲東部和南部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海陸分布的不同也影響降水,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

地形地勢

對局部氣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山地氣候中的陽坡效應和陰坡效應,迎風坡和背風坡效應。大致而言,地形主要是對氣流產生阻擋和抬升作用。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地勢對氣候形成的影響在於,海拔高,雲層少,太陽直接輻射增強,散射輻射降低,溫度降低,濕度減小。而不同的地形也對氣候影響不同,高原對氣候的影響十分明顯。

人類活動

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區氣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當地氣候惡化。此外,人類活動還可形成熱島效應等。全球變暖就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貳』 各國的氣候類型和特點

(一)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也稱赤道雨林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多雨。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東南部的一些群島等。這些地區位於赤道低壓帶,氣流以上升運動為主,水汽凝結致雨的機會多,全年多雨,無乾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過60毫米,且多雷陣雨;各月平均氣溫為25°~28℃,全年長夏,無季節變化,年較差一般小於3℃,而平均日較差可達6°~ 12℃。在這種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長,樹種繁多,植被茂密成層。
(二)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干濕季氣候(也稱熱帶草原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乾季和濕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5°~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點,首先是由於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的南北移動、交替影響,一年之中干、濕季分明。當受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盛行赤道海洋氣團,且有輻合上升氣流,形成濕季,潮濕多雨,遍地生長著稠密的高草和灌木,並雜有稀疏的喬木,即稀樹草原景觀。當受信風影響時,盛行熱帶大陸氣團,乾燥少雨,形成乾季,土壤乾裂,草叢枯黃,樹木落葉。與赤道多雨氣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個月的乾季。其次是全年氣溫都較高,具有低緯度高溫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溫度在16°~18℃以上。最熱月出現在乾季之後、雨季之前,因此,本區氣候一般年分干、熱、雨三個季節。氣溫年較差稍大於赤道多雨氣候區。
(三)熱帶沙漠氣候
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也稱熱帶荒漠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乾燥。它分布於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熱帶乾旱氣候區常年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和信風的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氣流下沉,所以炎熱、乾燥成了這種氣候的主要特徵;氣溫高,有世界「熱極」之稱。降水極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變率很大,甚至多年無雨,加以日照強烈,蒸發旺盛,更加劇了氣候的乾燥性。熱帶半乾旱氣候,分布於熱帶乾旱氣候區的外緣,其主要特徵:一是有一短暫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緯一側的氣溫不如向低緯一側的高。
(四)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此外,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這里全年氣溫皆高,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這是由於夏季在赤道海洋氣團控制下,多對流雨,再加上熱帶氣旋過境帶來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熱帶干濕季氣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風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過赤道多雨氣候區。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區熱帶季風發達,有明顯的干濕季,即在北半球冬吹東北風,形成乾季;夏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溫季。
(五)亞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特點是: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濕潤(即少雨)。出現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於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較多,但無明顯乾季。同溫帶季風氣候相比,季節變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溫較高,年降水量增多.
(六)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亞熱帶夏干氣候(也稱地中海式氣候),特點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它是處在熱帶半乾旱氣候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之間的過渡地帶。這些地區受氣壓帶季節位移影響顯著,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流下沉,因而除大陸西部沿海受寒流影響外,夏溫十分炎熱,下沉氣流不利興雲致雨,所以氣候乾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濕潤。全年雨量適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間,主要集中在冬季。
(七)亞熱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大陸的內部,包括西亞的伊朗高原和安納托利高原、美國西部的內陸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欄查科等地。乾旱氣候的形成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遠或因有山地阻擋,濕潤的涵養氣流難以到達,又兼這里地處亞熱帶,鼓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半乾旱氣候屬於由乾旱氣候向其他氣候的過度類型。這里的植被類型屬於荒漠草原,通常生長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屬於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八)亞熱帶草原氣候
特點基本與熱帶草原氣候相同,但分布在亞熱帶。
(九)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是:全年溫和多雨。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終年處在西風帶,深受海洋氣團影響,沿岸又有暖流經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最熱月在22℃以下,氣溫年、日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風坡可達2,000~3,000毫米以上。這種氣候在西歐最為典型,分布面積最大,在南、北美大陸西岸相應的緯度地帶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馬尼亞島和紐西蘭等地也有分布。
(十)溫帶大陸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夏季溫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緯35°~55°之間的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這種氣候在氣溫、降水的變化上同溫帶季風氣候有些類似,但風向和風力的季節變化不像溫帶季風氣候那樣明顯。冬季由於氣旋活動影響,降水稍多;夏季有對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溫帶季風氣候那樣顯著。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也很大。
(十一)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十二)溫帶闊葉林氣候
主要分布在西歐、東亞和北美地區。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最熱月平均溫度13—23℃,最冷月平均溫度約-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稱溫帶森林氣候。
(十三)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也稱溫帶換摸和溫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於亞洲和北美大陸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亞洲和北美的此類氣候區距海遙遠,深入內陸,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終年盛行溫帶大陸氣團,於是形成了冬冷夏熱、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一般而言,乾旱氣候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50mm以下,半乾旱氣候則為250~500mm。南美的此類氣候區地處西風帶的大陸東岸,是西風帶的雨影區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西風過山以後下沉,絕熱增溫,乾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降水稀少。
(十四)溫帶沙漠氣候
又稱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 (1) 溫帶大陸腹地沙漠地區的氣候。極端乾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無雨。夏季炎熱,白晝最高氣溫可達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年較差較大,日較差也較大。雲量少,相對日照長,太陽輻射強。自然景觀多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亞和中國塔里木盆地屬沙漠氣候。 (2)溫帶半乾旱氣候在乾旱氣候的外圍,夏季溫度比溫帶乾旱氣候低,降雨量也比溫帶乾旱氣候大。
(十五)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亞寒帶大陸性氣候(也稱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呈帶狀分布,橫貫北美和亞歐大陸。具體來說,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在亞歐大陸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除外),經芬蘭和蘇聯西部(南界在列寧格勒—高爾基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線)至蘇聯東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為界。這一帶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並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冬季,北極氣團侵入機會很多;在暖季,熱帶大陸氣團有時也能伸入。該類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冬季漫長而嚴寒,每年有 5~7個月平均氣溫0℃以下,並經常出現-50℃的嚴寒天氣;夏季短暫而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高者可達18°~20℃,氣溫年較差特別大;年降水量一般為300~600毫米,以夏雨為主。因蒸發微弱,相對濕度很高。
(十六)極地苔原氣候
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氣候)。分布在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南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在南半球則分布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其特徵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
(十七)極地冰原氣候
極地冰原氣候。分布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格陵蘭、北冰洋的若干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原高原。這里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夏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十八)高山高原氣候
主要分布於亞洲的喜馬拉雅山系、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系以及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等地。由於氣溫、降水等氣候要素隨地勢增高而呈垂直變化,從而形成了垂直氣候帶結構。不同的山地或高原具有不同的出氣候帶結構,即或是同一個山地或高原,由於其內部坡向、高度與位置等的差異,也往往具有不同的垂直氣候帶結構。三、目前的氣候問題 目前,氣候變化,不是某一個國家、某一地區的問題,應該是全球的問題,我們應該從下面四方面統一認識: 第一,氣候變化是全球性問題,需要全世界攜手合作,共同保護我們的家園。發達國家應該率先減排,並履行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支持承諾。 第二,氣候變化從根本上說是發展問題。應該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統籌協調起來,建立適應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應該促進而不是阻礙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消除貧困。 第三,術進步對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具有決定性作用。國際社會要增加資金投入,擴大信息交流,在技術創新、推廣和利用方面加強合作,提高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第四,氣候變化是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心的問題,是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國家應積極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應變能力,增強應對氣候災害的能力

『叄』 我准備去伊朗海域跑船不知道那裡的氣候怎麼樣,請告訴我

伊朗氣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較為涼爽,冬季較為寒冷,南部夏季炎熱、冬季溫暖。伊朗大部分地區的冬季溫暖和濕潤,降水也往往形成於此,這和北下的冷空氣有關系。而夏天的時候,伊朗由於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氣溫很高,且降水不多。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降多的原因。德黑蘭最高的氣溫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氣溫分別是22℃和37℃,最低氣溫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溫度是3℃和7℃。
伊朗主要有三種氣候類型:
沙漠性氣候和半沙漠性氣候。伊朗國內大部分地區和南部沿海地區屬這種氣候,其特點是乾熱季節長,可持續7個月,年平均降雨量30-250毫米。
山區氣候。山區氣候分為寒冷山區氣候和一般山區氣候二種,寒冷山區氣候地區有40000平方公里,都在有高山的地區,包括阿爾俾斯山脈和扎格羅斯山脈、薩哈德高峰和薩巴朗高峰,該地區年平均降雨量500多毫米。一般山區氣候地區30萬平方公里,年平均降雨量250-600毫米。
裏海氣候。裏海地區是一狹長地帶,地處裏海與阿爾俾斯山脈之間,年平均降雨量600-2000毫米。

『肆』 亞洲的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形成原因。

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人類居住與生存。大陸性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寒冷乾燥,南北溫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濕的夏季風從東部和南部海洋吹來,普遍高溫多雨,南北溫差甚小。中國從南至北呈現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六個溫度帶;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異很大,東南沿海可達1500毫米以上,西北內陸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關於季風的成因問題,有人認為是海陸間熱力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的季節變化造成的;有人則認為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所致。我國的一些氣候工作者認為,季風現象是海陸分布的熱力作用、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和具體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響下的綜合現象。例如印度季風之所以特別顯著和穩定,是由於海陸分布所引起的季風和行星風帶的季節變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壓的南面,又處於信風帶的位置上,因此印度東北季風特別穩定;夏季印度在熱低壓的南面,又處於赤道槽北移時西南風經過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風也特別穩定。

由於亞洲是位於地球上最大陸塊一亞歐大陸的東部,與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以及高空行星環流的季節變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亞洲特有的季風環流系統。冬夏海陸熱力差異,引起海陸大氣活動中心(即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季節變化,使季風風向發生有規律的季節轉換。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面上為冷濕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復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范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濕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范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舉人 四級 3-17 16:39

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氣候大。最冷月出現了1月,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在7~8月,秋季氣溫高於春季氣溫,又表現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年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於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再以南京為便,年較差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於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潮濕多雨,冬季乾燥少雨。例如長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佔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佔74%;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決定於季風進退的早晚和強弱。例如,長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個月,到華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長短與夏季風控制有關系。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雨量極不穩定,逐年變化很大。在長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兩部,南京則多三倍,北京更超過五倍。所以,在季風氣候條件下,水旱災害頻繁,是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極不利的一面。

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雖然不免有悶熱難熬之苦,卻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採納我的呀

『伍』 伊朗大陸性氣候的成因

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有加恩山脈,和高原山地,是高原國家,海撥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有扎格羅斯山脈,庫赫魯德山脈,東部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北部裏海對伊朗的影響太小。南部雖為波斯灣、阿曼灣但是受到副熱帶高氣壓的影響江水很少,且由於有高大山脈環繞,地形比較閉塞,海洋氣團難以進入。
土耳其地形東高西低,大部分為高原和山地, 亞洲部分主體為安納托利亞高原,地面比較平坦。高原周圍山脈環繞, 安納托利亞高原西部,山脈和海岸直交。土耳其座落於北溫帶,由於沿海山脈的影響,安納托利亞高原腹地屬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少雨,冬季寒冷而多雪。

『陸』 各種氣候類型夏季和冬季的盛行風

全球氣候可以劃分為熱帶氣候,亞熱帶氣候,溫帶氣候,亞寒帶氣候,寒帶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
不同的地區,冬季盛行風不一樣。盛行風取決與控制當地的主要風帶
比如歐洲主要由西風帶控制,在北半球就是西南風。
總體上是這樣的:0度~北緯30度東北風,北緯30度到北緯60度西南風,北緯60度到90度東北風,南半球的話就把北半球的風向安赤道對稱。但是有一個例外,在北半球有季風,我國就最典型,夏季偏南風,冬季偏北風。

『柒』 亞洲季風一月份為什麼形成東北風

中國的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適宜人類居住與生存。大陸性季風氣候是中國氣候的主要特點。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風從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吹來,寒冷乾燥,南北溫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濕的夏季風從東部和南部海洋吹來,普遍高溫多雨,南北溫差甚小。中國從南至北呈現出赤道帶、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六個溫度帶;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異很大,東南沿海可達1500毫米以上,西北內陸只有200毫米以下。
形成原因
關於季風的成因問題,有人認為是海陸間熱力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的季節變化造成的;有人則認為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所致。我國的一些氣候工作者認為,季風現象是海陸分布的熱力作用、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和具體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響下的綜合現象。例如印度季風之所以特別顯著和穩定,是由於海陸分布所引起的季風和行星風帶的季節變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壓的南面,又處於信風帶的位置上,因此印度東北季風特別穩定;夏季印度在熱低壓的南面,又處於赤道槽北移時西南風經過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風也特別穩定。
由於亞洲是位於地球上最大陸塊一亞歐大陸的東部,與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以及高空行星環流的季節變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亞洲特有的季風環流系統。冬夏海陸熱力差異,引起海陸大氣活動中心(即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季節變化,使季風風向發生有規律的季節轉換。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面上為冷濕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復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范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濕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范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回答者:油漆工 - 舉人 四級 3-17 16:39
季風氣候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氣候大。最冷月出現了1月,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在7~8月,秋季氣溫高於春季氣溫,又表現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年較差24.6℃,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8月平均28.7℃,7月只比8月高0.6℃,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於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再以南京為便,年較差為26.0℃,1月最冷,平均2.0℃,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28.0℃,8月平均27.8℃,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於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潮濕多雨,冬季乾燥少雨。例如長沙年降水量1390毫米,3~8月就佔71%;南京年降水量1031毫米,4~9月佔74%;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早晚,完全決定於季風進退的早晚和強弱。例如,長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個月,到華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長短與夏季風控制有關系。在季風氣候條件下,雨量極不穩定,逐年變化很大。在長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兩部,南京則多三倍,北京更超過五倍。所以,在季風氣候條件下,水旱災害頻繁,是對人們生產和生活極不利的一面。
季風氣候的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雖然不免有悶熱難熬之苦,卻對發展農業十分有利。因為在作物生長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時候能有充足的雨水供應。

『捌』 伊斯蘭堡和卡拉奇的氣候類型,氣候特徵及成因有什麼不同

伊斯蘭堡和卡拉奇分別是巴基斯坦的首都和最大的海港城市。伊斯蘭堡位於巴基斯坦東北部,而卡拉奇位於巴基斯坦南部。巴基斯坦屬於高溫乾燥的亞熱帶氣候,不過由於它多樣的地形,局部地區又表現出不同的氣候特徵:北部的山地地區,海拔較高,低溫乾燥,某些山區終年積雪;西部為伊朗高原地區,溫差較大,日照充分;東南部為平原地區,炎熱潮濕,屬熱帶氣候。此外東部和西南部分布有較大面積的沙漠,乾旱炎熱。

『玖』 冬季風和夏季風在性質上有什麼不同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面上為冷濕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復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范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濕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范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拾』 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主要影響他的因素是

形成原因

關於季風的成因問題,有人認為是海陸間熱力差異以及這種差異的季節變化造成的;有人則認為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所致。我國的一些氣候工作者認為,季風現象是海陸分布的熱力作用、大氣環流的季節變化和具體地形等三因子共同影響下的綜合現象。例如印度季風之所以特別顯著和穩定,是由於海陸分布所引起的季風和行星風帶的季節變化正好是一致的。冬季印度在冷高壓的南面,又處於信風帶的位置上,因此印度東北季風特別穩定;夏季印度在熱低壓的南面,又處於赤道槽北移時西南風經過的地方,因此,西南季風也特別穩定。

由於亞洲是位於地球上最大陸塊一亞歐大陸的東部,與面積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以及印度洋的緊密鄰接,以及高空行星環流的季節變化和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遂形成亞洲特有的季風環流系統。冬夏海陸熱力差異,引起海陸大氣活動中心(即高低氣壓活動中心)的季節變化,使季風風向發生有規律的季節轉換。

冬季,亞洲陸地輻射冷卻很快,形成乾冷的西伯利亞高壓(又稱蒙古高壓),在北太平洋面上為冷濕的阿留申低壓,二者都非常發育,尤其是前者勢力十分強大,幾乎控制全部亞洲大陸。它是大陸反氣旋的中心和乾冷的極地大陸氣團源地,也是冬季大陸季風的源地。由於冬季副熱帶高壓與大陸高壓連成一片,二者復合,勢力強大,成為亞洲大陸冬半年氣候的主宰。高壓乾冷氣流向外吹散,在太平洋沿岸冬季盛行西北風,印度洋沿岸為東北風,這就是東亞和南亞的冬季風,具有晴朗嚴寒、乾燥等冬季高壓天氣特徵。冬季風為乾燥陸風,一般不易降水,但吹到日本的西北風,能形成大風雪。侵入長江以南地區的曖海變性極地大陸氣團,能形成冬春陰暖或降雨天氣。青藏高原,冬季阻擋西風氣流,使之分為南北兩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環流形勢。由於高原北面高壓脊的存在,十分有利於冬季風的南下,使冬季風影響加強,造成我國冬季的寒冷氣候;而高原南面的低壓槽,由於槽前帶來大量的暖濕氣流,對我國南方天氣氣候的影響也很大。又由於高原的阻擋,使高原北側的南疆和河西一帶,冬季乾冷;而南側印緬一帶冷空氣活動少,冬季乾暖。青藏高原在冬季又是個冷源,這將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下沉氣流,從而也就加強了冬季季風環流。

夏季,亞洲大陸為熱低壓所控制,低壓中心在印度西北、伊朗南部和阿拉伯,且與赤道低壓連為一體。這時夏威夷高壓西伸北進,勢力最強,范圍最大,因此就形成了從北太平洋高壓的西部邊緣吹向亞洲東部的東南季風。這就是東亞的夏季風,它是源於熱帶海洋氣團的暖濕氣流,夏季時對亞洲大陸影響最大。亞洲南部,這時由於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跨越赤道後轉為西南風,這就是南亞的夏季風。當西南季風到達孟加拉灣再向北推進時,受阻於青藏高原而分為兩支:一支沿喜馬拉雅山向西,進而維持了印度西北部的熱低壓;另一支沿山脈走向,流向我國,擴大了西南季風對我國的影響范圍。夏季時青藏高原對周圍自由大氣來說是熱源,這必然要加強高原鄰近地區的季風低壓,從而起了加強夏季風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伊朗為什麼在冬天吹東北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原石瓷磚怎麼樣 瀏覽:62
印尼巴厘島用什麼導航 瀏覽:842
印尼花梨木手串配什麼珠子 瀏覽:915
印度聖石是怎麼來的 瀏覽:723
印尼煤4000卡5000卡什麼價格 瀏覽:769
伊朗主要是什麼顏色的人種 瀏覽:99
印尼幣在什麼地方能換人民幣 瀏覽:447
印尼發咖怎麼樣 瀏覽:226
現在去伊朗要穿什麼衣服 瀏覽:52
印度防寒服是怎麼被燒的 瀏覽:173
印尼西亞礦泉水多少錢一瓶 瀏覽:929
38越南盾多少人民幣 瀏覽:382
印尼人在香港能做什麼工作 瀏覽:528
為什麼伊朗被制裁油價還下跌 瀏覽:780
義大利斜體英文是哪個字體 瀏覽:397
義大利軟體哪個好 瀏覽:224
美國攻打伊朗是什麼時候的 瀏覽:856
越南南沙駐軍指揮部在哪個島 瀏覽:613
印度葯為什麼比生命貴 瀏覽:434
英國建築業什麼時候復甦 瀏覽: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