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伊朗有哪些國內汽車品牌
在伊朗,汽車工業是僅次於石油和天然氣的第三大支柱產業,貢獻了全國GDP的10%。從2007年開始,伊朗汽車市場年銷量就突破了100萬輛,2011年達到了歷史最高值159萬輛的規模,在全球都能排到15名之內。
從2018年一季度伊朗汽車產量排行榜和2019年一季度汽車銷量排行榜中,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品牌份額出現了嚴重下滑。2018年一季度奇瑞在伊朗的產能還在1.7萬輛規模,而到了2019年一季度,中國品牌已經沒有一家達到萬輛以上規模。
所以中國汽車企業也很期待伊朗局勢能夠穩定下來,畢竟他們都在這個中東地區最重要的汽車市場投入了非常多精力和財力去耕耘。
Ⅱ 美國制裁伊朗 三家中國公司被列入「黑名單 請問這三家中國公司是哪三家
5月23日,2011年,根據伊朗,朝鮮和敘利亞不擴散法(INKSNA),美國強加給白俄羅斯兩個實體,三個中實體和一個個人,五名伊朗制裁的實體和一個個人,一個北朝鮮實體,兩個實體和一個敘利亞委內瑞拉實體。
被制裁實體有:
白俄羅斯實體 - 白俄羅斯光學機械協會和BelTechExport;
中國的單位和個人 - 李卡爾先生,大連陽光產業,大連中邦化學工業公司,西安電子Junyun
伊朗的實體和個人 - 米拉德賈法里,國防工業組織,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航運公司(IRISL),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部隊,傷心進出口公司,沙希德Bakeri工業集團(SBIG)
朝鮮實體 - 檀君貿易
敘利亞實體 - 國防工業與科學研究與研究中心(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建立
委內瑞拉實體 - 委內瑞拉軍事工業公司(CAVIM
Ⅲ 美國有多少家石油公司
1 1 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 沙烏地阿拉伯 100% 1 358.27 4 63428 1 44020 10 441 8 9765 7 14225
2 2 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 委內瑞拉 100% 5 104.26 6 41565 3 16395 11 410 3 15480 5 14735
3 3 英荷殼牌集團 英國、荷蘭 12 13.74 13 17111 5 11770 2 812 2 20035 1 33930
4 4 伊朗國家石油公司 伊朗 100% 4 122.35 2 231710 2 18625 8 481 13 7250 13 7195
5 5 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 墨西哥 100% 7 63.82 12 17593 4 15350 7 495 10 8325 10 8120
6 6 美國埃克森公司 美國 19 9.33 17 11969 10 7835 4 653 1 21860 2 27165
7 10.15 英國石油阿莫科公司 英國 16 10.01 19 8773 8 10245 5 600 4 14075 3 24010
8 7 美國美孚公司 美國 24 6.49 26 4446 19 4675 9 444 7 10885 4 17200
9 8 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 科威特 100% 3 132.19 15 14790 9 9525 34 91 15 5725 16 6085
10 9 印度尼西亞國家石油公司 印度尼西亞 100% 27 5.48 9 30273 18 5045 6 518 19 4455 18 5895
11 16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 100% 10 17.47 20 6611 6 10925 23 155 6 10975 33 3755
12 12 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阿爾及利亞 100% 14 12.6 7 39847 11 6780 3 791 37 2425 26 4040
13 11 美國雪佛龍公司 美國 25 6.43 35 2633 15 5535 14 247 11 7925 8 10140
14 14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 巴西 100% 15 10.27 36 2472 17 5250 30 114 9 9170 9 9315
15 13 美國德士古公司 美國 32 4.89 38 1844 20 4650 15 230 12 7530 6 14440
16 17 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00% 6 73.68 5 62335 12 6655 12 364 67 1055 42 2275
17 18 義大利埃尼集團 義大利 36% 35 3.95 28 3826 27 3265 16 225 22 4295 20 5420
18 20 法國道達爾公司 法國 34 4.14 31 3276 28 2820 22 155 19 4455 14 6880
19 19 伊拉克國家石油公司 伊拉克 100% 2 154.11 8 31253 7 10710 65 36 49 1750 39 2570
20 71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 100% 23 7.22 32 3070 23 3530 78 23 5 11865 12 7390
21 21 法國埃爾夫阿奎坦公司 法國 37 3.53 43 1746 22 3995 29 125 23 4115 22 5175
22 23 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 利比亞 100% 8 32.33 16 13150 14 6150 42 64 51 1710 46 1890
23 28 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 100% 31 4.92 11 18379 29 2760 13 334 55 1450 45 2085
24 22 美國阿科公司 美國 36 3.89 34 2786 24 3290 17 217 40 2310 38 2825
25 26 俄羅斯蘇爾古特油氣公司 俄羅斯 * 22 7.53 14 16180 23 3530 32 103 49 1750 54 1440
26 24 美國大陸石油公司⑴ 美國 43 2.18 42 1750 39 1740 26 146 25 4035 21 5245
27 25 奈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奈及利亞 100% 9 22.95 10 22421 13 6640 67 33 41 2120 59 1255
28 29 卡達石油總公司 卡達 100% 30 5.07 3 83337 21 4080 19 204 79 315 69 735
29 27 埃及石油總公司 埃及 100% 45 2.03 25 4457 36 2150 38 75 34 2900 44 2245
30 34 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⑵ 美國 53 1.32 50 1148 56 980 28 128 18 4675 17 5990
31 36 阿根廷YPF公司 阿根廷 * 44 2.08 33 2940 31 2590 27 136 47 1850 51 1550
32 31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 俄羅斯 41% 18 9.79 1 333663 57 950 1 5531 0 74 500
33 32 俄羅斯萬科斯公司 俄羅斯 * 13 13.35 27 3951 25 3425 91 12 35 2700 48 1815
34 33 美國菲利普斯石油公司 美國 49 1.59 40 1774 50 1175 24 150 42 2070 37 3360
35 37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挪威 100% 38 3.31 29 3397 35 2300 35 86 61 1300 47 1850
36 30 俄羅斯西丹科石油公司 俄羅斯 * 17 9.92 22 5105 37 1995 80 21 29 3525 64 1100
37 35 俄羅斯魯克石油公司 俄羅斯 27% 11 15.31 66 659 16 5385 73 29 37 2425 53 1500
38 38 印度石油天然氣總公司 印度 100% 27 5.48 21 5377 30 2670 18 207 0 0
39 39 哥倫比亞國家石油公司 哥倫比亞 100% 42 2.31 49 1198 34 2445 43 62 58 1400 55 1415
40 43 俄羅斯秋明石油公司 俄羅斯 * 20 9.14 30 3373 38 1975 83 18 48 1800 69 735
41 40 俄羅斯石油公司 俄羅斯 100% 29 5.32 18 11778 48 1265 53 49 66 1075 79 330
42 42 俄羅斯西伯利亞石油公司 俄羅斯 26 5.49 37 2112 39 1740 87 15 45 1950 63 1175
43 44 美國阿美拉達-赫斯公司 美國 56 0.95 71 582 53 1030 46 59 36 2475 40 2410
44 41 比利時菲納石油公司 比利時 58 0.92 81 378 68 700 48 53 28 3580 27 4000
45 47 西班牙雷普索爾公司 西班牙 21% 59 0.88 73 568 54 1020 74 27 21 4360 30 3795
46 46 敘利亞國家石油公司 敘利亞 100% 46 1.97 41 1756 42 1615 72 30 62 1225 57 1275
47 48 阿曼石油開發公司⑶ 阿曼 60% 33 4.42 23 4941 32 2505 70 31 0 0
48 45 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 俄羅斯 77% 52 1.33 24 4941 49 1185 94 7 54 1455 72 690
49 49 加拿大石油公司 加拿大 18% 70 0.65 61 708 73 505 39 75 52 1540 52 1545
50 51 美國加州聯合油公司 美國 66 0.73 44 1732 55 1015 20 188 0 0
Ⅳ 伊朗和美國有沒貿易
伊朗原子能組織主席薩利希(Ali Akbar Salehi)表示,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後,如果簽署這份2015年協議的歐洲國家未能使協議繼續生效,伊朗將可能重啟20%鈾濃縮活動。如果各方都能遵守承諾,伊朗也將會遵守承諾。「我們現在的政策是等等看,」他說。
歐盟5月16日和17日兩天在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召開首腦會議,核心議題之一是如何「挽救」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同時盡量減輕美國退出協議、恢復對伊制裁對歐洲利益的影響。
然而,一些與伊朗做生意的歐洲能源企業擔心美國制裁風險,考慮退出伊朗市場。例如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石油公司就在5月16日說,除非能在法國政府和歐盟機構支持下爭取到美國政府的「豁免」,它將在11月4日之前逐步減少乃至停止投資伊朗南帕爾斯天然氣田項目。
來源環球網
Ⅳ 現在還有哪些國家在跟伊朗買石油伊朗石油出口大國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知道中東地區有一眾土豪國家:沙特、阿聯酋、卡達等等,任何一國都財大氣粗,有錢任性。
而支持他們這樣做的核心因素,無疑是他們都是石油出口大國,然而要論開采規模和出口量,除了這些我們熟知的國家外。
對伊朗而言,有中國朋友得力挺可以抵消一部分美國經濟制裁帶來的沖擊,不過目前最迫切的還是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多元化,不然要經濟自立還是有點難度的。
Ⅵ 美國因伊朗導彈問題制裁了哪些中國公司
在美國當地時間3月24日下午,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稱已決定對違反禁令向伊朗、朝鮮和敘利亞出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相關設備與技術的11個單位和個人實施制裁,其中包括6家中國公司和3名中國公民。
這是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對中國公司和個人的第二輪制裁。
上月初,特朗普政府首次因伊朗發展導彈問題發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稱,已經注意到有關公司的表態,中方一向反對任何單邊制裁,動輒實施單邊制裁的做法,特別是如果損害了第三方的利益,無助於增進有關各方之間的互信,也無助於有關各方共同解決一些國際問題的合作。
Ⅶ 美國可以隨時對伊朗中央銀行等企業實施制裁,美國經濟制裁的威力有多大
不僅會導致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環境崩塌,還會導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加上美國是大國,一些國家的經濟都是依賴於美國,一旦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整個國家的經濟便陷入危機。
一、影響歐盟與伊朗的經濟關系
由於美國的伊朗的經濟制裁,100多家歐洲公司宣布將離開伊朗!並且,整個歐洲對伊朗的出口也下降了,甚至義大利和希臘都在在2018年末停止進口伊朗石油。
美國就更不用說了,美國和伊朗的石油交易全部禁止。反正,所有本來要從伊朗進口的東西,全部都停止了。
這就是美國經濟制裁的威力,幾乎讓伊朗減少超過一半的收入。
Ⅷ 負債累累的美國,還有能力對伊朗採取大規模的軍事打擊嗎
美國負債累累,但國力仍是世界第一,現在需要擔心的是伊朗。如果美國伊朗之間的軍事對抗持續下去,從理論上看先垮掉的肯定是伊朗,這是由雙方的總體國力差距和特殊國情所註定的,然而伊朗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還有希望扭轉局勢。
對於伊朗來說,唯一的機會就是以退出伊核協定為從籌碼,迫使美國放棄對伊朗的制裁,如果美國不解除制裁,那麼伊朗就逐漸解除,甚至真的退出伊核協議,並且切斷霍爾木茲海峽的運輸線。如果上述兩種情況發生,美國將會別無選擇地對伊朗開戰,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伊朗人可以用這個當做威脅美國的殺手鐧,逼迫美國解除制裁行動。
Ⅸ 美國宣布制裁伊朗18家銀行,伊朗怎麼得罪了美國
伊朗其實沒有得罪美國,只是因為石油問題,伊朗和美國的關系變得緊張,變得惡劣。
就這樣美國和伊朗鬧掰了,伊朗處處抵制美國,美國在中東也失去了控制權,石油掌控權也是逐漸縮小,也就造成了美國和伊朗的矛盾日益增深。
最後:美國之所以制裁伊朗18家銀行,就是想要打壓伊朗,想要控制伊朗,通過打壓伊朗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權益。美國就是這樣的人,他不管哪個國家,只要有損自己的利益,就想盡辦法打壓,不惜用一切手段去獲得自己想要的利益和結果。
Ⅹ 星通公司到底是華為在伊朗的合作夥伴還是華為的控股公司
星通公司是華為在伊朗的合作夥伴。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
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華為居第六位。2月,沃達豐和華為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12月18日,《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華為排名第58位。
2020年8月10日,《財富》公布世界500強榜(企業名單),華為排在第49位。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一名。
全球運營
華為1996年進入香港;1997年進入俄羅斯;1998年進入印度;2000年進入中東和非洲;2001年迅速擴大到東南亞和歐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進入美國。
截止2016年底,華為在全球168個國家有分公司或代表處;同時,依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能力優勢,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區構建了16個研究所,28個創新中心,45個產品服務中心。
華為有7萬多人的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發團隊,每年銷售額10%投入研發,累計獲得專利授權36511件。過去10年,華為累計研發投入250億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