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核協議的達成對中國利益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中國來說是好消息,解除聯合國制裁中國的核能技術,就立刻和伊朗簽署了5個核反應堆的引進協議,今後不排除伊朗購買我國戰機和軍艦的可能性,對我國利益是個利好啊
B.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中國石油有影響嗎
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影響的,伊朗也是我們供油的一大來源,如果伊朗或者我國企業頂不住壓力,有可能會失去這一大供應來源,只能求其他渠道,這時候會面臨其他可能存在的風險。
C. 伊朗擁核對中國會有影響嗎
會,如果兩個國家有矛盾或發生侵略,將會爆發核戰爭。目前,世界上有5萬多個核彈頭,約達200億噸TNT當量的核武器,一旦發生核戰爭,地球上會不會出現類似的核冬天呢?這個問題引起五位美國科學家的注意。他們經過一年半的研究,於1983年10月正式提出「核冬天效應」的理論,從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日本還專門拍攝了《地球凍結》的科幻影片。研究者以美蘇使用核武庫中40%核武器(50億噸)在北半球進行核戰爭為背景建立物理模型,利用公開發表的核武器性能數據建立數學模型,終於得出這樣的推論:在一場50億噸當量的核大戰中,可將9.6億噸微塵和2.25億噸黑煙掀入空中,射向地球的陽光被這些黑煙的微粒吸收而變熱,變熱後的黑煙又產生一股上升氣流,將黑色微粒子推向30公里高的同溫層,使臭氧層遭到破壞。這樣,整個地球就會變成暗無天日的灰色世界,厚厚的煙雲遮蓋著天空,終日不散,陸地再也見不到陽光,白天和夜晚難以區分,氣溫急劇下降,綠色植被凍死,海洋河流凍結,地球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生存條件被毀於一旦。這就是核冬天和核冬天效應所帶來的悲慘世界 。
D. 請問《伊核協議》大致內容是什麼
您好:
伊朗核協議也被稱為聯合綜合行動計劃,是一項國際協議。
2015年7月14日,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和德國以及歐盟同意取消對伊朗實施的制裁,使其更多地進入全球經濟。
作為回報,伊朗同意採取措施遏制其製造核彈的能力。伊朗的濃縮能力,濃縮水平和儲存在特定的時間內是有限的。
協議之前,伊朗擁有約20,000台離心機; 根據協議,在兩個被檢查的地點可以有不超過6,104台老式離心機。
伊朗改變了阿拉克重水堆,不再生產或再加工武器級鈈。
伊朗同意在其福特洛站停止濃縮鈾,並將其轉化為同位素研究中心。它還同意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重要的核設施進行檢查,以確保合規。
在達成協議之前,據信伊朗距離製造核彈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但是在達成協議之後,製造武器需要一年的時間。
有關部分協議仍存在爭議。對伊朗離心機的限制將在第八年後取消,並且在15年之後,其鈾濃縮和儲存規模的限制將到期。一些批評人士認為,伊朗有可能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重新走上核計劃。
E. 請介紹一下《伊核協議》的主要內容,謝謝!
初步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有關六國將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松綁部分現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煉豐度5%以上的濃縮鈾停建阿拉克重水反應堆。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長達10年的伊朗制裁將被取消。若伊朗在未來十年內違反協議,聯合國將重新對其進行制裁。
伊朗總統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協議,盡管美國退出,伊朗將暫時留在伊核協議中,繼續維持該協議框架。
(5)伊朗核協議關中國什麼事擴展閱讀:
中國政府、外交部一直就關於伊朗核問題的順利解決盡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終認為,通過對話、談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夠滿足各方關切的方案,是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正確途徑。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記者會。耿爽表示,中方一貫強調,沖突對抗不是解決辦法,對話協商才是正確途徑。在伊核問題上,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溝通緩解當前緊張局勢,也為挽救伊核全面協議作出了大量努力。
F.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伊朗一些新的開發項目,可以由中國參與。中東的中國影響力因素將進一步拓展。
G. 伊朗核協議為什麼有中國參與
因為有利益,所以中國才會參與。
我們希望在60天內與其餘簽署方就此問題的權利達成協議,如果問題得到解決,伊朗將恢復其先前的承諾。如果不解決,伊朗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如果將伊朗核問題再次擺在桌面上,那麼伊朗方面將做出強硬回應。伊朗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應該意識到,這些行動符合伊朗核協議,並不代表伊朗核協議的終結。這些言論表明,伊拉克方面的呼籲也顯示出警告信號。最初在2015年7月,伊朗與其他六個國家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制裁將取消。
H. 簡述伊朗核危機及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營造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領土主權,促進國家統一。為此,中國力促國際形勢的緩和,珍惜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機遇,不需要在國際上挑頭去反對任何一個大國。
伊朗核危機,中國做為亞洲一個大國和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也想拉攏中國制裁伊朗,俄羅斯也想借機討到便宜。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需要進口伊朗的石油,所以中國不會贊成制裁伊朗,會採取一貫的和平解決方案!
I. 關於美國伊朗核問題對中國的影響
1、首先你認識上存在誤區,美國的利益是中東這個能源基地的和平穩定,因此美國利益的核心是這個重要地區的「穩定的秩序」而非石油本身,這個是我國媒體長期誤導造成的,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中東地區石油基地越穩定,其收益就越大,因此美國要充當世界警察維持秩序。
2、伊朗擁有核武器,中東地區就會失去穩定,造成動盪,一旦動盪,就會造成石油危機,影響世界主要的經濟發達國家,中國現在經濟越來越發達,對於中東石油依賴越越大,因此中國也將受到影響。
3、問什麼會造成動盪呢,中東地區是世界上戰火最頻繁的地區,第一個大的沖突就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就是阿拉伯世界中的教派之間的(如;當年的伊拉克和科威特以及伊朗之間)。
4、自以色列建國以來其生存權至今沒有得到一些阿拉伯國家的認可,特別是伊朗和哈馬斯更是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掉,因此伊朗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對以色列的生存權構成極大威脅,因此以色列就不會坐以待斃,有可能空襲伊朗核設施,就會使得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再次陷入戰火,導致中東和平崩潰。
5、因此美國絕對不能讓以色列先動手,只能以世界警察的名義動武,這樣才能挽救脆弱的中東和平
6、另外伊朗擁有核武器也會造成中東地區的軍備競賽(伊朗是阿拉伯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即便是阿拉伯世界也存在著巨大的矛盾,阿拉伯國家也之間也多次爆發戰爭,(當然在反對以色列問題上是一致的),軍備競賽也會造成這個能源基地不穩定。
7、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專制國家(盡管也有選舉,但是缺乏公正性),另外地處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地理位置太重要,一旦這種帶有極端穆斯林色彩的專制國家掌握核武器,並封鎖海峽那對於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太危險了。
總之伊朗擁有核武器會破壞能源基地的「正常工作」使得經濟發達國家受到損害(包括中國這種經濟越來越強的國家),因此伊朗必須無核化,這個中國政府早晚要表態,目前8國集團已經達成共識。
二、於美國來說,強大的武力,打垮一個伊朗政權是非常容易的。
1、但是難度最大的是重新建立一個穩定的新政府,這個難度太大了,需要大批的資金來維持戰後的新政權,包括各種國家機器、國家行政機關的運作,這個需要長期和巨大的金錢才能維持住,否則伊朗就會成為一個動盪的國家,動盪就意味著會成為一個恐怖主義和極端勢力的溫床,也就是說打垮了伊朗政權,反而帶來更大的問題了,還不如不打,索馬裏海盜問題就是國家戰亂名不聊生帶來的。
2、試想一下,政府被推翻後,警察、各種公務員、稅務人員、交通部門、電力部門、用水部門,財政、國家貨幣體系等等全都分崩離析了,大批人員失業,貨幣體系崩潰,無法使用了,很多企業也無法進行經營,不法分子暴力犯罪到處都是,這個時候,僅僅靠幾十萬美國戰斗部隊是無法維持其穩定的,必須盡快成立新政府,重組國家運行所必須的各種只能部門等,然後重新穩定治安、穩定市場和貨幣等等,。一些部門掌握的國民的身份資料和檔案也已經毀於戰火,也要重建,總之太復雜、太龐大了,僅僅依靠美國的國力目前想重建伊朗這么大的國家談何容易。
三、因此美國只能是外科手術式的打擊(空軍和特種部隊)。採取的方法可能如下:
1、第一是,外交攻勢,聯合世界主要國家,國際制裁,並取得道義支持(這個已經基本形成,只差中國一家了,八國集團已經全部同意,中國也露出了一點風聲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
2、伊朗如果意義孤行,說服國家社會,並保證能夠在不造成核泄漏污染的情況下,摧毀伊朗核設施,消除周邊國家對於核泄污染的擔憂。
2、外科手術式的空中打擊(可能需要情報人員和特種部隊配合),摧毀伊朗核設施,另外為了保證國際石油運輸線暢通,美國可能出動有限的地面兵力控制霍爾姆茲海峽周邊的伊朗地區。其後繼續配以長期的國際制裁(可能長達十年),這這期間,如果伊朗還是研究,就繼續不定時的空襲伊朗核設施,使得伊朗經濟惡化,人民對政府不滿,最後導致伊朗內部發生沖突,強硬派被溫和派推翻(和1991年後,對付伊拉克薩達姆的戰略一樣,一步一步收緊繩扣),
J.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針對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將本著客觀、公正和負責任態度,同各方保持對話協商,繼續致力於維護和執行全面協議。他指出,當前形勢下,維護伊核全面協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有助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促進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
耿爽還表示,中伊之間一直保持著正常的經貿往來。中方將在不違反自身國際義務的前提下繼續同伊朗進行正常、透明的務實合作。
報道稱,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決定可能殃及中國企業,損害中國的經濟利益。
與此同時,觀察人士指出,新形勢無疑會將伊朗推向中國和俄羅斯。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學研究所伊朗研究中心專家伊琳娜·費奧多羅娃認為,同時會強化伊朗對中國企業、投資和技術的依賴。她說:「和以往一樣,中國將抓住機遇,進一步加強同伊朗的合作。」
觀察人士注意到,中國呼籲國際社會協調措施,以保障伊核協議完整。中國會採取哪些具體措施維護該協議的完整性和嚴肅性?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開運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采訪時對此做出了解讀。
冀開運說:「中國應該同伊核協議相關各方進行充分溝通、理性溝通、全面溝通和及時溝通,相信中國作為公平公正的國際角色,與各方溝通起來將是比較容易的。溝通的主要內容應是規勸伊核協議相關各方保持克制、冷靜,即使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也應規勸以色列和沙特冷靜、剋制處理問題,更要規勸伊朗切勿簡單急躁地馬上採取報復措施。此外,還要建議歐盟國家進行建設性思考,更有耐心地做一些工作。」
他還說:「中國可以作為東道主在本國或世界范圍內組織談判平台,邀請各方進行談判,或者積極推動相關各方尋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地點,通過國際會議進行談判。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和談都是最簡單、最高效的辦法,相互妥協以達到最大共識,這對國際社會而言是最好的選擇。而且中國已經接近世界歷史舞台的中心,應承擔進一步推動全球化、引領全球化的責任與擔當,或許在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危急關頭,中國可以通過上合組織、『一帶一路』倡議相關機制等政治、經濟、文化渠道等,盡量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盡量不讓中東陷入更大的混亂和動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