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有知道關於伊朗與美國為什麼斷交的嗎
美國與伊朗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西方文明與宗教專制的斗爭,從1979年伊朗發生所謂的「伊斯蘭革命」起,到現在,越演越烈。
伊斯蘭革命
25年前的這個時候,伊朗2500年的君主制壽終正寢,建立世界上唯一的政教合一國家,贏得了伊斯蘭革命勝利的穆斯林們最終選擇並在伊朗歷史上開創了一個國家政權、法製法律以及社會生活三方面徹底伊斯蘭化的共和國時代。
由親美到反美
伊朗是一個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理上北鄰俄羅斯,南扼波斯灣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東連南亞次大陸,西接阿拉伯世界,並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儲量122億噸,佔世界第五位)。從19世紀起,伊朗就淪為英、俄兩大帝國角逐的場所。而在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伊朗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石油價格上漲,波斯灣產油國財富陡增。巴列維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買一個高速發展的工業化國家。然而,隨著經濟的膨脹,伊朗社會各種潛在矛盾空前激化,經濟高速發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發了規模空前的倒巴列維群眾運動。
1979年1月26日,巴列維被迫出走。首都德黑蘭萬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齊湧上街頭載歌載舞,馬路上行駛的汽車打開大燈,不斷鳴笛以示慶祝。街道、廣場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維父子的塑像和畫像,幾小時內就被群眾推倒砸碎和焚燒。這次規模空前的社會動盪後來被稱為「伊斯蘭革命」。
這場「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25年來,曾經石油滾滾,夢想做世界第五大強國的伊朗,經濟發展速度驟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埃及、沙特、約旦、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先後與伊朗斷絕了外交關系。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第二年就與鄰國伊拉克開戰,打了一場耗時8年的戰爭。這場戰爭耗盡了伊朗的國力,它的國際處境也十分孤立。
世界在變,伊朗也在變。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浪潮席捲世界,伊朗作為位居要沖的產油大國已經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庫姆神學院用上了計算機和互聯網,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長起來,強烈要求跟上時代的步伐,改變現狀。在這一背景下,溫和、開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優勢當選,支持哈塔米總統的改革派議員又占據了多數席位。伊朗國內的政治氣氛逐漸寬松。
伊朗與許多阿拉伯國家恢復了正常的關系。20世紀80年代,伊朗曾對創作《撒旦詩篇》的英國作家拉什迪發出追殺令。為此,歐盟凍結與伊朗關系達10年之久,20世紀90年代末期,這一關系終於解凍。
1997年12月,伊朗作為東道主成功舉辦了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會上哈塔米總統提出了「文明對話」的倡議,主張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建立的是一個神權高於一切,十分意識形態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會。25年後,伊朗不得不在革命與發展、大炮與黃油、一元化與多元化、「輸出革命」與「文明對話」之間做出抉擇。
⑵ 伊朗拒絕和美國就彈道導彈問題進行談判,伊朗拒絕的重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這是關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問題,伊朗方面是肯定不能妥協的。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都能和別國妥協的話,那麼這個國家就失去了自己的威懾,這是非常危險的。
即使伊朗要和美國談判,也不是伊朗和美國單獨談判,必須有第三方參與。其實就是當事方,包括伊核協議國和相關國際組織。如果僅僅是美國和伊朗談判,並沒有什麼用。美國膽敢在眾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退出伊核協議,如果與伊朗談出結果了又認為對美國不利要反悔,伊朗與美國的談判豈不是白談了。
⑶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3)局座談伊朗和美國為什麼不和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⑷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為什麼這么惡劣
其實就是雙方的利益關系。美國和伊朗現在關系惡劣,完全是因為雙方對利益的條件沒有談攏。其實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以來並沒有很差。只是因為最近伊朗因為石油的關系與美國產生了一定的摩擦。伊朗想要動搖美國與石油的關系。所以觸怒了美國侵犯了美國的利益之後,美國和伊朗的關系才變得這么惡劣的。
伊朗學生曾扣押美國人質更令美國尷尬的是,美軍曾派出秘密部隊進行解救。但由於沙漠中的惡劣氣候,多架美軍戰機墜毀,美軍只能載著陣亡士兵回國。此後美國不得不和伊朗進行秘密談判,有報道稱,當時美國政府為了救人,秘密答應了伊朗一些條件。這段沖突之後,美國和伊朗幾乎是水火不容。
除了美國自身和伊朗的沖突之外,以色列和伊朗也是極為敵對。事實上,阿拉伯國家曾經集體反對以色列,但後來為了實際利益,埃及、沙特等國轉而和以色列和好。而伊朗仍舊堅決反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
⑸ 美國為什麼和伊朗過不去
美國和伊朗的矛盾由來已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於美國的利益考慮,伊朗是中東的大國,而且石油的產量也非常的豐富
⑹ 伊朗為什麼和美國不和
這話說的,米國有跟哪個國家和的嗎?
⑺ 為什麼美國要攻打伊朗,兩國為何不做和平談判,兩者之間矛盾是怎麼引發的
雙方存在根本利益沖突,不可調和,美國想稱霸世界,控制石油。伊朗當局為了實現在阿拉伯稱雄的決心,是不可能做美國的小弟的。
引發這一切的都是石油。
⑻ 美伊聯合國談判為什麼會破裂,伊朗提出了什麼要求
在我看來,最關鍵是因為伊朗對於美國的反抗。在國際舞台上,伊朗向來都是“硬骨頭”,無論對手強大與否,都不會後退。
年初,美政府派軍機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伊朗隨即給予還擊,炮轟了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基地。 之後伊朗又頂住壓力,向委內瑞拉運送石油。接著,伊朗政府下達了“逮捕令”,要求國際刑警組織配合,共同通緝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一舉動,對伊朗來說是維護國家自身利益,而對於向來以“霸主”自居的美國而言,伊朗就像一隻野獸,應該將其關在籠子里才能絕對安全。於是,在之後的聯合國大會上,美方不斷向伊朗施壓,並向其他參與國宣揚伊朗的威脅,以此來呼籲並聯合其他國家對伊朗施加制裁。
美國向來都想稱霸世界,想要控制其他國家,而伊朗,因為原油等能源,也有足夠的底氣來反抗美國,基於此,美伊聯合國談判破裂也就不足為怪了。
⑼ 為什麼伊朗總統拒絕與美談判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一簽署了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的行政命令,第一批經濟制裁措施從周二午夜開始生效。「任何與伊朗做生意的國家都不能與美國做生意」,特朗普7日一早就通過推-特對制裁措施進行最簡明的注釋。他還說,這將是「最痛苦的制裁措施,而且到11月還將升級到一個新的高度」。
「團結一致才能更快渡過制裁難關」,伊朗強硬保守派大報《宇宙報》7日援引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話稱:「制裁將會帶來壓力,但我們將團-結-起-來克服。」
魯哈尼在美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即將正式生效前幾個小時,發表了電視講話。他強調,本屆伊朗政-府從一開始就一直將談判與互動作為座右銘,並將繼續如此。但那個聲稱要談判的人(指特朗普)應該懂得談判的首要規則是誠實,可目前聲稱想要談判的人就是那個在未經任何談判的情況下退出所有已簽署的國際協議的人。魯哈尼表示,美國一邊聲稱要談判,一邊又對伊朗實施制裁,這毫無意義。美國的目的就是想要在伊朗國內製造分裂和混亂,「他們想要對伊朗發動心理戰,使伊朗人民產生分歧」。他表示,美國在世界上現在已經孤立,美國將會對其實施制裁感到後悔。魯哈尼呼籲伊朗國內團結一致對抗美國制裁。
當天幾乎所有伊朗報紙都在報道魯哈尼的講話,但側重點不同。7日出版的伊朗《信息報》引述魯哈尼的話稱:「假如美國能夠展現出誠信,伊朗始終准備好進行談判。」伊朗國內分析認為,魯哈尼對是否與美國談判的表態謹慎微妙,一方面,他明確表示不會在美國的施壓下與美國談判,但他同時強調,現任政-府一直以談判與互動為座右銘,顯然並沒有完全關閉與美國談判的大門。
在魯哈尼發表講話之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敦促伊朗接受特朗普的談判建議。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博爾頓稱,伊朗應該注意到特朗普的協商意願。「他們可以接受總統的協商提議,以徹底和確實可證實的方式放棄其彈道導彈與核武計劃,」「如果伊朗領導人希望擺脫承受壓力的局面,他們應當過來坐下。而在協商進行過程中,壓力是不會減弱的。」
坦誠相待才是最基本的禮儀。
消息來網易新聞。
⑽ 美國和伊朗為何格格不入
因為這幾年美國和伊朗的矛盾可以說是愈演愈烈,從最開始的的干預內政,到如今特朗普出台政策聯合多國制裁伊朗,可以說這兩個國家從一開始就針鋒相對格格不入,而且明爭暗鬥了這么多年嗎誰也沒得到什麼好處。
伊朗的民眾不願意了組織了多次的抗議遊行,不過最終伊朗還是戰勝了美國奪回了屬於自己的政權。
可以說在爭奪資源的對戰中美國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而且美國光是在伊朗問題上就話費了不知道多少的財力物力,今年特朗普再一次的搞事情,不光是切斷了和伊朗的所有貿易更是限制伊朗的出口,不光是自己不進口伊朗的石油還不讓別的國家進口伊朗的石油,可以說是打算掐斷伊朗的命脈。
所以說這兩個國家的淵源還是挺深的,尤其是美國確實有點欺負人家伊朗的意思,而且美國還干涉人家伊朗的內政,屬實有點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