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個伊朗國民銀行賬戶能接受多種貨幣嗎
新冠病毒的影響下,以石油出口為主的伊朗,美國在的美元結算限制中,將伊朗排除在國際清算中,使得伊朗經濟基本處於停滯狀態。油價在近兩個多月里下跌更是超過了5成,伊朗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不得不緊急從德國一家銀行運回3億多的歐元現金,解決沒有信用卡的伊朗人的資金問題。
除此之外,伊朗還實行其他應對措施,比如伊朗正式將人民幣作為了本國的外匯貨幣之一,取代美元的地位。並且伊朗還將與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及伊朗數字化貨幣推行下的相關企業進行合作,其中還包括在技術服務、城市規劃基建、投資和旅遊等非能源方面加大合作力度,這不僅將擠掉美元在伊朗商業中存在,還將加大人民幣數字類金融資產在全球經濟中服務的廣度與深度,也將對國際清算體系轉型起著重要作用。
而且伊朗還將官方貨幣亞爾正式變為土曼,雖然此次伊朗官方貨幣的變更,有些負面影響。變更官方貨幣將耗資1.6億美元,但以後每年伊朗能節省1150萬美元的印鈔成本。專家表示,此舉對伊朗經濟離開石油收入無疑是有效的,同時這也是伊朗將應對美國的一系列經濟制裁做出的有力反擊。
並且伊朗還將仿照委內瑞拉應對美國的經濟制裁,實行像石油幣一樣的加密主權數字貨幣。伊朗就在工業礦業和貿易部,實行一種加密采礦場的一種計算方法。這不僅使得伊朗鋼、銅方面的出口額得以增加,且還帶動了本國的農產品及石化類產品的增加。伊朗這些資源出口的增加,大大彌補了石油出口方面的損失,使其伊朗的硬通貨資源得以很好的轉變。更讓人意外的是,雖然全球多國的股市陷入大幅調整之際,而伊朗因為貨幣改革有成效,股市上漲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主要指數漲至近100萬點(伊朗的TEDPIX指數漲至978,019.48點),不僅如此,伊朗本國的工程技術部在數字加密貨幣面臨的困難也得到進一步解決,加快伊朗繞開向美國對其出售石油和非原油產品的制裁。雖然伊朗沒有公布其中細節,但是從美國再次發出的要加大力度制裁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威脅中,可以看出伊朗確實在繞開美國銀行清算系統,避免受到美國經濟制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成績。
⑵ 伊朗有多少人口
摘要 截至2020年12月,伊朗全國人口達到了8307萬人,這樣的人口基數,在西亞各國中,幾乎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對照我國的各個省份,四川省人口8360多萬,伊江蘇省8470多萬,伊朗的總人口幾乎與四川省、江蘇省相當。2020年,伊朗的經濟總量達到了6375億美元。
⑶ 伊朗靠石油收入上千億,為何人民還不富裕,這些錢去了哪裡
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17。它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以及不結盟運動和石油輸出國成員。說到石油,眾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其經濟主體就是石油開采業。
由於霍梅尼對美國的態度並不友好,故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禁運伊朗的石油,讓伊朗的收入急劇減少,國民生活艱難。另外,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權力掌握在教士階層手中。他們利用職務之變,肆無忌憚地佔用國家財富,然後把錢財存到美國的銀行中。一來二去,伊朗的財富大量外流。所以,伊朗不富裕是有原因的。
⑷ 2010年主要國家的GDP是多少
單位百萬美元。國家名字不用翻譯吧。
1 United States 14,624,184
2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745,133[2]
3 Japan 5,690,897
4 Germany 3,305,898
5 France 2,555,439
6 United Kingdom 2,258,565
7 Italy 2,036,687
8 Brazil 2,023,528
9 Canada 1,563,664
10 Russia 1,476,912
11 India 1,430,020
12 Spain 1,374,779
13 Australia 1,219,722
14 Mexico 1,004,042
15 South Korea 986,256
16 Netherlands 770,312
17 Turkey 729,051
18 Indonesia 695,059
19 Switzerland 522,435
20 Belgium 461,331
⑸ 伊朗國家是否富裕
伊朗的確是資源出口大國
但伊朗很窮也是真的
伊朗一方面窮兵黷武,內戰、外戰不斷
另一方面經濟衰退與科技落後(太重視軍事,輕視經濟與科技)
伊朗擁有8000多萬人口,但800多萬人口的以色列比伊朗強太多了(無論是科技、經濟還是軍事)
……………………………………………………………………………………………………
拋開總量不談,拋開科技創新與技術不談
僅僅是平均GDP,伊朗也是渣兒
比如2018年,我國平均GDP世界排名72位($9376.97美元)
而伊朗排名是98位($4837.69美元)
反觀伊朗的老對手以色列是23位($40762.43美元),考慮到伊朗的人口是以色列的9倍左右,兩國GDP總量居然在伯仲間
再加上伊朗物價頻繁暴漲,伊朗人民生活困難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比如韓國人均GDP是28位($30919.17美元),同日、英、法、以色列、西班牙等國在伯仲間,但韓國人極窮,或者說韓國兩極分化極其嚴重,物價奇高……
伊朗、韓國、X國都屬於物價飛漲的郭嘉…… 好不好大家心理有數
對比一下,比如霓虹20多年物價不變(最近有些小變化,但比起20世紀80年代(40年前左右)的物價實在是便宜太多了)(20多年物價不變這是以絕大部分日企店鋪為標準的說法,實際上30多年物價一直都很穩定)
一個郭嘉是窮是富,需要考慮很多方面,但個人認為首先便是家庭收入與物價,比如家庭消費來賺到的錢更買多少東西能享受什麼樣的生活更加實在
所以偶認為伊朗很「窮」,至少伊朗百姓很「窮」(正夫是窮是富關百姓P事兒)
比如有朋友說「X國朝廷歷代都有錢,只是不願意給百姓」,偶十分奇怪,朝廷再有錢,百姓窮死了,這樣的郭嘉能叫「有錢」的郭嘉嗎????反過來,正夫負債再高,百姓一個比一個有錢,那麼的郭嘉能叫「窮鍋」嗎????鍋富民窮與民富鍋窮,偶認為「民富」才是真正富裕的郭嘉…… 伊朗本來是資源出口大鍋,但為什麼物價飛漲?百姓收入微增?如何造成的內戰不斷?如何造成的百姓飢寒交迫????這樣的郭嘉能叫「富鍋」?
有朋友將伊朗百姓生活困難推給M國,荒謬,伊朗正夫打腫臉充胖子,天天炫耀自己的軍事力量,甚至不願意放棄核武,這能怪M國????伊朗若把軍事花銷給省下來,想必伊朗經濟與科技能直線上升,百姓生活好了,誰還沒事天天搞內戰????再者,伊朗明明很弱,但整天和其它郭嘉打仗,偶不明白伊朗、沙俄這類郭嘉為什麼這么喜歡戰爭?戰爭不僅耗費金錢,更是「地獄」製造者,一場場戰場下,是多少無辜百姓捲入戰爭中淪為了「地獄貢品(犧牲者)」,這世界上沒有比戰爭比「骯臟」的事情了,無論以什麼「大義」「正義」「保家衛鍋」「AI鍋」的名義來美化,戰爭註定了製造了無數悲劇(人間地獄),戰爭見證了人性的黑暗與骯臟…… 戰爭圖的是利益,國土擴張、殖民、女人、金錢、地位、名譽等
⑹ 我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嗎
是的,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
2014年,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1月11日報道,伊朗大部分的石油出口主要面向亞洲國家,而中國則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中國在2013年平均每日從伊朗進口約42萬桶原油,而這一數字較2012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6)伊朗總資產多少億美元擴展閱讀:
2015年,伊朗位居對中國石油出口的第六位,與2013年相比,其石油銷售提高了28%,平均每天達約55萬桶。中國能源公司是伊朗石油業最大的投資者,中國一些國有石油公司同伊朗簽訂了一些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開發項目的原則協議。
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從2012年西方加大對伊朗制裁以來,中國購買了伊朗石油出口的約一半。
2018年,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中國仍然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宣布,美國的反伊朗禁令不會影響北京從德黑蘭進口的石油。
⑺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到底有多少財富
在世界歷史角度來說,在權力與資源集中制的國家,國家領導人與領袖就掌握大量的財富。這就是為什麼近現代史上很多國家的總統,在位期間都能聚集大量的錢財,富可敵國。如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敘利亞總統卡扎菲,都是資產多達幾百億美元。
現在由於美國制裁伊朗,也引起了很多人關注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財產問題。很多人好奇,作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美國一共有多少財產。實際上,真實數據是無法令人接受的。
而且,從伊朗的伊斯蘭革命開始,伊朗一直與美國對抗了四十年,那可是水火不容。。如果哈梅內伊真的有錢,為子女存錢也不會放在死對頭美國,應該放在瑞士,以及與伊朗關系不錯的德國、法國等。
所以,可以推斷美國對哈梅內伊的指責是胡說八道。
⑻ 伊朗為什麼經濟發達
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伊朗水果、乾果十分豐富,開心果、蘋果、葡萄、椰棗等遠銷海內外,其中2001年伊朗開心果總產量為17萬噸,出口量約9.3萬噸,創匯2.88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心果出口國。有5000多年歷史的伊朗地毯編織藝術聞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藝、美麗的圖案、和諧的色彩搭配傾倒了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詩歌、神話、繪畫。波斯地毯已成為伊朗享譽世界的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其他工業有紡織、食品、建材、地毯、造紙、電力、化工、汽車、冶金、鋼鐵和機械製造。農業比較落後,機械化程度較低。政府預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石油收入、稅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業外,絕大部分經濟成份屬於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之後,當時由私人財團掌握的重要廠礦、農場、銀行、保險公司、飯店等均收回國有。目前伊朗的經濟體制是一種混合體制,由三種成分即國營、集體和私人成分構成,其中國營成分佔伊朗總經濟成分的75%以上。國營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業、礦山、發電設施、水壩、灌溉網路、廣播電視、郵電、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對外貿易、銀行、保險等等,國營企業由政府統一實行中央計劃經濟管理,其收支由國家列入單獨預算。最近幾年,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逐漸下放管理許可權,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集體成分包括經營物資生產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鄉鎮建立的類似機構。私人成分包括從事工業、貿易和服務的公司以及從事農業、畜牧業的家庭生產單位,它們是國營和集體成分經濟活動的補充。
伊朗的經濟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期間受到嚴重破壞,戰爭結束後,面臨著百業待興的困難局面,為此政府開始戰後重建計劃。1988年制定了第一個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從1989年3月21日開始實施。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將建設重點放在石油、采礦、交通、能源等基礎工業方面,但由於缺乏計劃性,建設攤子鋪得過大,進口過度膨脹,資金發生短缺。在五年計劃後期(1992年-1993年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大幅下跌,伊朗外匯儲備急劇匱乏,資金嚴重不足,為了保持制定的高經濟增長的目標,不得不向國外借債,不久債台高築,無力償還欠下的巨額中短期外債,導致伊朗銀行信用空前危機,使伊朗經濟建設和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期間,政府在經濟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調整,縮小建設戰線,關停了許多不急於上馬的項目,同時縮小進口規模,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節約外匯,償還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期間借下的中短期外債,此期間經濟增長率維持在3.5%左右。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間,原油國際市場價格突然連續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減少,比上年減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給伊朗經濟造成嚴重沖擊,失業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債增加,1999年的實際經濟增長率只達到1.8%,迫使第三個五年計劃推遲一年,這使政府充分認識到經濟上嚴重依賴石油的弊病。為此政府通過調整預算的方法,加大稅收,縮減政府開支,擴大吸引外資,出讓政府公司股份給私人公司等方法擺脫經濟困難。1999年9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宣布了一項雄心計劃,將幾個主要的工業,包括通訊、郵電、鐵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業進行私有化,作為總體經濟結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不久制定第三個五年計劃(2000年-2004年),第三個五年計劃總結了上兩個五年計劃的經驗教訓和伊朗經濟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發展目標,體現了政府對經濟政策重大調整。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總體經濟目標主要有:
(1). 所有經濟的發展和增長必須體現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別,消滅貧窮;
(2). 擴大非石油產品出口,減少國家對石油產品出口的依賴;
(3). 對農產品和消費品的需求相對達到自給自足;
(4). 開發和培訓國內人力資源,全面提高技術和專業水平,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5). 鼓勵投資,保證投資安全,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6). 改革稅制,增加國家收入,支持和發展金融和資本市場;
(7). 控制通貨膨脹率,使之適應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購買力;
(8). 向私人經濟成分轉讓國營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進程。
根據第三個五年計劃制定的目標,在執行過程中,伊朗近年採取了以下重要的舉措:
原油價格從1999年4月回彈以後,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匯收支狀況,外債負擔減輕,9.11事件以後,原油價格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對伊的經濟未造成影響。從2000年4月開始,國家每年將預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銀行特設的石油外匯穩定基金帳戶,基金的50%用於抵銷今後由於油價下跌引起的預算赤字,另外50%為投資提供貸款,鼓勵非石油產品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的投資,其中為私人企業提供的信貸占相當的比例。
石油工業是伊朗的支柱產業,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為了維持目前的石油產量,保證足夠的外匯收入,同時鞏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從1998年開始,伊朗石油部陸續開放伊朗油氣田的勘探與開發,對外提供了40多個開發項目。迄今已與外國石油公司以產品回購方式(BUY-BACK)簽訂了數十個油氣田開發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資金270億美元,計劃未來再吸收130億美元的投資。為了改變單一的石油經濟結構,實現石油產品的多元化,國家大力開發天然氣資源,由天然氣代替原油,並將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和亞洲市場,同時大力發展石油下游工業,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擴大石化產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議會批准了「吸引和保護外國投資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出台的第一部外資法。由於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間的分歧,此法沒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憲法監督委員會的兩次駁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2002年8月通過投資法實施細則。新投資法的出台是兩派斗爭的產物,雖然許多條款仍有限制性,但畢竟向改革方向邁進了一步。新的投資法拓寬了投資領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業以外的所有工業領域,投資比例沒有嚴格限制,投資的本金和利潤可以自由匯出境外,投資安全度有所提高。由於伊朗投資配套的法律還不健全,投資環境不理想,外國公司在伊朗的投資還處於探索階段。
2002年2月,伊朗議會通過立法改革國家的稅制,減少公司稅,增加增值稅,所得稅從原來的54%降到25%,鼓勵私人成分向生產企業投資。同時對一些國營企業和窮人基金會取消免徵稅務的特權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銀行合並官方匯率和市場匯率,建立統一的銀行協定匯率,與國際通行的匯率制度接軌,取消對國營公司的匯率補貼,使私人公司和國營公司的處於平等的競爭條件。匯率統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漲,國家為了減少通膨壓力,仍保持對生活必需品的補貼,對進口商品進行價格補貼,這種上漲影響預計在2003年度有所減小。
伊朗在執行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實現了一些經濟指標,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國民生產總值等,但也面臨著許多問題,主要的問題有:
高失業率是伊朗政府面對的重大社會問題,目前伊朗有350萬勞動適齡人口,預計在三年內將達到500萬,第三個五年計劃的目標之一是每年解決75萬人的就業,由於缺乏投資和勞動力市場,每年只有40萬人就業,如不加大吸引外資和鼓勵私人投資,就業問題很難解決。
國營企業由國家壟斷,經營方式沒有納入市場運行的軌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額補貼是政府財政的一個沉重包袱。伊朗每年用於能源的補貼高達100億美元,用於糧食和葯品的補貼20億美元,能源補貼除了造成能源浪費外,重要的是使企業競爭力下降,產品不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國的經濟制裁,在美國的資產被凍結,9.11事件後,布希總統延長達馬托法,宣布伊朗為「邪惡軸心」國,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將對伊朗的經濟發展長期產生不利影響
伊朗近期經濟數據
工業生產增長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計數據)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計數據)
通貨膨脹比率:15.5% (2004 估計數據) / 16% (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2300萬 熟練勞動力短缺(2004 估計數據)/2368萬--熟練勞動力短缺(2005 估計數據)
勞動力分配:農業30%,工業25%,服務業45%(2001 估計數據)
失業率:11.2%(2004,估計數據)
貧困人口:40%(2002 估計數據)
投資(固定總投資) :30.5%(2005 估計數據)
國家收入433.4億美元(2004)/ 國家收入488.2億美元(2005)
支出: 477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4估計數據)/ 604億美元,包括國家支出76億美元(2005,估計數據)
出口:387.9億美元FOB (2004估計數據)
國際債務:134億美元(2004 估計數據)/ 27.5% GDP(2005 估計數據)
農產品:小麥,大米,其他穀物,甜菜,水果,堅果,棉花,乳製品,羊毛,魚子醬
工業產品:石油,石化產品,紡織,水泥和其他建築材料,食品加工(特別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屬預製件,武器.
經濟援助已收到:40800萬美元(2002 估計數據)
電力生產:1290億千瓦(2002)
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億 bbl (2004估計數據) / 1333億桶(2005估計數據)
已探明天然氣藏量:267億立方米(2004) / 266.2億立方米(2005)
電話:1257.11萬(2003)
行動電話:337.65萬台(2003)
網際網路主機: 5269 (2004)
網際網路用戶: 4300萬(2003)
鐵路: 7203 km
高速公路: 167157 km
飛機場: 305 (2004 估計數據)
⑼ 伊朗的經濟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目前伊朗的經濟實力位居亞洲第七位。2010年伊朗的GDP(按照匯率計算)為3276億美元,人均4600美元。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 石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930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10%,居於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2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儲量的16%,僅次於俄羅斯,居世界第二位。 石油是伊朗的經濟命脈,目前,日產能力可達410萬桶,石油收入佔全部外匯收入的90%,伊朗成為歐佩克成員國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國。森林是伊朗僅次於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資源,面積達1800萬公頃。伊朗水產豐富,魚子醬舉世聞名。裏海沿岸為暖濕農業區。經濟實力可以,人均GDP比我們高。但在聯合國的嚴厲制裁下,目前物價上漲,失業率高聳,經濟很困難。
⑽ 伊朗現在的經濟狀況
2016年1月,根據《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解除大部分與核有關的制裁,伊朗石油產量和收入恢復,推動了國內生產總值的快速增長,但隨著石油產量趨於平穩和特朗普重啟制裁後,伊朗2017年GDP增速大幅下滑到約不足5%,失業率居高不下,失業最為嚴重的是在婦女和受過大學教育的伊朗青年。通脹也愈發加劇,據美聯社報道,由於美國制裁,伊朗貨幣大幅貶值,通脹嚴重。從水果、蔬菜到輪胎、石油,所有東西的價格飛漲。伊朗原油儲量佔全球石油儲量約10%,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工業。在特朗普制裁前,伊朗的石油產品出口量居於全球前列。在美國制裁影響下,伊朗原油出口下降嚴重,以至於伊朗既然對印度發動貿易戰,逼迫印度買伊朗的石油。現在美伊矛盾加劇伊朗需要一段時間適應美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