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克圖條約
應是恰克圖條約。
【布連斯奇和恰克圖條約】
(buliansiqi he qiaketu tiaoyue)清代雍正年間與俄國簽訂的劃定邊界和通商的兩個條約。尼布楚條約劃定了中俄東段邊界,中俄中段邊界待定。俄國利用這個機會,不斷蠶食中國領土。清廷多次與俄國沙皇政府交涉,要求雙方早日劃定邊界及解決與此有關的問題,沙皇政府置若罔聞。清於雍正二年(1724)斷然停止中俄貿易。俄國龐大的商隊在中俄貿易中賺取了豐厚利益,為保住這一財源,不得不於雍正二年派出談判代表。薩瓦·務拉的思拉維赤被任命為「特遣駐華全權大臣」,率領俄國使團赴中國談判。雍正四年冬俄國使團到達北京,清廷派吏部尚書查弼納等人為代表,雙方進行了6個月談判,就原則問題達成了10項協議。接著,兩國使團前往邊界上的布拉河畔,在中方退讓的情況下,按俄方提出的劃界方案達成協議。雍正五年八月三十一日簽訂了《布連斯奇界約》。條約規定了東起額爾古納河,中經恰克圖附近的楚庫河(赤奎河),西迄唐努烏梁海地區西北角的沙畢納伊嶺(即沙賓達巴哈)的邊界走向,中間樹立界碑,以南屬於中國,以北屬於俄國。根據這個條約,又簽訂了《阿巴哈伊圖界約》和《色楞額界約》,以詳細勘分邊界。雍正六年六月二十五日,中俄兩國全權使臣在恰克圖正式簽訂了兩國政治、經濟、宗教等方面的總協議《恰克圖條約》。條約共11款,主要內容有四:①邊界,其內容與《布連斯奇界約》相同;重申了中俄《尼布楚條約》關於烏第河與外興安嶺之間地區暫行存放的規定;②貿易,規定俄國商隊每三年來北京一次,恰克圖為邊界貿易地點;③允許俄國在北京俄羅斯館內建造東正教堂;④交換越境人犯。上述條約,正式規定了中俄中段邊界,在一定時期內限制了俄國的侵略。布連斯奇條約基本上是中俄兩國在平等狀態下簽訂的。中國方面主要成果是確定了兩個邊界,獲得俄方送還逃人的許諾,切斷了俄國對中國西北叛亂者的援助。俄國則取得了在北京和恰克圖的自由貿易權利(參見阿勒坦布拉格),並獲得了原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區。規定了中、俄兩國此薩彥嶺為界,立鄂博為界碑,外蒙古(即烏里雅蘇台將軍轄區)歸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
⑵ 中俄邊境條約有哪些
尼布楚條約 唯一的平等條約 其他 就是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5月簽訂
中俄《天津條約》1858後6月13日簽訂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
中俄《伊犁條約》1881年2月24日簽訂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⑶ 中俄璦琿條約是哪一年簽定的
《中俄璦琿條約》於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璦琿(今黑龍江省黑河愛輝區)簽定。
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公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璦琿條約》共3條。主要內容為:
1.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清國領土劃歸俄國,璦琿對岸精奇哩江(今俄羅斯結雅河)上游東南的一小塊地區(後稱江東六十四屯)保留大清國方面的永久居住權和管轄權;
2.烏蘇里江以東的大清國領土劃為清俄共管;
3.原屬大清國內河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只准大清國和俄國船隻航行。
⑷ 中俄簽訂了哪些條約
趁火打劫的「朋友」
——中國清政府和俄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於1858年5月簽訂,就在這個月間,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口,俄國駐華公使普提雅廷趁熱鬧趕到天津,通知清政府說:「如果把滿洲沿海割讓給俄國,我們就可以阻止英法聯軍進攻滿洲腹地。」普提雅廷在照會中特別表明心跡說:「俄國軍隊進駐沿海,並不是欺凌中國,而完全是為了中國的利益。」
清政府代表桂良表示不敢接受這種幫助,普提雅廷就咆哮說:「俄國一心一意為中國好,如果你們不識抬舉,不給我們面子,你們的事我們就再也不管了。」
5月20日,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並佔領天津。
清政府恐怕俄國參加英法聯軍,經過討價還價的談判,終於簽訂《中俄天津條約》。而勞師動眾的英法兩國,比俄國人整整晚了半個月才得到條約的中方簽字。
很巧,《中俄天津條約》的簽字距《中俄璦琿條約》也剛好是半個月。
《天津條約》使俄國人得到了重勘邊界的許可。桂良還自作聰明地「僅僅在口頭上」答應了俄方關於割讓烏蘇里江以東領土的要求,他以為等英法聯軍撤走後,他還有賴帳的機會。
得寸進尺的俄國人當然不會理會桂良的花招。
1859年6月初,沙皇俄國新派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到了北京。他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把《璦琿條約》中中俄共管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據為己有。清政府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
1860年4月,伊格那提耶夫聽說英法聯軍將再度北上進攻北京,便急忙從北京跑到上海。他向英法侵略者提供了關於白河沿岸軍事防務情況的資料以及俄國人私自繪制的北京詳圖。
俄國人為虎作倀,成了英法侵略者的同夥和參謀。
1860年7月,伊格那提耶夫同英法聯軍乘軍艦到達大沽口,並向英法聯軍建議:「先據北塘,再破大沽」。天津陷落後,清廷派欽差大臣與英法專使談判媾和。俄公使認為如談判迅速達成協議將對俄國不利,所以他極力破壞談判,慫恿英使提出清政府不能答應的「要清帝隆重接見」的要求。
談判破裂後,他又煽動英法聯軍「趕快進入通州」,從而使僧格林沁沒時間在這個城市設防。當英法聯軍進入北京時,伊格那提耶夫又向聯軍提供了「城防薄弱之處」的情報。
俄國人的「鼎力相助」使英法聯軍一路勢如破竹。
10月,英法聯軍進入北京。
伊格那提耶夫向失魂落魄的親王「鬼子六」奕沂說,他有辦法使英法聯軍撤退,但中國必須把烏蘇里江以東領土正式割讓給俄國,作為酬謝。奕沂婉言謝絕了,割地畢竟事關重大。
其實,英法聯軍的目的並非要佔領中國的首都。既然陰差陽錯打進來了,他們一缺冬天裝備,二怕清政府瓦解會妨礙他們的商人做生意,所以就一心一意希望早日簽訂和約,早日撤退。
⑸ 中伊簽署25年全面合作協議,對雙方會帶來哪些影響
一、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影響或將消失。為了鞏固美國的經濟霸權地位,美國對伊朗實行了長達40多年的制裁措施。在美國的重重打壓之下,伊朗經濟遭到重創。這樣的結果,對美國來說,自是十分歡喜。隨著中伊簽署合作協議,伊朗有望改變境況。據報道,這份協議中包括了經濟領域的相關問題。如,中國投資伊朗能源和基礎設施。《美國之音》點評,對於遭受制裁的德黑蘭來說,這是一條經濟命脈。有中國學者稱,對伊朗來說,有可能成為突破單邊制裁游戲的出口。
從中俄外長會談到中伊外長會談,不難發現,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圖謀,不僅沒能得逞,反而使得中國在地緣政治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事實證明,美國霸權主義不得人心,多邊主義才是世界發展的主流。
⑹ 中俄條約有哪些
中俄條約有:
1、《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又稱《璦琿城和約》,是俄羅斯帝國東西伯利亞總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穆拉維約夫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於1858年5月28日在璦琿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6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黑龍江、烏蘇里江只准中、俄兩國船隻航行;當時清政府拒絕批准該條約。1860年訂立中俄《北京條約》時清政府始予認可。
2、《天津條約》
《天津條約》是清咸豐八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強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別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3、《辛丑條約》
《辛丑條約》是中國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意、奧、西、荷、比十一國政府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簽定的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簽訂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條約。因條約簽訂日為陽歷9月7日,因此有「九七國恥」一說。
4、《中俄蒙協約》
《中俄蒙協約》是1915年6月7日中國北洋政府及外蒙自治當局與沙皇俄國在恰克圖簽訂的有關外蒙古的不平等條約,又稱恰克圖協約。條約確認了《中俄聲明文件》、《中俄聲明另件》和《俄蒙商務專條》的效力,該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外蒙古地區淪為沙皇俄國的勢力范圍。
5、《滿洲里界約》
《滿洲里界約》又稱《齊齊哈爾協議書》,是清朝與沙皇俄國於1911年(宣統三年)12月20日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是清政府簽訂的最後一個喪權的邊界條約。中方代表是黑龍江巡撫周樹模,俄方代表是菩提羅夫。
⑺ 中俄兩國目前為止一共幾次簽訂盟約
1689年8月2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5月簽訂
中俄《天津條約》1858後6月13日簽訂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
中俄《伊犁條約》1881年2月24日簽訂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中俄《御敵互相援助條約》(「中俄密約」):「日本國如侵佔俄國亞洲東方土地,或中國土地,或朝鮮土地,即牽礙此約,應立即照約辦理。如有此事,兩國約明,應將所有水、陸各軍,屆時所能調遣者,盡行派出,互相援助。至軍火、糧食,亦盡力互相接濟。」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締約國擔任協同其他聯合國對日本作戰,直至獲得最後勝利為止。締約國擔任在此次戰爭中,彼此互給一切必要之軍事及其他援助與支持。」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締約國雙方保證共同盡力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相互勾結的任何國家之重新侵略與破壞和平。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於戰爭狀態時,締約國另一方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以「世代友好,永不為敵」為核心內容,在國家雙邊關系和多邊關系中是史無前例的。這一條約對推動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以及維護兩國邊界周邊地區的安全有重要意義。條約擺脫了「冷戰思維」。
⑻ 中俄歷史上共簽訂了幾次條約
1689年8月27日中俄尼布楚條約
中俄《璦琿條約》1858年5月簽訂
中俄《天津條約》1858後6月13日簽訂
中俄《北京條約》 1860年11月2日簽訂
中俄《伊犁條約》1881年2月24日簽訂
中俄蒙協約(民國4年(1915年)6月7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外蒙古,恰克圖)
滿洲里界約(1911年(宣統3年)12月20日,中國與俄國,簽約地點:滿洲里)
中俄旅大租地條約(1898年(光緒24年)3月27日,簽約地點: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國彼得堡簽訂了《續訂旅大租地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1858年(咸豐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伊犁塔爾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豐元年)8月6日,伊犁
這些是我所能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