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幫我介紹一下波斯(伊朗)人的起源和歷史
波斯人(Persians)
伊朗穆斯林主體民族。亦稱伊朗人。早在中古時代開始前,波斯帝國就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他們曾經在公元前四世紀被亞歷山大征服,不過亞歷山大的帝國在他死後就分崩瓦解,給予波斯人重新整合的機會。自公元前三世紀以後,波斯人就一直受到羅馬人的侵襲。
波斯帝國從米索不達美亞橫跨到印度,由裏海伸展到波斯灣,勢力括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為了要控制今天的敘利亞、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與羅馬人和後來的拜占庭人作戰。波斯帝國的首都是戴西豐,即今天的巴格達。
在第三、第四世紀之間,羅馬人數度企圖征服波斯。在364年,雙方簽定了和平條約,容許波斯人加強他們在東方與北方的勢力。從第六世紀開始,波斯人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今天的土耳其等地區,展開對拜占庭帝國的攻擊。這兩個勢力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拉鋸中。在626年,波斯人圍攻拜占庭失敗,拜占庭人隨即在第二年對波斯人發動反攻。直到628年,兩個帝國才在筋疲力竭的情況下達成和平。
第七世紀時,波斯人對於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異軍突起一事毫無防備。636年,波斯的薩珊王朝在此時於戰亂中結束。由於波斯人沒有一個在防禦功能上可以與君士坦丁堡相比擬的首都,因而在651年被回教徒徹底征服。
2. 伊朗的簡介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北接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庫曼,瀕臨裏海,西與土耳其、伊拉克接壤,東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隔波斯灣、阿曼灣與阿拉伯半島諸國相望。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 8 3 0 千米。
伊朗是個古國。我國古代史書上稱其為「安息」國。公元前6 世紀稱波斯,是個大帝國。7 世紀後,異族先後入浸。1 8 世紀前期,納第爾汗領導伊朗人民推翻了異族統治。1 9 世紀後期起,英國、俄國和美國不斷侵入。1 9 2 5 年,建立起巴列維王朝。1 9 7 9 年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1 9 7 1 年8 月1 6 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波斯人約佔6 6 %,還有阿寒拜疆人、庫爾德人、俾路支人、巴赫蒂亞爾人、盧爾人、阿拉伯人、加什蓋伊人、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等。西北部人口較密,大部分地區每平方千米1 0 —5 0 人,信伊斯蘭教,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
自然環境
伊朗是一個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大部分位於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 0 0 —1 5 0 0 米之間。中央部分大部為較平坦的高原,佔全部領土的 1 /2 。高原上多小型內陸盆地。北部有厄爾布爾士山脈,海拔2 4 0 0 —3 0 0 0 千米,主峰達馬萬德山海拔5 6 7 1 米,是一座死火山,為伊朗最高峰。裏海沿岸狹窄的平原上,覆蓋著肥沃的沖積土。西北部是亞美尼亞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間盆地,有全國最大的烏爾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為許多平行的山嶺,把伊朗內地與海隔開。東部地區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沙漠和荒地佔全國面積的1 /3 ,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東南部在伊朗境內。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劇烈,夏熱,冬冷多風,內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鹽沼。西部山地區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年平均降水量達5 0 0 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減少到1 0 0 毫米左右,沿裏海一帶年平均降水量達1 0 0 0 毫米以上,炎熱潮濕,可生長亞熱帶植物。
自然資源
伊朗擁有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現已探明的儲量達9 5 0 億桶。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以西南部胡齊斯坦省的卡倫河流域最豐富。主要油田有加奇薩蘭、馬倫、阿加賈里、比比—哈基梅等。此外還有大量天然氣、煤以及銅、鐵、鋁、鉻、石棉、磷酸鹽、石墨、硫磺等。在亞塞拜然和呼羅珊省還發現有鈾礦。
經濟概況
伊朗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4 5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稻子、棉花、甜菜等。畜牧業相當重要。地毯織造業很普遍。石油是經濟的命脈。年產原油1 億多噸,居世界前列;年產天然氣約 5 0 0 —6 0 0 億立方米。西南部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產區。在各工業部門中,紡織工業居第二位,其它還有建築材料、鋼鐵、汽車裝配、機械製造、制葯、采礦等。主要外貿對象是德國、日本、義大利、土耳其、法國等。石油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外還出口棉花、地毯、干鮮果品、皮張、礦石、天然氣等。進口以機器、鐵和鐵製品、化工產品、葯品、電機、汽車、糖、茶、棉布等為主。
卡倫河是境內唯一的通航河流。輸油管把石油從產區輸往各出口港及提煉中心。
重要城市
德黑蘭:首都。1 1 世紀建立的古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樞紐。有紡織、石油提煉、汽車裝配、制葯、水泥等工業。
阿巴丹:著名的石油城。有規模很大的煉油廠和設備完善的石油化工廠。波斯灣上的哈爾克島,是伊朗原油的輸出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港之一。
阿瓦士:位於石油蘊藏豐富的胡齊斯坦省。伊朗縱貫鐵路上的要站之一。為石油提煉中心和轉運站。大不里士:人口約6 0 萬。8 世紀起曾長期為伊朗首都。農畜產品重要貿易中心。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地震較頻繁。
伊斯法罕:伊朗古都,古代「絲綢之路」的南路要站。全國最大紡織工業中心,金屬製品亦著名。
馬什哈德:是伊朗橫貫鐵路的東部終點。向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蘭間的商隊貿易中心。是黃麻、絲、茶和麵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為什葉派伊斯蘭教聖地。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2 月1 1 日。春節(新年)3 月2 1 日。
與我國建交日:1 9 7 1 年8 月1 6 日。
貨幣:伊朗里亞爾。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 小時3 0 分;比北京時間晚4 小時3 0 分。
國花:玫瑰。
國名釋義:古波斯語意為「光明」。
3. 真實的伊朗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真實的伊朗是個怎麼樣的國家?伊朗人認為,他的那個五千年歷史是實實在在的,然後說你中華五千年是有很多是神話,實實在在是將近4000年3000多,他說我可是實實在在的五千年文化底蘊非常棒這個民族。人口也非常的多,地域160多萬也不小,然後呢,應該講,他在繆斯林世界裡是屬於很難得有自己工業的國家。他有一定的工業基礎,然後現在這個伊朗的整體的態勢也還可以坦率講伊朗的崛起。我覺得第一功臣是美國。第二是他自己,第一工程是美國因為什麼呢,其實有一段時間依然很難受,七九年伊朗那個綠色革命以後他很可憐的。伊朗是有能力的所以以色列特別怕他,然後美國受以色列影響現在也要整他,但是我估計整不垮伊朗還是會做一個獨立的那個中東力量。
4. 去伊朗旅行,有哪10件事情是必須知道的
伊朗雖然並不富足但是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伊朗如今也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他們對伊朗流連忘返。不過來到伊朗旅行,有10件事是必須知道的,到底是哪10件呢?
如今許多人在夏天都離不開空調,而在伊朗有著世界最為古老的空調,不需要電力就能夠幫助大家度過炎炎夏日。伊朗人非常熱情,尤其是遇到中國遊客,他們會顯得格外的親切。波斯人伊朗的前身,在中國的不少古書籍中,都有記錄波斯,可見中國與伊朗在幾千年前就交往非常密切了,也難怪如今伊朗會對中國人如此熱情。
5. 世界十大秘境
1、中國神農架
神農架位於中國長江與漢水間的川鄂交界地帶,有「華中屋脊」之稱,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佔85%以上。平均海拔1700米,最高處達3105米,有多種氣候類型。提起神農架,人們不能不想到「野人」。從古至今,大量的關於野人的記載和野人的傳說讓人難辨真偽。
1977~1980年,有關部門組織了兩次大規模的野考,搜集到大量關於野人存在的證據,如野人毛發、腳印、糞便等,還發現野人住過的竹窩。考察結果似乎向人們昭示:神農架的確存在一種不為人們所知的奇異動物。
2、中國河南「冰冰背」
在河南林縣石板岩鄉西北部的太行山半腰一個海拔1500米叫「冰冰背」的地方。在這里,陽春三月開始結冰,冰期長達5個月;寒冬臘月,卻又熱浪滾滾,從亂石下溢出的泉水溫暖宜人,小溪兩岸奇花異草,鮮艷嫩綠。
3、令人望而卻步的昆侖山「地獄之門」
在昆侖山生活的牧羊人卻寧願因沒有肥草吃使牛羊餓死在戈壁灘上,也不敢進入昆侖山那個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這個谷地即是死亡谷,號稱昆侖山的「地獄之門」。谷里四處布滿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獵人的鋼槍及荒丘孤墳,向世人渲染著一種陰森嚇人的死亡氣息。
科考人員考察後發現該地區的磁異常極為明顯,而且分布范圍很廣,越深入谷地,磁異常值越高。在電磁效應作用下,雲層中的電荷和谷地的磁場作用,導致電荷放電,使這里成為多雷區,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動物作為襲擊的對象。
4、百慕大神秘三角區
亦稱魔鬼三角區和喪命地獄。據說已有50多隻船和20多架飛機在此處神秘失蹤。該地區略呈三角形,位於美國南岸、百慕達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之間。該地區無法解釋的事件可上溯至19世紀中葉。船隻失蹤有時原因不明,有時還沒有發出遇難訊號即無影無蹤。
突出的實例是裝載著錳礦的美國海軍輔助船「獨眼神號」在1918年3月失蹤,迄今仍是一個謎。1945年有5架美國轟炸機從佛羅里達州羅德岱堡空軍基地起飛,在飛行訓練途中用無線電報告他們遇難,然後電訊逐漸減弱消失,救難隊也告失蹤。
百慕大群島是世界聞名的一個地方,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正東約600公里的海上。百慕大群島四周是遼闊的海洋,具有藍天綠水,白鷗飛翔,花香四溢的秀麗風景。不過,百慕大之所以出名,並非是由於它的美麗的海島風光,而是,提起百慕大,人們就會聯想到恐怖而神秘的「百慕大三角海區」。
相傳,在這里航行的艦船或飛機常常神秘地失蹤,事後不要說查明原因,就是連一點船舶和飛機的殘骸碎片也找不到。以致於最有經驗的海員或飛行員通過這里時,都無心欣賞那美麗如畫的海上風光,而是戰戰兢兢,提心吊膽,唯恐碰上厄運,不明不白地葬送魚腹。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5、中國沙漠中的「魔鬼城」
這是一個杳無人煙卻又熱鬧非凡的「城市」。當晴空萬里、微風吹拂時,人們在城堡漫步,耳邊能聽到一陣陣從遠處飄來的美妙樂曲,彷彿千萬只風鈴在隨風搖動,又宛如千萬根琴弦在輕彈。
這里,就是新疆著名的「魔鬼城」,究竟是誰建造了它?那無數奇異的聲音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科學家在經過實地考察後,提出了一個新觀點-「風成說」。實際上「魔鬼城」就是一個「風都城」,並沒有什麼鬼怪在興風作浪,而是肆虐的風在中間發揮著作用。
「魔鬼城」的種種現象都可以由地球科學的「風蝕地貌」來解釋。在氣流的作用下,狂風將地面上的沙粒吹起,不斷沖擊、磨擦著岩石,於是各種軟硬不同的岩石在風的作用下便被雕琢成各種各樣奇怪的形狀。
6、雅魯藏布江上的間歇泉
在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上游的搭各加地有一種神奇的泉水-間歇泉。間歇泉的泉水涓涓流淌,在一系列短促的停歇和噴發之後,隨著一陣震人心魄的巨大響聲,高溫水汽突然沖出泉口,即刻擴展成直徑2米以上、高達20米左右的水柱,柱頂的蒸汽團繼續翻滾騰躍,直沖藍天。它的噴發周期是噴了幾分鍾、幾十分鍾之後就自動停止,隔一段時間才再次噴發。間歇泉即是因它噴噴停停、停停噴噴而得名。
7、聞名世界的埃及金字塔
小時候用積木搭起一座座「宮殿」的時候,你有沒想過要把它搭成一座高達數百米的巨大建築?如果讓你用每塊重達數十上百噸的巨石來搭建它,你又會怎麼做呢?在北非埃及的尼羅河畔散落著80多座金字塔,成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高的一座,金字塔用巨石砌成,石塊之間不用任何粘著物,而是由石塊與石塊相互疊積而成,人們甚至很難將一把鋒利的刀片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金字塔到現在已經歷了近5000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它仍傲視長空,巍峨壯觀,令人贊嘆!
8、神秘的南極「無雪干谷」
南極是人類最少涉足的大洲,在那裡還有許多現象人們無法解釋,「無雪干谷」就是其中最神秘的一個。總面積達1400萬平方千米的南極大陸,大部分被冰雪覆蓋,從高空俯瞰,南極大陸是一個中部高四周低、形狀極像鍋蓋的高原。這個被形象地稱為冰蓋的冰層,平均厚度為2000米,最厚的地方可達4800米。大陸的冰蓋與周圍海洋中的海冰在冬季連為一體,形成一個總面積超過非洲大陸的白色冰原,這時它的面積要超過3300萬平方千米。
9、有行星軌道數據的美洲「黃泉大道」
在美洲的著名古城特奧蒂瓦坎,有一條被稱為「黃泉大道」的縱貫南北的寬闊大道。在公元10世紀時,最早來到這里的阿茲台克人,沿著這條大道來到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沒有一個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所以就給它起了這個奇怪的名字。
1974年,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頓的人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人大會上聲稱,他在特奧蒂瓦坎找到一個適合它所有街道和建築的測量單位。通過運用電子計算機計算,這個單位長度為1.059米。例如特奧蒂瓦坎的羽蛇廟、月亮金字塔和太陽金字塔的高度分別是21、42、63個「單位」,其比例為1∶2∶3。哈列斯頓測量「黃泉大道」兩邊的神廟和金字塔遺址時,發現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情況:「黃泉大道」上那些遺址的距離,恰好表示著太陽系行星的軌道數據。
但是,人類在1781年才發現天王星,1845年才發現海王星,1930年才發現冥王星。那麼在混沌初開的史前時代,又是哪一隻看不見的手,給建築特奧蒂瓦坎的人們指點出了這一切呢?
10、詭秘幽靈島
西方人酷愛航海,而歷來航海史上怪事多多。在斯匹次培根群島以北的地平線上, 1707年英國船長朱利葉斯發現了陸地,但這塊陸地始終無法接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這塊陸地不是光學錯覺,於是他便將「陸地」標在海圖上。200年後,乘「葉爾瑪克」號破冰船到北極考察的海軍上將瑪卡洛夫與他的考察隊員們再次發現了一片陸地,而且正是朱利葉斯當年所見到的那塊陸地。航海家沃爾斯列依在1925年經過該地區時,也發現過這個島嶼的輪廓。但科學家們在1928年前去考察時,在此地區卻沒有發現任何島嶼。
6. 伊朗人跟阿拉伯人的區別是什麼
伊朗人跟阿拉伯人在聚居地上、人種上、語言上和宗教信仰上有區別,具體見下:
1、聚居地不同
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在阿拉伯國家,他們主要集中在西亞和北非地區,包括敘利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等12個位於西亞的國家和位於北非的摩洛哥、突尼西亞等6個國家。而伊朗人聚居的范圍較小,他們主要集中在了伊朗這個國家的東部和中部,另外在伊拉克等國家的境內也有伊朗人的散落分布。
2、人種不同
阿拉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而伊朗人實際上是波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
3、語言不同
阿拉伯語是阿拉伯人這一群體的第一位語言,但是各地也有各地的方言。波斯語是伊朗人的主要語言,這種語言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族,它是從巴列維地區發源而成的。
4、宗教信仰不同
阿拉伯人絕大多數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其中的大多數又信仰的是遜尼派,而少數是什葉派的推崇者,另外還有少數的阿拉伯人是基督教的教徒。而伊朗人之前大部分一直處於伊斯蘭教遜尼派的主導,後來什葉派取代遜尼派盛行起來,另外有少數伊朗人是無神論者。
7. 波斯探險發現了什麼
當哥薩克人橫越西伯利亞,進行快速的攻擊時,歐洲一些探險家和商人,也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打開了位於西南亞,由裏海和波斯灣所圍繞著的波斯王國,即今日的伊朗的大門。
這是一塊由險惡的山嶽、陡窄的峽谷、高峻的高原和灼熱的沙漠所構成的不毛之地,和西伯利亞相同,波斯也是個杳無人跡的秘境。
1500~1600年間,波斯對歐洲的旅客有著不可抗拒的魅力,因為它正好位於東西兩大洋的十字路口。只要一想到將來可能有的貿易盛況,歐洲商人就感到興奮,再者說這個國家完全是塊未知的世界,充滿了神秘的誘惑力。
1500年以前,波斯在歐洲人頭腦中還只是一片空白。而後幾百年間,回教徒獨佔了東方貿易,又封鎖波斯至地中海間的商隊路線,不準他國進入。
回教徒把印度和東方的寶石、香料運到地中海市場經由的陸路和海路,都是以波斯為中心點。
波斯本土生產生絲、顏料、葡萄酒、香料,也是細致美麗的圖畫和綉了玫瑰、鬱金香、百合花的絹織品等各種奢侈品的產地。因此,波斯在歐洲人眼裡一直是一個神秘的東方黃金屋。
然而由於回教徒的勢力,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歐洲人不敢輕易的到東方冒險、旅行。
1500年起,葡萄牙人逐漸打開波斯的門戶。葡萄牙人通過新發現的非洲南端海路,進入波斯灣。1515年佔領了荷莫茲港做為戰略根據地。
對葡萄牙人而言,得到控制波斯灣出入的港口權,就等於打開了財富和香料的寶庫,也是踏入東方各國的起點。
葡萄牙人的舉動增加了歐洲商人進入波斯的信心和勇氣。他們想,既然葡萄牙人可以從南方避過回教徒的攻擊,那他們也可以用同樣的迂迴方式采經北部路線,而且應該有相同的效果才對。
最先效法葡萄牙人的是英國商人。1561年,莫斯科公司的董事認為在俄國的商業基礎已相當穩固,於是派了一批人員前往波斯尋找新市場,這批受命前往波斯的先驅就是由安東尼·詹肯生所率領的船隊。
1558年,安東尼·詹肯生先沿窩瓦河尋找中國,然後由莫斯科到布拉格。他這次的任務是印證「和俄國盛產亞麻一樣,波斯有豐富的生絲」的傳言,並且激發波斯人對發展貿易的慾望。
由於俄皇的好意,詹肯生從莫斯科經由陸路到阿斯特拉罕,並乘船到裏海南岸。然而船隊去陣海上遭到了暴風的襲擊,並且觸礁,7天後,船長決定不再前進,而轉至西岸登陸。詹肯生只好另雇隊商經陸路向南前進。
詹肯生首先到達了波斯小國夏馬哈的首都西路邦,領主是阿布多拉·卡恩。領主住在華麗的帳幕里,地上鋪著金銀線綉成的地毯,侍臣圍繞在四周,從這兒就可看出東方的富裕。
領主得知詹肯生已經到達本國,便熱情地召了他。詹肯生描述領主的模樣「身上穿著絲織品做的長袍,上面針織著金絲,還有很多美麗的飾物,戴著金耳環,王冠上鑲著兩顆美麗的紅寶石。」
領主視其為貴賓,招待他住了幾星期,每餐都准備堆積如山的好菜,有時菜餚的數目竟達290種之多。領主喜歡喝咖啡,這種飲料在歐洲是價錢昂貴的上等飲料。
詹肯生覺得這種豪華的生活雖然很舒適,但過於奢侈。尤其是後宮那些眾多的妃妾,全歸阿布多拉·卡恩所有。而這種一夫多妻制對王宮是很危險的,因為,妻妾太多了,造成孩子過多。
詹肯生還洞悉到,由於兄弟姐妹非同母所生,所以彼此之間很難產生感情,有時還容易滋生仇恨和殘殺。事實上,這種事情在波斯王宮中是常見的,唯一解決的方法,就是把要繼承王位的男孩留在後宮,讓他獨自學習指揮軍隊、治理國家的方法。
結束了在夏馬哈的訪問,詹肯生接著往南方波斯首都貴士文出發。走了480公里才到達目的地。沿途他碰到許多游牧民族,這些民族常年住在山上,並在河谷中移動放牧,他們僅有的財產就是家畜群和破舊的帳篷,和那些生活豪奢的領主比起來,他們真像是兩個世界的人。
貴士文的宮殿生活比阿布多拉的更為豪華,波斯國王塔夫馬斯布態度並不友善。他起初並不肯接受伊莉莎白女王讓詹肯生轉交給他的委任書,後來勉強收下卻又以疑惑的口氣問詹肯生:「你信奉哪一種宗教?」
詹肯生回答:「我是基督教徒。」這個回教的國王馬上非常生氣的說:
「你居然不信回教,我從來沒有和異教徒交往過。」然後命令詹肯生立即離開宮殿,並吩咐大臣把他所走過的地方,用新的沙子蓋上。」
雖然傳言國王要砍下詹肯生的頭,送給土耳其王當禮物,但詹肯生堅決不離開貴士文。是終還是阿布多拉出面和解,才使波斯國王改變主意並應允英國人在本國內進行貿易活動。所以,1562年年底,詹肯生買進了很多絹布、綿織,還有美麗的顏料和貴重的寶石等高級商品,高高興興地回莫斯科。
以後20年,莫斯科公司又分別派了使節團六次前往波斯,但沒有一個人有比詹肯生更突出的表現,反而有許多人喪生異域。在往波斯的途中,有裏海強烈的暴風雨、海盜,還有南方盛行的傳染病,這對歐洲旅客是一項艱難的考驗。所以,1581年,英國人改由中東開辟了另一條新的路線。
1581年底,英國商人約翰·紐貝利首先橫越現在敘利亞的伊拉克沙漠到達幼發拉底河,然後沿河南下至波斯灣,再沿波斯灣的東岸往下走,到達荷莫茲港。他在這個地方住了6個星期,研究當地交易習慣,並到附近旅行,搜集相關資料。然後回到英國提出報告,說明波斯各地的特產以及交易的情形。
可是,由於這支路線必須穿越沙漠,因此後來就沒有人願意再走。波斯再度成為英國人的探險目標,則是1598年後的事。這次組織探險隊前往波斯的並不是商人,而是被稱為「紳士」的英國貴族,以雪利家族為主,由安東尼爵士和羅勃爵士兩兄弟領隊,共有28名隊員。他們參加此次活動的目的並非貿易探研,而純粹是追求一種刺激和浪漫。這些英國紳士先抵達巴格達,然後越過札格洛斯山,准備到波斯首都貴士文晉見皇帝。
當他們一行人到達貴士文時,正逢波斯的新統治者阿帕斯一世遠征住在北方的好戰民族凱旋歸來。皇帝舉行了盛大而壯觀的凱旋典禮,隊員約翰·邦威爾曾描述當時的情形:
「凱旋軍的前鋒有1200多名騎兵,每人手持的槍尖上都懸著人頭,那些人頭用繩子穿過耳朵掛著。國王手執槍帶領著司令官和2萬多名部下成半圓形前進,他的個子雖然不高,但是體格健壯,膚色黝黑。」
典禮結束後,雪利兄弟代表探險隊拜見了皇帝,並說明自己是英國的騎士,盼望能為皇帝服務,接著又呈上了寶石和酒杯等貢物。皇帝在高興之餘,也回送了他們40匹馬,其中2匹馬的鞍上鎮了很多紅寶石、土耳其玉,另外的38匹馬也配備有完整的裝束。
英國探險隊的隊員,大部分只停留了幾個月就返回歐洲,只有雪利兄弟留下繼續其探險。1599年,阿帕斯一世命安東尼·雪利以大使身份到歐洲訪問,希望能讓波斯與英國結盟以對抗共同敵人土耳其。不幸,這項計劃完全失敗,安東尼不肯再回返波斯,而留在波斯當人質的弟弟羅勃則處於很不利的地位。他寫了封信給安東尼,信上說他自己完全沒有一點可能逃出波斯國的希望。然而,實際情形沒有想像的這么糟,因為羅勃認識了波斯公主泰麗莎,不久兩人結婚,皇帝從此重視羅勃的各項建議,甚至啟用他的軍事作戰計劃,重新改編軍隊,使用歐式的戰術,使得士兵的作戰能力大為提高。
為了感謝羅勃·雪利的協助,波斯皇帝又派他為大使。1609~1627年間,羅勃夫妻不停地到歐洲各國宮廷訪問,並向各國表示希望能建立軍事同盟,可惜任務並未完成。於是羅勃回返波斯,繼續效忠阿帕斯一世。慢慢地,波斯成為羅勃的第二故鄉,更和皇帝結成密友。然而,忠心耿耿的羅勃並沒有獲得好的下場。
1628年,已經年邁的羅勃雪利被帕斯一世公開逐出境,理由是他已年老力衰,毫無利用價值了。就這樣,為波斯王國竭盡忠誠的羅勃·雪利就從此被流放國外。氣憤悲傷不已的他,在過度傷心的情況下,不到一個月便去世了。
阿帕斯一世天性殘酷,常做出許多令人戰栗的行為。他對待羅勃·雪利的態度和他對親生孩子的殘酷比起來還算客氣。他看到自己的大兒子很受民眾愛戴,便心生嫉恨,下令將其殺死,並取回其首級以為證據。他的第二個兒子病死,而第三、第四個兒子後來也都不幸因為觸怒了父親全被處死。
雖然阿帕斯是個很殘忍的父親,但卻是極為精明而又肯求進步的君主,只要是利於政治的事,他毫不馬虎。當了皇帝後,他馬上進行架橋、修路等工程,藉以開拓連結偏僻孤立的地區,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波斯北部的「石頭地毯」道路。
然而,阿帕斯一世留給子孫後代的產業,卻只有伊斯法罕城。此城位於波斯少有的河流畔,位在王國的中心,公元1760年,成為波斯的首都。此城完全按照皇帝命令的形式重新改建,成為東方最美的都市之一。波斯人以他們的新都為榮,並自詡「伊斯法罕佔了全世界的一半」。
伊斯法罕城正中央有美麗的林蔭大道,道旁不僅有茂盛的綠樹,還有很多小花園。噴泉在陽光中噴出晶瑩清涼的泉水。另外,城內還有由波斯人開設的數百個攤位,這些攤位出售有香料、印度鑽和阿拉伯制細密精巧的金屬加工品,另外,也有波斯原產的各種上品,充滿了濃厚的異國情調。賣花和水果的攤位,使中央廣場看起來像座花園,四周的空氣中彌漫著桃、杏、抽子、玫瑰、紫丁香、風信子和茉莉的芬芳香味。
在中央廣場「莎爾美」旁邊,有兩幢巍峨壯麗的建築物。一幢是伊斯法罕大回教寺院——魯道夫茲拉寺,巨大的拱形屋頂,由藍、綠石頭鋪設而成,牆上嵌有一點一點的碎金。正對面的是全部以昂貴的大理石為材料建成的威嚴的皇宮,牆上均以雪白的石膏、象牙和黑檀木裝飾,每個房間都掛著奇美的畫,地上鋪著柔軟的波斯地毯,傢具全都用金鍍過,整幢建築物在陽光下顯得金壁輝煌。
1627年,在波斯旅行的英國青年托瑪斯·哈巴特爵士曾慕名前去參觀伊斯法罕皇宮,他震驚於那種懾人的美,甚至不知如何來贊美。這位年輕人在5年前曾經把葡萄牙人趕離荷莫茲,而在波斯灣岸建立了英國的據點。所以當托瑪斯訪問波斯時,是乘船在荷莫茲港北邊的阿貝士登陸。托瑪斯也是一位「紳士兼冒險家」,他帶著美麗的夢想和滿腔熱忱來到波斯,並特地前往裡海,以便有更多機會來觀察波斯人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
令托瑪斯印象最深刻的是波斯貴族階級優雅的生活內容和有禮的態度。這些貴族們只生活在他們的天地中,對波斯以外的事一點也不關心。偶爾,他們會和托瑪斯聊聊歐洲,但不外乎只想知道歐洲哪國有美女、好酒、駿馬和名劍等等。托瑪斯認為,他們完全沉溺在波斯美酒和鴉片中,此外,詩歌成了他們最重要的慰藉,他們對詩歌是充滿著喜悅的。
但是,並非所有去過波斯旅行的人都像托瑪斯一樣對它具有好感。1600年中期,法國商人約翰·夏丹,就寫下了他對波斯的惡劣印象:「不僅奢侈、放縱、好色,更自以為是的不追求真理,再加上迷醉於文學,使得波斯人墮落。」
另一位英國人約翰·福利耶在1600年中期訪問過波斯後,認為彼斯惡劣的氣候是產生風濕、麻痹和周期性熱病的主要原因,同時認為波斯人居然相信到公共浴室洗澡可以把所犯的罪洗掉的思想,荒誕不經。福利耶對費瑟王「隱藏在洞穴深處像暴君」尤其無法產生好感。其實,費瑟王只是沿襲阿帕斯一世後代每個皇帝的習性,一點也沒有進取心。他在後宮以欺負妃妾為樂,把看不順眼的人捉來,挖出眼珠,是極暴虐無道的一位皇帝。盡管波斯王荒淫殘酷,但在1600年訪問波斯的歐洲人,多半對這個國家保存有如玫瑰色般柔和的印象。
17世紀末期,有很多國家的商人定居波斯,有些人以波斯為中心,定期的往印度旅行,他們對波斯人的生活習慣有深刻的印象,並異口同聲的稱贊波斯,認為此國是東方最優秀而文明開發最早的國家。
歐洲人對波斯的興趣在1600年末開始減弱,葡萄牙人在東方的勢力快速萎縮,而英國、法國和荷蘭商人則逐漸把注意力轉移到印度和遠東地區。
1700年初,波斯國內不斷有動亂發生,外國人想進入波斯是件不可能的事,歐洲人也不再關心波斯。1722年,東方的阿富汗族突然侵入波斯,那特爾王經14年的堅決抵抗,才趕走了阿富汗人,結束了這場動亂。接著國內又發生叛變,叛徒卡加爾族想推翻那特爾王,而引來一場激戰。
莫斯科公司選擇此非常時期,派了一位英國商人約那斯·漢威前往波斯,希望他能重新打開通往波斯的舊北方路線。不幸,漢威途中遭遇強盜劫掠,身上財物全被洗劫一空,後來又被卡加爾族俘虜,關在後宮,度過了一段痛苦而絕望的可怕時期。雖然後來獲釋,安返英國,但他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1700年末期,波斯的和平顯然無望,卡加爾族殺死了那特爾皇帝,建立了新的統治權。此時,一度極為繁忙的波斯絹布貿易已難以恢復舊觀,那些尋找東方香料和財寶的歐洲商人,也不再寄望於波斯。
曾努力開拓往波斯路線的英國商人,這時也已不再關心波斯,只有在1800年的武力外交,才拉回了英國人對「東方門戶」的注意。
8. 伊朗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伊朗風俗習慣為:
1.在齋月來臨前,即在伊歷8月下旬,伊朗家家戶戶都要清掃庭院、房間,徹底打掃衛生,有的自動到清真寺和公共場所打掃衛生,以清潔明亮的環境迎接尊貴的齋月的到來。
2.伊朗幸運的數字「7」對伊朗人來說是吉利的象徵:伊朗春節之際要在餐桌上擺上7種由字母s開頭的食物,婦女化妝品有7種顏色,結婚時給新娘腰帶上打7個。
3.如果無意中將5隻茶杯或5隻茶碟放成一排,這表明今有客人來訪。家裡人要為出門3天的人做面條,以求平安
9. 伊朗人都有什麼特徵
波斯(伊朗)這個國家自古以來,被四面八方國家都侵略統治過!各個朝代都被不同帝國侵略統治過,強大的時候統治侵略周邊小國,衰弱的時候又被周邊強大的國家所統治,所以人種是比較復雜的,並沒有標準的長相,現在的伊朗人,大多數是黑頭發,高鼻深目,但是你也可以看到金發碧眼的人,也有黑頭發棕色眼睛,綠色眼睛的人,有些還是皮膚比較黑,貌似北非人,有些和阿拉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像!
10. 伊朗人是什麼人種
伊朗人的主體被稱為波斯人:波斯人被相信是雅利安人(印歐人)部族的後裔,雅利安人在公元前約2000年由中亞移入伊朗。雅利安人分拆成兩個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及米底人,波斯語及伊朗語支始出現,他們與伊朗高原的原住民通婚,如埃蘭。公元前九世紀出現了對波斯人的敘述,在亞述人的文獻里,他們被稱為「帕爾蘇」(Parsu),居住在爾米亞湖的東南岸。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人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統治,統合伊朗高原各部族,建立波斯帝國。多個世紀以來,波斯帝國受到多個王朝的統治,一些王朝由伊朗人統治,如阿契美尼德王朝、安息、薩珊王朝、白益王朝及薩曼王朝;一些王朝不是由伊朗人統治,如塞琉古帝國、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及塞爾柱王朝。阿契美尼德王朝及薩珊王朝是在伊朗南部法爾斯建立的,而安息則是在伊朗北部建立。根據在伊朗發現的一些來自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的楔形文字,證明波斯一詞的當地用語在王朝建立時已用以指稱伊朗。波斯人是指以波斯語作為母語的人們,波斯人一詞具有超族群的意義,他們在歷史上屬於伊朗人的一部分。波斯人的來源可追溯至古代雅利安人,他們在公元前2000年至1500年抵達大伊朗地區。約公元前550年,古波斯人在伊朗南部波西斯地區(包含今法爾斯省)透過征服及同化當地的伊朗人及非伊朗人族群來向伊朗高原散播他們的語言及文化。即使面對希臘、阿拉伯、蒙古、突厥等勢力的入侵,同化依舊持續進行,直至伊朗伊斯蘭化。在1935年前,「波斯」一詞是西方世界對伊朗的正式名稱,但在薩珊王朝時期(公元226年-651年),波斯人已用「伊朗」來稱呼他們的國家。居住在伊朗的人們也被西方世界以「波斯人」冠稱。英國首相拉姆齊·麥克唐納(1866年-1937年)及英國駐伊朗領事佩爾西·洛蘭(Percy
Loraine)以「波斯」及「波斯人」來談論伊朗人及伊朗政府。1935年3月21日,伊朗沙王禮薩汗頒布法令,要求外交使節在官方箴件里使用「伊朗」。自此,「伊朗人」及「波斯人」共通用於伊朗人口。在歷史上,波斯人一詞用以指明居住在大伊朗地區的伊朗人。伊朗是亞洲國家,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相鄰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