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伊朗在北半球。
伊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國土面積約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http://ke..com/view/4286.htm?fr=aladdin
⑵ 土庫曼是哪個國家
土庫曼是一個中亞國家,位於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西鄰裏海,是一個內陸國家。因地處地中海地震帶上,所以時常受地震威脅。歷史上波斯人、馬其頓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韃靼人曾在此建立國家。15世紀基本形成土庫曼民族。
土庫曼雖然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但它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天然氣儲備列世界第五。石油天然氣工業為該國的支柱產業。而農業方面則以種植棉花和小麥為主,亦有畜牧業(阿哈爾捷金馬等)。土庫曼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屬等。據土官方公布的資料,土石油和天然氣的遠景儲量為208億噸和24.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土庫曼的支柱產業。土主要農作物包括棉花、小麥和稻米等。土庫曼人善於編織地毯,以細羊毛編織的地毯聞名於世。
⑶ 伊朗國家概況是什麼
伊朗,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古稱波斯。9—10世紀,伊朗東部地區文化昌明,如大詩人費爾多西用波斯文寫成的長篇史詩《列王記》。1258年,成吉思汗子孫旭烈兀滅了阿巴斯王朝,建立了以伊朗為中心的伊利汗國。1979年4月1日,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政教合一政權。
伊朗位於北緯25°~40°,東經44°~63.5°,在亞洲的西南部,北接土庫曼、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瀕臨裏海,與俄羅斯和哈薩克隔海相望;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南隔波斯灣、阿曼灣與科威特、巴林、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和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相望(圖33-1)。邊界線總長8731千米,其中30%為海岸線。伊朗國土面積164.5平方千米,是一個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平均海拔在900~1500米,最高峰達馬萬德海拔5671米,1/4為沙漠。伊境內主要河流有卡倫河(全長850千米)和塞菲德河(全長約1000千米)。
圖33-1伊朗地理位置圖
伊朗首都德黑蘭,比北京時間晚4個半小時;每年的3—9月為夏令時,時鍾撥快1小時,與中國的時差為3個半小時。
伊朗全國共設30個省,308個縣,2489個鄉。省是伊朗最高的行政區域。首都德黑蘭,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研中心。其他主要經濟中心城市包括:馬什哈德、伊士法罕、設拉子、大不里士、雅茲德、卡拉基和克爾曼沙赫。
伊朗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銅礦、煤炭、鐵礦、鋅礦、鉻礦、金、鋁、鈾、錳、銻、鉛、硼和重晶石等資源。
⑷ 想知道: 土庫曼國家在哪
土庫曼(土庫曼語:Туркменистан)是一個中亞國家,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蘇聯時期的名稱為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從蘇聯獨立。自蘇聯解體後,由於俄羅斯在當地影響力逐減,國家也開始大力提倡伊斯蘭文化。雖然土庫曼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但它擁有豐富的天然氣(世界第五)和石油資源,石油天然氣工業為該國的支柱產業。而農業方面則以種植棉花和小麥為主,亦有畜牧業(阿哈爾捷金馬等)。該國因地處地中海地震帶上,所以時常受地震威脅。在外交方面,聯合國在1995年12月12日承認土庫曼為一個永久中立國。
⑸ 伊朗靠近哪裡
概況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位於亞洲西部,北接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土庫曼,瀕臨裏海,西與土耳其、伊拉克接壤,東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隔波斯灣、阿曼灣與阿拉伯半島諸國相望。面積1 6 4 .8 萬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 8 3 0 千米。
伊朗是個古國。我國古代史書上稱其為「安息」國。公元前6 世紀稱波斯,是個大帝國。7 世紀後,異族先後入浸。1 8 世紀前期,納第爾汗領導伊朗人民推翻了異族統治。1 9 世紀後期起,英國、俄國和美國不斷侵入。1 9 2 5 年,建立起巴列維王朝。1 9 7 9 年成立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1 9 7 1 年8 月1 6 日同我國建交。
居民
波斯人約佔6 6 %,還有阿寒拜疆人、庫爾德人、俾路支人、巴赫蒂亞爾人、盧爾人、阿拉伯人、加什蓋伊人、土庫曼人、亞美尼亞人、亞述人等。西北部人口較密,大部分地區每平方千米1 0 —5 0 人,信伊斯蘭教,什葉派佔大多數。波斯語為官方語言。
自然環境
伊朗是一個高原和山地相間的國家,大部分位於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 0 0 —1 5 0 0 米之間。中央部分大部為較平坦的高原,佔全部領土的1 /2 。高原上多小型內陸盆地。北部有厄爾布爾士山脈,海拔2 4 0 0 —3 0 0 0 千米,主峰達馬萬德山海拔5 6 7 1 米,是一座死火山,為伊朗最高峰。裏海沿岸狹窄的平原上,覆蓋著肥沃的沖積土。西北部是亞美尼亞高原的一部分,多山間盆地,有全國最大的烏爾米耶湖。西南部和南部為許多平行的山嶺,把伊朗內地與海隔開。東部地區是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沙漠和荒地佔全國面積的1 /3 ,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東南部在伊朗境內。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劇烈,夏熱,冬冷多風,內地形成大片的草原、沙漠和鹽沼。西部山地區受地中海式氣候影響,年平均降水量達5 0 0 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減少到1 0 0 毫米左右,沿裏海一帶年平均降水量達1 0 0 0 毫米以上,炎熱潮濕,可生長亞熱帶植物。
自然資源
伊朗擁有十分豐富的石油資源,現已探明的儲量達9 5 0 億桶。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以西南部胡齊斯坦省的卡倫河流域最豐富。主要油田有加奇薩蘭、馬倫、阿加賈里、比比—哈基梅等。此外還有大量天然氣、煤以及銅、鐵、鋁、鉻、石棉、磷酸鹽、石墨、硫磺等。在亞塞拜然和呼羅珊省還發現有鈾礦。
經濟概況
伊朗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4 5 %。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稻子、棉花、甜菜等。畜牧業相當重要。地毯織造業很普遍。石油是經濟的命脈。年產原油1 億多噸,居世界前列;年產天然氣約5 0 0 —6 0 0 億立方米。西南部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產區。在各工業部門中,紡織工業居第二位,其它還有建築材料、鋼鐵、汽車裝配、機械製造、制葯、采礦等。主要外貿對象是德國、日本、義大利、土耳其、法國等。石油是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外還出口棉花、地毯、干鮮果品、皮張、礦石、天然氣等。進口以機器、鐵和鐵製品、化工產品、葯品、電機、汽車、糖、茶、棉布等為主。
卡倫河是境內唯一的通航河流。輸油管把石油從產區輸往各出口港及提煉中心。
重要城市
德黑蘭:首都。1 1 世紀建立的古城。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鐵路樞紐。有紡織、石油提煉、汽車裝配、制葯、水泥等工業。
阿巴丹:著名的石油城。有規模很大的煉油廠和設備完善的石油化工廠。波斯灣上的哈爾克島,是伊朗原油的輸出中心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港之一。
阿瓦士:位於石油蘊藏豐富的胡齊斯坦省。伊朗縱貫鐵路上的要站之一。為石油提煉中心和轉運站。大不里士:人口約6 0 萬。8 世紀起曾長期為伊朗首都。農畜產品重要貿易中心。以織毯、製革等手工業著名。地震較頻繁。
伊斯法罕:伊朗古都,古代「絲綢之路」的南路要站。全國最大紡織工業中心,金屬製品亦著名。
馬什哈德:是伊朗橫貫鐵路的東部終點。向為印度、阿富汗同德黑蘭間的商隊貿易中心。是黃麻、絲、茶和麵粉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為什葉派伊斯蘭教聖地。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2 月1 1 日。春節(新年)3 月2 1 日。
與我國建交日:1 9 7 1 年8 月1 6 日。
貨幣:伊朗里亞爾。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3 小時3 0 分;比北京時間晚4 小時3 0 分。
國花:玫瑰。
國名釋義:古波斯語意為「光明」。
⑹ 伊拉克和伊朗是一個國家嗎 位於哪裡
1、伊拉克和伊朗不是同一個國家,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2、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3、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⑺ 土庫曼
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庫曼位於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西邊毗鄰鹹水湖裡海,是一個內陸國家。面積49.12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最大中亞國家;在全世界排名第52,比西班牙略細,但比加州要大。 土庫曼主要民族有土庫曼族佔77%、烏茲別克族9.2%,俄羅斯族3%,此外還有哈薩克族、亞美尼亞族、韃靼族和亞塞拜然族等100多個民族。官方語言為土庫曼語,俄語為通用語。土庫曼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其天然氣儲備列世界第五,在獨聯體國家中居第二位。 1927年以前,土庫曼語用阿拉伯字母書寫,以後採用拉丁字母,1940年起使用西里爾字母。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俄羅斯族和亞美尼亞族信仰東正教。 土庫曼 地圖編輯本段自然資源地理位置面積為48.81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最大中亞國家:在全世界排名第52,比西班牙略細,但比加州要大。土庫曼位於中亞西南部的內陸國。 土庫曼西瀕裏海,北鄰哈薩克,東北部與烏茲別克接壤,東界阿富汗,南部是伊朗。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南部和西部為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主要河流有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及阿特列克河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橫貫東南部的卡拉庫姆大運河長達1450公里,灌溉面積約30萬公頃。屬強烈大陸性氣候,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土庫曼位處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時常受地震威脅。首都阿什哈巴德曾經在1948年10月6日發生災難性的地震,導致多人罹難。土庫曼靠近裏海的海岸線有1768公里長,貨物經水路出口須經過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和頓河。主要城市除了首都阿什哈巴德以外,還有臨海的城市土庫曼巴希(Turkmenba�0�6y,舊名克拉斯諾沃斯克/Krasnovodsk)及達沙古茲(Da�0�6oguz)。 地貌河流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南部和西部為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主要河流有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及阿特列克河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橫貫東南部的卡拉庫姆大運河長達1450公里,灌溉面積約30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 氣候資源土庫曼位處亞洲大陸的中心處,因此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這里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年度平均溫度為14℃-16℃,日夜和冬夏的溫差很大,夏季氣溫長期高達35℃以上(在東南部的Karakum曾經有50℃的極端紀錄),冬季在接近阿富汗的山區Gushgy,氣溫也可以低見-33℃。年降水量則由西北面沙漠的80毫米,遞增至東南山區的每年240毫米,雨季主要在春季(1月至5月)。科佩特山脈是全國降雨量最高的地區。 自然災害土庫曼位處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時常受地震威 土庫曼資源脅。首都阿什哈巴德曾經在1948年10月6日發生災難性的地震,導致多人遇難。 礦產資源土庫曼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屬等。據土官方公布的資料,土石油和天然氣的遠景儲量為208億噸和24.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土庫曼的支柱產業。土主要農作物包括棉花、小麥和稻米等。土庫曼人善於編織地毯,以細羊毛編織的地毯聞名於世。 該國絕大部分土地是沙漠,但地下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2.8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石油儲量120億噸。 編輯本段交通交通以鐵路、公路和油氣管道為主。有鐵路2 300千米,公路13 600千米。 目前只有首都阿什哈巴德有國際機場,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通航。阿什哈巴德國際機場距離市區很近,乘公交車和計程車赴機場都很方便。土國內各主要城市均有航班聯接,公路、鐵路交通也比較方便。土機場要求,如乘土航班離境,應提前2小時抵達機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阿什哈巴德博物館公元前1000年,土庫曼境內出現階級社會。公元前6世紀後,一直連續不斷被外族人入侵和統治。 歷史上曾被波斯人、馬其頓人、突 厥人、阿拉伯人、蒙古韃靼人征服。 公元9-10世紀受塔赫里王朝、薩曼王朝統治。 11-15世紀受蒙古韃靼人統治。 15世紀基本形成土庫曼民族。 16-17世隸屬於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 19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部分領土並入俄國。土庫曼人民參加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7年12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其領土並入土耳其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在劃定民族管理區後,於1924年10月27日建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1990年8月23日,土庫曼最高蘇維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0月27日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土庫曼,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 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會議上宣布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2006年12月21日,總統薩帕爾穆拉特�6�1尼亞佐夫因心臟驟停而逝世。古爾班古雷�6�1別爾德穆罕默多夫成為代總統。2007年2月11日,舉行總統選舉。別爾德穆罕默多夫當選。 編輯本段政治機構1992年5月18日通過第一部憲法,規定土庫曼為民主、法制和世俗的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總統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獨立又相互平衡和制約。總統為 土庫曼國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首腦。人民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代表機關,立法權和司法權分屬國民議會和法院。 1995年12月27日人民委員會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將土庫曼中立國地位寫入憲法,又在國歌和國旗中加以體現。 1999年12月,土庫曼人民委員會和議會聯合通過決議,授權尼亞佐夫「無限期行使總統權力」。 2003年8月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土庫曼不承認那些持有外國護照、擁有其他國家國籍的人是土公民。2005年2月,尼亞佐夫宣布放棄土庫曼人民賦予他終身總統地位的待遇。土庫曼人民委員會通過選舉法,決定土庫曼總統選舉將於2010年舉行。根據新的選舉法,總統任期為五年,最多可以連任兩屆,總統候選人由人民委員會提出。 2008年9月,土庫曼人民委員會通過新憲法。根據新憲法,總統有權組建中央選舉和全民公決委員會並對其人員進行調整,制定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對行政區劃進行變更,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領導其工作。國民議會則負責通過、修改和補充憲法,審議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決定有關舉行全民公決、總統選舉、議會選舉事宜,批准或廢除相關國際協議、國家邊界的變更,審議和平與安全問題等。
⑻ 伊朗的具體經緯度范圍
伊朗經緯度: E51.0365971, N35.6754346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
伊朗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朗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