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豬肉出口全世界,世界第一「養豬」大國是什麼
丹麥被公認為世界上美麗的童話般的國度,也是一個充滿異國風情的國家。但是,當談到丹麥的另一種身份-世界上最大的養豬國時,許多人會表達懷疑。
每個人都有最多時間登記入住的地方自然是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丹麥的文化中心。有各種各樣的古典建築和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當您來到哥本哈根時,最值得推薦的景點是美人魚雕像,阿美琳堡宮和弗雷德里克教堂,所有這些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氣息。
❷ 進口豬肉來自哪些國家
要來自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家。
2019年年1月至8月,寧波口岸共進口豬肉產品5.1萬噸,同比增長26.67%。
在保障豬肉產品快速通關的同時,為保證進口豬肉產品的質量安全,寧波海關建立了對豬肉產品「單證審核—查驗監管—抽樣送檢」三位一體的監管模式,首先在接單與查驗環節就對豬肉產品的注冊企業等信息嚴格審查,實現「雙保險」。
(2)伊朗能進口多少豬肉擴展閱讀
2019年6月以來,我國生豬價格持續上漲,進入8月份後上漲較快。據農業農村部對500個縣定點監測,8月份第3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每公斤22.72元,比前一周上漲8.6%,同比上漲67.6%;豬肉價格每公斤35.12元,比前一周上漲8.3%,同比上漲57.3%。
據農業農村部對400個縣定點監測,7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下降9.4%,同比下降32.2%;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8.9%,同比下降31.9%。豬周期、非洲豬瘟疫情、禁養限養等多種因素綜合影響,造成了生豬產能下降。
❸ 2019年中國可以從哪些國家進口豬肉
2018年,中國進口豬肉的全球購買總額為20.7億美元。以下是2018年中國進口豬肉價值最高的前15個供應商。括弧中的是自2014年以來每個供應國的價值變化百分比。
1,德國:3.92億美元
2,
西班牙:3.85億美元
3.
巴西:3.173億美元
4.
加拿大:2.493億美元
5
荷蘭:1.454億美元
6.
丹麥:1.404億美元
7.
美國:1.294億美元
8.法國:1.053億美元
9.
英國:6900萬美元
10.
智利:5860萬美元
11.
愛爾蘭:5560萬美元
12.
匈牙利:1,190萬美元
13.
比利時:770萬美
14.
芬蘭:290萬美元
15.墨西哥:260萬美元
列出的15個國家/地區在2018年出口了中國豬肉進口量的99.9%。
在上述國家/地區中,自2014年以來對中國豬肉增長最快的供應商是:巴西(增長15,223%),荷蘭(增長763.8%),匈牙利(增長419.9) %)和加拿大(增長175.3%)。
提供給中國進口商的豬肉價格下降了兩個國家:美國(下降了-45.1%)和丹麥(下降了-1.9%)。
❹ 在伊朗能買到豬肉嗎
不能,但不排除中國人在哪裡賣,如果你喜歡美食的話建議飯店裡菜的種類比較少,可以數出來。烤肉串是伊朗名菜,肉串一般是用竹簽子串著。餐桌上一般都會有烤雞塊、烤雞腿、烤巴巴,還有就是土豆、牛肉加上番茄汁煮製成的菜。烤巴巴是用碎羊肉,加上調料,再用手捏成條狀串在竹簽上烤熟,味道很特別。
一頓講究點的正餐是一份烤肉,配一些生洋蔥、整個或半個烤番茄,一些饢,另外加上一瓶伊朗生產的可樂類飲料。在德黑蘭賓館里,正餐還有米飯,那種米飯用藏紅花水腌制過,黃黃的,裡面還放了像茴香苗一樣的東西。
伊朗人喜歡上茶館,泡上一壺紅茶,擺上冰糖塊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渾子和葡萄乾等。烤巴巴是用碎羊肉,加上調料,再用手捏成條狀串在竹簽上烤熟,味道很特別。一頓講究點的正餐是:一份烤肉,配一些生洋蔥、整個或半個烤番茄,一些饢,另外加上一瓶伊朗生產的可樂類飲料。在德黑蘭賓館里,正餐還有米飯,那種米飯用藏紅花水腌制過,黃黃的,裡面還放了像茴香苗一樣的東西。我公司在伊朗08年的時候過來上過幾個月的管線
❺ 生豬出口
2006年前10名的國家和地區從中國進口豬肉的情況如下圖所示。這10個國家和地區從中國進口豬肉金額占總計的95.86%。與2005年比較,同比豬肉進口額和進口數量增加的國家和地區有越南、吉爾吉斯斯坦、澳門、朝鮮、韓國和香港。阿爾巴尼亞豬肉進口額降低,進口數量增加,單價降低最大。哈薩克、新加坡和俄羅斯聯邦豬肉進口額和進口數量雙雙降低。
與2005年比較,香港和朝鮮豬肉進口額仍位居第1和第2名。2006年越南和吉爾吉斯斯坦從中國進口豬肉有大幅度增加,越南豬肉進口額從第10名躍居到第3名,吉爾吉斯斯坦豬肉進口額從第9名躍居到第4名。俄羅斯聯邦從中國進口豬肉有大幅度減少,豬肉進口額從第3名退居到第7名。
在10個主要豬肉進口國家和地區中,吉爾吉斯斯坦、越南、新加坡和澳門4個國家和地區的豬肉單價有所提高,哈薩克、俄羅斯聯邦、朝鮮、韓國、香港和阿爾巴尼亞6個國家和地區的豬肉單價有所降低。2006年中國豬肉出口單價同比降低8.0%。(作者:劉瑞)
❻ 全世界吃豬肉最多的是哪個國家
應該是中國,轉引一篇: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近幾年,中國的豬肉出口量開始下降,進口量逐漸上升。從貿易結構來看,中國豬肉的出口以活豬為主,鮮、冷、凍豬肉次之,再次為豬肉製品和豬雜碎;同時,鮮、冷、凍豬肉和豬雜碎是主要的進口產品。經測算,90年代以來,中國豬肉的比較優勢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趨勢,加入WTO後,中國目前的豬肉生產所具有的成本相對低廉的比較優勢很可能難以繼續維持下去,針對這一情況,本文提出一些建議。
一、我國豬肉的生產和消費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豬肉生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8年我國生豬年末存欄42256萬頭,肉豬年出欄50215萬頭,豬肉產量達到了3884萬噸(占肉類總產量的67.8%),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16.6%、62.0%和70.3%。中國是世界上的第一豬肉生產大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1990年中國生豬存欄數約佔世界總存欄量的42.3%,肉豬出欄數約佔世界總出欄數的33.6%,豬肉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2.6%;到1998年,中國生活存欄數達到了世界總存欄量的44.3%,肉豬出欄數達到了世界總出欄數的46.2%,豬肉產量達到了世界總產量的46.1%,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2.0、12.6和13.5個百分點。中國豬肉生產在世界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
我國不但是世界上豬肉(生豬)的生產大國,而且是豬肉的消費大國。我國生產豬肉的絕大部分(98%左右)用於居民消費。我國豬肉的消費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城鎮居民消費和農村居民消費。由於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購買的豬肉數量不能真實反映城鎮居民的豬肉消費量,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豬肉消費量進行了推算,結果顯示:一方面,1990-1998年我國豬肉消費量占生產量的比重有逐漸增大的趨勢;另一方面,城鎮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平大大高於農村居民的人均消費水平,而且豬肉消費量占生產量比重的增加主要來源於城鎮居民人均消費量的增加。
二、我國豬肉的貿易現狀及結構分析
90年代以來,我國豬肉的出口總量基本保持在35-50萬噸之間,但出口量占產量的比重卻呈現出逐漸遞減的趨勢。1990年,我國豬肉出口量占國內生產總量的比重為2.1%,到1998年,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1%(0.9%),下降了1.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豬肉的進口量從1990年到1998年基本上是遞增的態勢,尤其是1998年進口量急劇增加,達到了2.72萬噸,而我國其它年份的豬肉進口量從來沒有超過1萬噸。總體上看,我國的豬肉出口量遠遠大於進口量,進口量相對於出口量來說,數量不大。接下來,我們進一步對中國豬肉的貿易實物結構進行具體分析。
(一)活豬 據國家海關統汁,90年代以來,我國每年出口活豬(不含種豬,下同)約220-300萬頭,如折算成胴體豬肉,其數量約占我國豬肉出口總量的50%。可見,活豬出口在我國豬肉出口總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可算得上二分天下有其一;與出口量相比,我國進口活豬頭數非常少,最高年份進口量僅1.14萬頭。但是,我國出口活豬頭數呈逐年遞減趨勢,1998年,我國食用活豬的出口頭數為220萬頭,比1990年的300萬頭下降了26.67%。再從我國出口食用活豬的個體活重結構來看:我國出口食用活豬的個體活重在50公斤以上的約佔75%-80%左右,個體活重在10公斤以上、50公斤以下的約佔15%-20%,個體活重在10公斤以下的僅佔5%左右。
(二)鮮、冷、凍豬肉 90年代以來,除1992、1993年外,我國鮮、冷、凍豬肉的出口量基本保持在10-15萬噸,折算成胴體豬肉後,則占我國豬肉出口總量的30%左右;同時,鮮、冷、凍豬肉的進口量目前還沒有突破2萬噸,但其占我國豬肉進口總量的比重卻在飛速增長,由1990年的1%,猛增到1998年的68.1%,超過了豬肉進口總量的2/3,成為我國豬肉進口的主要構成部分;除去1992、1993和1998年以外,我國鮮、冷、凍豬肉的凈出口量都維持在10萬噸以上,但是自1995年以來,我國鮮、冷、凍豬肉的凈出口量及其折算成胴體豬肉後占我國豬肉凈出口總量的比重都在不斷下降。
(三)豬肉製品(香腸、罐頭以及干、熏豬肉等) 從出口數量來看,近三年我國豬肉製品的出口量都是6萬噸以上,出口的豬肉製品折算成胴體豬肉占豬肉出口總量的比重在20%左右; 進口豬肉製品的數量自90年代以來一直在0.2萬噸以下,但其折算成胴體豬肉後占豬肉進口總量的比重由1994年的72.4%,銳減到1998年的6.7%,也就是說,1995年以前豬肉製品是我國豬肉類產品進口的最主要構成,而近三年在我國豬肉類產品進口構成中,豬肉製品已處於次要地位;由於豬肉製品的進口數量與出口量相比很小,因此,凈出口量及其在豬肉凈出口總量所佔比重與出口量相差不大。
此外,從豬肉製品的出口結構來看,豬肉及其雜碎罐頭占的比重最大,一直在50%以上,但這一比值自90年代以後開始逐漸遞減,由1990年的94.4%下降到1998年的53.5%,下降了40多個百分點;而香腸和干、熏豬肉所佔比重卻有所上升。
(四)豬雜碎 與活豬、鮮冷凍豬肉和豬肉製品相比較而言,豬雜碎在我國豬肉的出口總量中所佔比重很小,自1990年以來始終在1%以下; 由於我國居民對豬雜碎消費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偏好,其進口量在豬肉的進口總量中所佔比重較大,90年代初這一比重曾達到了50%以上,近三年也高達25%以上,由此導致我國豬雜碎由1995年以前的凈出口國變為目前的凈進口國。
從整體來看,我國豬肉的出口量遠大於進口量,具有強勁的出口態勢。從我國豬肉的出口結 構來看,活豬的出口量最大,約占出口總量的50%;其次為鮮、冷、凍豬肉,約占出口總量的30%;再次為豬肉製品,約占出口總量的20%; 豬雜碎出口量非常小。從我國豬肉的進口結構來看,鮮、冷、凍豬肉和豬雜碎是主要的進口產品。
三、我國豬肉的比較優勢與生產成本分析
我們採用顯示比較優勢法(RCA)對中國豬肉生產的比較優勢進行測算。RCA法的測算結果 表明:1991-1997年間,中國豬肉生產均具有比較優勢(RCA值均大於1),但比較優勢值卻表現出下降的趨勢,1991年,我國豬肉生產的顯示比較優勢值為4.0,1992年這一值迅速下降到2.4,之後雖有所回升,但始終無法恢復到1991年的水平。1997年,我國豬肉生產的顯示比較優勢值進一步又下降到1.8。
進一步分析發現,我國豬肉顯示比較優勢值的下降主要是由我國豬肉出口量的減少造成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國豬肉出口量的下降呢?
近年來,我國生豬的生產成本在不斷上升。受新的糧改政策的影響,我國的飼料價格上升,養豬的飼料成本因而提高。比如,在我國南方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廣西等原生豬的主產區,玉米一直靠調入,新的糧食購銷政策就使這些地區養豬專業戶、生豬規模養殖場實際用糧成本有所增加。另據山東省的調查表明,1999年三月份飼料糧(主要是玉米)順價銷售價格比市場價格平均每公斤高0.10-0.16元,每頭肥豬飼養成本增加20元以上。
但是,與世界上其它主要養豬國相比,我國的豬肉生產仍具有成本相對低廉的比較優勢(見表1)。1998年,中國生產每公斤生豬的平均生產成本約為7.05元人民幣,而美國生豬生產成本平均為每公斤7.17元,日本的每公斤豬肉生產成本則高達20.49元,是中國相應值的3倍。進一步分析生豬生產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飼料費用和勞動力費用可以發現,每公斤豬肉生產成本中的勞動力費用分別為:日本3.44元,美國1.01元,而中國僅僅為0.76元; ;從每公斤豬肉的飼料費用來看,美國為5.13元,日本為12.52元,而中國的飼料費用只有4元。這意味著目前中國在飼料成本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優勢。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的農戶家庭養豬常常以生活廢料代替部分精料,因而成本較低,有些甚至根本不計入成本。從我國生豬的飼養方式來看,雖然農戶散養和專業戶養豬的生產成本低於美國和日本,但是國營集體養豬生產成本已高於美國,而我國出口豬肉的大部分來自國營集體養豬,因此,考慮到這一點,我國出口豬肉的成本優勢將會大打折扣。
❼ 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多少肉類
《2017-2022年中國進口肉類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與投資風險預測報告》分析顯示,近年來,我國肉類進口量持續快速增長,質檢總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肉類進口總量已達304.6萬t,2014年我國肉類進口總量已達279.2萬t ,2015年我國肉類進口總量已達281.5萬t ,2016年進口肉類達460.4萬噸,同比增長達63.1%,占國內肉類供應量的5.1%。進口肉類來自32個國家(地區),其中貿易額列前3位的分別為歐盟、巴西和美國。其中,豬肉及製品進口量最大,達271.8萬噸,占國內供應量的4.7%;牛肉及製品進口量為59.5萬噸,占國內供應量的7.8%;羊肉及製品進口量為22.9萬噸,占國內供應量的4.9%;禽肉及製品進口量為58.7萬噸,占國內供應量的2.9%。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口肉類屬於特種商品。肉類屬於帶有一定檢疫風險的產品,我國對此類產品的進口實施指定口岸制度,只有具備資質的指定口岸才允許進口肉類產品。進口肉類原集裝箱、原鉛封、原證書直接運輸到內陸地區指定口岸/查驗場實施檢驗檢疫,有助於提升和擴大內陸地區口岸功能,節約成本,便利通關。截至2016年底,已累計建成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查驗場56個、進口冰鮮水產品指定口岸62個。截至目前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查驗場增至65個,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同時目前中國人均肉類年擁有量僅為63.6公斤,其中豬肉為41.5公斤、牛肉為5.03公斤、羊肉為3.12公斤、禽肉為12.8公斤。與國際平水準的差距加大了對進口肉的需求。未來5年,中國肉類市場的發展潛力是很大的。預測顯示,到2020年我國人口總數約為14.5億,按年人均肉類消費達到69公斤計算,肉類產量應達到1億噸,比2014年要增產1293萬噸,增幅為14.8%.受我國資源和環境因素的制約,實現這一目標的難度較大。到2020年,我國肉類年總產量預計只能達到9000萬-9200萬噸,將有800萬-1000萬噸的供求缺口,要靠進口來彌補,這也意味著與中國肉類行業商貿合作發展潛力巨大。
❽ 中國豬肉主要出口哪些國家
中國豬肉主要出口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等國家。
因為中國在2015年,出口至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韓國的豬肉數量分別為70.53萬噸、54.85萬噸、23.95萬噸和22.35萬噸,分別占總出口量的31.5%、24.5%、10.7%和10.0%。
出口至中國的豬肉數量從2012年的30.33萬噸連續4年下降,降至2015年的11.42萬噸,佔比也從12.9%降至5.1%。
中國豬肉出口進口案例:
近年來隨著中國居民消費水平不斷上升,芬蘭、丹麥和瑞典等北歐國家紛紛將目光聚焦中國市場,希望將本國的農副產品特別是豬肉等出口中國。
尤其在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停止進口歐洲農產品,北歐國家希望中國成為豬肉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芬蘭農林部長奧爾波2015年宣布,芬蘭已得到獲准向中國出口豬肉的許可,將向中國出口適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肉類產品。
養豬大國丹麥也積極向中國出口豬蹄、豬頭等產品。瑞典豬肉生產商認為,由於瑞典豬肉在抗生素和生長環境方面都遠優於歐盟平均水平,對吸引中國高端消費者有足夠吸引力。現在正是進軍中國市場的最好時候。
於是瑞典農業大臣斯萬耶瑞克·布克特前不久率商務代表團到訪北京,向中國推銷瑞典豬肉等農副產品。他在「瑞典肉類跟中國飲食的未來」研討會上說,瑞典的豬肉非常注意質量和安全,
瑞典的豬肉中不含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質,同時瑞典也有世界上最完善的養殖業法規,動物得到了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也得到體現。
雖然歐盟內部有統一的關於養殖業的健康標准,但各國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千差萬別。而瑞典在養殖業中實行的衛生標准和健康標准都是歐盟國家中最高的。
「瑞典農戶飼養的豬百分之百都有豬尾巴,而丹麥和德國等90%的豬生下來就被割掉了尾巴,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瑞典伊西亞食品安全系統(E-sia System) 高級顧問、農業專家尼可拉斯·埃克曼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首先問道。看著記者一臉茫然,
他解釋道,對瑞典畜牧業來說,除遵守歐盟統一法律法規外,最為獨特而先進的是關注動物健康,「健康的動物才是健康的食品」。上世紀80年代,消費者對市場上的豬肉質量提出疑問,媒體對「緊張豬肉」的報道引發瑞典民眾的高度關注。
所謂「緊張豬肉」就是那些生長環境擁擠、惡劣,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的豬,其肉質乾燥、缺乏彈性,相對營養價值低。辨別一頭豬是否緊張,有一個很明顯的標志,就是看它的尾巴。如果空間密閉狹小,緊張的豬會互相撕咬其他同類的尾巴。
如果尾巴生長健康有光澤,表明農場主為生豬提供足夠寬綽的活動空間,生存環境良好。經過學者研究和民眾討論,反對「緊張豬肉」成為瑞典社會共識。只有那些有尾巴的豬才會進入食物鏈條。
❾ 1000萬公斤,國家存的豬肉即將投放,那這肉到底存了多久
據悉,國家儲備肉實行常年儲備、定期輪換制度。凍豬肉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凍牛、羊肉原則上不輪換,每輪儲存8個月左右。活畜原則上每年儲備3輪,每輪儲存4個月左右。
即是說,國家儲備肉隨時都在進行輪換,你吃到的肉最長時間也只凍了4個月左右。
官網資料顯示,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成立於1998年,下設八個處室,專門從事國家儲備糖、國家儲備肉類管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財務關系隸屬於中央財政。
國家儲備糖、國家儲備肉是國家應對突發性災害和穩定市場,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戰略物資,其調度使用權屬國務院。華商儲備商品管理中心作為具體操作單位,受政府有關部門的委託,在國家計委、經貿委、財政部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華孚集團的指導和監管下開展工作。
在此次交易的凍豬肉中,均為國外進口的豬肉,來自丹麥、德國、法國、荷蘭、美國等。
❿ 那個國家的豬肉出口量佔世界第一!!另有"歐洲食品庫"之稱!!
1.歐盟歐盟是世界上第二大豬肉生產地區、第一大豬肉出口國和進口地。因此,歐盟在世界豬肉貿易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1980年起成為豬肉凈出口地。丹麥、荷蘭、比利時是歐盟內部三個主要豬肉出口國,豬肉自給率分別佔500%、250%和200%以上。但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歐盟內部瘋牛病和口蹄疫等動物疾病的暴發,對豬肉出口造成很大負面影響,歐盟在世界豬肉出口中所佔比重下降近10%左右,目前歐盟出口佔世界總出口的不足30%。歐盟豬肉出口市場主要集中在俄羅斯、日本、美國和一些東歐國家以及韓國。其中俄羅斯市場和日本市場出口量占歐盟豬肉總出口量的40%以上。美國也是歐盟重要的出口市場,占總出口量的7%~8%。近年來,歐盟的豬肉出口市場也趨向多元化,亞洲市場在歐盟的豬肉出口導向中占據戰略地位,尤其對日本、韓國、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的出口更是如此。就出口豬肉結構而言,歐盟的豬肉出口由四部分組成:即鮮肉和冷卻肉、凍豬肉、加工品和下水。就鮮豬肉而言,歐盟的出口市場主要在東歐,僅出口到歐盟10個新成員國(2004年5月1日前)的豬肉就占總出口量的一半左右,2002年匈牙利、波蘭和羅馬尼亞三國的鮮豬肉進口占歐盟鮮豬肉總出口量的62%。凍豬肉市場的出口則集中在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等。2002年對日、俄、韓、美四國的凍豬肉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66%,豬肉加工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國和俄羅斯,2002年以來出口到這兩個市場的份額從1998年的54%降到30%左右,可見歐盟豬肉出口市場逐漸走向多元化,豬下水的出口市場沒有數據資料來源,但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等華人聚集地是歐盟豬下水出口的主要市場。歐盟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得益於歐盟豬肉安全標准一般高於國際標准,且有嚴格的執行和保障系統,這也是歐盟的優勢所在。
2.美國美國是世界上第三大豬肉生產和消費國,第二大豬肉出口國。40年來,盡管美國在世界豬肉生產中的地位在下降,從1962年佔20%的比重降至目前占不到10%,但其豬肉外貿的作用卻在不斷增強,豬肉外貿在生產中所佔比重從1962年的3%左右上升到目前近15%。40年來,美國的豬肉進出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豬肉凈進口國轉變為豬肉凈出口國,1995年是轉折點。1995年後,美國豬肉進口份額不斷下降,而豬肉出口在世界的地位不斷突出。2006年,美國豬肉出口量佔世界的25%,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國香港、墨西哥、俄羅斯和中國內地市場。美國成為豬肉凈出口國主要得益於國內嚴格的生豬衛生監控和豬肉安全控制正好迎合了國際市場上對安全優質豬肉的需求。同時,美國人對豬肉的消費基本趨於穩定和飽和,而國內優質的飼料資源為大量剩餘豬肉的出口提供保證。
3.加拿大就生產而言,加拿大是豬肉生產小國,只佔世界總生產量的2%左右,豬肉產量幾乎與世界豬肉產量同步增長;而豬肉外貿在生產中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從20世紀60年代豬肉出口量占國內生產量的10%攀升到目前的45%左右。加拿大是一個豬肉凈出口國,其豬肉出口從1962年只佔世界的3%上升到佔世界20%以上的份額,是世界第三大豬肉出口國。加拿大豬肉出口市場主要是美國,美國市場佔加拿大豬肉總出口量的55%~60%。日本市場佔加拿大出口總量的20%左右,另外,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其他國家佔加拿大豬肉總出口量的20%,今後一段時間,這種出口格局變化不大。
4.巴西巴西也是一個豬肉出口國,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巴西在世界豬肉出口中的地位不斷上升,2002年巴西的豬肉出口量已佔世界豬肉總出口量(不包括歐盟內部貿易)近16%。巴西豬肉的傳統市場是中國香港和阿根廷,而2000年以來,巴西在保證豬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豬肉的低價格,成功地開拓了俄羅斯市場,2002年以來,巴西對俄羅斯的豬肉出口量已佔巴西豬肉總出口量的絕大部分。巴西的豬肉出口雖採取低價格策略,但由於口蹄疫的困擾,巴西豬肉無法出口到歐美和日本市場,只能出口到第二類市場或第三類市場。
5.中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豬肉生產量和消費量佔世界的近一半,豬肉是傳統出口創匯商品,出口地比較集中。活豬出口主要在中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凍豬肉的市場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香港等地,豬肉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東盟國家。主要出口品種是凍豬肉和豬肉加工品,鮮豬肉出口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