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完整
2022年qs世界大學排名具體如下:
1、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2、牛津大學(英國)
3、斯坦福大學(美國)
4、劍橋大學(英國)
5、哈佛大學(美國)
6、加州理工學院(美國)
7、帝國理工學院(英國)
8、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9、倫敦大學學院(英國)
10、芝加哥大學(美國)
QS排名6項指標及權重
1、學術聲譽(40%):基於超過130000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反饋。
2、僱主聲譽(10%):基於超過75000名僱主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水平調查問卷的答復。
3、單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衡量學術影響力,通過五年內大學研究論文的引用總數除以大學的教師數量得出。
4、師生比例(20%):代表教學規模,將學生的人數除以教職員人數得出,以用於全球學生群體參考所選大學的班級規模。
5、國際教師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之一,衡量大學中非本國教師的比例。
6、國際學生比例(5%):QS的兩個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個指標,衡量一個大學中的非本國學生群體比例,這也可以表明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2022QS世界大學排名
2. 中國與俄羅斯的軍事實力哪個強
最新軍事評估材料 中國軍事實力列全球第幾位?
開篇請諸君先看幾段關於全球的軍事評估材料:
材料一:美國《國防防務周刊》最新評估
全球軍事強國綜合實力最新排名如下:
第一名:美國 第二名:俄羅斯 第三名 中國 第四名:德國 第五名:印度 第六名:英國\日本 第八名:法國 第九名:澳大利亞
第十名:西班牙 第十一名:泰國 第十二名:以色列 第十三名:阿根廷 第十四名:巴基斯坦 第十五名 韓國
文章對中國軍力評估說:中國陸軍在戰爭動員機制上,超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中國可以在短時間內,募集到超過一千萬的具有良好素質的優秀兵員。因此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包含美國在內,都不可能想像在中國本土與這支軍隊地面作戰。文章還說,中國具有強勁規模的核武器二期製造生產能力。所謂二期能力是來自美國核能研究中心的理論。他是指,在國家處於被大規模侵略的時期,依舊保存有一定的核武器生產製造規模。中國核武基地,多在西南。西北的深處腹地。而這里又是很難被短時間攻陷的地區。
材料二:法國前軍官、亞洲軍事顧問專家蒙希普拉蒙迪認為(在海外不斷關於中國軍事定位問題的爭論中,他的看法獲得比較好的認同):以綜合實力全球前7名排名應該是:美國,俄羅斯、中國、法國、英國、日本和印度。
他分析:論陸軍力量,位置依次為:中國、俄羅斯、美國、法國、德國和英國;
論空軍力量前七名: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德國、法國和以色列;
論海軍力量依次是: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印度、法國和中國。
材料三:中國資深軍事評論員張召忠認為:1。就核武器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五位;2。就潛艇兵力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兩位;3.就水面艦艇而言,中國名列前八位;4.就作戰飛機而言,中國名列世界前四位;5。就坦克裝甲車輛和輕武器而言,中國名列世界第一位。
總之,從綜合軍事能力上來看,中國在世界上排名近年來大大提升,基本上排在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之後,第五位左右。
材料四:日本方面則認為:在常規部隊指數方面,排名依次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朝鮮、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日本和法國;在國防開支指數方面,報告將排名順序定為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和沙特。
材料五:相關史料顯示:二戰時期,全球五大軍事強國依次是:美國、前蘇聯、德國、日本、英國。
讀罷上述材料,大家最關心的是中國的軍事力量,在全球究竟處於什麼位置。除了材料五,中國基本上都是榜上有名的。
材料五沒有顯示"中國",只能說:那個時代,中國人真的很悲哀。日本二戰時期組織能力居然會那麼強勁,這難道不值得國人深思么?軍事本來就是個硬道理,落後自然受人欺凌。豈不悲哉?!
如今的國家軍力雖然強大了,但與古中國對比,仍存在嚴重之差距:
我們的祖先,全球上軍事始強盛的時候是大秦王朝:凡是目能所及的區域,皆被征服;接下來是大漢天子:納越南於版圖,周邊的國家沒有人敢和中央叫板;然後是隋,唐:以「天可汗」名號威鎮四海,笑傲中國,可謂榮光太極;而忽必烈和他的父兄子侄們更是鐵蹄橫掃亞歐大陸,國土面積逼近4000萬平方公里!想想現在的美國,若與古中國彼時一拼,亦當相形見絀矣。
可惜我古國最白痴當數兩宋:因為疏忽武功,所以立國伊始便被人追著屁股輪流欺負。到了晚清,中國人更是歷盡劫難的血淚歲月。新老帝國主義列強用戰爭割裂了中國的國土,後起的日本也乘火打劫,在甲午戰爭中全殲了北洋水師和中國陸軍主力,粉碎了中國人民族復興的夢想。那個曾用海軍銀兩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的葉赫拉那氏,在甲午戰敗後也不得不嘆息:中國的衰弱受欺,在於無強大水師。
不忍卒讀那段沉痛的歷史。如今的中國雖然軍力強大了,但與美俄等老牌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盡管中國目前的軍事力量是處於高度絕密,任何國家,包括情報系統超級發達的美國,都無法准確的評估中國現有的軍事力量。其實中國軍人在"2008.5.12"就已經向世界顯示出超強的凝聚力;日美衛星已經多次被中國強電磁脈沖武器所擊毀;中國的東風-21和094潛艇帶巨浪-2III 型洲際導彈,可以打擊美國的任何地方,難道還不能隱約告訴我們答案么?
當然,美國在軍事科技,軍事思想和軍費開支等方面仍是世界第一,它依然是世界軍事理論變革的領頭羊,包括其現在其軍事力量正在向外層空間發展,零傷亡目標也逐步接近。論空軍,美國無疑是世界十大空軍國排行榜的榜首,以第一線而言,大約有3,600架左右,包括900架的F-15、2,000架的F-16、140架的A-10密接支持攻擊機、約150架的F-111、和若乾的F-117A,另外尚有使用已五十年的高齡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新式的遠程戰略轟炸機B1及B2約有20餘架,現研發的F-22原型機若干架,美國空軍除了布置在本土以外空軍,在歐洲德國、英國,亞洲韓國、日本及其屬地關島、賽班島均有駐軍,其空軍的規模均大於海、陸軍!
我們需要在中美軍力上尋找差距!尤其是我們的海軍,對於中國這樣一個背靠歐亞大陸、瀕臨太平洋的國家來說,海軍戰略在地緣政治、國家安全和經濟護航方面意義是多麼重大啊!筆者深以為:關於中國在全球的軍事力量排行榜,國人需要理性解讀,因為我們在意的是真正的硬體打造和軟體實用,陸軍作用固然強大,空軍力量固然重要,可海軍力量更需要的是鞏固和夯實!未來之中國,存在陸上強國與海上強國兩面夾擊的戰略困境的可能性;解除了陸地方向對中國安全的威脅和軍事壓力;中國需要面向海洋的雄偉戰略。實施海洋戰略,乃世界強國發展的成功戰略,一則印度對我虎視眈眈,一則日本與我仍存在領海主權之爭,一則韓國的動機實難揣測,一則越南侵我南沙國土!更重要的台海統一尚需時日,竊為中國海軍嘆焉!
時至今日,在歸中國管轄的30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上,有150萬平方公里被外國提出主權要求而處於爭議之中,其中相當部分已經被外國實際控制或蠶食分割,這些海洋國土的面積相當於上個世紀沙俄從中國割去的陸地疆域的總和。此時此際,中國需要有航母保家衛國:用她去履行中遠海制海制空和反潛作戰,用她去支援中近海兩棲作戰。可喜的是:軍方高層已開始認識到組建航空母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中國未來的海軍建設與海軍戰略》已描述,中國計劃在2020以後,正式完成以航母為核心的區域性海軍組建。按照這個時間表推算,中國的航母計劃應當已經啟動了。落實這一舉動,筆者認為:遠比辦一場奧運會更能深入人心!
「位卑未敢忘憂國」,渺小的我,渴望我們的祖國軍事強大,經濟發達,民主進步,人民幸福!
3. 北大、清華、浙大在世界和亞洲的排名怎樣
這個問題不錯。這是2015泰晤士世界大學排行清華北大的排名。
北大清華能有4、5名。
但實際上拋開硬體設施不說,清華北大的生源絕對是世界一流的~
4. 西安外國語大學名氣大不大跟別人說考這個大學他們有什麼感覺是羨慕還是覺得很垃圾念西外有面子嗎
西安外國語大學名氣大
首先陝西質量最高的三所大學肯定是: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因為是985、211工程高校,每年在陝西的錄取平均分基本上在600分朝上,屬於第一梯隊;
接下來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嚴格說四軍大不屬於陝西)。
雖然只是211工程大學,但是在某些強勢專業上的實力水平非常強,甚至要優於第一梯隊的高校(比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實力不輸985高校,只是由於某些歷史政治上原因沒有評上985而已),錄取分基本上在600分左右吧,屬於准第一梯隊。
5. 中國在世界四大古國中排名第幾
中國不是四古國之一
此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作者文責自負(廣州 阿里巴巴 張帖)
由於主題很熱,故加入兩篇相關內容文章,以饗讀者:
「夏商周斷代工程」爭議難平(轉帖)
上下五千年--斷代工程組長李學勤報告摘錄
--------------------------------------------------------------------------------
「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爭論
一直以來,中國官方在對國內的宣傳中都宣稱什麼中國是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古老國家,以此做為教育國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可笑的論調還流傳頗廣,深入人心,其實呢,只要稍有一點世界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只是個笑話。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個所謂「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國際上和學術界是不會有這種幼兒園口號式的提法的,比較近似的只有「幾大文明發源地」的提法,即便是這樣,中國也是排不上什麼「四大」的。
如果是按照「四個最古老的文明國家」的定義的話,那麼,我們中國,不要說四大,連前十大恐怕都排不上,它的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商王朝,不過三千多年的時間,而其他幾大文明早於此之前已經分別存在了兩千到一千年,中東兩河流域文明開始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尼羅河流域文明也開始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希臘愛琴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左右,這只是就大的區域來說,在各大文明區域周邊,還有更多次要文明如赫梯文明,亞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猶太文明等(這些古代文明正是今天西亞很多國家的前身,這些古代閃米特人和波斯人也正是今日猶太人,阿拉伯人,伊朗人等的祖先)。要按照前面「四大古國」的定義的話,也只能是在這些文明和國家裡去排,那裡輪得到中國呢。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從上面列舉的文明開始時間來看,排在前面的「四大文明」分別應該是中東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印度文明。並沒有中國的位置。何以在中國官方的宣傳中,希臘的位置消失了,反而變成了晚於其後1000年的中國?
這並不是什麼無意的錯誤,實際上,這只是長期以來在官方操縱的反西方政治背景下,有系統有計劃地貶低西方文明的各種宣傳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而已。因為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頭,中國官方出於意識形態原因,不樂於見到任何錶現了西方文明優越性的信息出現,對西方文明的任何方面都要盡可能貶低,再加上掌權的「民族主義者」對西方文明那種極度仇視和嫉妒的心態,所以搞了這樣一個偷梁換柱的小手腳。也真夠卑鄙的。
讀者可能會問:中國官方宣傳的不是「五千年文明」嗎?何以實際上只有3500年?
那麼我們需要搞清楚一些考古學和歷史學上的基本常識和概念,而中國的某些「歷史學家」長期以來正是靠著混淆這些基本常識和概念來誤導愚弄民眾。這就是關於「文化」和「文明」這兩個概念的區別的問題,以及構成「文明」的幾個基本特徵。
考古學歷史學上所說的「文化」和「文明」這兩個概念是有嚴格區別的(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把它們混用)。簡單說來:「文化(culture)」是一個屬於石器時代范疇的概念,用於專指石器時代特別是新石器時代包括金石並用時代的原始部落人類遺跡,而「文明(civilization)」是屬於青銅時代范疇的概念,專指人類進入青銅時代以後的國家階段。
其實,從「文化(culture)」和「文明(civilization)」這兩個英文單詞的詞源上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兩者的區別。「文化(culture)」這個單詞的詞根「cult-」的原始意義是「耕作」,這很清楚地表明了「文化」這個概念的本義是屬於與「農耕」相聯系的原始部落時代的范疇的;而「文明(civilization)」這個單詞的詞根「civ-」的原始意義是「市民」,這也同樣清晰的表明了「文明」這個概念的本義是屬於與伴隨著「市民」的出現而同時產生的「城市」及工商業相聯系的青銅時代的范疇的。(城市city這個單詞就是從詞根「civ-」的變體「cit-」演繹而來的。)
而「文明(civilization)」的幾個主要特徵:文字,金屬冶煉術,城市國家(城邦),宗教禮儀,等等(雅斯貝爾的定義),正是與工商業的出現密切相關的。要判定一個文明是否開始了,什麼時候開始的,正是按照上述幾個標准來核定的,而且是按照考古發現來核定的,而不是用什麼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野史雜書,或者是像什麼《史記》之類的晚於考古年代兩千年之後的所謂「歷史紀錄」來判定的。這是一個考古學歷史學常識。
可能有人會問我這樣一種問題: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用外國人的標准來判定我們自己的歷史,我們不能用自己的標准來判定嗎?完全可以,但是,「文明」和「文化」這些概念本來就是西方傳來的,不僅如此,整個考古學,歷史學的方法體系,都是從西方輸入的觀念,如果要用我們自己的標准,那麼我們就不能再用西方的概念來宣揚什麼「我們有五千年『文明』歷史」,而應該用我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們有五千年神話傳說的歷史」。
但是按照這樣的標准,我們倒是有「五千年歷史」了,而其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地中海周邊國家地區及中東地區,他們就不僅是「五千年歷史」了,起碼都是一萬年以上的歷史了。這樣我們還是占不到什麼便宜。
而中國的「歷史學家」長期以來正是靠著混淆「文化」和「文明」的標准來誤導愚弄民眾。比如說把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原始部落文化(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偷換冒充成是所謂「文明」時代,這樣中國的歷史一下子就提前了一兩千年,甚至兩三千年。而在介紹其他國家其他文明的時候,又用另一種標准,從人家文明開始的正式起點(文字,金屬冶煉術,城市國家出現)嚴格算起,這樣無形中就縮少了中國與那些最古老文明國家間的距離,甚至給人一種錯覺,似乎中國比這些實際上比中國文明歷史早得多的國家和地區反倒還要早些,而實際上,如果按照中國衡量自己的那種標准,很多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地中海周邊國家地區以及中東地區,起碼都是一萬年以上的歷史了。就是諸如此類的小伎倆小把戲。
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地從頭審視一下中國及世界的歷史。
首先從中國文明的歷史開始說起。先開門見山地闡明這個基本事實:中國最早的文明——商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點在今河南安陽一帶。考古依據:中國地區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銅冶煉術,及出土的冶煉的青銅器;國家形態已出現。
要說明的是:這可不是我的發明,隨便找一本國際學術界的世界史著作或者教科書,上面講述中國文明都是從商王朝為起點開始的。
當然,中國自己的歷史教科書是從所謂的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開始算起的。但是國際學術界是不承認這個子虛無有的「夏王朝」的,因為沒有任何考古依據:既沒有文字出現,也沒有冶煉的青銅器發現,更沒有表明國家形態存在的任何依據,以及城市遺跡,等等。
而中國的這些江湖騙子一樣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雖然把整個中國地區都翻遍了也沒找出什麼能證明所謂的「夏王朝」存在過的證據,但還是要厚著臉皮硬把這個幻想中的「夏王朝」塞到教科書和宣傳資料中去販賣給世人,又硬著頭皮把在二里頭等地發現的一些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包裝一番冒充成是「夏王朝」的所謂「都城」遺跡拿出來蒙騙外行人。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找到了些什麼?有一次我聽一個《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演講,主講的「考古學者」給我們展示了他們宣稱是所謂的「夏王朝」的「都城遺跡」復原圖,我仔細一看,原來就是幾個爛草棚子,一個標準的原始村落,他們把這個叫做「偉大的」「夏王朝」的「都城」?還有什麼呢,考古現場的幾個爛泥堆,那是什麼——夯土遺跡,夯土是什麼,就是把泥巴堆在一起壓緊做牆基,原始部落用來建造窩棚的最原始技術,俗稱「干打壘」。他們把這個叫做「偉大的」「夏王朝」的「都城」?還有就是一些銅渣子,大量的石器,骨器!這問題不是很清楚了嗎?只不過是新石器時代的氏族部落遺跡。所謂的「夏王朝都城」純屬胡扯!
要是這算是「都城遺跡」,那世界各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中的「都城遺跡」就太多了,瑞士汪金的湖居文化(早於公元前5000年),人們用五萬根木樁作地基建在湖上的大型村寨,那就比「偉大的」「夏王朝」的「都城遺跡」大到不知那裡去了。看來西方人臉皮還是太薄了。
還有一些考古學家聲稱在中國其他地方發現了一些銅器,更是誤導,那是什麼?金石並用時代的用天然銅打造而成的銅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出現的產物,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中多的是,以此為標準的話,那我前面所提到的那幾個古文明地區的歷史更要往前提前一兩千年。
而其他那些古文明地區都發現有標志文明起點的大量完整的城市遺跡,而且都是磚石結構,埃及就不用說了,希臘,西亞,印度河,特別是希臘米諾斯文明遺跡的克諾索斯王宮(公元前2000年),其宏偉華麗,在各早期文明中是首屈一指的,我們中國直到四千年之後的現存很多近代宮殿建築都無法相比。這一點無須多說,實地參觀一下就知道了。
還有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哈拉巴文明(公元前2500年),在摩亨佐與哈拉巴等地發現了許多完整的城市遺跡,磚石結構,構造復雜。據考證當時城市人口已達到三四萬人。
還有埃及的南城遺跡等(公元前3500年,涅伽達文明時期)。某些書上錯誤地說埃及沒有城市,瑪雅文明印加文明沒有文字,實際上都有。比如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我早就說過他這本書在細節上是錯誤百出的)
說老實話,所謂「商王朝」的殷墟遺跡其實也不過就是一些夯土遺跡而已,只不過規模稍大一點,根本還不是城市遺跡。要不是發現了甲骨文,冶煉青銅器,國際上也是根本不會承認商文明的。畢竟跟其他國家地區比起來,證據太少了。
中國有些人為此找了一種借口:說中國文明的早期建築都是磚木結構的,所以不容易保存下來,而其他國家地區特別是西方主要用石材建築,所以保存下來多一些,甚至還厚著臉皮反吹一把:中國的磚木建築比其他文明的石材建築技術程度更高。其實恰恰相反,我上面提到的幾大文明地區,其發掘出來的早期文明遺跡實際上都是大量使用燒制的磚塊建築的,最典型的就是那個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遺跡,以及兩河流域最早的的烏爾,巴比倫,蘇薩等城市遺跡,埃及的南城遺跡,希臘的米諾斯文明遺跡,等等,實際上西方建築的典型代表--古羅馬的建築,也不是像某些人想像的那樣都是用石材建築的,也大量採用磚塊,混凝土等建築,如現今在法國西班牙等地都還保存著的高架水渠等,這些都很好地保存著。
而中國早期文明遺跡恰恰不是用磚建築,而是夯土加木材建造,當然不容易保存,但那正是因為其技術水平低下的原因。中東,西方等地用磚石建築比中國用泥土木材建築所需要的生產力水平和技術水平要高得多,造價也要昂貴得多,也更堅固,當然便於保存。(希臘邁錫尼文明時期的城市遺跡,其巨石建造的城牆,厚達二十米。)
所以找不到所謂「夏王朝」的遺跡是毫不奇怪的,因為根本就不存在過,只有一些石器時代原始村落的遺跡。
而找不到更關鍵的兩個證據——文字的出現,和金屬冶煉術的出現,就更加不值一提了。
現在更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問題不僅僅只是沒有所謂「夏王朝」存在的任何證據那麼簡單,而是反倒有大量證據證明其根本不存在。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時間上緊隨所謂「夏王朝」其後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竟然找不出有關這個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記載。這不是很荒謬嗎?不是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事情的真相了嗎?你能想像周王朝,秦王朝,漢王朝等在他們的政府文件和檔案中不記載他們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況嗎?只有商王朝這樣的初始文明才會是這種情況,因為在前面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
而有些無聊文人絕望之餘,乾脆對外撒謊說商代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上已發現有關於「夏王朝」的記載了。好笑的是,考古部門的負責人馬上就出來予以否認。顯然他們也還不敢於拿自己的職業聲譽來開國際玩笑。
中國的這些「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對此也是無計可施,絕望之餘,只有祭出「謊言重復千遍就成為真理」的法寶,在中小學教科書和宣傳資料中反復宣傳「夏王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但是在大學歷史教科書中還是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地告訴大家,這還只是一個紙上的「王朝」,連他們自己也覺得心虛。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這些歷史系學生將來是要加入「歷史造假工作隊伍」「考古造假工作隊伍」的,在教會他們如何造假之前,還是必須要讓他們先了解真相,不然豈不是把他們都「培養」成**了?
最好笑的是,中國官方在對國內的宣傳中就用「五千年文明」來愚弄大家,但是在國際上,為了不鬧笑話,還是老老實實地承認中國歷史是從商文明開始的,如外研社出版的英文版《中國通史》,就將所謂的「夏王朝」與黃帝的傳說等乖乖地歸入「神話傳說時代」目錄下。我真是替我們中國人感到悲哀啊,原來我們本國人在官方眼中是比外國人要低賤一等的,連了解本國的歷史,都沒有與外國人同等的知情權。
而且我們退一萬步來說,就從所謂「夏王朝」算起,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2000年,也才4000年。那來的「5000年文明歷史」?難道2000+2000=5000?所以說「5000年文明歷史」只是個笑話。(這個笑話荒謬得甚至連謊言都算不上,因為基本的事實都擺在那裡,一目瞭然,他們要撒謊造假的餘地都沒有,唯一的辦法就是憑著壟斷了宣傳機器拚命宣揚,讓大家習慣成自然。如果有人說1+1=3,或者是1+1=4,大家確實也不會認為他是在撒謊,而只會當作笑話看。事情就是這樣的。)
還有一些「歷史學家」惱羞成怒地用一種潑皮口吻斷言道:「夏王朝是《史記》中記載了的,不容置疑!」。好嘛,原來隔了兩千年之後的司馬遷通過道聽途說記述了一件從未見過的事情,這就成了「不容置疑」了?那古希臘的柏拉圖還記載過一萬多年前有一個大西洲國呢,人們在海底還發現了一些疑似城市的遺跡,那也是「不容置疑」的了。
司馬遷的話有多少可信度?他寫的《史記》與其說是歷史紀錄還不如說是歷史小說。很多情節都不知道是怎麼虛構出來的,一個人單獨乾的事情,或者是兩個人秘密的談話,而且都是不可告人的勾當,又沒有外人在場,他是從何而知的?難道古時候的人還每天記日記,死後將日記出版,讓你幾百年後的人知道這些細節?自從他被皇帝閹割了以後,應該說心理就變得極為扭曲了,沉浸在虛構的遠古「賢君」「盛世」的幻想中就成為了支撐他活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了(當然,這也是我的猜想),這種心態下導致了他把「三皇五帝」這種荒誕無稽的神話傳說(連中國官方都不敢承認)都當作歷史來記述了,是不是這也是「不容置疑的」?
至於所謂的黃帝,炎帝,堯,舜,禹,這些到了春秋戰國及秦漢時代才陸陸續續由方術士根據神話傳說虛構出來的人物,連中國官方都不敢承認,而是乖乖地稱之為「傳說中的黃帝時代」。這里也沒必要多說了。(這不是一個需要在這里辯偽的問題,而是一個歷史學上的常識,這方面的文章資料多的很,這些問題也不過是五四時代就已經解決了的,中國史學界的泰山北斗顧頡剛所著《古史辯》已經把這些問題闡述得很清楚了。)
好笑的是,中國官方雖然在正式的教科書中乖乖地將其稱之為「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但是在出版的字典詞典中又堂而皇之把所謂的「五帝時代」列在「歷代紀元表」裡面,於是搞笑的一幕發生了:從「黃帝」開始的「五帝」竟然延續時間為500年!平均每個「帝王」在位時間為100年!再加上他們「繼位」之前要達到成年的年齡,以及「退位」之後的晚年,平均每個人的壽命為一百多歲!原來石器時代原始部落的人平均壽命已達到一百多歲,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雖然中國的這些政客和文人骨子裡很想把這個虛構的所謂「炎黃始祖」作為正式的歷史來宣傳,「祭奠黃帝」的鬧劇也搞了好幾次了,但是我相信,除非中國到了邪教橫行的那一天,否則他們的企圖是不會得逞的。
「堯,舜。禹」不過是後人的虛構,更不存在所謂的「炎黃始祖」,顧頡剛提出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觀點,主要的兩點「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是辨識偽史的指導思路,至於春秋戰國時的方士文人具體是怎樣偽造出上古史的,他的書中已有詳細分析。可詳查。
順便說一句,顧頡剛是中國歷史學家中幾個稍有良知的人之一,但是受時代條件限制,他也曾錯誤地把當時發掘出的「北京猿人」認為是中國地區各民族的人種起源,而我們今天已經知道了,科學家通過對不同種族人群的線粒體DNA測定,發現所有人種都是起源於20萬年前的非洲智人,「北京猿人」等其他地區的早期原人早已滅絕,並不是中國地區的人種的起源。而我們中國現在的人種是冰川期結束以後才陸續從中亞遷移過來的,這不過是個常識而已。
而某些中國人津津樂道的所謂「中國文明是唯一延續下來的古文明,其他文明都已經消失了,種族已經滅絕了」的可笑說法,也是頗能迷惑人的一種荒謬論調。這種荒謬可笑的調子現在該是徹底澄清的時候了。
那麼我們來看看其他文明是否已經消失了,種族是否已經滅絕了。
首先說希臘,希臘最早的文明——米諾斯文明,開始於公元前2500年,距今四千多年。最初見於《荷馬史詩》的記載。十九世紀末在希臘克里特等地發現了它的大量遺跡。考古依據:早期的象形文字,以及中期的線形文字A;成熟的青銅冶煉術,及出土的大量冶煉的青銅器;早期的城堡,中期的克諾索斯等地的王宮,尤其是後者,其優美華麗,在各早期文明中可以說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
(注意:中國的歷史書上是把米諾斯文明從公元前2000年開始算起的,但是國外的歷史書上都是從公元前2500年算起的,誰是誰非自己判斷吧。)
緊隨其後的是希臘南部的邁錫尼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600年,距今3600年,《荷馬史詩》記敘的主要就是這一時期的歷史。十九世紀在希臘邁錫尼,泰林斯等地發現了它的很多城市遺跡,大量青銅器,還有線形文字B。
然後是兩百年的荷馬時代,這時候希臘開始進入鐵器時代,武器和工具都普遍使用鐵制,而中國直到將近一千年後的漢代才開始正式進入鐵器時代(我並沒有誇張,其他諸文明地區比我們中國地區早一千年左右進入鐵器時代是個歷史常識,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冶鐵術起源於地中海一帶的赫梯文明,然後陸續傳入遠近各個文明,中國地區距離最遠,所以傳入最晚)。
再接下來就是我們熟知的以雅典為代表的古典文明時代了。
創造米諾斯文明的皮拉斯基人,不是希臘語族,中國某些流氓文人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刻意強調米諾斯文明的創造者跟創造邁錫尼文明的希臘人不是同一民族,想要貶低希臘文明的原創性。實際上,皮拉斯基人只是非希臘語族而已,但是與希臘人同為印歐種族,或者稱之為雅利安語族。而且他們從米諾斯文明早期開始就逐漸與創造邁錫尼文明的希臘族阿開亞人融合了,其文明是一脈相承的。在阿提卡等地的皮拉斯基人也早就與當地的阿開亞人融合而共同創造出了後來的古典文明,其文化藝術的世俗主義,自然主義特徵,在幾個古代文明中是絕無僅有的。跟後來希臘古典文明同出一源。
就算從正宗的希臘人,阿開亞人的邁錫尼文明時代算起,也早於中國最早的商文明。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怎麼會算到中國頭上去的?
更何況,中國的兩個早期文明:商,周,都是西方遷來的游牧民族創造的,周滅商之後,商民族即已消亡,今天有誰敢說自己是「商人」的後裔?要說「正宗」的「中國人」——漢人,那是到了秦漢才形成的,是否也應該說「中國的早期文明都已經消失了,種族已經滅絕了」?
公元前1000年以後的希臘古典文明則是南下的與阿開亞人同族的多利安人與前兩者共同創造的;而再後來統一希臘並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的馬其頓人也是希臘族人,並開創了希臘化文明時代;羅馬兼並了希臘之後更是成為希臘文明的直接繼承者;而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繼續延續了一千年之久,其核心民族仍然是希臘人,使用希臘語。直到十五世紀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希臘人經歷了四百年亡國時期,到十九世紀初又重新獨立。今希臘共和國的版圖,即是古代希臘的主要區域,其人口絕大多數仍然是希臘族,希臘語為國語。這個地區自古以來民族成分就沒有大的改變過,何來的「種族消失了」?
而且,說人家「文明消失」了,更是笑話。今天的整個現代文明完全是西方文明的內容,而西方文明又是以希臘羅馬文明為基礎的,希臘羅馬文明在今天社會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政治,法律等等方面仍然發揮著巨大的影響。我們身邊處處可見希臘羅馬文明的影子,何來的「消失」了?
希臘羅馬文明只不過中途又接受了基督教的成分,而且是希臘化的基督教。基督教從一開始產生就可以說是希臘文明與猶太文明的混合產物,基督教經典《新約》從一開始就是用希臘語創造出來的,主要的傳播者也是羅馬帝國中的希臘人,只奉《舊約》的猶太教是嚴禁偶像崇拜的,而基督教各流派都可以繪畫雕刻聖像,這就是其希臘化的典型特徵。
對於希臘文明,怎麼評價都不過分。可以說:如果沒有希臘文明,就幾乎沒有我們今天現代社會的一切。現代的許多科學學科,技術發明,以及民主制度,早在古希臘時代就已經產生出了其雛形。古希臘文明更是直接催生了中世紀歐洲的文藝復興,導致近代科學的產生,民主制度的萌芽。這是對今天整個人類世界作出了最重要最關鍵的貢獻的一個文明。這一點,我們以前是認識得太不夠深入了。
我們又反過來看看中國的民族構成,前面說了,商,周,本是外來民族,商滅周後,商民族即已消亡。秦漢時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才形成所謂「漢人」,這一點跟其他國家地區的民族演化並無什麼不同。漢代時人口最多時達到五千多萬,但是經過漢末動亂,到了三國時人口僅剩下七百萬,其中蜀國人口最多時僅有九十多萬(所以不難理解蜀國的基本戰略非聯吳抗魏無以自保)。而曹操詩中「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描寫並不是文學誇張,而是對當時十室九空的人口滅絕情況的真實記錄。這樣巨大的人口真空靠什麼來填補?靠的是北方蠻族的大量南遷來填補的。而緊接其後短暫的西晉(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北方漢人又大量南遷至長江以南,然後就是長達兩百多年的「五胡亂華」時期,黃河流域一帶已經基本被換了血了。
隋唐時又是一次全國范圍的大混血,而這個所謂「最輝煌」的唐朝,本身就是一個部分漢化的鮮卑人政權(李世民與其家族是漢化的鮮卑人並不是什麼秘密),並保留著大量蠻族陋習,如兄死父死子弟續娶其妻,這就是所謂一脈相承的「華夏文明」嗎?
至於遼,金,蒙元,滿清時期,那就更不用說了,被混血不說,而且整個就是亡國奴時期。胡人漢化,漢人也胡化,留起鞭子,穿起旗裝,這就是所謂一脈相承的「華夏文明」嗎?
還不得不說的是,今天生活在中國地區的南方人和北方人,不僅在構成「民族」這個概念的基本特徵——共同心理素質上差異甚大,而且在種族的生理特徵上都是有很大差異的。總的來說,北方人是比較純粹的蒙古人種,而南方人則比較復雜,混有大量馬來人種的成份。這種情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當初中國地區的人種從中亞,南亞等地遷移而來時就形成了這種格局,即黃河流域一帶以中亞遷徙來的蒙古人種為主,而長江以南則是南亞遷居來的馬來人種,二是在後來幾千年的歷史演變,民族遷徙中,北方的蒙古人種又大量南下與長江以南的百越等民族融和混血而成。(這也是一個人種學上的常識問題,讀者可以向你身邊這方面的專家咨詢一下,就知道我說的沒有誇張。)
種族都是如此,文化就更不用說了。說「中華文明是唯一延續下來的文明」,那到底延續下來了些什麼呢?舉個例子:其他國家民族往往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中國人(漢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嗎?(不要告訴我中山裝是民族服裝,那是用日本人的學生裝改制的)。經過一千多年特別是最近幾百年以來歷史車輪的無情碾壓,所謂的「華夏文明」剩下的也不過就是一些碎片而已,而且是些四不象的碎片。日本人的文化都比現在中國的本土文化更近漢唐文化。
很多國人喜歡自以為是地吹噓什麼「世界上唯一延續下來的文字就是漢字,其他語言文字都斷絕了」,實際上那是很可笑的說法。以英語為例,學英語專業的應該知道,英語雖然詞彙數量巨大多達數百萬,但是除了一小部分基礎詞彙以外,絕大多數的詞彙都是由數量有限的希臘詞根和拉丁詞根以及前後綴組合而成的(而拉丁詞根又源於希臘詞根),特別是數量巨大的科技詞彙基本上都是由希臘詞根構成的。很多人覺得英語詞彙的構成好像就是胡亂把一些字母拚接在一起,毫無規律,其實那隻是不了解英語的希臘詞根構詞法而已。(有些網路混混喜歡宣揚什麼「漢語詞彙的組成是規律的,英語詞彙的組成沒有規律,漢語優於英語」這種謬論,簡直無知得可笑。)
你會發現在西方國家的各種語言中,很多詞彙都是很相近的,就是因
6. 那個國家大學最多
印度
大學數量:8410所
印度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國之一,其國土面積排世界第七,人口排第二。印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有著輝煌的高等教育歷史,如歷史上的Takshashila和那爛陀,那曾經是國際學生嚮往和匯集的地方。獨立之後,印度的高等教育也在快速發展,從獨立時不到20所大學,到目前,已經有8410所大學。
7. 伊朗軍事實力無人機技術與中國有關嗎
伊朗軍事實力無人機技術與中國無關,其實伊朗的無人機全是模仿美國老舊的版本,而中國則有自行研發無人機的能力,所以,伊朗軍事實力無人機技術與中國無關,與伊朗的運氣有關。
8. 世界排名前500大學,統計各國分別有幾所
美國福布斯雜志2008年世界大學排名
1. 美國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2. 美國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3. 美國耶魯大學 Yale University
4.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6. 英國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7.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Technology
8. 英國牛津大學 Oxford University
9.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1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11. 美國密歇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
12.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13. 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4. 美國杜克大學 Duke University
15.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Princeton University
16. 日本東京大學 Tokyo University
17. 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18.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
19. 美國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20. 美國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21.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分校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Zurich
22.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at Seattle
23.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24.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5.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26.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洛桑分校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Lausanne
27.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 University Texas at Austin
28.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29. 日本京都大學 Kyoto University
30.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31.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32. 瑞士日內瓦大學 University of Geneva
33.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34.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35. 美國西北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36. 新加坡國立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37. 美國匹茲堡大學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38.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39. 美國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40. 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41. 美國北卡羅來那大學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42.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
43. 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學院 Ecole Polytechnique
44. 瑞士巴塞爾大學 University of Basel
45. 美國馬里蘭大學 University of Maryland
46. 瑞士蘇黎世大學 University of Zurich
47. 英國愛丁堡大學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48. 美國伊利諾大學Urbana Champaign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49.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 University of Bristol
50.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
51.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Boulder分校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52. 荷蘭烏得勒支大學 Utrecht University
53.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54. 美國南加州大學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55.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 University of Alberta
56. 美國布朗大學 Brown University
57. 日本大阪大學 Osaka University
58.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59.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ta Barbara
60. 香港科技大學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61. 荷蘭瓦赫寧根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
62. 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63. 德國慕尼黑大學 University of Munich
64.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65. 美國波士頓大學 Boston University
66. 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 Vanderbilt University
67.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68. 日本東北大學 Tohoku University
69. 香港大學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70.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7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72.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 University of Vienna
73.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 Monash University
74. 英國諾丁漢大學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75. 美國卡內基米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76. 瑞典蘭德大學 Lund University
77. 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
78. 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大學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79. 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院 Ecole Normale Super Paris
80.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Virginia
81. 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
82.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83. 荷蘭萊頓大學 Leiden University
84.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University of Waterloo
85.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86. 美國普度大學 Pure University
87. 英國伯明翰大學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88.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 Uppsala University
89.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90. 德國海登堡大學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91.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92. 比利時盧汶大學 University of Leuven
93. 美國艾莫利大學 Emory University
94. 日本名古屋大學 Nagoya University
95. 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96. 香港中文大學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97.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98. 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 Innsbruck University
99. 美國馬薩諸塞大學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
100.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 Sussex University
9. 大學排名世界排名
1、哈佛大學
2、麻省理工學院
3、斯坦福大學
4、普林斯頓大學
5、芝加哥大學
6、哥倫比亞大學
7、賓夕法尼亞大學
8、加州理工學院
9、耶魯大學
10、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1、康奈爾大學
12、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13、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14、西北大學
15、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16、杜克大學
17、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18、紐約大學
19、華盛頓大學
20、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
21、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22、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23、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24、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
25、達特茅斯學院
26、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QS世界大學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