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是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16年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同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談。
雙方回顧中伊友好關系發展歷程,就雙邊各領域合作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推動雙邊關系邁上新台階,更好造福兩國人民。中國與伊朗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保持接觸。
(1)中國與伊朗合作的政治基礎指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和伊朗關系的相關介紹:
2000年6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2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並訪問中國。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伊朗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期間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晤。2014年5月伊朗總統魯哈尼訪華並出席亞信第四次峰會。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雅加達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⑵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什麼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這是明面上的話,真實的就應該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了。
⑶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項基本的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就是: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唯一執政黨,八個民主黨派在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具有參政黨的地位,與中共合作,參與執政。
政治協商制度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少數民族和社會各界的代表,對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舉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的制度。
政治協商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為組織形式。
政治協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最主要的政治內容和組織形式。
政治協商是統一戰線的形式之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存在的政治基礎是四項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總的來說就是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
⑷ 中國伊朗簽署 25 年全面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什麼
對於中國和伊朗簽署的這項全面合作協議,意味著我們國家和伊朗要進行長期的戰略合作,不僅僅是政治經濟社會的方面,而且對於整個國與國之間的戰略協作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而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伊朗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伊朗位於中東的關鍵地區可以提升,我們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可以為我們結識更多的朋友和夥伴。而目前石油作為世界各個國家工業的重要資源,它在各個國家的影響力還是非常大的,而我們國家由於石油資源比較匱乏,所以說就需要找到一個長期穩定的夥伴來為我們提供石油資源,而伊朗它本國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而且還和我們國家簽訂了相應的用人民幣結算石油,所以說對於兩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利好消息。
⑸ 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什麼
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和思想領導。
⑹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6)中國與伊朗合作的政治基礎指什麼擴展閱讀:
舉一反三類似考題:
【單項選擇題】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是()。
A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在憲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活動
B:遵循「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D: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
參考答案:C
本題解釋:
【解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與我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我國長期革命和建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共同創造。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共產黨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合作的政治基礎。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民主黨派參政的基本點是: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的制定與執行民主黨派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利和義務范圍內的政治自由、組織獨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選項。
⑺ 中國和伊朗是怎麼樣的關系
關系算是相當親密吧,因為,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夥伴國家。由於伊拉克被美國控制以後,伊朗的重要性更加地凸顯。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主要油源在是中東地區,而伊朗又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之外唯一的一個親密的戰略夥伴,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有很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滋海峽,地位相當重要。而且伊朗是中國東西戰略的一大支柱國家,與巴基斯坦及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地位同等重要。
伊朗有中國提供的大量裝甲車和導彈。
因此,無論從理論分析上,還是現實情況的表現,中國同伊朗關系相當親密,雖不及盟友,但絕對重要。
如果美國侵佔伊朗,那中國在西面的石油資源和戰略優勢將失去,真正被米國完全包圍,後果十分可怕!
⑻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什麼
1、黨自身的條件與認識⑼ 第一次國共合作政治基礎是什麼
、第一次國共合作是指1924年——1927年國民革命運動,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2、新三民主義是孫中山發展了三民主義,加入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的新發展,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一致,所以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3、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
4、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雖然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⑽ 伊朗和中國關系
中國與伊朗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保持接觸。
中伊交往可追溯至公元前2世紀。張騫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通往羅馬的交通線,即古絲綢之路。此後,兩國間往來連綿不斷。
1971年8月16日,中伊兩國正式建交。1979年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建立後,兩國高層互訪增多,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