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克爾曼省古時是什麼國

伊朗克爾曼省古時是什麼國

發布時間:2022-08-28 06:09:20

『壹』 伊朗以前叫什麼國家

國名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代碼IR。曾名「波斯」。
自然地理
164.8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洲西南部,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南面瀕臨海灣和阿曼灣。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國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西南部為厄爾布爾士山與科彼特山,東部為加恩-比爾兼德高地,北部有厄爾布茲山脈,德馬萬德峰海拔5670米,為伊最高峰。西部和西南部是寬闊的扎格羅斯山山系,約占國土面積一半。中部為乾燥的盆地,形成許多沙漠,有卡維爾荒漠與盧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餘米。僅西南部波斯灣沿岸與北部裏海沿岸有小面積的沖擊平原。西南部扎格羅斯山麓至波斯灣頭的平原稱胡齊斯坦。主要河流有卡流倫河與塞菲德。裏海是世界最大的鹹水湖,南岸屬伊朗。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的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乾燥少雨,寒暑變化大。西部山區多屬地中海式氣候。年降水量除西北部山區與裏海沿岸超過1,000毫米外,一般在50-500毫米之間。中央高原年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西南部地區與波斯灣中富有石油與天然氣,藏量居世界前列;另有銅、謀、鉛、鋅、重晶石、錳、硼砂等。主要城市有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馬什哈德、克爾曼、大不里士等,各地有眾多古跡。

『貳』 克爾曼省的地理位置

克爾曼省位於伊朗東南部﹔北面與亞茲德省和南呼羅珊省為鄰﹐東面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交界﹐西面與法爾斯省接壤﹐南面連接霍爾木茲甘省。

『叄』 歷史上的契丹指哪裡,具體是哪個地方

契丹族(英語:Khitay)常年生活在東北,他們建立的政權遼國也是在東北地區。契丹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在遙輦氏中產生。

契丹族原為唐朝臣屬(松漠都督府),唐朝末年,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並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

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游牧民族(契丹人)與農業民族(漢人)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

(3)伊朗克爾曼省古時是什麼國擴展閱讀:

中國宋金遼三國演義作為五代和宋時期和漢民族對峙的最著名的少數民族政權。遼國,其全盛時期也是當時的東北亞霸主,領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南到河北省南部,也算是盛極一時。

替代契丹就不能不提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書中最著名的英雄任務喬峰就是契丹人出生,可惜在書中契丹和宋朝估計是百年世仇,雖然有一個持續百年的有好合約,但是互相的稱呼還是充滿了鄙夷,比如宋朝稱呼契丹為「契丹狗賊」,契丹稱呼宋朝為「南朝蠻子」。

鼎盛時期和宋王朝南北對峙,並將傳統的絲綢之路壟斷,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多亞洲歐洲其他國家甚至以為中國就是契丹,也因此才有了現在斯拉夫語言中契丹翻譯為中國的因果。

契丹原本意思為「鑌鐵」,這樣的一個民族,已經深入東西方文化之中,卻在明朝之後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

據史料記載:公元1125年,契丹建立的遼國被女真滅亡,之後的契丹殘余勢力分化成了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數目大約有十萬多,在契丹族英雄耶律大石領導之下。繼續西行,遠征西域之後,建立了哈喇契丹即「西遼」。剩下的另外一部分,則繼續生活在原有的契丹故地,被金國統治。

時間過了一百多年,崛起的蒙古開始征伐之路,命途多舛的契丹人建立的西遼也被蒙古人滅絕, 但是頑強的契丹人還是在貴族八剌黑率領下,遠走今天伊朗南部克爾曼地區,並建立了心的王朝,名叫起兒漫王朝,只不過受制於蒙古伊兒汗國。就連王位都需要蒙古人承認。

高傲的契丹人不甘心如此,於斯開始反抗,最後被伊兒汗國吞並,這個國家史稱「後西遼」。他們的後裔子孫在起兒漫王朝後西遼被蒙古伊爾汗國吞並之後,幾乎就銷聲斂跡,從此不見蹤影最大的可能就是被蒙古人、回鶻人同化了。

遼國滅亡後,契丹人開始接受女真人金國的統治,因為國仇家恨,他們可以說備受欺壓,在金國日子過的那是很不好,也因為在蒙古族崛起之後,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傳統,契丹人最後和蒙古人聯合,共同抗擊女真人。

也因此原本居住於契丹故地的契丹人在蒙古人獲得統治權之後,受到了優待,生長於漢族聚集地區的契丹人,被視作漢人,但是卻比普通漢族人待遇更好,被稱呼為「漢人八種」之首位。而生活在靠近蒙古人地區的契丹人,則被視作蒙古人。

明太祖朱元璋推翻蒙古統治,恢復漢家江山之後,這部分人的命運也是二級分化。和蒙古人一樣的契丹人,最後跟蒙古人一起北遷,並最終成為了蒙古人。

而原本生存在漢地和漢族交融深厚的契丹人,則在洪武元年詔令禁止「胡姓」後,紛紛改漢姓,融入漢族。

就此之後,契丹人的命運,就此完結。西征西域的契丹人,建立西遼之後被蒙古滅掉,頑強的又建立了起兒漫王朝(後西遼)也被蒙古伊爾汗國滅掉,最後融合進蒙古人中亞人之中。

而居住遼國故地的契丹人,則在明朝初年,部分隨蒙古北逃,最後融入蒙古。部分改漢姓最後融入漢族。

從那以後,史書中再也找不到描寫「契丹人」的文字和語言了,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民族就此消失無蹤,成為史書上的一段段文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契丹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遼朝

『肆』 古代西亞的安息國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帕提亞帝國(波斯語: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又名阿薩息斯王朝或安息帝國,是亞洲西部伊朗地區古典時期的奴隸制帝國。

帕提亞帝國建於公元前247年,開國君主為阿爾撒息。公元226年被薩珊波斯代替。全盛時期的安息帝國疆域西達小亞細亞東南的幼發拉底河,東抵阿姆河。安息帝國位於羅馬帝國與漢朝中國之間的絲綢之路上,成為了商貿中心,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

安息帝國是一個由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它在很大程度上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希臘文化及其他地區文化的藝術、建築、宗教信仰及皇室標記。隨著安息帝國的擴張,帝國首都的所在地也沿著底格里斯河由尼薩遷往泰西封,其他多個城市也曾成為首都。

(4)伊朗克爾曼省古時是什麼國擴展閱讀

由於羅馬帝國的軍事資源變得短缺,繼承圖拉真的羅馬皇帝哈德良(117~138年在位)不再入侵美索不達米亞,他重申帕提亞帝國與羅馬帝國以幼發拉底河為邊界的傳統疆界劃分。受到安息人反抗的帕爾塔馬斯帕提斯被迫逃亡,羅馬人策封他為奧斯若恩國王。奧斯羅埃斯一世在與沃洛吉斯三世斗爭期間逝世,及後由沃洛吉斯四世(Vologases IV)繼位,他的統治時期相對較和平和穩定。

不過,他後來入侵亞美尼亞和敘利亞,重奪埃澤薩,使161年至166年羅馬~安息戰爭爆發。羅馬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令他的共同統治者維魯斯守衛敘利亞,另一方面使將軍馬庫斯·斯塔提烏斯·普里斯庫斯(Marcus Statius Priscus)在163年入侵亞美尼亞,另一位羅馬將軍阿維狄烏斯·卡修斯(Avidius Cassius)則在164年入侵美索不達米亞。

『伍』 西漢時期的大月氏國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月氏人是吐火羅人的一支,按語言學分類屬於印歐語系吐羅火語族,按體質人類學分類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其族稱也被華夏族翻譯成「月支」、「禺知」、「禺氏」。最初月氏人在祁連山以北的河西走廊游牧,就是今天甘肅省很狹長的河西走廊,還包括青海省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南部

公元前174年,匈奴冒頓單於派右賢王西征西域,一直打到了今巴爾喀什湖,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遷中亞。西遷今新疆和阿富汗的那部分月氏人被華夏人叫作「大月氏」,遷入青藏高原東北部今青海省的那部分月氏人被華夏人叫作「小月氏」。大月氏人先到了今新疆伊犁州,擊敗塞人游牧民族政權烏孫(最初在今新疆東部游牧,後西遷到今伊犁河谷地至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之間)。其後在匈奴和烏孫聯合進攻下,被迫再次西遷,越過帕米爾高原遷入大夏(古希臘人叫那裡「巴克特里亞」,英文寫作「Bactria」,在今阿富汗北部),征服了希臘巴克特里亞王國(BC256~BC145),成為了巴克特里亞即今中亞興都庫什山以北的阿富汗地區的統治者。

後來,大月氏人建立了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55~425)。貴霜帝國地跨中亞、南亞,強盛時期疆域北至阿姆河、錫爾河之間的河中地區乃至鹹海,南至印度河入海口的塔爾沙漠,東至恆河上游,西至今伊朗東部邊境克爾曼省

西漢(BC202~AD8)人所說的「大月氏國」指的就是統治巴克特里亞的前期月氏王朝(貴霜帝國前身),主要疆域是今天中亞的阿富汗及塔吉克東部一小部分

『陸』 克爾曼的簡介

伊朗東南部最大城市,克爾曼省省會。人口23.9萬(1982)。位於庫赫魯德山東南。城外有大片農田與花園,用水依靠坎爾井。始建於三世紀,長期為波斯灣、呼羅珊、馬克蘭之間的貿易中心。十二世紀後屢遭破壞。十九世紀恢復。為拜火教在伊朗的兩個主要中心之一。交通樞紐,古姆-扎黑丹鐵路和克爾曼-阿巴斯港鐵路(未完成)都經過這里。有棉紡織、水泥等工業與銅制藝術品生產。地毯質量與花式聞名世界。

『柒』 克爾曼的介紹

克爾曼(波斯文:کرمان‎)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克爾曼省的省會和最大城市,距首都德黑蘭東南約1,076公里,2005年估算人口為533,799。始建於三世紀,長期為波斯灣、呼羅珊、馬克蘭之間的貿易中心。

『捌』 古代伊朗為什麼又叫波斯

基本上是,古代的波斯是個大帝國,遠不止現在的伊朗高原等地,還包括中東阿拉伯等地。觸角伸到了非洲和歐洲。著名的十字軍東征就是針對波斯帝國的,只可惜東征失敗了。

『玖』 巴姆城堡的巴姆城

巴姆所在的克爾曼省是伊朗重要的省份之一。公元8世紀,一位著名的蘇非詩人說:「克爾曼是世界的心臟!」而這顆世界之心在歷史長河的源頭就開始跳動。
據一位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的歷史學家記載,波斯塞勒斯大帝攻陷巴比倫王國之後,將巴比倫國王流放到克爾曼,最後死在那裡,且不論這段記載是否正確,克爾曼省在伊朗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克爾曼省名字的由來,美國著名伊朗學家福瑞(R.Frye)在他的著作《波斯人的遺產》中提出這個地名最初來自居住在這里的克爾曼人,而「克爾曼人」這個詞可能就是「日耳曼人」的異讀,這也印證了古波斯人的印歐民族屬性。
震前的巴姆城分為新城和古城兩部分。當地人稱古城為阿爾蓋·巴姆(Arg-e-Bam),意思就是巴姆城堡。城堡佔地約6萬平方米,在沒被拋棄之前人口約一萬左右。古時候,這里的人們居住在堅固的城堡里,當地人稱其為阿爾蓋(Arg)。
就歷史地位而言,如果說克爾曼是「世界的心臟」,巴姆古城就是連接心臟的主動脈,隨著心臟的跳動,它將奔騰不息的生命力注入到兩千多年的歷史。 根據目前的考古資料,巴姆城堡的核心部分應該是建於公元前250年和公元224年之間,因為在城堡中發現了這一時期留下的印記如硬幣。傳說該城的建立者名叫巴曼(Bahman),他的父親是伊斯法汗(Es?fahnameh)地區富有傳奇色彩的國王伊斯法迪爾(Esfandiar)。但是,許多歷史學家更傾向於相信哈副塔文德才該城堡的創建者。如果真是這樣,巴姆城堡的建設時間應該是公元前250年和公元224年之間的中期或晚期。
據歷史學家考證,哈副塔文德起兵反抗統治他的王子並將其殺害,之後,哈副塔文德就在軍事要塞巴姆修築了一個城堡,這就是巴姆城堡。後來國王阿答西爾打敗了哈副塔文德,他摧毀了城堡的一部分建成拜火寺,不知為什麼,現在的人們認為拜火寺就是城堡里的瞭望塔,全城共有28座。
歷史上,成吉思汗的鐵蹄是否真的征討過巴姆?阿富汗軍隊是不是攻佔過該地?
城堡地扼薩珊王朝的帝王們一直想要控制的商道。公元7世紀,阿拉伯帝國興起之後,該地區被阿拉伯人所控制,直到公元11世紀,該地區才被突厥族的塞爾柱人佔領。據中國著名伊朗學專家李鐵匠教授介紹,蒙古族興起之後,元朝軍隊曾征討過這里,《元史·西北地方誌》就記載過蒙古族軍隊路過該城的情景。公元1722年,阿富汗侵犯者嘎爾齋伊族人攻陷了該地區。
歷史上,巴姆城堡被廢棄是很突然的,巴姆地區古代曾兩度遭到阿富汗的侵略,但是,阿富汗侵略軍並沒有進行大規模破環,因而城堡比較完整的保存了下來。侵略者被擊退之後,巴姆城的居民也沒有回到原城,而是在城東南另修建了一個新城,這就是巴姆新城,被稱為「阿爾蓋」的老城就被廢棄了。但是,直到150年前,也就是19世紀中葉,古老的巴姆城堡仍然得到較好地維護並且一直有人居住。根據《霍杜德·奧拉姆》(世界輿圖)一書以及10世紀以來流傳下來的資料來看,在該城堡2000年多年的歷史中曾幾次修繕。最近一次整修是在1953年,伊朗政府為振興旅遊業,對巴姆城進行過重修。自1993年以來,巴姆城堡的日常維護和整修工作由伊朗文化遺產組織負責。
近年來,巴姆城堡成為伊朗最著名的旅遊名勝之一,它不僅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許多伊朗人也紛紛前來參觀。1993年,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首次游覽了巴姆古城,對城堡的歷史價值,他給予很高的評價,同時,他敦促每一個伊朗人,在有生之年要參觀一次古堡,以此來加強自己的民族意識。
巴姆水資源很豐富,山頂的冰雪融水順著無數條暗渠(坎兒井)湧出,滋潤著一塊塊肥沃的土地。到了成熟的季節,這里柑桔飄香,甜瓜流蜜,椰棗透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姆出產的「莫亞法蒂」品牌的椰棗在整個中東地區質量最好。的確,巴姆是伊朗發達的農業城市,居民主要收入來源於銷售棕櫚科產品,水果和蔬菜。巴姆是名副其實的「沙漠翡翠」。
近年來,其農業發展又趕上新的機遇,一個國際農產品市場已經在該城建好,這可以帶動該城農產品更快地走入國際市場。新建的克爾曼汽車公司也可為當地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近些年來,巴姆古堡歷史遺跡帶動起來的旅遊業在地區經濟中的比例穩步上升,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震前,兩家旅行社已在運營,巴姆城已經建成的三個現代化的賓館為旅遊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條件。正在當地人滿懷希望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新生活的時候,這場災難突然降臨,打碎了多少人的夢!
巴姆城堡建在高61米的小石頭山上,城堡長300米,寬200米,外形與中世紀歐洲大型古堡十分相似,只是建築材料不同,它不是用石頭而全部是以伊朗大沙漠特有的紅土為材料建設而成的。隨著時光的流逝,城堡紅土的顏色都已消退干凈,除了偶爾一些泥磚砌出的簡單圖案,幾乎找不到別的任何變化。巴姆古堡的布局展示了古代伊朗的城市布局特色,最外部是護城的壕溝和城牆,然後是居民區。城堡內還有一圈圍牆,它將整個城堡分為外城和內城。與許多要塞城市一樣,外城是平民生活區和商業區,中心部分也就是內城,是全城最高的地方,那是統治者的居住區,是貴族的宮殿和兵營。
與外城相比,內城的建築都保存得更好。究其原因,一是當年內城比外城修築得更加堅固,二是近年來的修復也主要是在內城。巴姆城堡四周還築有長達3公里的圍牆,圍牆上修有城垛,每隔一定距離還建有瞭望塔,用來加強城堡的防衛。直到地震之前,整個巴姆城堡除了南面的一扇入口小門之外,別無其他進入古堡的途徑。巴姆城堡內有一座壁壘、一些薩法維朝代時的建築物、一座清真寺、一個大市場、一座名為恰郝爾·法斯爾的宮殿(亦即「四季宮」),還有一些古代的兵營和馬廄的遺跡。 作為歷史遺跡,巴姆城堡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它與伊朗的波斯波利斯王宮、雅典衛城、古羅馬廣場、巴黎的凡爾賽宮都不相同,那些遺址向人們展示的只是歷史的一段,而巴姆城堡中的一切展示給人們的卻是兩千多年不間斷的歷史。但是,誰又能想到,頃刻之間,2000多年的歷史都突然消失了,城內原有的一切建築已難覓蹤跡,只留下一片斷壁殘垣。

『拾』 克爾曼省的介紹

克爾曼省(波斯語:استان کرمان, 英語: Kerman Province)是伊朗三十個省份之一。面積181,714公里﹐在所有省份中排行第2。人口約2,432,900(2005年數據);省會克爾曼市。

閱讀全文

與伊朗克爾曼省古時是什麼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手機能帶到印尼 瀏覽:490
印尼核潛是怎麼失蹤的 瀏覽:139
印尼海嘯為什麼中國沒事 瀏覽:860
獅虎為什麼沒進入印度 瀏覽:758
正宗越南菜板哪裡有賣 瀏覽:8
伊朗被圍困這么久為什麼還沒自亂 瀏覽:764
英國女王是什麼時候沒有權力的 瀏覽:260
義大利面15號是什麼意思 瀏覽:185
印度葯怎麼帶回 瀏覽:717
印尼名片多少錢一盒 瀏覽:678
去義大利哪個旅行社 瀏覽:325
中國奪金點有哪些 瀏覽:581
伊朗旅遊有什麼禮品 瀏覽:635
為什麼越南打不過韓軍 瀏覽:53
印尼早期叫什麼 瀏覽:440
義大利電影什麼天堂 瀏覽:739
泰北虎魚印尼虎有什麼區別 瀏覽:976
中國在英國搶購什麼最好 瀏覽:167
長沙飛伊朗要多少個小時 瀏覽:124
印尼BCA銀行怎麼轉賬到國內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