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為什麼要反美
主要是伊朗和美國有非常深的矛盾,從當時的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美國就非常支持伊朗巴列維王朝。後來由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而且還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造成了伊朗和美國之間非常大的矛盾。而且伊朗和以色列之間也有很大的矛盾,而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種種原因,使得伊朗非常的反對美國。
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價值觀沖突。因為伊朗是一個非常保守派的國家,而美國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國家,所以他們兩個國家在理念上有著很大的沖突,由於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力量,介入越來越強大使得伊朗在這個區域感到了危機感。比如敘利亞戰爭中就經常活躍著美國和伊朗兩個國家的影子。
『貳』 伊朗和美國之間主要矛盾是什麼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目前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但是在很久之前,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實際上非常密切。之所以伊朗和美國開始出現這么大的矛盾,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巴列維領導下的伊朗給與了美國非常多的幫助,甚至美國士兵在伊朗國內觸犯法律的時候,伊朗法庭沒有審判的權力,而是應該交由美國進行審判。其次就是在巴列維王朝覆滅的時候,霍梅尼帶領下的伊朗開始對美國產生了抵觸情緒,最後導致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的發生。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
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伊朗國內開始了一輪非常強大的反美浪潮,雖然美國並不害怕,但是雙方的關系徹底進入冰點。所以也就造成了雙方的主要矛盾點。
『叄』 伊朗為什麼反美
主要是伊朗和美國有非常深的矛盾,從當時的伊朗巴列維王朝時期,美國就非常支持伊朗巴列維王朝。後來由於推翻了巴列維王朝,而且還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造成了伊朗和美國之間非常大的矛盾。而且伊朗和以色列之間也有很大的矛盾,而以色列是美國的盟友,所以種種原因,使得伊朗非常的反對美國。
更重要的是雙方的價值觀沖突。因為伊朗是一個非常保守派的國家,而美國是一個非常世俗化的國家,所以他們兩個國家在理念上有著很大的沖突,由於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力量,介入越來越強大使得伊朗在這個區域感到了危機感。比如敘利亞戰爭中就經常活躍著美國和伊朗兩個國家的影子。
『肆』 伊朗對美國為什麼那麼強硬
第一:伊朗是世界石油大國,有這張這張石油王牌,美國必然有所顧慮。
第二:伊朗的戰略位置很重要。伊朗臨近霍爾目茲海峽,而這條航線是世界重要的航運通道每天都有重多的石油運輸要從這幾過…
第三:伊朗的實力也是美國要考慮的,內賈德不是暴君卡扎菲,波斯民族也不像阿拉伯人一樣一旁散沙,曾經的波斯帝國也是很牛B的,這樣的民族要進攻不得不考慮代價。
第四:進攻伊朗可能影起伊拉克,阿富漢等反美武裝乘機發起大的攻勢這對中東安全影響甚大。
第五:伊朗可能擁有核武器這也是令美國頭痛的。
第六:伊朗經濟很大程度自給自足對西方依賴程度小可以不聽他們的。
還有很多原因…這些都是伊朗強硬,美國不敢動武的原因。
『伍』 伊朗這個國家到底觸犯了美國什麼神經為何一直慘被美國窮追猛打
因為它損害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所以才會引得美國如此敵視它。其實這兩個國家的關系並不是一開始就這么緊張,伊朗曾經一度還是美國極力扶植的一個國家。這段淵源要追溯到上個世紀伊朗尚且處於巴列維王朝統治的那個時期,當時的美國就十分覬覦中東地區的石油以及其他利益,於是便把巴列維王朝定為扶植對象,為它的發展提供諸多幫助。
因為伊朗強硬的反美態度,美國秉著「我不好,你也別想好」的原則對伊朗實施了制裁,直到現在制裁依舊沒有解除。雖然美國的制裁給伊朗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阻礙,但是這個國家的國內局勢卻始終保持穩定。所以美國想要借制裁這個手段來逼迫伊朗服軟,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陸』 現在伊朗和美國的關系怎麼樣拉
伊朗問題一般指伊朗核問題
在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下,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開發活動。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美國隨即對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表示了「嚴重質疑」。美國稱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並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的試驗。在國際社會,特別是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的積極斡旋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11月,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
2003年10月21日,伊朗表示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此後,伊朗與歐盟進行了一系列談判,但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歐盟堅持伊朗應完全終止鈾濃縮活動,而伊朗則表示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2005年8月,伊朗恢復了鈾轉化活動,歐盟與伊朗之間的談判中斷。
2003年12月18日,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薩利希(左)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右)共同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2005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2005年8月8日,在伊朗伊斯法罕鈾轉化設施內,伊朗技術人員正在移動一個裝有核材料的容器。伊朗原子能組織副主席賽義迪2005年8月8日向外界宣布,伊朗已於當日在伊斯法罕附近的一處核設施中恢復鈾轉化活動。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美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立即就此指責伊朗。美國表示,必須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以便對伊朗實施可能的制裁。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這意味著伊朗將於4月28日面臨最後期限。
4月11日,伊朗宣布已經成功提煉出純度達3.5%的濃縮鈾,表明伊朗已完全掌握核燃料生產技術。此舉引起美國等有關國家的強烈反應。13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呼籲安理會就伊朗核問題通過強硬決議。25日,伊朗表示,如果聯合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伊朗將中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27日重申,伊朗不會在核問題上屈服於西方壓力。5月2日,伊朗稱最近生產的濃縮鈾純度已達到4.8%。5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就擬議中的伊朗核問題決議草案舉行閉門磋商,但未能就草案內容達成一致意見
『柒』 魯哈尼時期,伊朗國內政要對美國的態度
最高精神領袖決定著伊朗外交政策的大框架,一般外界猜測哈梅內伊的對美政策是既不尋求積極對抗也不尋求妥協的務實主義。
伊朗軍方則是強硬派,內賈德時期的伊朗是典型的強硬派對美政策,並且在魯哈尼上台之後便一直指責魯哈尼的外交政策,通常其更加傾向於同美國對抗,在核談判問題上也不是太積極。
伊朗議會本身是一鍋大雜燴。
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是一個特殊的機構,雖然在媒體上不怎麼知名,但是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視。拉夫桑賈尼為該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負責協調三權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政治意見上的平衡。拉夫桑賈尼同現任總統一樣有改革派傾向,試圖緩和與美國的關系並希望藉此使伊朗的經濟收益。
『捌』 伊朗為什麼反美
歷史的積怨
有分析家指出,盡管伊朗在許多方面與西方世界隔閡很深,但他們非常熟悉西方干涉波斯的漫長歷史。從1813年的戈萊斯坦條約使沙俄帝國控制了波斯在高加索的領土,到195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領導的政變推翻了伊朗民主選舉的總理摩薩台;從美國使館的人質問題到伊朗—尼加拉瓜丑聞,國家受壓制和屈辱的故事成為伊朗今天看西方的背景情況。伊朗人從西方人用詆毀的語言講的「瘋狂的毛拉」中,聽到19世紀英國一名外交官蔑視地提到「不可理喻的東方人」。
正因為此,政治分析家們注意到,民族主義和平民意識濃重的內賈德在核問題上蔑視西方的態度,使他在伊朗以及其他地方得到許多人的敬佩。不久前,在伊朗北部的阿爾達比勒,人們就高喊:「伊朗有權發展核能。」 一位32歲的工程師說:「他們為什麼不放過我們,讓我們按我們自己的規則生活?」
在內賈德發表演講的9個集會上,與會者表達的情緒是一致的。德黑蘭30歲的教師馬吉德說,西方試圖阻止伊朗得到核技術「顯然是想壓制我們,就像他們想壓制所有發展中國家一樣。我們不想要核武器,但是我們要建設我們的國家。這有什麼錯?」
美國曾對去年7月的伊朗大選寄予期待,希望伊朗出現一個親美的領袖人物,以利於布希總統在2004年2月布希提出的「大中東計劃」。根據這一計劃,美國將與歐洲國家一起,向包括以色列、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阿盟22個成員國在內的「大中東」國家提供資金,幫助這些國家實施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改革。
但由於伊朗是一個持堅定反美立場的中東大國,它擁有巨大的能源潛力和相對強大的綜合國力,因而對中東、中亞甚至南亞有巨大的歷史和文化影響力。美國要推行其「大中東計劃」伊朗被美國認定是最大障礙。
為此,大選前,美對伊朗另眼相看,減輕政治外交壓力,希望為伊溫和派創造選票空間。然而事與願違,內賈德以其務實能乾和親民作風脫穎而出,出人意料以較大優勢戰勝前總統拉夫桑賈尼。內賈德的當選觸動了布希政府的外交神經。
內賈德當選後表示,要在伊朗建設「現代化的進步的伊斯蘭」,不急於與美改善關系,明顯有與美國推行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對著乾的味道。因此,內賈德的當選,猶如給美一記耳光。
內賈德當選不久,布希在得克薩斯的一個軍營對25000名軍人的一次講話中暗示:在伊拉克的「使命完成了」,「自由伊拉克的建立在全球性的民主革命浪潮中是一個意義重大的事件。它成功地向從貝魯特到德黑蘭的廣大區域發出了一個訊息」。言外之意,貝魯特或德黑蘭都可能是美國下手的「另一個伊拉克」。
『玖』 伊朗為什麼不怕美國
美國在全球攪局搞事結下了不少梁子,其中就包括伊朗。伊朗這個國家不大但卻堅決反美,美國也奈何不了他。其實伊朗和美國本來毫無利害關系,但1979年伊朗爆發了一次大革命,趕走了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美伊關系慢慢惡化,發展至今成為勢不兩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為何敢抗衡強大的美國,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環繞,臨近海洋,從地圖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軍事堡壘,易守難攻。他對外擴張很吃力,但別人也不會輕松地征服他。亞洲大陸上有一條巨大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這條山系在伊朗邊疆上分叉成兩個山脈,一個是厄爾布爾士山脈,一個是扎格羅斯山脈。這兩個山脈又有許多小山系,層層疊疊像幾道鎖鏈一樣圍住了伊朗。舉個例子,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的巴蜀地區,不同的是巴蜀中間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這樣的地形,用再先進的武器攻擊也會很吃力吧。想想美國當年是怎麼在38線以北敗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國人決不允許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泥潭。伊朗革命衛隊等武裝力量總人數在50萬左右,依託有利地形打游擊戰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就是美伊的基本關系現狀,若要說伊朗怕不怕美國,怕是肯定的。但是伊朗在與美對立交往中,還是表現得有理有據,有時針鋒相對很有骨氣的。因為事情並沒有到發生戰爭的地步,所以伊朗自己心裡清楚。從伊朗同意棄核來看,伊朗就是沒有辦法識時務,怕美國與西方長期制裁下去,雙方關系進一步激化,對伊朗沒有好處去核是明智選擇。如果要說美國敢不敢軍事打擊解決伊朗問題,哪是要經過美自己政治經濟盤算。真的要用武力打進去,這個問題不大的。看看美國怎麼進行伊拉克戰爭就清楚了,只有一個月就拿下了伊拉克。美英聯軍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4月10美英聯軍就佔領了巴格達,8個月後抓獲薩達姆。如果攻打伊朗戰爭時間再多一點而已,什麼伊朗導彈反擊,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都不是大問題。
問題是美國已經發動了對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美自己消耗很大。據說美在阿富汗戰爭花費7650億美元,在伊拉克戰爭花費8200億美元。而根據一些學者分析,美國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戰爭耗費遠遠不止這個數字,二場戰爭耗費都在萬億美元以上。美國雖然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每一發導彈花的都是美元。伊拉克,阿富汗形勢至今還沒有穩定,最近美又在向阿富汗重新增兵。而美國經濟已經不能承受了,現在美國債已經突破20萬億美元大關。所以奧巴馬時擔任總統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從這二個國家撤兵。
簡而言之,就是美國將伊朗打下了,也還是目前伊拉克,阿富汗的狀況。可以肯定的是,能夠得到的可能還是失去的多。美國如今自己的石油產量,自己用不完而且出口。伊朗人也是非常聰明的,應該清楚的盤算到美國的心裡想法和實力。所以伊朗經常公開軍演示強,看上去美國好像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