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鈾濃縮量超過上限後,美國政客為什麼會慫恿特朗普對伊朗動武
在伊朗的鈾濃縮超過上限以後,會違反伊朗核協議所以是對伊朗動武是很好的時機。對於伊朗來說鈾濃縮量超過上限後會違反伊朗的核協議這無異於是在玩火,這就使得伊朗和美國的局勢再次很緊張,所以有的政客提議對伊朗動武,進行新一輪的制裁。
對於美國來說特朗普的的邊緣戰爭的策略已經失效,所以有必要給伊朗進行施加壓力,但是對伊朗的戰爭不可能發生很大規模的戰爭,但是新一輪的制裁會在伊朗發生。
㈡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
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的國家地位問題。
簡介:
自美國總統柯林頓1997年5月為懲罰伊朗核計劃而簽署單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來,「伊朗核問題」已經存在了13年。13年以來,伊朗在發展核技術上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起已相繼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個警告決議和3個制裁決議,新的決議也在醞釀之中。但在安理會的壓力面前,伊朗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爭取到了4年的發展時間,伊朗核技術水平已經在制裁年代裡有了明顯的提高,有關伊朗「研製核彈頭」的傳聞和「軍事解決」的推測也出現於各國媒體,「核問題」在逐漸向「核危機」演變。
伊朗的核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伊朗核危機到底會如何收場,需要從多方面展開探討,而探討的結果只能是更多的擔憂。
核武器的持有者與核不擴散體系的無奈
一般來講,在國際事務中,大小國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問題上,各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著「雙重標准」,甚至「多重標准」。自《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大會獲得通過並於1970年3月生效後,這種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已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輸出核武器及其製造技術,而其他國家則不可以發展和擁有核武器。中國是1992年3月正式遞交條約加入書的,因此中國對該條約也承擔相應義務。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擁有核武器的5個國家,恰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5個主要戰勝國和當今國際體系的締造國,對世界和平負有特殊的責任,在核武器問題上與其他國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大國核武器」。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不僅是「大國一致」的宣言,也大體表達了188個簽約國的共同願望。但在條約生效後,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顧國際壓力,於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競賽方式同時擠進了核武器擁有國的行列。世界在震驚之餘意識到,這兩個多次交戰的宿敵同時擁有核武器,或許會避免新的戰爭,於是就採取了默認態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無礙大局。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屬於「定向核武器」,盡管違法,但被容忍。
不過,如果伊朗也擁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樣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在南亞的核競賽,伊朗和伊拉克這對宿敵在中東的核競賽也曾經緊鑼密鼓。兩個國家的核計劃都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伊拉克核計劃的哺育者是蘇聯,伊朗核計劃的哺育者是美國;伊拉克的首座應用性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法國,伊朗的首座應用型核反應堆的提供者是德國。20世紀70年代的競賽高峰期,伊拉克領袖薩達姆說:「你要問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擁有核武器,他都會告訴你說,他想擁有」;伊朗國王巴列維說:伊朗「毫無疑問會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擁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扭轉了兩伊核競賽暨阿拉伯人與波斯人核競賽的進程。革命後的伊朗以西方為敵,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發的兩伊戰爭中,薩達姆空軍的8次轟炸嚴重毀壞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國反應堆,以色列的空軍則徹底摧毀了伊拉克即將投入運行的法國反應堆,兩國間的核競賽不得不中場停歇。
戰後,薩達姆錯誤地入侵科威特,引發了聯合國授權、美國主導、有40多個國家參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戰爭,薩達姆不僅「被打回了老家」,還接連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說恢復核計劃,最後連政權都丟掉了。薩達姆的錯誤導致伊拉克核計劃的徹底破滅,意味著阿拉伯人輸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競賽,同時也意味著伊朗的核計劃從此成為西方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釘,不可能不受到嚴控和高壓。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棄核,另一方也必須棄核。《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這里被認真地派上了用場。
簡而言之,無論是根據《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還是根據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的基本認識,國際社會對伊朗核計劃都會「嚴防死守」。也就是說,當今的國際環境不允許伊朗擁有核武裝。
伊朗堅持不懈的努力與難以補償的高昂代價
早在1957年,美國就同伊朗簽訂了和平利用核能協議,那時候的伊朗是美國在海灣地區的堅定盟友。兩年後,美國幫助伊朗在德黑蘭大學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實驗型核反應堆。1974年3月,巴列維公布了他的宏遠規劃:在1994年建成總能量為2300萬千瓦的核電站(相當於23個目前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的布希爾核電站)。
一個石油輸出國竟然制定了如此龐大的核計劃,不能不引起世界關注。剛剛以盛大的波斯帝國2500周年慶典讓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維國王,絲毫不掩飾伊朗核計劃的真實目標,於1974年6月在巴黎對媒體公開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製造核武器。當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聯合電力公司簽署了在布希爾建設兩座總價值為50億美元的核反應堆協議,伊朗核項目年度預算也從3000萬美元增加到10億美元。1977年5月,法國也同意為伊朗建設兩座90萬千瓦的核反應堆。
1979年4月伊朗新體制建立之時,布希爾的兩座核反應堆已完成過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布希爾工程被迫中斷,但伊朗的努力從未停止。盡管伊朗總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電站在經濟上是不合算的,核開發應該限制在研究領域」。但從1984年起,伊朗核計劃的恢復步伐加快,大量留學生被派出學習,並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設施。由於德國堅持在兩伊戰爭結束後方能繼續執行協議,有關伊朗開始向中國、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國尋求技術援助的報道隨之頻繁出現。據西方媒體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兩伊戰爭最艱苦的鏖戰階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的專機就從巴基斯坦秘密運來了用於鈾濃縮的離心機樣機與製造核彈頭和運載導彈的設計圖紙。顯而易見,戰爭使得伊朗更深層次地意識到了建立核威懾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國簽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定》。中國領導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夠「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有關核查和監督的規定,接受中方有關原則,中國願意考慮向伊朗提供核電站設備」。次年2月,雙方達成了建設兩座30萬千瓦核電站的意向合同。孰料來自中國的核技術顯然不能滿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國同伊朗的核電站建設商業談判取得實質性進展,伊朗便於1995年1月同俄羅斯簽署了100萬千瓦核電站的建設合同,緊接著又在同年4月同俄羅斯簽署了開發鈾礦資源和建造鈾濃縮設施的協議。
處於戰後經濟恢復期的伊朗在發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國的警覺。1995年5月1日 ,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發表聲明說:「我們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來,伊朗已建立了組織機構,負責獲取和發展核武器」,「從其組織、計劃、采購和隱蔽活動來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謀求核能力的幾乎所有國家所採取的典型路線發展核武器」。一周後,柯林頓總統正式簽署了斷絕美伊貿易和投資的行政命令,嚴禁美國石油公司同伊朗進行任何石油貿易,以迫使伊朗放棄擁核嘗試。
新形勢下,俄羅斯取消了為伊朗建設鈾濃縮設施的計劃,中國則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術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羅斯繼續建設核電站承諾的同時,抓緊自行發展鈾濃縮技術,秘密建造相關的核燃料循環設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美國認為伊朗開發鈾濃縮技術是伊朗核武器計劃的組成部分,因為伊朗一旦建成了鈾濃縮設施,就能在任何時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迅速生產出武器級濃縮鈾,而伊朗在巨大的壓力和一連串制裁決議面前,絲毫沒有表現出放棄既定核計劃的意圖,對抗在所難免。
對於自己的核計劃,伊朗政府一貫否認有製造核武器的意圖,再三重申是為了發電和滿足醫療與農業所需。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並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鈾濃縮設施的消息傳出後,伊朗的處境進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體廣泛報道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即將提交的一份報告中指責伊朗正在秘密研發核彈頭的消息。該機構新任總幹事明白相告,「我們獲取的情報顯示,伊朗過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發用於導彈的核爆炸裝置」,他還證實了關於伊朗生產純度為20%濃縮鈾的說法。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放棄和退縮意味著徹底失敗。因為以往半個世紀,這個國家為成為核大國而付出的代價太大了。除了受到周邊國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覺這一巨大的政治代價,為開發核技術與建立核設施所投入的巨額費用嚴重拖累了石油工業的復甦。由於戰爭摧殘和設備老化,伊朗石油工業日漸萎縮,原油日產量從革命前的600萬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萬桶,而國內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進口。據西方專家判斷,如不及時扭轉這樣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將不再是一個石油輸出國。考慮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匯總收入的80%,政府預算的60%也來自石油收入,這樣的前景是不堪設想的。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縮么?即便退縮,已經付出的高昂代價能都得到補償么?即便退縮可以換來美國對伊朗體制的認同,體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證,但誰能補償數千億美元的巨額損失和20年的發展機遇期?
根據安理會以往的3個制裁決議(第1737、1747和1803號決議),伊朗的核技術與中遠程導彈開發及生產部門、相關負責人和革命衛隊將領都在制裁名單之上,相關材料進口渠道和資金往來都被凍結,甚至重型常規武器的進口也被禁止,接下來的制裁又會是什麼?新的制裁能保證伊朗民眾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響么?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看伊朗核危機的發展前景
對於伊朗核問題的實質,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堅持維護核不擴散體系的問題,一旦伊朗擁有核威懾力,核不擴散體系勢必會進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勢必難保;
也有人說是伊朗同西方國家關系問題,特別是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問題,只要美國承認伊朗現行體制,雙邊關系正常化,伊朗不再為國家安全擔憂,自然就沒有堅持發展核威懾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開言論則認為,他們是在合法行使本國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外界無權干涉伊朗的這一合法權利。實際上,對於伊朗核問題的思考,不僅要避免單一視角,也要避免冷戰思維,更多的思考似乎應該集中在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和中東的宗教與民族關繫上。
現行國際行為准則在這一問題的體現就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必須得到尊重,同時盡量避免軍事解決。可以說,這兩項的前者是解決伊朗核危機應該堅持的底線,後者則在一定程度是願望的表達。歷史告訴我們,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和軍事解決的選擇是難以確定的。僅就冷戰結束後海灣地區發生的三次戰爭而言,無論是1990年薩達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聯合國授權的多國部隊解放科威特,還是2003年美國主導的聯軍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事先都存在政治解決的可能,但最終都是訴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機也存在著最終以武力解決的可能。
從中東的宗教和民族關系來看,問題似乎更加沉重。中東的歷史一向是各種文明交融和沖突的歷史,中東的土地一向是各種宗教和民族沖突的舞台。中東主要民族關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沖突就會席捲整個地區,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戰期間,在美國和蘇聯的干預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猶太這中東四大主體民族各有各的後台,盡管沖突不斷,但基本維持了該地區的勢力平衡。
美蘇冷戰在中東地區最早決出勝負。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國主導下實現了和平,標志著蘇聯的失敗和美國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將不僅將伊朗轉變為美國的敵人,還通過什葉派的革命輸出將遜尼派的阿拉伯國家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引發了薩達姆領導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國家和西方支持下發動對伊朗的戰爭。這場戰爭是中東勢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結果,也是遜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葉派的波斯人之間的一場新的血腥較量。
兩伊戰爭基本上打了個平手,後果是兩敗俱傷。戰後薩達姆的錯誤政策不僅導致自己亡黨亡國,還給伊朗的崛起製造了絕好的機會。歷史上的伊朗曾經是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今天的希臘、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區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國的疆域之內。伊朗的崛起,特別是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的崛起,勢必會對中東新的勢力均衡帶來巨大的變數,引發難以遏制的核競爭。
以色列是目前中東唯一擁有核威懾力的國家,也是被伊朗視為死敵的國家。對於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個阿拉伯世界實現和解之前,以色列棄核與中東無核化進程是難以啟動的。
對於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國家也絕對不會接受。只有土耳其靜觀事態發展,因為伊朗的核突破不僅意味著波斯帝國有了復甦的希望,也意味著曾經統治了整個阿拉伯世界4個世紀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啟動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畢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國有著本質的不同。自從波斯帝國在1300多年前臣服於阿拉伯人並皈依了伊斯蘭教之後,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沖突不僅是中東主體民族之間的生存空間沖突,也具備了伊斯蘭教教派沖突的鮮明特徵,阿拉伯人是絕對不會面對可能擁有核威懾力的伊朗而無動於衷的。
顯然,除了國際行為准則以外,伊朗面臨的壓力是多方面的。國際行為准則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擁核,但在猶太國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壓力面前,伊朗和平擁有核威懾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壓力面前拒不妥協,勢必給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製造口實,而外部勢力的軍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斷伊朗崛起的進程。
這就是核問題的症結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伊朗核問題的實質是伊朗如何確定自己的國家地位問題,解決問題的鑰匙在伊朗手裡。
㈢ 為什麼制裁伊朗
1,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11月27日在中國和俄羅斯的支持下,以絕大多數票通過贊成制裁伊朗的決議案,以懲罰它暗地裡興建第二座鈾加工設施。
2,奧巴馬說,伊朗政府的政策和行動對美國的安全與利益構成嚴重威脅,為此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將延長一年。美國眾議院10月14日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一項制裁伊朗的法案,該法案將允許美國地方政府和一些基金會停止對和伊朗能源領域有業務往來企業的投資。
3,2008年3月3日聯合國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803號決議,決定進一步加大對伊朗核計劃及其相關領域的制裁,但同時表示將繼續加大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外交努力。
伊朗核問題
伊朗核能源開發活動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美國對伊朗核能開發計劃提出「嚴重質疑」,並多次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甚至威脅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終止鈾濃縮活動。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為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還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並於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由於雙方在關鍵問題上的分歧,巴黎協議未能得到落實。
為了打破伊朗核問題的僵局,去年12月,俄羅斯向伊朗遞交了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的提議,以確保伊朗的核技術不會用於軍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鈾濃縮活動必須在本國境內進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復中止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並於10日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設施上的封條,正式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此舉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3月28日,安理會通過要求伊朗在30天內中止一切核活動的主席聲明。
6月1日,俄羅斯、美國、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舉行外長級會議,提出一項旨在解決伊朗核問題的新方案,並要求伊朗盡快對這一方案作出答復。伊朗認為,六國方案雖包含「積極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處」,有待進一步探討,並多次表示將在8月22日前對六國方案作出答復。
由於伊朗的消極反應,六國外長7月12日在巴黎發表聲明,決定將伊朗核問題重新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盡管聲明隱含制裁的威脅,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國際法和國際准則,但決不放棄獲得核技術的權利。
7月3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第1696號決議,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暫停所有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呼籲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鈾濃縮活動只會繼續和擴大,不會中止。
伊朗核問題在2006年初成為美國伊朗關系的核心問題,並成為美國伊朗戰爭的潛在導火索。
伊朗核問題的歷史與現狀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㈣ 鈾濃縮問題!
代表歐盟的德法英三國20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散發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決議草案,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伊朗核問題報告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使伊朗核問題再度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並曾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與美國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鈾濃縮技術是國際社會嚴禁擴散的敏感技術。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因此美國政府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對伊朗進行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為解決核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2004年6月底,伊朗在未能說服國際原子能機構結束對其核設施核查的情況下,宣布在暫停提煉濃縮鈾活動的同時,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盡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1月25日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但伊朗明確表態不會終止鈾濃縮活動,並於9月21日宣布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為了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2004年11月初雙方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3國承諾向伊朗提供一座輕水反應堆、核燃料以及核技術,並將在經貿合作方面為伊朗提供幫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2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伊朗一直堅持鈾濃縮的中止只是暫時行為。
為了磋商有關巴黎協議的落實問題,伊朗與德法英3國從2004年12月以來進行過多輪談判,但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一直未能達成一致。今年5月底,雙方達成協議,歐盟表示將在兩個月內提出一個綜合計劃,以推進與伊朗在技術和核能領域的合作,並進一步解決伊朗核問題。
自從7月底以來,伊朗一直敦促歐盟按期遞交提議,並多次威脅將重啟鈾轉化活動。8月5日,德、英、法三國代表歐盟向伊朗遞交了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攬子提議。但伊朗稱這一提議「是無法接受的」。8月8日伊朗恢復了在伊斯法罕的鈾轉化活動。為此,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8月9日舉行緊急會議,並以協商一致方式於11日通過一項決議,要求伊朗立即停止與鈾濃縮有關一切核活動,與歐盟繼續就其核問題進行談判,但遭伊朗拒絕。伊朗與歐盟之間有關核問題的談判陷入僵局。
9月17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參加第60屆聯合國大會發言時,重申了堅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貫立場,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邀請外國公司參加該國的鈾濃縮計劃,以最大限度確保該計劃的透明性。德法英三國立即作出反應,對伊朗的立場表示失望,並決定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8日,德法英三國開始起草有關決議草案
鈾濃縮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它需要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氣體並加大鈾235同位素的比例,並將氣體輸入離心機,離心機將鈾238同位素甩出。氣體隨後再轉入至更多的離心機內。當這一過程重復進行時,鈾235同位素的比例就會增大。鈾濃縮通常使用含有0.7%鈾235同位素的鈾氣體,它的濃度必須提高至4%才能生產出核反應堆所需要的燃料,製造核彈頭的濃縮鈾的濃度則要達到90%。
鈾濃縮技術是國際社會嚴禁擴散的敏感技術。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因此美國政府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對伊朗進行制裁
網友推薦答案檢舉 核爆傷了世界人的心。朝鮮10月9日的這一爆,是在國際社會強烈反對下引發的,這一爆盡管僅僅相當於3·58級或4·8級地震的波動,但是對世界的震動和傷害持續的程度遠遠超過去年的印度洋海嘯。家有家規,國有國法,世界也有一個基本的秩序和道德標准,對於全世界都反對的事而一意孤行,是一種完全不負責任、不計後果的做法。這種「孤僻」的行為,讓人看到了一個國家智慧與基本道德的缺失,這不僅要失去友好國家的支持與幫助,也會失去國際社會固有的諒解與同情。這種「孤僻」的行徑,將使國家更其孤立,人民更其貧窮。
核爆傷了鄰國的情。中國與朝鮮是依山旁水的鄰國,韓國與朝鮮是一脈相承的同胞。作為鄰邦,自古到今,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給予朝鮮不計其數的無私的援助;長期以來,為朝鮮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不止一次地不惜犧牲自己的子弟、自己的血肉;朝核危機以來,在外交上中國始終以真誠的態度為緩解半島緊張局勢而積極斡旋,始終呼籲國際社會保持冷靜和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最近幾年,在朝鮮遭遇連續自然災害的艱難歲月,中國給予了大量的糧食、電力等經濟援助,甚至由此被國際社會誤解為「縱容」和「養虎為患」。作為血脈相連的韓國,在經濟和道義上給予朝鮮大量的援助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韓國的支持與幫助,目的都是為了世界和平與穩定,也是為了朝鮮繁榮與發展。但是這些無私的、善意的幫助並沒有收到人民想見的效果,甚至是令人痛心的。朝鮮10月9日的核爆,褻瀆了中朝友誼,也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施恩勿念,受恩勿忘」是儒家的思想,中國不奢望朝鮮報恩,但也不願看到更不願接受以怨報德。
核爆攪亂世界的陣。朝鮮核爆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給想發展核武器的國家和地區找到了發展核武器的借口,地球的上空將布滿蘑菇雲。世界同時擔心朝鮮開起「核彈店」,而從朝鮮今天的走向看,為了得到錢而「賣核彈」是完全可能的。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世界將變得更加恐怖,半島和周邊將無法安寧。
朝鮮核爆給了和諧世界一記重重的耳光,同時暴露了一個國家智慧與道德的缺失。可以斷言,一個膚淺、偏執、狂燥的國家,永遠無法躋身世界強大民族之林。
10月27日的《財經》雜志上有詳細評論
㈤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抵達伊朗,此行目的是什麼
當地時間20日晚,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格羅西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並於21日正式同伊朗方面官員進行會晤。伊朗於當地時間15日致信國際原子能機構表示,將從23日開始停止履行伊核協議“自願透明措施”;同時將不再執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該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突擊檢查”伊朗核設施。但伊朗方面也多次重申將繼續同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合作。
21日,在接受伊朗國有英文電視台Press TV采訪時,扎里夫重申了伊朗的立場,即美國應先邁出一步取消所有制裁,“美國沉迷於制裁,但他們應該知道,伊朗不會屈服於壓力。”
扎里夫還表示,德國、法國、英國等核協議的歐洲簽署方應該勸說美國重返協議。
㈥ 伊朗如果擁有核武器,是好事還是壞事為何美國不允許伊朗擁核
在這個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擁有核武器之後還被規模性攻擊的國家,沒有。在這個世界上,至少到目前為止,擁有核武器之後放棄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烏克蘭。
1991年蘇聯消失後,分離出來的烏克蘭,繼承了大量的核武器和三軍裝備,其中就包括為數不少的圖160轟炸機,以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可惜,當時這些國家太迷信歐美,被他們忽悠,自己也沒有大的志向。於是,在美國的“勸解”和資金誘惑下(許諾給烏克蘭一大筆錢,最終沒給多少),烏克蘭開始了核武器和轟炸機等的銷毀工作。
因此,如果伊朗繼續強硬的提高濃度的話,那麼,很可能的情況是,在其擁有核武器之間,就被打擊了。因此,伊朗所面臨的問題,不是擁核之後會不會被打,而是如何在不被打的前提下擁核。而一旦伊朗成功擁核,以色列恐怕就不敢動手了——因為以以色列這2.5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也就幾顆核彈的事。
㈦ 為什麼美國等一些國家要對伊朗進去制裁
美國是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旗號維護自己的霸權統治。
一個國家有了核武器才不會輕易被人欺負這點伊朗也知道
不是說掛著什麼頭就賣什麼肉
美國就是因為這點才不想讓亞洲更強更加不便於它的統治
所有不管有什麼問題只要它能維護自己的霸權政策的它都會插手
㈧ 俄羅斯和伊朗的鈾濃縮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請詳細敘述
代表歐盟的德法英三國20日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散發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決議草案,要求國際原子能機構將伊朗核問題報告聯合國安理會和聯合國大會,使伊朗核問題再度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伊朗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活動,並曾得到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1980年與美國斷交後,美國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伊朗的核能開發計劃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鈾濃縮技術是國際社會嚴禁擴散的敏感技術。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伊朗擁有濃縮鈾就意味著擁有核武器,因此美國政府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對伊朗進行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也通過多項相關決議,要求伊朗與其合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在國際社會,特別是在代表歐盟的法國、德國、英國積極斡旋下,伊朗為解決核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
2004年6月底,伊朗在未能說服國際原子能機構結束對其核設施核查的情況下,宣布在暫停提煉濃縮鈾活動的同時,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盡管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1月25日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但伊朗明確表態不會終止鈾濃縮活動,並於9月21日宣布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為了說服伊朗徹底終止鈾濃縮活動,德法英3國與伊朗舉行了多輪會談。2004年11月初雙方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3國承諾向伊朗提供一座輕水反應堆、核燃料以及核技術,並將在經貿合作方面為伊朗提供幫助。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29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不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但伊朗一直堅持鈾濃縮的中止只是暫時行為。
為了磋商有關巴黎協議的落實問題,伊朗與德法英3國從2004年12月以來進行過多輪談判,但雙方在關鍵問題上一直未能達成一致。今年5月底,雙方達成協議,歐盟表示將在兩個月內提出一個綜合計劃,以推進與伊朗在技術和核能領域的合作,並進一步解決伊朗核問題。
自從7月底以來,伊朗一直敦促歐盟按期遞交提議,並多次威脅將重啟鈾轉化活動。8月5日,德、英、法三國代表歐盟向伊朗遞交了解決伊朗核問題的一攬子提議。但伊朗稱這一提議「是無法接受的」。8月8日伊朗恢復了在伊斯法罕的鈾轉化活動。為此,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8月9日舉行緊急會議,並以協商一致方式於11日通過一項決議,要求伊朗立即停止與鈾濃縮有關一切核活動,與歐盟繼續就其核問題進行談判,但遭伊朗拒絕。伊朗與歐盟之間有關核問題的談判陷入僵局。
9月17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參加第60屆聯合國大會發言時,重申了堅持和平利用核能的一貫立場,並就解決伊朗核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包括邀請外國公司參加該國的鈾濃縮計劃,以最大限度確保該計劃的透明性。德法英三國立即作出反應,對伊朗的立場表示失望,並決定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18日,德法英三國開始起草有關決議草案
㈨ 伊朗計劃將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這一想法實現的難度大嗎
伊朗的這個想法實現起來的話難度太大。
首先,先根據標題中的關鍵詞進行科普。
濃縮鈾,是一種核原料。
濃縮鈾是存在自然界的一種化學元素,並且具有放射性。
鈾屬於三種同生素共生。
濃縮鈾是核能的重要元素,它不僅可以用於核電站、核動力,同樣還可以運用到核武器上。
所以國際原子能協會希望控制濃縮鈾的研究和活動,理由是防止核武器擴散。
具體濃縮鈾的資料我也沒看懂。
伊朗,是一個中東國家。
伊朗位於西亞,國土面積排名世界第17位,伊朗古稱波斯,在歷史上和我國有著淵源。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經濟主要依賴石油開采。
伊朗是世界上石油、天然氣大國,而石油生產和出口,分別位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
據資料顯示,伊朗在2015年的時候經過多年的全面協議談判,最終承諾永不尋求獲取核武器。
對於伊朗技術將濃縮鈾豐度提高至20%,這一想法實現的難度大嗎?我有以下看法。
一、不可取。要知道,伊朗曾承諾過,永不會尋求獲取核武器的方法。
所以在這次伊朗提交的濃縮鈾計劃,已經嚴重的違反了伊朗對核問題的全面協議。
後據新聞了解到,伊朗的濃縮鈾計劃已經超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規定。
所以最後伊朗應該會面對核大國的制裁。
㈩ 為什麼美國不讓伊朗提煉濃縮鈾
濃縮鈾可以製造核武器,你肯定不願意要對手有和你一樣強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