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兩伊戰爭為什麼伊朗人死的多

兩伊戰爭為什麼伊朗人死的多

發布時間:2022-08-20 08:36:41

⑴ 兩伊發動戰爭的幕後原因是什麼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達穆斯坦西里亞大學舉行的「世界經濟討論會」上,一名伊拉克籍的伊朗青年扔出一枚手榴彈,將出席會議的伊拉克總理阿齊茲炸傷,死傷數人。

薩達姆冒著大雨來到事發現場,發表了煽動戰爭的激勵演講。伊朗總統霍梅尼則針鋒相對,這位上台後就神權治國,不僅要在伊朗搞伊斯蘭革命,還要來個世界性的,伊拉克首當其沖,揚言「一直打到巴格達。」

薩達姆可是個硬派人物,1980年9月,他宣布廢除1975年協議。9月22日,伊拉克10萬大軍以收復被佔領土為由,從陸地到空中發起立體戰爭,佔領了伊朗近20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兩伊戰爭正式開始。

1988年,兩伊戰爭也陷入了僵持局面。法國一家報紙將兩伊比喻為「兩個精疲力竭、旗鼓相當的拳擊手,誰都無力擊敗對手」。

早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五九八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停火。此時,在聯合國的多次調解下,兩伊終於接受了五九八號決議,於1988年8月20日停火。

兩伊戰爭是20世紀80年代傷亡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物資消耗和經濟損失最大的一場戰爭。雙方造成200多萬人傷亡,經濟損失達8000億美元,給兩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給世界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⑵ 兩伊戰爭的原因和影響(說簡單點)

1.美國當時執行親伊拉克,制裁伊朗.而蘇聯也公開支持伊拉克.目的;為得到伊拉克的石油和交通控制權,打擊革命後的伊朗.
2.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亞洲西部的阿拉伯國家。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兩伊邊界全長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為界。阿拉伯河對兩伊來說都是重要的水道。兩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煉油廠都集中在這條河的兩岸。阿拉伯河還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兩國在阿拉伯河的主權問題上長期存在爭議。1975年3月兩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簽訂邊界協定,規定這段邊界以主航道中心線為界。當時在伊拉克掌握實際權力的是革命指揮委員會副主席薩達姆·海珊,在伊朗當權的是國王禮薩·巴列維。但到了1978年,伊朗國內政局發生了極大變化,什葉派宗教人士發動的伊斯蘭革命席捲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伊朗長達2 500年的君主制終結.)
3.宗教問題和政權問題.伊朗9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系伊斯蘭教的什葉派。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4.伊拉克對庫爾德人態度實行雙重標准,對內鎮壓庫爾德人的非法分裂行為.對伊朗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

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在戰爭開端,伊拉克占據優勢,但後來伊朗進入伊拉克領土,美國和蘇聯開始援助伊拉克,使戰爭陷入僵局.

從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近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伊朗死傷60多萬,伊拉剋死傷40多萬。無家可歸的難民超過300萬。兩國石油收入銳減和生產設施遭受的破壞損失超過5400多億美元。估計兩伊在這場戰爭中至少損失9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戰後,美國在中東地位進一步鞏固,而伊朗實力嚴重削弱.蘇聯在該地區影響力下降.在戰爭後期,美國介入戰爭,派軍艦進入波斯灣.並空襲伊朗油輪和擊沉擊傷多艘伊朗軍艦.而伊拉克空軍飛機在1986年重創美軍佩里級護衛艦"斯塔克"號,是一個伊拉克企圖擺脫美國的信號.最終,伊拉克在戰爭結束不久進軍科威特,導致海灣戰爭.
http://bk..com/view/16849.htm

⑶ 兩伊戰爭伊朗為什麼死人多

  1. 伊朗剛剛經歷過伊斯蘭革命國內局勢仍然不穩定,例如伊朗左翼組織「伊朗人民聖戰者」1981年六月與革命衛隊在首都爆發了沖突,並於28日發動了恐怖襲擊造成包括司法總監貝赫什提,總統拉賈伊以及6名內閣部長和70名伊朗議會議員死亡。同時支持前國王的軍官仍未死心,在中部哈馬丹省的軍事基地發動叛亂,並從兩伊對峙前線(胡齊斯坦)抽調了數十輛裝甲車返回伊朗內陸,造成防線出現漏洞給伊拉克方面可乘之機。

  2. 邊境地區的叛亂,伊朗地區的庫爾德人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之後發現自己並未獲得自治權,也發動了叛亂,由於兩伊的敵對關系,伊拉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伊朗庫爾德人的武裝活動,伊朗部分兵力被迫轉入北方。

  3. 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的政治活動削弱了伊朗的軍力。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開始對伊朗軍隊進行「整肅」,大量軍官被清洗,剛成立的軍隊內部組織結構混亂,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普遍作戰素質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朗不得不採取大規模動員的人海戰術進行迅速抵抗阻止伊拉克方面的推進。

  4. 因為國內局勢的影響,伊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於國內事務,並未注意到伊拉克方面的動作,在伊拉克方面短暫而迅速的行動面前伊朗方面猝不及防。

  5. 出現了所謂「叛徒」。「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在國內斗爭中失敗,被迫以政治難民的身份進入伊拉克領土,在薩達姆看來這是一個值得利用的好機會,二者一拍即合,由後者提供支持前者組成了所謂「伊朗解放軍」與本國軍隊作戰,並以前者掌權後將阿拉伯河主航道劃歸伊拉克為條件。這支「志願軍」在中路多次突入伊朗境內達數十公里。

  6. 最後一點是中後期的伊朗反攻。中後期伊朗開始重新啟用一些巴列維前軍官為前線提供支持,當伊朗試圖奪回領土並突入伊拉克境內,但伊拉克方面卻設置了大量靜態防禦工事,這些工事大多為蘇式,雖然簡陋但十分有效。其中地雷十分讓人頭疼,前國王能購買各種先進武器,但唯獨沒想到掃雷車,對伊朗方面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而伊朗大多為山地地形,大規模坦克戰也只能在胡齊斯坦進行,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不得不採取「人工爆破」(踩地雷)的辦法而造成了大量額外傷害。

⑷ 兩伊戰爭發生的原因、經過及結果

兩伊戰爭是因為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才發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戰爭爆發。戰爭初期,伊拉克得勢,佔領伊朗約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雙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發動反攻,基本上收復全部失地。7月,伊朗軍隊越過邊界,佔領伊拉克境內的一些城鎮和據點。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勢,雙方進入相持階段。1984年4月起,戰爭向海峽水域和城市區擴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會通過結束兩伊戰爭的598號決議。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則堅持應懲辦戰爭禍首,要求薩達姆下台,拒絕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連續發動進攻,收復失地後於7月又進入伊朗境內。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變以往強硬態度,宣布接受安理會的598號決議。8月20日,雙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雙方開始直接談判。至此,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結束,

關於兩伊戰爭的後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了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諸如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導彈等當時較為先進的武器;

但同發達國家主導的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有集群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一戰中的塹壕戰、人海攻擊卻頗為常見,甚至還出現了沒有武裝的平民在狂熱的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沖鋒,踩爆地雷的場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

⑸ 兩伊戰爭中雙方損失如何

兩伊戰爭中,伊朗亡35萬人、傷70萬人、被俘3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亡18萬人、傷25萬人、被俘5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約5400億美元。

⑹ 伊朗這么強,為什麼在兩伊戰爭中表現這么爛

兩伊戰爭總共打了8年的時間,最終,伊朗損失了40萬軍隊,而伊拉克損失了20萬軍隊,可以說,伊朗算是輸了,那麼,伊朗的國力要強於伊拉克,為何最終的損失是伊拉克的兩倍呢?

結果,可想而知,在齋月攻勢中,伊朗損失5萬多人,而伊拉克僅僅損失6000多人,總之,伊朗的陸軍在戰斗中就是胡亂的沖鋒,胡亂的瞎打,戰術運用爛到極致,可以說,這是一場拿著先進武器的原始戰爭。

⑺ 兩伊戰爭一邊導彈狂襲,伊朗究竟有多死硬

近日伊朗和美國的紛爭讓全世界矚目,美國發射導彈炸死了伊朗高級將領,導致伊朗清真寺掛上了“血旗”開始復仇行動。不過很多人其實對伊朗這個國家並不了解,也並不知道伊朗到底有何實力敢和美國人叫板。不過有一點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伊朗絕對是這個星球上,最死硬頑強的國家之一。

任何與伊朗為敵的國家,都很容易回憶起30多年前那場驚心動魄,傷亡超過百萬的兩伊戰爭。


上圖_ 飛毛腿導彈

這場鬧劇一般的戰爭被稱為“現代技術條件下的一戰”。一邊是瘋狂人海戰術,另一邊是襲城炸船(伊拉克為了阻攔伊朗出口石油用空軍炸游輪)。兩邊對打不亦樂乎。然而當這場鬧劇結束,雙方發現留下的不僅僅是巨額債務,還有人民生活水平的空前倒退,無論是德黑蘭還是巴格達,除了上百萬具屍體和數百億美金的債務。什麼也沒有得到。

希望歷史永遠不會重演,希望人民不要再頂著炮火 地雷和導彈,在戰場上成為炮灰。

⑻ 兩伊戰爭中的傷亡是多少

兩伊戰爭中,伊朗亡35萬人、傷70萬人、被俘3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亡18萬人、傷25萬人、被俘5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約5400億美元。

⑼ 兩伊戰爭中,作戰雙方的傷亡情況是什麼樣的

兩伊戰爭中,伊朗亡35萬人、傷70萬人、被俘3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亡18萬人、傷25萬人、被俘5萬多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約5400億美元。

在雙方」襲船戰」中,航行於海灣的各國油輪共546艘被擊中,420名船員喪生。戰爭使雙方的綜合國力受到很大削弱,客觀上削弱了伊朗輸出伊斯蘭革命的勢頭,推遲了中東地區主要熱點問題阿以爭端和平解決的進程,刺激了中東地區各國對地地導彈、化學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軍備競賽。

伊拉克在這場競賽中略占上風,以至很快忘卻戰爭教訓,停火兩年後貿然武裝入侵科威特,釀成規模空前、給伊拉克帶來災難性打擊的海灣戰爭。

⑽ 兩伊戰爭爆發的原因起止時間持續多長時間

  1. 原因: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復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的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2. 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3. 兩伊戰爭(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兩伊戰爭--物資調配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從1980年至1988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沙烏地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不久,戰局發生轉變,1982年之後,伊朗侵佔了伊拉克的領土,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第四階段伊拉克實施短暫的反攻,奪回大部分失地。

  4.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分損壞。

閱讀全文

與兩伊戰爭為什麼伊朗人死的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餐桌禮儀中哪個位置是主座 瀏覽:366
西方為什麼一直看好印度 瀏覽:430
伊朗進口中國的原料葯是什麼 瀏覽:183
為什麼伊朗那麼多新冠 瀏覽:657
越南電商融資怎麼樣 瀏覽:200
義大利原皮包哪個好 瀏覽:345
伊朗與伊拉克戰爭的電影叫什麼 瀏覽:953
中國駐什麼 瀏覽:670
中國共有多少例新冠冠肺炎 瀏覽:44
蓮花清溫怎麼寄到英國 瀏覽:501
安妮義大利哪些送餐具 瀏覽:231
伊朗為什麼不兼並阿富汗 瀏覽:847
伊朗旅遊有什麼特產 瀏覽:84
越南的國籍怎麼填 瀏覽:778
印度邊境溫度是多少 瀏覽:123
印尼合資公司是什麼開頭 瀏覽:153
浙江仙居中國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瀏覽:930
荷蘭日本英國泰國都是什麼花 瀏覽:894
中國如何做印度電商 瀏覽:846
義大利和捷克哪個足球厲害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