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現在是靠石油致富的,石油開采前伊朗以什麼為主收入呢
主要是依靠農業為主要收入的。眾所周知,伊朗的石油資源是非常豐富的。現在伊朗的石油出口,是推動它們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經濟因素。許多發展國家都是像伊朗一樣,出口資源,來帶動一系列相關經濟的發展。因為是有是現在階段的主要能源資源,而石油的資源有限,許多地區相當缺乏石油資源。
後來伊朗的國王對於他們的土地政策進行了改革,推動了伊朗的經濟發展,尤其是農業方面的發展。農民們分到了自己的耕地。耕種的收獲,也讓農民們能夠自給自足,能夠相對富有,提高了農民們的收入,也讓他們更有了生產的積極性。
⑵ 世界上五大糧食出口國是哪些
五大出口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阿根廷、歐盟。
美國建立了一個全球糧食帝國,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也是最大的糧食援助國。
美國用兩大手段操縱糧價一是推行糧食自由貿易,二是通過糧食援助控制發展中國家的農業。
美國政府對糧食生產予以高額補貼,因此糧價比一般國家低,食品公司想盡辦法推動各國實現糧食自由貿易,以便順利出口牟取利潤。但這對進口國而言卻意味著一場劫難。
糧食援助是食品帝國常用的「毒品」在諸多非洲國家,接受糧食援助的條件之一就是要為美國生產香蕉、可可等經濟作物,這些國家的糧食生產因此荒廢,淪為帝國附庸。
(2)伊朗出口的糧食怎麼樣擴展閱讀:
當今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是4家跨國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即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業內稱之為四大糧商。
美國ADM
ADM的創始人早在1902年就開始了相關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國的Minneapolis, Minnesota注冊了 Archer Daniels這個名字,ADM公司的總部設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狄克多市。
邦吉公司
邦吉,由其創始人 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1818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創立,1859年由其孫子將總部遷至比利時。公司初期主要從事海外殖民地香料與橡膠生意。
嘉吉公司
嘉吉公司,由原籍蘇格蘭的海運商威廉,卡基爾(William Cargill)兄弟,於1865年在Iowa創立的,1868年其將工廠遷至Minnesota,1875年又將其總部遷至Wisconsin。
路易達孚
路易達孚是一家跨國集團,由法國人列奧波爾德,路易,達孚創建於1851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開創和發展了歐洲穀物出口貿易,是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和世界糧食輸往俄羅斯的第一出口商。
⑶ 伊朗生產大米嗎
伊朗農業比較落後,但政府對農業比較重視,政府對農業基本生產條件改善、農業科研、技術推廣和培訓的投入較大。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水稻、玉米,油料作物主要有向日葵、大豆、油菜籽等,單產水平較低,主要農產品嚴重供不應求,糧食、食用油和食糖等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據了解,1999年度(1999年3月到2000年3月),伊朗進口小麥600多萬噸,進口大米100多萬噸,菜籽油和食糖分別有40%和97%需要進口。小麥主要從澳大利亞、加拿大、阿根廷、法國等國進口,大麥主要從澳大利亞、哈薩克、俄羅斯等國進口,稻米主要從泰國、印度、越南等國進口,玉米主要從中國、阿根廷、加拿大等國進口,食用油從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遷、巴西等國進口。
伊朗也有一些具有出口優勢的農產品,如開心果、石榴、獼猴桃、柑桔、棗、蘋果等干鮮果,另外,蔬菜、花卉也有出口,出口目的國主要是西亞各國。1998年出口農產品出口創匯達5億多美元。
伊朗的土地是私有化所有,政府只規定小麥統供統銷,其它農產品依靠市場經濟調節。
⑷ 伊朗巴列維王朝的建立是怎樣的
1921年2月21日,伊朗軍人禮薩汗與親英政客賽伊德·齊亞丁合作,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塞帕赫達爾·拉什蒂政府,建立了以賽·齊亞丁為首相、禮薩汗掌握軍權的新政府,暫時保留了卡扎爾王室。1925年底,禮薩汗在奪取了全部軍政權力後,最後推翻了統治伊朗達140餘年之久的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這一事件是伊朗歷史進入現代史時期的標志,它在中東和世界現代史上留下了鮮明的痕跡。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伊朗的局勢 伊朗舊名波斯(1935年改為今名),是一個文明古國。20世紀初的伊朗是個封建的農牧業國家。全國大約有1000萬人口,其中農民佔一半以上,牧民約佔25%。農村中,封建的生產關系居統治地位。
資產階級也發生分化:部分從事外貿的商業資產階級,資金比較雄厚(一般都擁有10萬土曼以上的資金),成了外資的買辦;更多從事國內貿易的中小商業資產階級力圖掙脫外資的控制,他們構成了民族資產階級。為了爭得自由發展的權利,伊朗商業民族資產階級曾奮力斗爭。早在19世紀末,德黑蘭的商人便建立了聯合公司,同英國控制伊朗金融的波斯帝國銀行競爭。商業資產階級還曾積極投入1907—1911年的伊朗資產階級革命,提出了建立國家銀行的主張。革命的失敗使他們的希望破滅,1911年以後,民族資本經營的企業幾乎沒有增加,接踵而至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更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災難。不僅是中小商人,甚至連商業資產階級中的首富扎爾卜家族所屬企業,也紛紛破產倒閉。
⑸ 是哪一個國買光了周邊國家的糧食從而打敗了另一個敵對國
友好國:中國、俄羅斯、伊拉克敵對國:大多數歐美國家、日本、以色列應達成糧食方面共識:中國理由:中國一向力挺中東及非洲國家。這是國際社會有目共睹的。當然這也有其國際利益所在。不管如何、現階段伊朗跟中國的關系算是相當親密。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主要油源在是中東地區,而伊朗又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之外唯一的一個親密的戰略夥伴,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有很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滋海峽,地位相當重要。而且伊朗是中國東西戰略的一大支柱國家,與巴基斯坦及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地位同等重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將是伊朗36年來首次擔任歐佩克輪值主席國。而且從歷史原因來說、在伊朗受到國際社會孤立的時候、中國不僅保持了其外交關系而且充分尊重了伊朗人民關於本國內政的選擇。當然你如果是需要在糧食問題的專業分析、還需要自己花時間分析下中國和伊朗的糧食現狀及糧食共識對於兩國利益的影響。當然最好在分析中伊的關系時不要忘了把美國當陪襯。
⑹ 伊朗的農業結構以什麼為主
伊朗農業以種植業為主。伊歷1393年(2014年3月-2015年3月),伊朗農業產值為1009萬億里亞爾元,佔GDP的9.3%。
主要農產品包括:小麥、大米、大麥、棉花、茶葉、甜菜、水果、乾果、奶製品、魚子醬、羊毛等。伊朗是中東地區主要的干鮮果品生產和出口國,其中,開心果、核桃、檸檬、桔、柑、獼猴桃、無花果和石榴是主要出口產品。此外,伊朗還是世界第一大藏紅花生產國,總產量佔世界總量的95%。
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農業主產區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帶,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自2003年以來,伊朗政府逐年加大農業扶持力度,重點支持水利灌溉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科研、信貸與自然環境保護,以便改良農耕環境,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實現政府第四個五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制定的13.5%的行業增長目標。
⑺ 全球糧食市場再度「拉響警報」,對哪些國家的影響較為嚴重
對以下國家的影響比較嚴重。
一、伊朗
伊朗地處中東地區,氣候條件惡劣,國內能用於種植的土地很少,而且伊朗的人口眾多,近年來一直遭到美國的制裁,導致伊朗的經濟番發展緩慢,因此伊朗一直都依靠進口糧食生活。如今俄烏沖突導致烏克蘭的小麥產量銳減,烏克蘭的小麥出口在世界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這就直接導致了全球糧食市場“拉響警報”,而且世界上另一大小麥生產國印度禁止出口小麥。這就直接導致了伊朗的糧食危機,直接影響就是伊朗本國的小麥價格上漲了三倍,因此伊朗政府迫於巨大的財政負擔還因此被迫取消了對小麥進口的補貼政策,這就更加加劇了伊朗的糧食危機,伊朗甚至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和騷亂活動。
綜上:以上三個國家將餓肚子。
⑻ 伊朗的農業主要特徵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從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2001年3月)。但由於地處高原,沙漠面積較大,氣候乾燥,供應不足。農業主要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不高,生產水平較低,糧食不能自給,自給率為84%。2000年3月至2001年3月,農業產值約合94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13%,比上年度增長13%。
可耕地5200萬公頃,佔全國面積的30%,已耕地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水澆地700萬公頃,水稻田56萬公頃。牧場面積9000萬公頃,森林1270萬公頃。牧場和森林的面積分別占國土面積的26.9%和11%。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糧食不能自給,每年需進口約 30%的食品。1997年牛羊肉產量72萬噸,禽肉71.2萬噸,禽蛋47萬噸,奶489.5萬噸。
近幾年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小 麥 1195.5 867.3 700.0
大 麥 330.1 199.9 199.9
稻 米 277.1 234.8 234.8
甜 菜 197.0 223.6 223.5
棉 籽 46.0 44.1 43.0
茶 葉 6.0 8.0 8.0
開心果 31.4 13.1 20.0
⑼ 伊朗的農作物類型是什麼
伊朗地處西亞地區,與裏海和波斯灣相鄰,全國分別屬於乾旱、半乾旱和亞熱帶氣候。伊朗主要的農產品有小麥、大麥、大米、水果和蔬菜。當然,主要是糧食作物,蔬菜作物,少量的經濟作物和飼料作物(大麥常用作飼料)
⑽ 伊朗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農業在伊朗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佔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僱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伊朗擁有數千年文明史,自然地理和古代文明遺產豐富。伊斯蘭革命前,每年到伊旅遊都有數百萬人。兩伊戰爭後,旅遊業遭到極大破壞。1979~1994年,到伊旅遊人數年均不足10萬。從1991年起,政府開始致力發展旅遊業,旅遊業逐漸復甦,2011年遊客人數達300萬,旅遊收入20億美元。伊全國有各類旅遊組織、旅行社約3000個。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亞茲德、克爾曼、馬什哈德是伊主要旅遊地區。1980年代受兩伊戰爭的影響,旅遊業蕭條,但近年有復甦跡象。2004年約1,659,000人前往伊朗觀光,多數來自亞洲國家,主要包括中亞,另外有少數遊客來自歐洲聯盟及北美洲。最多人到訪的旅遊壞點是伊斯法汗、馬什哈德及設拉子。有來自德國、法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前往伊朗的古跡進行考古。伊朗在旅遊業收益拉68位。主要因為自然環境及史跡被評為十大最值得旅遊的地方約1.8%在職人士是從事旅遊業,在未來五年將會以10%增長。
伊朗主要出口商品為油氣、金屬礦石、皮革、地毯、水果、乾果及魚子醬等,主要進口產品有糧油食品、葯品、運輸工具、機械設備、牲畜、化工原料、飲料及煙草等。2012年,伊進出口總額約1787億美元,其中出口額1117億美元、同比下降21%,進口額670億美元、同比下降7%。受制裁因素影響,2011年底以來,伊朗原油出口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