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卡達為什麼選擇站伊朗,而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其他阿拉伯國家分離
其實對於卡達事件維持的時間已經不短了,盡管還沒有一個什麼妥善的接吻,而且雙方所處的狀態也是比較僵持的,但這基本上會是一直持續下的狀態,除非有什麼很好的切記,不然很難依靠雙方自己的努力去做出什麼改變。而且我們要知道,卡達只是和伊朗合作而沒有去親近。
其實明顯更加靠近的沙烏地阿拉伯,主要有地緣上和經濟上的雙重考慮,如果把這兩個問題給解釋清楚了,也就知道為什麼卡達會和其他阿拉伯國家翻臉了。首先我們要知道中東確實不怎麼太平,對於這個地區主要競爭力量竟然有四個,而且現在看來確實都是很有競爭力的統治者。
那麼由此看出,現如今中東霸主的主要玩家就是沙特和伊朗了,而對於兩者之間的矛盾也是特別多的,而且已經維持了很多年,最主要的就是阿拉伯灣的歸屬問題,兩個國家都有阿拉伯灣的海岸線,但是由於對方的存在又不能徹底的控制這個區域,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沖突不斷升級。而對於夾在兩個國家之間的卡達當然必須要選擇一邊站隊,但要知道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優化咯,卡達他而東北方有一塊兒巨大的氣田,這里的海是卡達和伊朗共享的,所以如果想要開發這里的油氣資源,卡達就必須選擇和伊朗合作。
B. 在中東誰也不懼的卡達,究竟是一個啥樣的國家呢
卡達是中東的一個小國,也是在中東地區唯一能被稱得上「花園城市」的國家。卡達全稱叫卡達國,是一個典型阿拉伯國家,也是世俗化程度較高的阿拉伯國家,社會發展指數位居阿拉伯國家的前列。卡達與南部的沙烏地阿拉伯有陸地接壤,其餘都被波斯灣包圍。波斯灣的一條海峽將卡達與附近的巴林島國分開,並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共享海上邊界。卡達人口約為241萬,面積為11437平方公里。首都多哈是人口最多,發展最快的城市。
卡達是一個把歐美名校「搬到」家門口的國家。卡達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實行免費教育。為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留學深造機會,並發獎學金。從1997年開始,有王室背景的卡達基金會,游說美國六所大學和歐洲兩所名校的強勢專業,陸續入駐在首都多哈西郊建設了一個佔地1400萬平方米的教育城,而這些專業包括了文理工多學科。基金會給出了十分優惠的條件,包括提供寬廣場地、世界級教學設施及負責一切辦學開支。為了讓它們入駐,光給這六所名校資助就高達3.2億美元,還保證學術自由,面對如此條件又有誰會拒絕呢?所以卡達國民在家門口就免費上歐美名校。
C. 卡達和沙特究竟有什麼冤什麼仇
從三個方面分析為何造成今日之變化。
卡達與伊朗關系趨暖
這是沙特等國與之斷交的直接原因。5月24日,塔爾通訊社網站和卡達國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的社交媒體賬號發布了一些親伊朗言論,其中包括卡達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被沙特等視為恐怖組織,不滿重新與伊朗加深對抗等。這番話的來源是塔米姆在軍方的內部講話,當時,塔米姆稱伊朗是本地區和伊斯蘭教的中心所在,與伊朗緊張關系升級是不明智的。
這些言論一經公布,就被大量阿拉伯國家媒體轉載,並引起沙特等國強烈不滿反應。卡達方面隨即對此否認,聲稱是黑客入侵偽造了講話內容,並表示可以讓美國中情局介入調查。
但與此同時,當魯哈尼上月再次連任伊朗總統之後,塔米姆與其通了電話,表示希望與伊朗建立超越以往的密切關系。魯哈尼對此給予積極回應。事實上,卡達和伊朗一直關系密切,雙方在經貿、能源等方面一直緊密合作。 經貿關系之密切,遠超卡達和許多海灣國家之間。卡達航空更是開通了通往伊朗德黑蘭、設拉子、馬什哈德三座城市的航線,民間交往十分活躍。
而眾所周知,在中東,伊朗跟沙特一直關系不睦,堪稱「宿敵」。不單有根深蒂固的宗教分歧。而且,沙特是親美的海合會首領,伊朗是中東頭號反美國家;而在敘利亞、葉門等地,兩國也是各有支持者,針鋒相對。尤其,2016年初,沙特跟伊朗矛盾積壓之下選擇了斷交,因此,沙特等國是絕不容許卡達跟伊朗親密起來的。
美國的「背書」
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入主白宮,是海灣國家關系調整的新拐點。沙特、阿聯酋等與卡達等國斷交,應該得到美國「背書」。
早在特朗普就任前,阿聯酋王儲默罕默德﹒本﹒扎耶德就在紐約會見了候任總統的顧問。在今年1月11日,扎耶德又在迪拜秘密會見了美國黑水公司創始人埃里克﹒普林斯和俄羅斯方面人士,協調了白宮和克里姆林宮宮的溝通。阿聯酋成為了特朗普在海灣國家的首要盟友。這從5月23日塔米姆講話泄露前幾個小時的一場關於卡達的專題會議能夠清晰看到。 會議名為「卡達與穆斯林兄弟會的全球分支機構---美國新政府需要考慮的新政策」,與會的人有美國前中東特使丹尼﹒羅斯、前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等政要,他們在會上強烈批評卡達政府對美國反對穆兄會和哈馬斯的政策陰奉陽違,並主張美國將軍事基地從卡達遷往阿聯酋。
最具實力的「背書」無疑是上月特朗普的中東之行。5月21日,特朗普在利雅得同50多個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領導人舉行首腦會議,特朗普表示美國在中東地區兩大目標是「鏟除恐怖分子」和「孤立伊朗」。而「孤立伊朗」最強力的舉動無疑是支持沙特 ,當其時,美國就跟沙特簽署了總值1100億美元的軍火交易協議。
地區領導權的爭奪
卡達被幾國同時斷交的根本原因應是爭奪地區領導權的沖突。卡達國位於海灣西岸的卡達半道上,與阿聯酋和沙特接壤,國土面積約115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僅有約200萬,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小國。但卡達資源卻十分豐富,目前已探明,其石油儲量為世界第13位,天然氣居世界第三。2012年,卡達人均GDP達8.8萬美元,堪稱是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正是在國小但富的背景下,卡達將從七十年代的中立、不結盟政策漸漸轉為積極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擴大知名度。 特別是中東爆發「阿拉伯之春」以來,卡達更是緊緊抓住機會,力圖爭奪地區領導權,進而與沙特、阿聯酋漸行漸遠。
在推翻卡扎菲的行動中,卡達是第一個派出戰機參戰的國家,並與阿聯酋支持了不同的反對派組織。卡達同土耳其、蘇丹支持的黎波里政府,阿聯酋連同俄羅斯、埃及支持卡扎菲舊部哈夫塔爾將軍,兩派仍在利比亞的土地上爭斗;卡達在葉門支持在曼蘇爾﹒哈迪政府管理下的統一,沙特原本也持這種策略,而阿聯酋支持葉門南北分治。目前,由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已經宣布結束與卡達方面的合作,沙特跟阿聯酋最近在葉門方面有了協調跡象,兩方利益可能趨同;雖然最早是沙特主張和穆兄會合作,但新世紀以來,沙特和阿聯酋就將穆兄會視為對自身政權的最大威脅。而卡達立場始終未變,更是支持在發生動盪的國家支持穆兄會上台。比如埃及動亂後上台又下台的穆爾西政府就是卡達支持的。這些都直接觸動沙特等國的核心戰略利益。
正是由於以上三個原因,才有這次的斷交風波。而此次斷交風波無疑是阿拉伯海灣地區聯盟重組的指標性事件。中東格局如何演變,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D. 卡達為什麼和伊朗關系好的最新相關信息
很簡單,沙特一直把卡達看做是自己的一部分,卡達自然要找一個實力強的後台,這就是伊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卡達跟沙特也並非伊朗一個節。其他梁子如下:
1、沙特是敵視兄 弟 會的,卡達是親兄 弟 會的。埃及兄 弟 會上台 執 政,被現政斧(塞西)發動政 變,趕下台的。所以埃及、沙特與卡達不 睦。
2、沙特國王是兄死弟繼承,而卡達是皇 子篡 權 奪 位。沙特早就看卡達不順 眼了。
3、卡達一建國,沙特就對該國有吞並的想法。卡達小日子過得是提心吊膽、膽戰心驚。
4、卡達有個著名電 視 台——半 島,這個電 視 台,說了很多讓阿拉伯人覺得刺耳的話,美國不應該在阿拉伯駐軍、解放婦女權益等,在阿拉伯國家影響很大,所以也被很多阿拉伯國家抵制,海灣很多國家欲處 之 而 後 快 。
5、在葉門、敘利亞問題上,卡達也跟沙特對著 干。卡達是支持哈 馬 斯的,而沙特原來支持,現在因為哈 馬 斯與伊朗走進,則敵 視哈 馬 斯。
反正綜合起來一句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國 矛盾源遠流長!
E. 卡達為什麼要與伊朗友好
因為,卡和伊朗共享波斯灣出海口附近的最大油氣田。該處天然氣是卡的命脈和收入主要來源,有深刻的利益關系
F. 卡達國對於伊朗核問題持什麼態度若伊朗擁有了核武器,對卡達有什麼影響嗎
首先是肯定發對伊朗擁有核武器,如果伊朗擁有核武器會大大改變目前海灣地區的局勢。卡達本身很小而且人口又特別少,隔著波斯灣北邊就是伊朗。卡達國家非常富裕,人均GDP能到到10萬美元左右,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與儲量都非常的豐富,可以說是一塊大肥肉。但卡達的科技基礎特別是軍工基礎太弱了,卡達主要看美國人保護,美國中央戰區司令部就設在卡達的多哈。如果伊朗擁核後,真與美國爆發大規模戰爭,那麼多哈很可能會在伊朗人的核攻擊范圍內。如果伊朗真的實用核武器,結果美國也使用核武器並最後贏得戰爭的勝利,但海灣地區會有很多國家遭受核戰爭留下的後遺症,卡達肯定也在其中。保不準伊朗會使用原子彈攻擊他,那他的損失就太大了。卡達經受不起任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地攻擊。此外,伊朗擁核後會對卡達的原油輸出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不過國家太小了,軍事力量薄弱沒有多大發言權。
G. 伊朗遭"標志性攻擊"震動中東 誰是背後的襲擊者
6月5日,卡達同時遭多國拉黑。同一天,中國公開支持伊朗加入上合。6月7日,伊朗發生兩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13人死亡,42人受傷。四天時間內,中東接連發生三件大事,兩明一暗都與伊朗有關,和中國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半個月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沙特進行了訪問,並在沙特首都和50多個阿拉伯國家舉行了峰會。特朗普這次訪問沙特及中東主要有三大目的。
1.和沙特簽訂千億軍購大單,以期獲得國內更多的軍火商支持。
2.統一美國在中東盟友的陣線,在接下來和俄羅斯的較量中占據上風。
3.號召阿拉伯國家孤立伊朗。
可以說,從現階段情況來看,特朗普此行三個目的均已達到。特朗普前腳剛走,卡達國家元首卡達埃米爾在一場軍方慶典上的講話中就指出:伊朗是「不容忽視的伊斯蘭強國」,並且「對伊朗懷有敵意是不智的」。正因為卡達高調支持伊朗的立場,為後來的斷交風波埋下了伏筆。
雖然同屬於伊斯蘭國家,但派別不同內部斗爭依然激烈。沙特是遜尼派國家中的老大,伊朗則是什葉派的老大,兩派兩國看誰都不爽,誰都想一統伊斯蘭世界。
對於沙特領導的遜尼派國家而言,首先絕需要搞定遜尼派國家的「叛徒」——卡達。在遜尼派國家中,卡達和伊朗的關系非常要好,算得上是海灣國家與伊朗之間的橋梁,時不時和伊朗眉來眼去的。不過尷尬的是,自家老大沙特去年1月才宣布和伊朗斷交。所以,在對伊朗發動圍剿前,必然要踢出卡達。
同樣,中東現目前的局勢讓沙特有圍剿伊朗的資本。首先,雖然卡達和美國關系好,甚至和美國情報部門的關系莫逆,但好歹狗大戶有錢,上千億大單足以讓美國睜眼瞎。其次,沙特搞掂卡達的最終目標是伊朗,美國看伊朗不爽多年了,更何況伊朗最大的後台是俄羅斯,美國偷著樂還來不及。
就在多國拉黑卡達、暗地裡聯手對付伊朗的時候,中俄出手了!6月5日,在上合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召開前夕,中國公開表示:中國支持伊朗加入由中俄領導的上合組織,並將在本周的上合組織峰會上討論此事。
一旦伊朗成功加入上合組織,這就標志著伊朗正是被納入中俄安全體系。這就有兩點好處。
美國不敢輕易對伊動武。自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以後,美國就把伊朗視為眼中釘,無時不想除之後快。2011年美國在伊朗東西兩側聚集了20萬大軍,最終都沒有敢攻擊伊朗,隨著伊朗加入上合以後,美國更加不敢動手。
海灣國家不敢對伊朗輕易動武。伊朗入合,就成了中俄法理上的准盟友。為了維護上合與中俄的形象,一旦沙特多國對伊朗開戰,中俄必將全力支持伊朗。而伊朗在地緣上背靠中俄這一大優勢,中俄的武器能在第一時間內源源不斷的供應伊朗,海灣國家的武器則需要長途海運。歷來波斯人驍勇善戰,反觀沙特多國,幾次中東戰爭群毆以色列都沒佔到便宜,面對有中俄鼎立支持的伊朗,怕是更加沒有底氣!
憑借伊朗「入盟」和中俄聯手,在中東就化解了兩大攻勢。首先,伊朗遭受沙特多國的直接群毆可能性降到最低。其次,美國妄圖借沙特和伊朗開戰之際亂中取利的目的破滅!
H. 中東地區重要國家為什麼集體都跟卡達斷交這背後有什麼隱情嗎
「地區恐怖主義」是幾個國家給出的「關鍵詞」。
新華社記者吳中敏介紹說,多個阿拉伯國家5日「步調一致」宣布與卡達斷交,導火索是日前因黑客攻擊造成了阿聯酋駐美大使郵件泄漏,深層次原因則是卡達與中東國家的「裂痕「加深,這些國家認為卡達支持地區恐怖主義。
吳中敏說,一來,有報道稱過去幾年間卡達投入640億美元資助穆斯林兄弟會等在內的一些地區組織,造成多個國家局勢動盪。比如,這些年被埃及政府禁止的穆斯林兄弟會經常在埃及國內製造襲擊,是埃及政府的心腹大患。二來,更令沙特等國不能容忍的是,卡達竟然「私通伊朗」。伊朗被以遜尼派為主的沙特、埃及等國視為最大宿敵。卡達表面上也「從眾」反對伊朗,其實私底下卻與伊朗關系不錯。
吳中敏說,因總部位於卡達的半島電視台經常報道巴林動盪局勢,因此巴林此次第一個「跳出來」斷交也就不足為奇;沙特迅速跟進,埃及則希望在穆兄會等問題上與沙特保持步調一致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