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拉克與伊朗戰爭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我很少復制粘貼來進行回答,不過這個問題可以用新華社的通用新聞資料來解釋,就不費力自己敲鍵盤了。
(以下為引用內容)
伊朗-伊拉克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糾紛,二是領土爭端,三是由宗教糾紛和領土爭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還夾雜著雙方領導人個人的決策。
一,兩伊同是伊斯蘭國家,但伊朗五千多萬居民信仰伊斯蘭教的什葉派,伊拉克一千六百萬人口中有半數以上為什葉派,但當政者是遜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維王朝的 「伊斯蘭革命」勝利後,毛拉們(宗教專職人員)掀起宗教狂熱,公開鼓吹對外輸出「伊斯蘭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鄰國,什葉派穆斯林又佔全國人口的半數以上,因此首當其沖。伊朗領袖霍梅尼從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現總統、當時的第二號領導人薩達姆·海珊以煽動當地什葉派叛亂的罪名驅逐到巴黎,為此,雙方結下了「一箭之仇」。二,領土爭端的兩個問題: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復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權。這個問題本來根據薩達姆同伊朗已故國王巴列維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已經解決了,協議規定構成兩國共同邊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線劃界。但薩達姆簽約後一直感到後悔,趁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動亂之機廢除了協議。另一領土爭端問題是間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將其在1971年英國實行撤出蘇伊士以東政策時被伊朗佔領的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阿布穆薩、大通布和小通布3島歸還給阿拉伯國家。三,由於雙方領導人都採取針鋒相對的政策,互不讓步,激起了歷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導致爆發了戰爭。
❷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來已久,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為何會爆發
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當今世界一共發生過兩場持續數年之久的高烈度戰爭,這兩場戰爭分別是發生在東南亞的越南戰爭和發生在中東地區的兩伊戰爭。而且十分有趣的是,這兩場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後以“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自稱。

兩伊戰爭
在這種情況和心態之下,最終愈演愈烈的兩伊邊境沖突演變成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1980年9月17日,隨著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布廢除兩國邊界劃分的《阿爾及爾協議》,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權,同時,命令對伊朗軍事目標發動威懾性打擊,揮師進入伊朗領土,兩國之間的持續8年之久的戰爭全面爆發。
❸ 伊朗、伊拉克本是同根生,為何要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
其實這一切還是美國在搗鬼的。當初美國和伊朗關系特別的好,但是後來因為一些利益沖突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就走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所以美國就開始策劃一系列的措施來懲治伊朗。
之後,霍梅尼因為一些政治原因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也同時擁有了很高的威望,霍梅尼因為當時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當時的驅逐就很痛恨他。霍梅尼就開始策劃攻打伊拉克的戰爭。當然薩達姆也不會害怕,在霍梅尼把伊朗軍隊大換血後,薩達姆也不害怕伊朗的進攻,伊拉克和伊朗的戰爭就開始大面積爆發了。兩伊戰爭也是持續了好多年,死傷無數,把兩個國家的財力狀況拉低很多。
❹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為什麼會打了八年之久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之所以會打八年之久,其實就是由於兩國之間存在領土上的糾紛,再加上是由於伊斯蘭革命使得很多國家引起恐慌導致的。這場戰爭被很多人稱為兩伊戰爭,原因就是由於伊斯蘭革命造成的,那個時候伊朗人民已經非常的民族了,他們認為伊朗不應該要成為西方一些人的阿穆爾偶,而且他們的文化不能被西方給同化掉,所以就爆發了革命再革命成功之後,你嘎拉伯國家都陷入了一支行恐慌之中,他們每天都坐立不安,就是由於革命成功之後對其構成了威脅,所以薩達姆就趁他們的根基不怎麼穩,突襲般的發起了進攻,想要讓霍梅尼下台,但是這場戰役沒想到一打就是八年之久,接下來就給大家好好的講解這其中的事情。
對這些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❺ 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為何會進行長達8年的戰爭
1980年,中東這個“火葯桶”又一次被點燃,使得海灣地區成為全世界所關注的熱點中的熱點。9月22日凌晨,伊拉克軍隊突然向伊朗發起了全面進攻,在一周之內深入伊朗境內15-30公里,打得伊朗軍隊措手不及。一些軍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聞記者據此預言,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伊拉克軍隊只需幾個星期就能贏得戰爭。但恰恰相反,這場戰爭成了一場拉鋸式的消耗戰,一打就是8年之久。
這場戰爭的爆發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這中間還夾雜著民族糾紛、宗教矛盾、領土爭端、個人恩怨等,使得戰爭的原因更加紛繁復雜。伊朗人多數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現代歷史上,兩個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見,相互都有被統治的經歷,都視對方為宿敵,結怨很深。圍繞半條阿拉伯河的主權歸屬問題,兩國鬥了70年。

1983年到1998年期間,戰爭同時在陸上和海上展開。陸上戰斗大多是“襲城戰”,在海上雙方展開了“油輪戰”。這不僅給兩國的經濟造成巨大的損失,也給中立國的油輪帶來嚴重的威脅。美蘇兩國以此為借口,爭相護航,並在海灣地區明爭暗鬥,使海灣局勢進一步復雜。
兩伊武裝沖突,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全體一致通過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決議,即598號決議。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應,表示歡迎安理會的決議。
一年之後,伊朗迫於戰爭形勢非常不利,在國際上形象孤立,國內經濟衰敗、政局不穩,人民厭戰情緒加劇,軍隊損失慘重,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號決議,霍梅尼說:“接受這一現實比喝毒葯還要厲害,為了使真主滿意,我要把它喝下去。”兩伊終於在血戰8年之後實現停火。
戰爭沒有解決兩國之間的爭端,一場戰爭,兩個輸家。
❻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打仗
領導人個人恩怨,伊朗打算對伊拉克進行伊斯蘭革命的輸出,造成宗教國家與世俗國家的巨大矛盾
❼ 伊朗和伊拉克為何開戰
因為伊拉克想當21世紀的中東老大,伊朗認為自己不必伊拉克弱,見不得伊拉克飛揚跋扈,美國正好又利用伊朗制衡一下伊拉克
❽ 為什麼伊拉克一直在打仗
因為ISIS從敘利亞打過來了
伊拉克在薩達姆時期就有很嚴重的問題,地方對中央不滿,地方之間互有矛盾
在薩達姆倒台之後這種矛盾更加明顯
而美軍在伊拉克駐軍期間沒能讓伊拉克政府軍擁有足夠的戰鬥力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因為當時絕大多數作戰任務由美軍完成
❾ 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打
雙方首先是因為實力相差不大,打起來分不了勝負,其次是人口基數太多了,但是每個人能佔到的資源太少,所以需要不斷的侵略獲得生存的土地。
❿ 伊拉克和伊朗為什麼發生「兩伊戰爭」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