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與伊朗處於什麼關系這種關系是如何形成的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占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當時美國對伊朗的事務幾乎沒有興趣。伊朗為了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在波斯事務中的統治地位。向美國尋找支持,美國工業和商業領袖支持波斯推動其經濟現代化並擺脫英國和俄羅斯影響。美伊兩國也開始越來越親密。
到1978年1月發生反對伊朗君主體制的大規模示威活動;同年8月至12月,罷工及示威活動癱瘓了整個國家。1979年1月中旬,沙阿被迫流亡海外,伊朗讓美國交出阿沙,阿沙和美國關系特殊,美國沒有交出來。伊朗佔領了美國大使館,52名美國外交官和平民被扣留為人質的。雖然伊朗因為阿沙死了最後放了人,但是是梁子結下了。
伊斯蘭革命期間」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對伊朗所有美國文化,經濟全盤否定。1980年伊朗與美國斷交後,美國開始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對伊朗進行全方面經濟,軍事的制裁。
② 最近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如何
中國、俄羅斯、伊朗的關系只是互相利用的關系,不得已而為之的關系。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近來越來越緊張,主要是美國戰略和敘利亞關系的影響。美伊必有一戰,但什麼候戰目前還不太清楚。 美國人有一句話,大意是:如果世界上剩下了最後一滴油,那也是美國人用的。這充分體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全球利益和中東利益。這與他們宣傳的什麼博愛、自由,人權,平等一點關系也沒有。因為國家利益永遠高於道德。 2012年是世界顯得最不和平的一年。戰爭的陰雲時刻籠罩在我們的頭上,稍微不注意,就會一觸即發……
③ 美國伊朗的關系,為何走到這般地步
因為美國的一個承包商死亡造成的現在局面。
在過去的一周中,情況已經惡化。為了報復一名美國承包商的死亡,什葉派激進組織真主黨對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多個設施進行了空襲,導致伊拉克人民前往美國大使館抗議。新年伊始,美軍襲擊了巴格達國際機場,殺死了伊朗指揮官蘇萊馬尼。一些媒體甚至警告說,美國採取的一系列行動打開了潘多拉魔盒,這可能會給中東和世界帶來巨大沖擊。
④ 伊朗曾經是美國的親密盟友,為何現在卻成為美國在中東最大的敵人
伊朗曾經是美國的親密盟友,這主要是因為當時的伊朗是由巴列維國王所管理的。但是由於後來伊朗的宗教勢力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更重要的是還發生了美國大使館人質事件,這也使得伊朗和美國反目成仇。因為這兩個國家逐漸的成為了在中東話語權的爭奪者。因為這兩個國家都想統治中東的話語權,所以才會變得這樣敵對。
所以說這兩個國家敵對的原因也是因為從經濟軍事力量上有了很大的沖突。然而伊朗從一開始就站在了下風,因為伊朗並不是一個石油工業以及其他工業非常發達的國家。而且更多的是依賴於石油出口,而且由於石油貿易是通過美元結算的,所以美國可以非常輕松的制裁伊朗。
⑤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
伊朗總統內賈德近日以來無疑成為全球關注的政治明星。一方面,他終於有機會踏上美國著名的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台進行演講;另一方面他還在聯大辯論中快意講述伊朗政策。此外,他在聯大還做出姿態,邀請布希總統同台辯論。結果是,盡管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對其演講前的歡迎辭改成了批判會,但內賈德在哥倫比亞大學舌戰群儒,在聯大逼得布希總統退卻,顯示了內賈德的「英雄本色」。不過,透過這些帶有傳奇性的政治表象,人們還是窺出了美伊關系的某些新變化。
眾所周知,自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關系就陷入僵局。尤其在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以後,美國和伊拉克就處於戰略上地緣交接、戰術上隨時可能發生擦槍走火的危險境地。尤其在伊朗核問題糾纏不清的危情下,人們一度認為美國武力攻打伊朗箭在弦上。
但形勢比人強,伊拉克已成布希總統的噩夢,新生的民主伊拉克孱弱無力,權力分配不均,導致國內什葉派和遜尼派爭權奪利,宗教沖突頻仍,加之卡伊達組織的攪水,美國在伊面臨著難以抽身的尷尬。
內賈德深諳布希心理
在伊拉克問題上,伊朗對伊拉克什葉派有著足夠的影響力。為了伊拉克的局勢穩定,美國不得不和伊朗進行協商解決伊拉克困局。雖然至今雙方協商的層級較低,但自去年年底民主黨控制國會以來,美國和伊朗就伊拉克問題的協商並未中斷。由於伊拉克問題是布希總統外交部據的戰略核心,所以伊朗核問題在布希總統的棋局上不得不退後一步。內賈德總統深諳布希總統的急切心理,故而頻打伊拉克牌來消弭美國對伊核危機的強硬態度。
美國允許內賈德訪美並給其提供在大學演講的機會,其實也反映了美國政府不願在海灣開辟第二戰線的利益考量;並趁此試探美國民眾對內賈德的反映,以便布希政府採取更為穩妥的外交政策,以期達到即解決伊拉克混亂又化解伊朗核危機的「一石二鳥」之效。從內賈德訪美的效果看,其實已經達到了雙贏。
對美國而言,一是向國際社會證明了她包容異端的大國氣度。正如布希總統所言,內賈德出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講台上,說明「美國的偉大」,因為內賈德是「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領導人,美國卻給他一個表達自己看法的舞台。
二是掌握了美國民眾對內賈德本人或對伊朗的態度。雖然美國政界和民眾對內賈德在哥大演講有反對也有示威。
在哥大演講不卑不亢
但在演講現場,除了哥大校長或其他精英分子對內賈德予以毫不留情的批駁外,旁聽的學生基本上還是抱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尤其是內賈德在哥大和聯大講台上多次強調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澄清他在納粹大屠殺問題上的態度時。
美國民眾亦可從本國政府對伊朗描黑的一面之辭中進行自主思考和形成理性的自我判斷。布希總統或許就是可以讓內賈德來凝聚美國民眾民意,使其在任期的最後時刻盡量解決好他遺留下的外交難題。從其准備從伊拉克撤軍、朝核危機路線圖基本確定的外交取向看,看來是不想在其任內和內賈德發生武裝沖突了。
對內賈德而言,他不僅維持了他一貫的敢言風格,也再次強調了伊朗在核問題上的底線立場。
更重要的是,他面對哥大的羞辱性邀請和布希總統自詡的「美國偉大」,也不失時機地表示伊朗願意提供給布希總統到伊朗大學演講的機會。這種不卑不亢,確保了伊朗和內賈德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內賈德也不失時機地向美國釋放善意信號:一是在哥大和聯大講台上,表示伊朗願意與美國改善關系,實現邦交正常化。二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不相信美國正在准備發動對伊朗的戰爭。所謂美國准備襲擊伊朗的說法只是為美國國內的大選服務以及掩蓋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失敗。
內賈德短短的4天美國行,雖然雙方唇槍舌劍,火葯味極濃,但事實證明,雙方恰恰因為這種坦率而有了更真切的理解。雖然內賈德期望參觀九一一遺址的要求被拒絕,雖然布希總統緘默以對內賈德邀請其到伊朗大學演講,但面對面的爭吵還是要比死不往來的猜疑威脅要好。美聯社就此婉轉地評論——兩國斷交20多年來,伊朗方面似乎有意接待一位美國總統。
事實也足以證明,內賈德訪美後兩國關系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新變化。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俄、中、英、法、德等6個大國同意推遲就進一步制裁伊朗舉行投票,並將這一期限推遲到11月底。由於攸關伊核的「六方會談」由美國主導,因此這種延期顯然是美國深思熟慮的結果。國際社會的這一決定和內賈德訪美有著時間上的機緣,因此可以視作內賈德「演講外交」的成果。(南洋商報)
⑥ 通俗易通的美國和伊朗的關系
美國一直需要一個代理人幫他看著中東的石油,79年以前用的就是伊朗因為伊朗本身石油的產量就很大而且在阿拉伯世界說話也是有些分量的,但是79年年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新上台的政府當然會對巴列維王朝的各種作為進行批判。其中過分親美便是其中一條(指責巴列維王朝幫助美國掠奪伊朗的石油,美國自然就是掠奪者)。所以新政權開始全面抵制美國(矯枉過正)這是伊朗方面看不慣美國的原因。
對於美國來說,本來好好的一個代理人被推翻了就算了,伊朗新政府連超級大國最基本的面子都不給美國當然不會高興,更何況伊朗還有豐富的石油。中國有句古話說的好:君子無罪,懷璧其罪。所謂的璧就是石油。
美國的擁有豐富石油的國家向來是不是朋友就是敵人,沒有第三種選擇。伊朗肯定不是朋友了,所以是敵人。
⑦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為什麼這么惡劣
其實就是雙方的利益關系。美國和伊朗現在關系惡劣,完全是因為雙方對利益的條件沒有談攏。其實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一直以來並沒有很差。只是因為最近伊朗因為石油的關系與美國產生了一定的摩擦。伊朗想要動搖美國與石油的關系。所以觸怒了美國侵犯了美國的利益之後,美國和伊朗的關系才變得這么惡劣的。
伊朗學生曾扣押美國人質更令美國尷尬的是,美軍曾派出秘密部隊進行解救。但由於沙漠中的惡劣氣候,多架美軍戰機墜毀,美軍只能載著陣亡士兵回國。此後美國不得不和伊朗進行秘密談判,有報道稱,當時美國政府為了救人,秘密答應了伊朗一些條件。這段沖突之後,美國和伊朗幾乎是水火不容。
除了美國自身和伊朗的沖突之外,以色列和伊朗也是極為敵對。事實上,阿拉伯國家曾經集體反對以色列,但後來為了實際利益,埃及、沙特等國轉而和以色列和好。而伊朗仍舊堅決反對以色列,支持巴勒斯坦。
⑧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系
怎麼說呢,美國和伊朗以前很好的,但是後來伊朗爆發了革命,反對派上了台,伊朗換了政府。美國和伊朗關系就不好了,並且對伊朗進行經濟封鎖和制裁。但是當時的伊朗做了一件事,惹惱了美國,就是抓了幾十個美國人做人質來威脅美國政府。讓美國政府氣急敗壞,美國就凍結了伊朗在美國的資金,後來阿爾及利亞出來斡旋才得以解決。加上前段時間伊朗送還美國隱形機模型,你就知道,伊朗是個有些任性的民族。一些外交政策不夠成熟,實在讓人哭笑不得的
⑨ 伊朗和美國關系
在伊朗王國時期,伊朗和美國的關系還是挺好的,後來因為美國支持的伊朗國王太腐敗了,導致伊朗國內爆發了伊斯蘭革命,革命成功之後伊朗和美國就成了死對頭。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⑩ 伊朗和美國之間主要矛盾是什麼
伊朗和美國的關系目前非常不好,甚至可以說是非常惡劣,但是在很久之前,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伊朗和美國的關系實際上非常密切。之所以伊朗和美國開始出現這么大的矛盾,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二戰剛剛結束的時候,巴列維領導下的伊朗給與了美國非常多的幫助,甚至美國士兵在伊朗國內觸犯法律的時候,伊朗法庭沒有審判的權力,而是應該交由美國進行審判。其次就是在巴列維王朝覆滅的時候,霍梅尼帶領下的伊朗開始對美國產生了抵觸情緒,最後導致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的發生。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
最後就是到目前為止,伊朗和美國仍然處於非常嚴重的對立情緒,特別是在蘇萊曼尼被美國軍隊刺殺之後。伊朗國內開始了一輪非常強大的反美浪潮,雖然美國並不害怕,但是雙方的關系徹底進入冰點。所以也就造成了雙方的主要矛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