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funny in farsi 主要內容
funny in farsi 主要內容:
瑪贊·莎塔碧用黑白漫畫的形式講述了自己在伊朗長大的經歷。用時髦的詞彙來說,這是「小人物的大歷史」,漫畫的形式拒絕了沉重的歷史敘事,它輕松幽默、含淚微笑;它也拒絕了任何意識形態的強行介入,瑪贊永遠是她自己,看她所看,說她所說,感她所感。正是她的復雜性,漸漸將我們心目中遙遠的伊朗輕輕拂去,代之以一個真切的有血有肉的伊朗。作者擅長黑白分明的木刻版畫風格,寥寥幾筆,便描摹出人物的各種性格細節,沒有任何雕飾,在剝奪了讀者視覺享受的同時,卻令讀者自然而然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書中人物的遭遇和感受上。
畫面雖然黑白分明,莎塔碧筆下的世界卻是多彩復雜的。她寫到自己因為化了濃妝害怕被革命衛士逮捕而陷害了一個路人,遭到外婆的鄙棄;也寫到了一個正直的毛拉,相信誠實的人,當大部分學生敷衍政治考試、附和宗教政府時,這位毛拉並沒有因為她持不同政見而拒絕她,反而接受她入學。「當然如果所有毛拉都是壞蛋,表述就要簡單得多,好像小布希說伊朗是邪惡軸心國一樣;但現實從來不簡單,而且比想像的還要復雜得多。毛拉里也有好人,好人也有惡的一面。」
ABC電視台初步將該劇定名為《好笑的波斯語》(Funny in Farsi),該劇根據移民自伊朗的杜馬斯(Dumas)成長經歷改編,時代背景定於20世紀70年代。據悉,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新港灘(Newport Beach),目前領銜該劇的演員是誰還沒有定論。試播集劇本將由迪拜(Di)和霍茲(Hodes)將親自操刀撰寫。現階段,該劇的試播集的啟動日期仍未敲定。
㈡ 伊朗有核武器嗎
技術絕對是有的,但是原材料鈾235或鈈239不好弄,下面的材料網路可以自行補腦,原理不是什麼高科技。
40年前,美國人的核壟斷之夢還沒嘗到滋味,蘇英法中相繼成功實驗了原子彈。美國人發愁了,照此以往,一定會有N個國家擁有原子彈!一個問題讓美國坐立不安:一個沒有任何核經驗的國家製造一顆原子彈的難度究竟有多大?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促使五角大樓推出了一項絕密的計劃——「第N國計劃」。
6月24日,英國《衛報》刊出了該報記者對「第N國計劃」參與者的獨家采訪。製造一顆原子彈到底有多難?得到的答案是:頭腦靈光的兩名大學生,一張規模稍大圖書館的閱覽卡,幾本筆記本,外加兩年時間,足以設計出一顆真正能用的原子彈!
三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被選中
美軍當年相中了三個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鮑博·謝爾頓、戴維·派普諾姆和戴維·多普遜來進行實驗。美軍相中他們的原因是,他們完全符合「第N國計劃」參予者的條件——掌握物理學知識,沒有任何的核經驗,更不可能接觸到真正的秘密,另外還得年輕。戴維·派普諾姆因私人原因很快就脫離了「第N國計劃」,因此,在整個「N國計劃」中,也就鮑博·謝爾頓和戴維·多普遜兩人參加。當年28歲的謝爾頓回憶那時的情景恍如昨日:「畢業後,我突然得到一條消息:美國的氫彈之父、美軍核計劃最高領導人愛德華·泰勒要見我!我立即趕到華盛頓,與他呆了一個晚上。氫彈之父開始考問我設計製造原子彈的詳細事宜。這我哪知道呀,真可謂是一無所知。隨著他考問越來越專業,我所知道的也就越來越少,因此也越來越覺得失望。
然而,兩天後,一個電話打到我這里告訴我說:命令你立即趕到利弗莫爾。」利弗莫爾其實是利弗莫爾輻射研究實驗室,這是美軍設在加利福尼亞的一處絕密軍事科研設施。和謝爾頓一樣被莫名其妙帶到利弗莫爾的還有第二個年青人,他就是戴維·多普遜。
實驗室下達設計出原子彈的絕密任務
實驗室的負責人最終給他們交待任務了:他們得在沒有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設計出原子彈來!他們設計原子彈的條件是:利弗莫爾實驗室負責為他們提供一個辦公室,但他們不允許進入實驗室其它任何地方,嚴禁向任何有原子彈研發知識的人請教。另一方面,他們倆經手的任何東西——畫有圖表的筆記本,寫在信封背後的小便條全都是「最高機密」!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這兩個年輕的核武器門外漢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個免費的引路人,它就是艾森豪威爾總統的「核和平利用計劃」公開出版物中的內容。這些公開出版物讓兩位年輕人如同阿里巴巴進了四十大盜的寶庫,他們大量引用公開的信息,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設計計劃。
他們製造了可以再炸廣島的原子彈
他們所做的每一步設計都會被移交給原子彈研發機構的專家們評定。如果設計得到專家們的一致首肯,就說明他們的設計通過了。每隔一段時間,兩位年輕人就把他們的設計通過一個實驗室專門指定的人送往核武器研發專家那裡。幾天後,他們的設計成果是否有效便反饋回來。1966年底,也就是兩位年輕人參加這一絕密行動兩年半之後,他們終於完成的任務就是一份簡明但絕對可操縱性的報告,以十分專業的語言詳細說明製造原子彈要用哪些東西,將如何進行。整份報告如此之詳盡,美國的原子彈軍工廠完全可以拿著它照單抓葯,直接進行原子彈的生產!
在報告遞上去之後的兩個星期里,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吉姆·弗蘭克把兩位年輕人拉到一邊,神秘地告訴他們說:「如果按你們的方案製造原子彈的話,爆炸的強度跟當年投擲到廣島的沒有什麼兩樣!」
今天,當全世界都面臨著恐怖威脅的時候,五角大樓40年前展開的「第N國計劃」又有了現實意義,因為「基地」隨時可能對它相中的目標發動核生化恐怖襲擊,部分「流氓國家」正在加緊研發核武器。因此,盡管有許多人相信個人根本不可能設計製造出真正的原子彈,可40年前「第N國計劃」得到的結論卻實實在在證明,個人或者團體製造原子彈並非不可能。
㈢ 葡萄酒什麼時候產生
這是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的一些介紹,希望能幫到你的忙……
關於葡萄酒的起源,眾說紛紜。但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至少在7000多年前,人類就已經飲用葡萄酒了。
據考古資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區是小亞細亞裏海和黑海之間及其南岸地區。大約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亞細亞、敘利亞、伊拉克等地區也開始了葡萄的栽培。在這些地區,葡萄栽培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採集野生葡萄果實階段,野生葡萄的馴化階段,以及葡萄栽培隨著旅行者和移民傳人埃及等其它地區階段。
多數歷史學家認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釀造葡萄酒的國家。最近的考古發現有力地支持了這一觀點。新華社1996年6月6日報導:考古學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羅斯山脈的一個石器時代晚期的村莊里,挖掘出的一個罐子證明,人類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飲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發現提前了兩千年。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的麥戈文在給英國的《自然》雜志的文章中說,這個罐子產於公元前5415年,其中有殘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變成醋的樹脂。在埃及的古墓中所發現的大量珍貴文物(特別是浮灘)清楚地描繪了當時古埃及人栽培、採收葡萄和釀造葡萄酒的情景。最著名的是 Phtah-Hotep墓址,據今已有6O00年的歷史。西方學者認為,這是葡萄酒業的開始。
歐洲最早開始種植葡萄並進行葡萄酒釀造的國家是希臘。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釀造技術,從小亞細亞和埃及帶到希臘的克里特島,逐漸遍及希臘及其諸海島。3OO0年前,希臘的葡萄種植己極為興盛。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把小亞細亞原產的葡萄酒通過馬賽港傳人高盧(即現在的法國),並將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給了高盧人。羅馬人從希臘人那裡學會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後,很快在義大利半島全面推廣。古羅馬時代,葡萄種植已非常普遍,「羅馬法」(十二木表法 Twelve Tables ,頒布於公元前450年)規定:若行竊於葡萄園中,將施以嚴厲懲罰。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迅速傳遍法國、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國萊菌河流域地區,並形成很大的規模。直至今天,這些地區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產區. 15至16世紀,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釀造技術傳人南非、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朝鮮和美洲等地。 19世紀中葉,是美國葡萄和葡萄酒生產的大發展時期。1861年從歐洲引入葡萄苗木20萬株,在加利福尼亞建立了葡萄園,但由於根瘤蚜的危害,幾乎全部被摧毀。後來,用美洲原生葡萄作為砧木嫁接歐洲種葡萄,防治了根瘤蚜,萄萄酒生產才又逐漸發展起來。現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產。阿根廷、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以及墨西哥均為世界聞名的葡萄酒產區。
事實上,葡萄酒的歷史幾乎是和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世界古老的文明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都流傳著葡萄酒的故事。葡萄酒文化是全人類文化。
綜觀上述史話,不難理解葡萄酒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它為全人類提供了一種神奇而浪漫的飲料,也為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於葡萄酒的起源,這是個留待史學家們繼續去挖掘和研究的學術問題。對於葡萄酒消費者、對於現代人來說,最重要的是,飲用葡萄酒是一種美好的享受。
㈣ 世界未解之謎
一、泰坦尼克號沉沒之謎
1912年4月12日是個悲慘的日子——這一天,英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在駛往北美洲的處女航行中不幸沉沒。這次沉船事件致使1 523人葬身魚腹,是人類航海史上最大的災難,震驚世界。這么多年來,泰坦尼克號沉沒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們探索的焦點。
1985年,人們在紐芬蘭附近海域發現了沉沒的泰坦尼克號殘骸。緊接著,探索者們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甚至潛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圖揭示泰坦尼克號沉沒的原因。然而,潛入水中的人只能看到泰坦尼克號的外觀,卻無法探查由於冰山撞擊造成的「創傷」,因為輪船的裂縫已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來了。這個狀況一直到1996年才得以改變。該年8月,一支由幾個國家潛水專家、造船專家及海洋學家組成的國際考察隊深入實地進行了探測。不探則已,一探驚人。一個全新的說法打破了著名電影《泰坦尼克號》廣為人們所接受的劇情。在這部電影里,這艘近275米的豪華客輪,被迎面漂來的冰山撞開了約92米長的裂縫後,船艙進水,很快沉沒在紐芬蘭附近海域。然而這次探測的結果表明,泰坦尼克號並不是被迎面漂來的大冰山撞開一個大裂口而沉沒的。他們的聲波探測儀找到了船的「傷口」。「傷口」並不是92米那麼長,而是有6處小「傷口」,總的損壞面積僅有3.7米—4米。研究人員為了增強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數據在計算機上模擬了災難發生的過程,結論是肯定的:當時進水的6個艙室並不是平均進水的,有的進水量大,有的進水量小,這說明撞開的洞口有大有小。其實,在當時該船的設計師愛德華·威爾丁已經提出了這個情況,可是這個非常重要的證言被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因為當時的人們很難接受這樣一個事實:一艘如此精良的巨輪只撞了6個小洞就沉沒了!
該船的「受傷」與船體鋼板也有很大關系。1992年,俄羅斯科學家約瑟夫麥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寫道:「敲擊聲很脆的船體鋼板,或許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擊下被分解成一塊塊,——實際上是從船的側面被打開的口子。」美國科學家對船體鋼板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上面的看法,當時的鋼板有許多降低鋼板硬度的硫磺夾雜物,這是船體鋼板非常脆的原因。因此,專家們普遍認為,冰山撞擊可能並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擊來得太突然,加上輪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鋼板較脆,是這一悲劇發生的真正原因。
一切聽上去都是那麼有理有據,然而和所有未明真相的事件一樣,泰坦尼克號之謎也遠遠未曾結束。2004年,一個聳人聽聞的言論跳到全世界公眾的面前,吸引了所有關心和不關心泰坦尼克號事件的人們的注意力:英國的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在接受英國電視台采訪時,披露了泰坦尼克號沉船陰謀論——泰坦尼克號沉沒事件中遇難的1 523名乘客和船員並不是死於天災,而是人禍!他們稱,在泰坦尼克號開始它的處女航的6個月前,即1911年9月11日,泰坦尼克號的姊妹船——奧林匹克號在離開南安普頓出海試航時,船舷被嚴重撞毀,勉強回航並停靠到了貝爾法斯特港。不幸的是,保險公司以碰撞事件的責任方是奧林匹克號為由拒絕賠償,而奧林匹克號的修理費用異常昂貴,當時的白星輪船公司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更糟糕的是,如果6個月後泰坦尼克號不能按時起航,那麼白星輪船公司將面臨破產。於是白星輪船公司決定把已經損壞的奧林匹克號偽裝成泰坦尼克號,並安排了那場海難來騙取一筆巨額的保險金。原先白星輪船公司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亞號停靠在大西洋的冰山出沒區,准備在事故發生時及時救上泰坦尼克號上的所有人。導致災難成為事實的最關鍵處是,加利福尼亞號竟然搞錯了泰坦尼克號的位置和求救信號,沒有及時趕到沉船地點進行搶救。加迪諾、牛頓和其他陰謀論者都認為白星輪船公司的主人——美國超級富翁JP.摩根是這起保險詐騙陰謀的幕後策劃者。
言之鑿鑿,石破天驚。但是許多英國人對陰謀論嗤之以鼻,其中包括「英國泰坦尼克協會」的專家。「英國泰坦尼克協會」發言人斯蒂夫·里格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毫不懷疑,躺在北大西洋海底的船隻正是泰坦尼克號。」
但是,「船隻保險詐騙陰謀」論者指出一件件異常情況來證實他們的說法。第一,泰坦尼克號曾經突然改變航線,可能是為了與加利福尼亞號進行會合;第二,遭遇冰山後,有人看見大副默多克跑到高高的船橋上去,可能是為了尋找加利福尼亞號的蹤跡;第三,後來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船員船艙里竟然沒有一個雙筒望遠鏡,這意味著監望員很難及時發現冰山;第四,白星輪船公司的總裁JP.摩根本來也計劃乘坐泰坦尼克號,但在起航前兩天,他以身體不適為由取消了旅行,可是輪船沉沒後兩天,有人發現他正和法國情婦幽會,與他一起取消行程的有55人,這些取消行程的人應該都是知曉內幕者;第五,在臨時把奧林匹克號偽裝成泰坦尼克號的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有人發現沉船上的一些救生艇像篩子一樣漏水;第六,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點,從泰坦尼克號遺骸處打撈上來的3 600多件物品中,竟然沒有一樣東西上面刻著泰坦尼克的標記;第七,當時出現在大西洋上的加利福尼亞號除了工作人員和 3 000件羊毛衫和毯子外,沒有搭載一名乘客的事實讓人不解。
二、尼斯湖水怪之謎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謎之一。
尼斯湖位於英國蘇格蘭高原北部的大峽谷中,湖長39公里,寬2.4公里。面積並不大,卻深。平均深度達200米,最深處有293米。該湖終年不凍,兩岸陡峭,樹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與北海相通。
關於水怪的最早記載可追溯到公元565年,愛爾蘭傳教士聖哥倫伯和他的僕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僕人襲來,多虧教士及時相救,僕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後,十多個世紀里,有關水怪出現的消息多達一萬多宗。但當時的們對此並不想念,認為不過是古代的傳說或無稽之談。
直到1934年4月,倫敦醫生威爾遜途經尼斯湖,正好發現水怪在湖中游動。威爾遜連忙用相機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雖不十分清晰,但還是明確的顯出了水怪的特徵:長長的脖子和扁小的頭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種的水生動物,而很像早七千多萬年前滅絕的巨大爬行動物棗蛇頸龍。
蛇頸龍,是生活在一億多年前到七千多萬年前的一種巨大的水生爬行動物,也是恐龍的遠親。它有一個細長的脖子、橢圓形的身體和長長的尾巴,嘴裡長著利齒,以魚類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的話,那它無疑是極為珍貴的殘存下來的史前動物,這一發現也將在動物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因此這張照片刊出後,很快就引起了舉世轟動,伴隨著二十世紀的「恐龍熱」,人們開始把水怪與蛇頸龍可能仍然生存著聯系起來,對此給予極大關注。1960年4月二3日,英國航空工程師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雖較粗糙,但放映時仍可明顯地個黑色長頸的巨形生物游過尼斯湖。有些原來對此持否定態度的科學家,看了影片後改變了看法。皇家空軍聯合空中偵察情報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結論是「那東西大概是生物。」
進入七十年代,科學家們開始藉助先進的儀器設備,大舉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國波士頓應用一些利用水下攝影機和聲納儀,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顯示有一個兩米長的菱形鰭狀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體上。同時,聲納儀也尋得了巨大物體在湖中移動的情況。
1975年6月,該院再派考察隊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兩幅特別令人感興趣:一幅顯示有一個長著長脖子的巨大身軀,還可以顯示該物體的兩個粗短的鰭狀肢。從照片上估計,該生物長6.5米,其中頭額長2.7米,確實像一隻蛇頸龍。 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頭部,經過電腦放大,可以看到水怪頭上短短的觸角和張大的嘴。誚用結論是「尼斯湖中確有一種大型的未知水生動物。」
1972年和1975年的發現曾轟動一時,使人感到揭開水怪之謎或者說捕獲活的蛇頸龍已迫在眉睫了。此後英、美聯合組織了大型考察隊,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長蛇陣,在尼斯湖上拉網式地駛過,企圖將水怪一舉捕獲。但遺憾的是,除了又錄下一些聲納資料之外,一無所獲。
由於追捕水怪的失敗,持否定的觀點又流行起來。一位退休的電子工程師在英國《新科學家》雜志上撰文稱:尼斯湖水怪並不是動物,而是古代的松樹。他說,一萬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長著許多松樹。冰期結束時「湖水上漲,許多松樹沉入湖底。由於水的壓力,使樹干內的樹脂排到表面,而由此產生的氣體排不出來。於是這些松樹有時就會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釋放出一些氣體後又會沉入水底。這在遠處的人看來,就像是水怪的頭頸和身體。」
但這種觀點無法使那些聲稱親眼目睹了水怪的人們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後期,又有人幾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麼,為什麼人們至今還不能捕獲水怪呢?
這要從尼斯特殊的地質構造談起。原來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這使湖水非常混 濁,水中能見底不足三、四尺。而且湖底地形復雜,到處是曲折如迷宮般的深谷溝壑。即使是體形巨大的水生動物也很容易靜靜地其間,避過電子儀器的偵察。湖中魚類繁多,水怪不必外出覓食,而該湖又與海相通,水怪出入方便,因此,想要捕獲水怪,談何容易。
但只要沒有真正找到水怪,這個謎就沒有揭開。直到現在,人們對於水怪是否存在的不休,誰也不能妄下結論。對此,英國作家齊斯特說道:「許多嫌疑犯的犯罪證據,比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證據還少,也就絞死了。」這倒不失為古今對水怪之謎的一個幽默而又巧妙的評價。
三、肯尼迪之死謎團
自1865年林肯總統被人暗殺以來,美國總統不斷遭人暗算,他們頭上的權力光環幾乎成了一些「狂人」眼中的靶標。然而,肯尼迪槍擊案的背景卻顯得格外撲朔迷離。美國公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竟在聯邦特工的眼皮底下,當著攝影記者的面被人一槍「滅口」,而開槍殺人的傑克·魯比不久之後又神秘死去。
圍繞這一案件,美國輿論提出了各種假設。有人認為,這是一起美國中情局和軍界中「鷹派」共同策劃的政變陰謀;另一些人認為暗殺行動是「黑手黨」所為。更有甚者,還有人將肯尼迪的死與瑪麗蓮·夢露的自殺攪到了一起。為了查明案件真相,美國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負責調查這一案件的始末。但是,調查委員會經過數年調查卻最後認定,槍擊肯尼迪是奧斯瓦爾德的個人行為,沒有任何更深的政治背景。
結論一經公布,輿論嘩然。一些民間機構發誓一定要把案件查個水落石出,但時至今日這一案件仍然是「公說婆也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當事人已經先後去世,而剩下的也已近垂暮之年,看來他們要把謎底帶入墳墓。
達拉斯街頭的槍聲,也許將成為美國政治史上一個永遠的謎。
事件經過:1963年11月22日上午,美國總統約翰·F·肯尼迪夫婦抵達得克薩斯州府達拉斯市,並同乘一輛敞篷轎車前往市區。興致頗高的肯尼迪夫婦(坐後排)向路邊的歡迎人群微笑致意。對於死神的降臨,他們渾然不知。
中午1點30分,總統車隊在經過市中心一處路口時槍擊發生,總統保鏢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肯尼迪就已經一頭歪在了夫人身上,而州長康納利也身負重傷。
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公布後,約翰遜立刻護送肯尼迪靈柩返回華盛頓。下午3點38分,約翰遜在回航華盛頓的「空軍一號」總統專機上宣誓接任美國總統,驚魂未定的肯尼迪夫人站在他身旁。
11月23日清晨,肯尼迪遺體從貝塞斯達海軍醫院移送白宮。11月25日,美國政府為肯尼迪舉行葬禮。
肯尼迪遇刺後數小時,達拉斯警方在一家電影院里抓獲了兇手李·哈維·奧斯瓦爾德。11月24日,達拉斯夜總會老闆傑克·魯比在奧斯瓦爾德轉監過程中,當著數十名聯邦特工和警察的面,拔槍打死了奧斯瓦爾德,而魯比本人最後也死於監獄之中。
四、秦始皇兵馬俑之謎
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二號俑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以來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在二號俑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厘米,劍身上共有八個棱面。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棱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發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這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在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跡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絕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春秋五霸時期,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舉擊敗了吳王夫差,演出了歷史上春秋爭霸的最後一幕。歲月的流逝,使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靜靜沉睡在歷史的長卷里,忙忙碌碌的後人幾乎把它遺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卻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人們眼簾。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了全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兩千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銹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大家知道,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溶點大約在4000℃。
中華文明中曾有過太多的秘密,誰能想像,本世紀50年代的科學發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又有誰能想像,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學尚未發明的傑作?問題是在發現以後,我們用什麼態度來解釋這種超常規的科技早熟現象?我們真不希望看到有些人用「偶然」來解釋,它應該有一個更加具體的說明。假如以上的事實是真實的話(至少鉻鹽氧化處理不是假的),那麼我們就會問:他們的技術源淵是什麼呢?
五、UFO之謎
國防情報處是美國五角大樓內部的一個秘密情報機構,它負責協調全美陸海空三軍的情報活動。國防情報處不僅僅為五角大樓,而且也為中央情報局工作。70年代末,美國的不明飛行物研究組織——「公民反對掩蓋不明飛行物真相」曾給國防情報處依照「消息自由法」遞交了查閱檔案的申請。他們希望能從國防情報處那裡得到它所擁有的有關不明飛行物事件的檔案。起初,如同其他的美國政府機構一樣,國防情報處對它與不明飛行物研究的任何關系都矢口否認。然而最後,它還是不得不公開了3份引人注目的不明飛行物檔案。
那3份被國防情報處首先公開了的秘密檔案內容,是美國典型的史苔芬·施皮伯格電影的藍本。3個檔案其中之一所涉及的,是1976年9月19日伊朗空軍發現不明飛行物的情況的匯報。
1)1976年9月19日晚上12點半左右,伊朗國家空軍總指揮部接到首都德黑蘭附近米舍蘭地區居民的4次電話。那幾位居民在電話中說,他們在當地的天空中發現了非常奇怪的飛行物。有的人說那些不明飛行物的形狀類似於鳥。有的人卻把它們描述為閃著強光的直升機。他(指伊朗國家空軍基地起草報告的人)給那些居民解釋,所謂的奇異飛行物有可能是星星。在與位於梅拉巴德的空軍機場通過電話之後,他於是決定,立刻親自去看看那些東西。
2)本月19日凌晨1點30分左右,這架F?截擊機位於德黑蘭以北大約40海里的空中。由於這個不明飛行物所閃出的光非常強烈,所以,在70海里以外,它便能被看得一清二楚。當這架飛機向這個不明飛行物靠近到20海里時,該飛機上的報話系統和監控設備突然失靈。這時,飛行員不得不返回沙羅奇基地。當飛行員剛剛把飛機的頭掉過,飛機艙內的監控設備和信號系統的功能不但一下子恢復了,而且剛才那種發動機突然熄火的危險都消失了。1點40分,第二架戰斗機升空。當這架飛機位於德黑蘭以北27海里、高度為150海里的空中時,飛機的雷達屏上開始出現了這架不明飛行物的蹤跡。
3)這一不明飛行物的體積,大約同一架波音707(加油機)的規模相等。由於這架不明飛行物發出的光線非常強烈,因此,難以對它的體積做出准確判斷。這架不明飛行物在朝地面作垂直飛行時發出藍、綠、紅、橙次第變化著的強烈光柱。由於這些光柱的波頻看上去非常高,所以它們都能被人在同一時刻觀察得到。當這兩架F?截擊機把這一不明飛行物追蹤到德黑蘭以南的空中時,它的體內突然一下子飛出另外一個光閃閃的飛行體。這個剛飛出來的飛行體大約有天空中圓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大小。接著,這個剛剛分離出母體的小的不明飛行物以極高的速度朝兩架F?截擊機沖了過來。其中的一位飛行員企圖對它發射9-型空中截擊火箭,但是這時機艙內火箭發射的控制系統失靈,報話機也沒有信號了。就在這時,這位飛行員迅速仰身把飛機拉了一個高弧,試圖甩掉那個不明飛行物。他緊接著再作了一個俯沖。然而原先的那個不明飛行物卻跟了上來,與它在一段時間里保持著三四海里的距離。就在這位飛行員仰升俯沖企圖擺脫跟蹤時,那個從母體不明飛行物中分離出來的第二架小的不明飛行物,它一直處在該架飛機在空中劃出的弧圈之內。過了一會兒,那架小的不明飛行物朝母體飛去,並且合二為一了。
4)就在那個小的不明飛行物與母體合並沒有多久,突然從原先的母體不明飛行物的另外一邊又飛來了另一個不明飛行物,而且它垂直地朝地面飛了下去。
5)第二天天剛亮,一架直升機便載著那兩位截擊機飛行員,把他們帶到昨天夜裡那架小的不明飛行物極可能降落的所在地。在那裡,除了發現一段被懷疑有可能是那個不明飛行物著陸點的枯水河床外,他們再沒有發現其他與之有關的東西。當這一行人來到該地帶的西邊時,他們偶然得到了很有價值的情況。那裡居住著一戶人家。這個家裡的人說,他們昨天半夜時聽到了外面很大的響聲,並且伴隨著這種響聲,房子的外面還發出閃電一般的強光。於是,人們便開始對這一地帶和那兩架飛機進行測試,看它們是否有核輻射現象。以後如有結果出來,我們(這里指國防情報處)將迅速呈報。
這份檔案在它的開頭所列出的一大串美國政府和軍事機構的名單,不難使人看出,發生在伊朗的這起不明飛行物事件,曾經引起了美國政府最高領導層的高度關注。
六、鬼魂之謎
2004年5月,一群城市探險愛好者潛入英國南普利茅斯的一個廢棄海軍船塢,船艙里一個古老的燈罩,一個骯臟的床墊,一台傾倒的電視機,甚至幾塊倒塌的木質橫梁都是他們探險的成果。突然有人發現了意外收獲:他聽到船艙深處傳來女人的啜泣聲……
從「木乃伊咒語」開始
1923~1930年之間,英國有22個人的死亡讓雜志報章分外激動,他們的死因都共同指向一件事——木乃伊咒語。頭一個倒下的是卡那封勛爵(George Edward Herbert),他在1914年獲得了埃及「國王谷」的挖掘權。1922年11月,他帶著30名專家隨從在谷里的幕陵內發現了「盡是奇妙的東西」:黃金鑄造的雕像、動物以及木乃伊,這成為考古歷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但緊跟著這「奇妙」,4個月後,卡那封勛爵病倒在開羅,病因不明,有醫生說是被一隻蚊子叮了左臉引起感染。撐到4月5日,卡那封念叨著:「完了,我已經聽到召喚,我准備好了。」一命嗚呼。他死的時候還有兩件奇怪的事:開羅突然全城斷電;在勛爵的老家英格蘭,勛爵的愛狗也同時死去。
卡那封的死引起人們的猜測,據說當把勛爵發現的木乃伊打開後,裡面的屍體左臉頰上有一個創口,與卡那封被蚊子叮的部位一致。「木乃伊咒語」開始不脛而走,傳說墓陵中的碑文翻譯出來包括:「任何懷有不純之心進這墳墓的,我要像扼一隻鳥兒似的扼住他的脖子。」「誰要毀壞這銘文,他會回不了家,抱不了孩子,看不到希望。」之後進入墓陵的科學家紛紛死於怪病。1929年,勛爵的妻子也倒下,死因據稱也是左臉頰被蚊蟲叮蜇。那些年裡,「木乃伊咒語」成了一宗極大的新聞,共有22名涉足發掘工作的人非正常死亡。
「木乃伊咒語」引起恐慌之外,還刺激了一些科學家和超自然現象愛好者。與以往祭典安撫死神,足不出戶以防驚擾惡靈的做法不同,他們將「鬼」拿到檯面上研究。到上世紀60年代,英國愛丁堡大學、布魯內爾大學、利物浦大學等許多學校開設了神秘學專業,出現了所謂的「靈魂學家」。更多民間「捉鬼隊」成立,在英倫三島奔走,鬼似乎在一夜之間佔領了這個島國:倫敦漢普頓宮發現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五任老婆的鬼魂;愛丁堡南橋橋拱下居住著惡鬼一家老小;約克從大教堂到酒吧女廁都在鬧鬼,被稱為「鬼城」……
但各路正式非正式的研究之下,「鬼」的事情始終未有定論。有與沒有,分成兩大陣營,以赫特福德大學的Richard Wiseman博士為代表,堅信「鬼」不過是個心理學現象,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而另一陣營相信「鬼」存在於世上,但觀點又不相同:一說為,鬼是死者的靈魂。「靈魂存在於我們的肉體內,死亡後靈魂會進入另一度空間,但靈魂本身可能對自身狀況並不自知。」另一說法是鬼是對過去影像的記錄。證據有「二戰」遺址反復出現的傷兵,或者一個夭折的孩子出現在他常去的公園;「鬼」又被看作是「信使」,騷擾的多是親近的人,類似中國古代的「托夢」;還有一種認為「鬼」不過是強烈磁場的放射物。
而「木乃伊咒語」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被揭穿。美國亞利桑那州的一個作家約翰·沃恩霍特指出傳言中的紕漏,比如卡那封勛爵去世凌晨,並非全開羅停電,而只是勛爵所在的賓館停電一瞬間。所謂勛爵在英格蘭的愛狗也在同時死去,也是謠言,英格蘭與開羅還有時差呢。1999年,開羅大學的一名教授查看了「木乃伊咒語」相關人員的健康檔案,發現大多數接觸過一種麴黴菌,這種病菌能夠在墳墓中存活數千年,會致人高熱、死亡。生物學對「木乃伊咒語」的解釋,也對「鬼」研究者的打擊不少。許多科學組織將各種超自然現象研究組織斥為「充滿了愚昧的迷信」。雖然理論依據不足,卻不影響英國民間「捉鬼隊」的興致,一個名叫Ghost Club的組織成員說:「我們首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其次才是研究者。」
㈤ 消失的國家有哪些
有羅馬帝國、樓蘭古國、古巴比倫王國、薩非王朝、印加帝國等。
1、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圖拉真在位時(98年-117年),羅馬帝國達到極盛,經濟空前繁榮,疆域也達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盧與不列顛,東到幼發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達萊茵河與多瑙河一帶。
地中海成為帝國的內海,全盛時期控制了大約5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
476年,羅馬雇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最後一個皇帝,西羅馬遂告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進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紀。
4、薩非王朝
伊朗薩非王朝(阿拉伯語:سلسلهٔ صفويان,英語:Safavid dynasty;1501—1736年),又稱薩法維王朝、沙法維王朝、波斯第四帝國,是由波斯人建立統治伊朗的王朝,是繼阿契美尼德,帕提亞,薩珊以來第四個完全統一伊朗東西部的王朝。
1502年,伊斯瑪儀在伊朗建立薩非王朝,伊斯瑪儀自立為伊朗王,建都大不里士,為了鞏固新的政權,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並且開始了什葉派教義的宣傳活動。
阿巴斯大帝時期王朝達到全盛。蘇萊曼一世時期(1666—1694 年),薩非王朝開始衰落。1747年納迪爾沙阿被刺殺後薩非王朝王室後裔又被立為伊朗沙阿,但是這個短時間統治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為桑德王朝提供一個合法的過渡借口。
1760年伊斯邁爾三世短暫的傀儡統治就結束了,卡里姆汗覺得他的力量已經足夠鞏固,他正式登基,結束了薩非王朝。
5、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 Suyu或Tahuantinsuyo)是11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美洲的古老帝國,帝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位於今日秘魯的庫斯科。
印加帝國的中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上,其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其主體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印加文明的締造者。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魯的高原地區,後來他們遷徙到庫斯科,建立了庫斯科王國,這個國家在1438年發展為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運用了從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帝國的國力在君主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期間達到頂峰。
㈥ 加州鬧獨立,都發生了什麼事
簡介:
加州獨立要來真的了。1月27日加州州務卿已經允許加州獨立組織收集選民簽名,只要在今年7月25日之前收集約60萬份有效簽名,便觸動公投條款,進入第一輪(共兩輪)公投程序。
根據路透社上周的最新民調顯示,支持加州獨立建國的加利福尼亞人的比例上升到32%,比2014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這一比例出現明顯的上升。美國「華盛頓時報」27日報道稱,支持加州獨立建國的人雖然只是少數,但是這一想法正在選民中間獲得影響力。
包括福克斯新聞在內的一些美國媒體都認為,英國脫歐和特朗普當選總統助長了加州獨立的傾向。據「國會山報」27日報道稱,特朗普在大選中,在加州輸了超過400萬票,這激起了加州獨立人士的熱情,而英國脫歐公投成功使得這些人看到了通過投票讓加州脫離美國的可能。
同時,加州追求獨立,並非毫無底氣。加州是美國西太平洋沿岸的一個州,面積423970平方公里,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約3925萬(2015年數據),美國第一。
小結:
根據2016年的統計數據,加州GDP佔全美的13.9%,達25140億美元,為全美最高。若將其算成一個國家,則位列全球第六,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
但是,伊朗PressTV對於加州獨立保持比較冷靜的看法,報道稱,分離主義想法在美國的一些邊緣的州比較盛行,尤其是得克薩斯州。但是,這些州從美國獨立出去是非常不現實的,面臨著政治,法律甚至軍事上的障礙。從1861年到1865年,南方11個州試圖脫離聯邦之後,美國進行了殘酷的內戰維護國家統一。
㈦ 古代安息(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的人煙情況
在《漢書·西域傳》里,我們看到不少關於古代中東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各國――大夏,大月氏、安息、烏弋山離、罽賓、條支等――的記載。自漢武帝派遣張騫西使以後,直到東漢晚期,中國和這些國家曾不斷互派使節,進行著密切的商業來往和文化交流。在那樣早的時代,中國便和那樣遙遠的國家建立起通使和貿易的關系,不能不說是古代史上一件大事。近年來考古學家的大量發掘發現,更具體地說明了在古代橫貫東西的這條燦爛的「絲綢之路」,確是這種光輝友誼的見證。
為了把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這些國家的記載搞清楚,我們須稍稍溫習一下中東和南亞次大陸的古史,才能有助於我們對這些記載進行正確的詮釋。再者,中東和南亞次大陸西北部古代歷史文獻比較零散、貧乏,因此,如果把中國古代文獻記載詮釋清楚些,便對這些地區的古史也可提供一部分重要的史料。多年來,研究中西關系史的中外史學家們,也曾利用過這些中國古代文獻,但在詮釋方面往往異說紛紜,不少謬誤曲解之處,有些至今仍流傳於史學界中,應該分辨清除。這兩段讀書札記,是筆者自己想初步試著拿中東與印度次大陸西北部的古史,和《漢書·西域傳》中有關安息與烏弋山離等國的記載,相互參證,對以往他人考訂基本正確的,仍然採納;有爭議的,分析商榷,擇定取捨;謬誤曲解的,分別駁辨,求還本真。這樣做,期望對中國這部分古代文獻能獲得較近實際的理解。錯誤之處,切望讀者指正。
(一) 安 息
中國古代關於安息的記載,首見於《史記·大宛傳》,其次復見於《漢書·西域傳》,茲並錄於下。《史記·大宛傳》說: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里,最為大國。臨媯水。有市。民商賈用車及船行旁國,或數千里。以銀為錢,錢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錢效王面焉。書革旁行以為書記。其西則條枝;北有奄蔡、犁軒[1]。
又說:
初,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甚多。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犁軒善眩人獻於漢。及宛西小國歡潛、大益,宛東姑師、扜罙、蘇薤之屬,皆隨漢使獻見天子。天子大悅。
《漢書·西域傳》說(為敘述方便,茲將考證大致能確定的西方地名,用括弧把英語慣用拼法標在中文古地名的後面):
安息國(Parthia),王治番兜城(Hekatompylos),去長安萬一千六百里。不屬都護。北與康居、東與烏弋山離(Seistan之Alexandria-Prophthasia)、西與條支(Antiochia,即Charax-Spasinu)接。土地、風氣、物類所有、民俗與烏弋、罽賓(Kabul)同。亦以銀為錢,文獨為王面,幕為夫人面;王死,輒更鑄錢。有大馬爵。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里,最大國也。臨媯水(Oxus R.)。商賈車船行旁國。書革旁行為書記。
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將將二萬騎迎於東界。東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因發使隨漢使者來觀漢地,以大鳥卵及犁軒(埃及之Alexandria)眩人獻於漢,天子大說。安息東則大月氏。
《史記》、《漢書》中的安息即中東古史上的帕提亞(Parthia),久為中外史家所公認。清代學者徐松和李光廷早有考訂[2]。在歐洲,最早德經(de Guignes)曾如此主張。[3]有些人認為是亞敘利亞,顯系錯誤。[4]金斯密(Kingsmill)初步論及《史記》、《漢書》中的安息是安息王室阿爾沙克(Arsak)一字之對音。[5]嗣後夏德(Hirth)進一步論證,認為中國古音中沒有r,因此每遇到外語中的r,中國古籍中常以n的結尾字音譯,於是,Ar便音譯為「安」;而「息」字中國古音大約讀為sak。所以「安息」是Arsak一字的音譯。[6]丁謙也認為「巴提亞國,其王世世以阿賽西(Arsaces,即Arsak)第幾為號,漢人誤王名為國名,稱為安息;安息者,阿賽西轉音也」。[7]丁、夏二氏論斷皆是。
按公元前三世紀中葉,佔有兩河流域及伊朗高原的希臘人塞流息王朝(Seleucids)已呈衰弱。公元前255年,坐落在其東北邊陲的巴克特里亞郡(Bactria)的郡守希臘人狄奧多特斯(Diodotus)首先宣告獨立,漢代中國稱之曰「大夏」。數年後,公元前250-248/7年,位於大夏以西、裏海東南的帕提亞郡(Parthia),在帕提亞人阿賽西及其弟提里達特(Tiridates)的率領下,舉行了反對塞流息王朝統治的起義,漢代中國稱之曰「安息國」。[8]安息的阿賽西王朝從此統治安息約四百年。
安息建國後,最初八十年的歷史,記錄十分貧乏。我們只知道他所統治的疆域,僅限於安息人原來居住的地區,即古波斯的帕提亞郡。那時安息經常受著來自西邊的塞流息王朝和來自東邊的大夏王國的威脅。大夏在公元前約230至160年時武力曾很強橫。直到安息王密司立對提一世(Mithridates I,公元前171-138/37年)當政時期,安息才大大強盛起來。乘塞流息王朝內部的紛爭和戰亂,他率大軍西征,先佔據了米底亞(Media),又佔領了波西斯(Persis)和富饒的巴比倫尼亞(Babylonia)諸郡;並且從公元前144年以後,巴比倫尼亞,包括其東南端的條支,遂成為安息最重要的屬邦。向東方,他又兩度攻入了已衰微的大夏,並更向東南推進,囊括了原在大夏統治下的德蘭癸亞那(Drangiana)、阿拉科細亞(Arachosia)、和格德洛西亞(Gedrosia)諸郡。於是,在短短的幾年中,經密司立對提一世的東征西討,擊垮了希臘人的殖民勢力,建成了一個當時在中東最強大的以奴隸制為基礎的安息帝國,疆域東自大夏、身毒,西到幼發拉底河,北自裏海,南至波斯灣。他當政的晚期,和他的繼承者弗拉特二世(Fraates II,公元前138/37—128/27年)統治期間,是安息十分繁榮強盛的時期。張騫西使到達中亞細亞的時候,正當弗拉特二世的末年。張騫在公元前129至128年親身到過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沒有到過安息。但他「傳聞其旁大國五六」,回到長安後曾「具為天子(武帝)言之」。[9]他所傳聞的安息,如上引《大宛傳》所說:「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里,最為大國」,以及安息的物產風俗等,都是十分正確的描述。
然而,安息就在這繁榮鼎盛的時候,其北邊邊疆卻面臨著塞人(Saka)游牧部落入侵的威脅。大約在張騫從大月氏動身回國後不久,居住在中亞細亞草原上的塞人和馬薩革泰人(Massagetae)等,便從裏海以東地帶侵入了安息東北邊,於公元前128或127年殺害了安息王弗拉特二世,大舉南下,占據了德蘭癸亞那和阿拉科細亞兩郡。直到安息王密司立對提二世(Mithridates II,公元前124-87年)即位後,派遣貴族蘇林(Suren)[10]率領大軍東討,費了十年工夫(約公元前124/23—115/14年)才把侵入的塞人諸部落鎮壓使之降服。這次東討,安息收復了東邊諸郡,包括自赫拉特(Heart)至木鹿(Merv)的東北濱臨媯水的地區。東方討平後,密司立對提二世復引兵而西,佔領了阿爾明尼亞一個短時期。公元前92年,他和羅馬的蘇拉將軍訂立了盟約,這是安息與羅馬的首次交涉。密司立對提二世的統治時期,是安息再度強盛的時期。[11]
就在這密司立對提二世的強盛時期,漢武帝的使臣第一次到達了安息。上引《大宛傳》第二段文字就是這次使節往還的記載。漢使初次到達安息,應系在漢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換言之,伊朗和中國從這年起便綻開了友誼之花。根據《大宛傳》,張騫第一次西使回到長安是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其後他擬通西南夷道往大夏,未成功。他封為博望侯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他因攻匈奴失利奪爵後數年,漢武帝再命他去出使烏孫,應在元鼎元、二年(公元前116/115年)。這次出使,「天子……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牛羊以萬數,賚金幣帛直數千巨萬。多持節副使,道可使,使遣之他旁國。」張騫約結烏孫雖未成功,但他「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闐、扜罙及諸旁國」,進行了廣泛的外交活動。回國時,「烏孫發導譯送騫還。騫與烏孫遣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張騫歸後「拜為大行,列於九卿,歲餘卒」,卒年應是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其後歲餘,騫所遣使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12]據《大宛傳》記載的這些情況,可以確定第一次到達安息的漢使,即是張騫出使烏孫時順路「分遣」到「他旁國」的「持節副使」之一,其到達安息應在元鼎二年;而「漢使還,而後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犁軒善眩人獻於漢」,則應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也就是說,漢與安息使節首次往還,正當安息盛世,密司立對提二世即位後約八至十二年。漢使到時,恰好是在密司立對提二世派貴族蘇林東討塞人的末年,當時安息的大軍正雲集於東邊。既如此,則「漢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將二萬騎迎於東界」,正反映了當時安息國內的政治局勢。而漢使在當時一路上所見到的情況:「東界去王都數千里,行比至,過數十城,人民相屬甚多」,便更是如實的描述了。
漢與安息首次通使成功後,兩國便展開貿易與文化交流,嗣後在公元前一世紀雙方使臣、商賈大約即不斷往來,《漢書》中雖然沒有提供很詳的記載,但從漢代遺留的有關西域各方面的其他記錄和遺存看來,我們可以相信漢與安息的通商關系一定相當密切。中國的錦綉絲綢等特產日益增多地運送到西方,通過安息商人之手而遠達近東和羅馬,「絲綢之路」從此暢通。同時西方各國的產品珠璣、琉璃、象牙、犀角、諸珍奇異物,直到紅蘭、葡萄、苜蓿種子等也源源輸入中國。也許就由於漢與安息的貿易二百餘年間日益密切,加以甘英親身出使到達過安息條支(公元97年),所以《後漢書·西域傳》對安息的記載便大大加詳了。
《大宛傳》文中提到,安息使臣第一次來中國時,同來的還有幾個「小國」的使臣。姑師即車師,扜罙即扜彌,這兩地後來都隸屬於漢西域都護。蘇薤是康居五小王之一,《大宛傳》說它在大宛以東,恐系錯誤。歡潛是花刺子模(Khwarizm)之譯音,他們居住在安息希爾加尼亞(Hyrcania)及帕提亞兩郡以北,媯水下游的西岸。大益即達伊人(Dahae),他們在花刺子模西南,過著半游牧的生活。[13]歡潛、大益派使臣隨漢使來中國,可能由於他們居住的地區正當古代交通要道。按在公元前285年,塞流息王朝的塞流古一世(Seleucus I)曾派遣巴特羅克立(Patrocles)在裏海探路。他從裏海東南之奇瓦灣(Khiva Bay)循著巴爾干山嶺(Balkan)南麓的古河道東航,運河道沿著烏斯缽水(Uzboi Channal)穿過黑沙漠(Kara Kum)而把他引入了媯水。他在該地還遇到了印度商人沿媯水順流而下赴鹹海,因此他報告說媯水與葯殺水(Jaxartes)都「流入裏海」。[14]如果這個記錄可靠,則古代媯水確通裏海,而歡潛、大益則正當此交通孔道;所以在中亞細亞許多游牧部落中,這兩個「小國」,便首先隨漢使到長安來了。
關於安息東北的邊疆,《史記》、《漢書》都提到「臨媯水」。媯水即今阿姆河(Amu Darya)。阿姆河河名系突厥語,古代希臘人稱之為阿克蘇斯河(Oxus),唐代中國音譯為烏滸水或縛芻河。它發源於帕米爾高原,曲折西北流入鹹海;鹹海,《大宛傳》中稱作西海[15]。然而漢代中國稱之為媯水,則別有原因。按此水,古代亞利安語名為Vakhshu或Wakshu。今阿姆河上游的一個支流,突厥語名叫色爾克阿布(Surkh-ab)者,有時仍用其古名稱作Wakhsh;這個支流在古代被認為是阿姆河的河源。同時,Wakhsh一字又是當地古代神話中「眾水之女神」的名字。據中古花刺子模史家卑露尼(Biruni),直到十一世紀Wakhsh還是該地眾水――尤其是阿姆河――的保護神的神名。[16]再者,Wakhsu又是大夏人所崇奉的女神阿那伊多(Anahita,意為純潔)的別名。古代大夏的神話說這個女神有一千隻膀臂,象徵大夏的一千條溪流,自東面叢山上瀉下來,會合而成為媯水流入鹹海[17]。按「媯」字古音大約讀作Kwia,因此媯水之「媯」實是Vakhshu或Wakshu的第一音節的譯音。至於「水」),則仍是漢語「河川」之意。
塔恩(Tarn)在其論述大夏、安息的諸著作中,[18]曾認為由上引《大宛傳》第一毀的「臨媯水」及「北有奄蔡」的話看來,該段文字說的不象是公元前129至128年張騫親身在大月氏時的情況,而象是十餘年後密司立對提二世東討塞人以後的情況。他認為張騫停留在大月氏時,塞人已在大舉入侵安息,木鹿已落入塞人之手,因而安息當時不可能濱臨媯水。他又說奄蔡原住地既然在鹹海東北,安息只有到了密司立對提二世東討成功後,才佔領了媯水下游馬薩革泰諸部落地區,從而才能和奄蔡接境;同時收復了木鹿,安息國境才再臨媯水。據此,塔恩竟認為司馬遷曾把日後的傳聞「羼入了」張騫的報告之中,這就大大貶低了《大宛傳》的史料價值。
其實,這樣論證是不正確的。我們認為安息國境濱臨媯水正是張騫停留在大月氏時的真實情況。關於安息王弗拉特二世統治時期的史料確很貧乏,但我們知道他的前一朝,即密司立對提一世統治時期,曾兩次攻入衰微的大夏。第一次他不僅越過了阿利厄斯河(Arius),而且在大夏屯據了一個短時期。第二次他又把大夏王黑黎歐克里(Heliocles)打了個慘敗,此役之後,安息曾將木鹿佔領並控制了一個長的時期,這就使安息的東北邊境正「臨媯水」。當張騫在公元前129至128年旅遊在大月氏、大夏的時候,木鹿大約正在安息人手中,並以之為抵禦北方塞人保衛邊疆的重鎮。再者,僅根據西方的零散史料,實在很難斷定塞入侵入安息的確實年月。[19]根據《大宛傳》,張騫西使時對於塞入侵入安息並殺害弗拉特二世這件大事顯系毫無所知。對此點只有兩種可能的解釋。一是張騫在大月氏、大夏時只「傳聞」得安息一些情況,因此他對安息的事知道得很少。二是塞人侵入安息一事,實發生在張騫自大月氏動身回國以後。我們考慮當時全面情況,認為後者較近事實。如果這個推斷不錯的話,這就又一次證明中國古代文獻史料對於搞清楚中東、中亞各國古史有重要價值。至於「北有奄蔡」一句,塔恩的解釋過於呆滯。細讀《史記》、《漢書》有關西域各國疆域地望的記載,就知道「東為某國」、或「某方與某國接」等語,有時固然指的是毗鄰接境的國家,但有時則指的只是方向。此段文字中的「北有奄蔡」實是後者。屬於塞人之一支的奄蔡(Aorsi)部落聯盟居住在鹹海東北的草原地帶,其南是馬薩革泰人、薩卡拉瓦克人(Sacaraucae)及達伊人等游牧部落,介在於奄蔡與安息之間。不過從漢人看來,這些都是「小國」,所以張騫說安息「北有奄蔡」,只是由於奄蔡當時是這一帶草原上比較強盛的「大國」。我們不應象塔恩把這幾個字解釋得那樣呆板。
對於「臨媯水」這一點,白鳥庫吉的解說則更不確。[20]他認為由此三字即可證明花刺子模和達伊當時都在安息版圖之內。這種說法不僅沒有任何史料足資憑證,而且和後來塞人入侵安息的全部史實相矛盾。其實,安息的木鹿地區所濱臨的媯水只是媯水的中段,而媯水下游西岸奇瓦地區則是花刺子模人的住地,安息人與馬薩革泰人正是在媯水西岸一帶邊境上互相對壘。認為「臨媯水」便必然意味著拓境已至鹹海,那樣論證就過於簡單了。
我們既已確知安息東境濱臨媯水的情況,那麼《大宛傳》中所說的「東界去王都數千里」,就容易解釋了。
《漢書·西域傳》說「安息國,王治番兜城」,《後漢書》說「安息國居和櫝城」。番兜、和櫝同指安息初期的都城,希臘人名之為黑卡同卑羅斯(Hekatompylos)。黑卡同卑羅斯本不是該城安息的原名,而只是希臘人給它起的別名,意為「百門之城」,是說該城處在安息國的中心,很多條大道從這兒通往各地;至於安息的原名則已不可考。[21]夏德認為番兜系古波斯帕爾圖發(Parthuva)一字的譯音,亦即喜羅多德(Herodotus)所說的Parthoi;《後漢書》中的和櫝可能相當於Vologesia,則全系臆測,不足憑信。[22]白鳥庫吉認為番兜、和櫝均相當於希臘人伊西達爾(Isidor)所撰《安息驛路志》中所說的Parthau,[23]亦屬可疑。顧失密(Gutschmid)認為和櫝恐是斯特拉伯(Strabo)所說的Karta,或即是阿利盎(Arrien)所說的希爾加尼亞的首府Zadrakarta,這說法更顯然是臆測。[24]關於番兜、和櫝二字的對音,目前中外史家還沒有妥善的解釋,但比較諸說,似把它看做相當於黑卡同卑羅斯較為妥當。此城今日已不存在,考古學家推測應在今伊朗的丹凡(Damghan)或沙魯德(Shahrud)附近。
《史記》、《漢書》都沒有明確指明距王都二千里的「東界」的所在。《後漢書·西域傳》則說:「其東界木鹿城,號為小安息,去洛陽二萬里」。木鹿城即Zend-Avesta中所說的Mouru,希臘人的Alexandria Margiana,塞流息王朝時代曾改名為Antiochia,中古以降稱為Merv,中外史家均無異議。上文已說過,安息在密司立對提二世時東討塞人,收復木鹿,東北邊疆復臨媯水而與大月氏為鄰。從此以後,木鹿便成為安息的東北邊防重鎮和重要的商業城市。到安息來的漢使首先必須經過木鹿城,所以《後漢書》中把「東界木鹿城」看得很重要。這情況在西漢時代應亦相同。《史記》、《漢書》都說「東界去王都數千里」;《後漢書》又說「和櫝城去洛陽二萬五千里」,「木鹿城去洛陽二萬里」,則王都和櫝與木鹿之間為五千里,與《史記》、《漢書》說相近。《後漢書》接著又說,「自安息(指王都和櫝)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蠻國(Ecbatana),從阿蠻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賓國(Ktesjphon)」,以這樣的里程來衡量和櫝與木鹿之間的距離為「五千里」,或「數千里」,正是如實的記載。
上文已將本節開頭所引《史記》、《漢書》三段文字中有關安息歷史,地理的一些疑難之處,試作了初步解釋。關於引文中涉及物產風俗諸事,不擬詳談,其中只有兩點應在此略提一下。《史記》說安息「以銀為錢,錢如其王面;王死,輒更錢效王面焉。」《漢書》說「亦以銀為錢,文獨為王面,幕為夫人面;王死,輒更鑄錢」。按多年來中東一帶考古發掘所獲得的古安息錢幣很多,足以充分證明《史記》,《漢書》記載的正確。安息王弗拉特二世統治時期所鑄錢幣,正面是王面,背面是摩薩(Musa)的面,只是摩薩是王的母親而非夫人。[25] 「王死輒更鑄錢」,是古代中東與印度次大陸西北部諸國――安息、大夏、貴霜、以及塞種諸小國的普遍風俗,已久為該地區的古史與古錢幣學所證實。《史記》、《漢書》又提到「書革旁行為書記」。革指羊皮。但據勞林生(Rawlingson)的研究,安息普通是以麻布作書寫材料;至其晚期,才從西方學得使用紙草(papyrus)。[26]
㈧ 從愛到恨,移民大國的美國和文明古國的伊朗,有著怎樣的歷史
美國和伊朗的關系,備受全球關注。今天,不說政治,只談談歷史文化。美國和伊朗,確實是移民國家和文明古國的比照,這兩國的歷史相差甚遠。
一、伊朗
伊朗,一個人口低於1億,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里的伊斯蘭國家,和大國相比,其數據聽起來不算太響亮,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文明古國。
美國,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伊朗,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兩個國家,兩種意識形態,不能相提並論。
【若有不同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㈨ 以色列 伊朗為什麼在敘境內
以色列和伊朗的關系很難說清楚他倆是又愛又恨再加上美國、俄羅斯、中東各國的關系以色列不可能發動對伊朗本土的大規模戰爭而伊朗也根本就沒那麼強大的實力(只是這幾年美國在中東的行動把伊朗彰顯出來了而俄羅斯對伊朗的態度是會變的不希望伊朗的勢力在敘利亞持續擴張的)我感覺以色列和伊朗在演戲給美國和中東國家看他倆近些年根本就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直接交鋒
以色列為何不打擊伊朗本土,而是去打擊在敘伊朗基地呢?以色列雖然霸道,但是伊朗也不太好惹。伊朗進軍敘利亞本身是將陣地前移在先,打破了中東原有的格局,對以色列的地緣政治安全造成巨大威脅。以前伊朗、以色列隔空交手,打嘴炮多於實際。但是伊朗大軍進軍敘利亞,形勢就完全變了,變成了伊朗將刀鋒抵到了以色列咽喉,對於只有兩萬多平方公里土地,800多萬人口的以色列來說,面對如此強敵靠近,豈能不緊張?
至於,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打死伊朗駐敘利亞的軍人,這也是在告訴伊朗不要利用敘利亞的基地來「騷擾」以色列,否則以色列將會用數倍去奉還!這些都是兩國交惡過程中的小打小鬧,戰場都在敘利亞並沒有涉及對方的領土,既然伊朗利用敘利亞的基地「挑釁」,那麼以色列也只能是跨境打擊駐敘的伊朗軍隊!這是必然也是正常的!目前,雙方都是「嗓門」很高!但是都在極力的控制局勢的發展,還都不願意去直接交戰,政治可以解決的事情,沒必要使用武力!
㈩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都是什麼,,,具體事例也打出來。。謝謝啦 我全部的金幣都在這里
鏈接:
世界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