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人為何極度反感被稱呼為阿拉伯人
很多對地理知識並不了解的人,可能會認為中東地區可能只有阿拉伯人,似乎阿拉伯人和中東已經捆綁在一起。想到中東大都想到伊朗,想到伊朗大都想到中東。
但是為什麼波斯人要更換他們國家的名字,如果名字一直是波斯,豈不是讓更多的人清楚他們就是波斯人。可能是因為希望國家能更好的蛻變吧。
他們看來,波斯代表的過去,伊朗代表的現在未來。但是伊朗的知名度還是沒有波斯高,這也讓很多人產生了一些誤解,認為他們是阿拉伯人,其實不然。
『貳』 伊朗人為什麼討厭阿拉伯人,討厭土耳其人
伊朗和塔吉克人明顯就是歐羅巴人種,他們應該與歐洲更靠近些吧,而中間卻夾著阿拉伯人和突厥人的國家,當年就是這些人的侵襲將他們與歐洲分隔開去。
『叄』 政教合一是一種落後制度,為何伊朗人卻很支持
從世界宗教分布來看,伊斯蘭教絕對是最大的宗教組織,現在全世界伊斯蘭教國家達到50多個,而且穆斯林國家還在不斷擴展。可是為何只有伊朗走上了那樣一條,政教合一,在外人看來十分落後的的道路呢,其實政教合一就目前在伊朗局勢發展看來,是符合伊朗國民發展的。
加上伊斯蘭教本身教派分化,矛盾激化,在被遜尼派穆斯林包圍的情況下,作為唯一的什葉派穆斯林必須進一步凝聚力量,統一思想,這樣才能夠繼續對抗下去。其次,為了在伊斯蘭教義上進行探索,謀求反世俗化道路,堅定伊斯蘭國家發展道路,政教合一的實踐也是必經之路。
『肆』 為什麼伊朗人自稱雅利安人,納粹也自稱雅利安人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
伊朗人。
原因:首先希特勒的第三帝國說自己是純種的雅利安人,其實就是無稽之談,希特勒僅僅因為德國和北歐人金發碧眼的特徵,就給自己認了這個祖先。
這種行為沒有根據,但是很聰明,就像曹操說自己是曹參的後代,袁世凱說自己是袁崇煥的後代,現代歐洲的匈牙利說自己是匈奴後代一樣。都已經被基因實驗證實失實,但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祖宗厲害。
其實德國人僅有18%的雅利安血統,甚至比不上我們20%血統的維吾爾族。而被他認為是劣等民族的東歐斯拉夫人,雅利安血統卻超過了百分之五十。
伊朗人也說自己是雅利安人,要是誰說「你們阿拉伯人」他們一定跟你急。甚至伊朗國名IRAN就源自ARYAN雅利安。
的確伊朗人是當今世界上最純種的雅利安民族。印歐語系就是起源自進入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他們祖先們的輝煌歷史的確可以用來吹。
(4)伊朗人為什麼特別信賴古蘭經擴展閱讀:
雅利安人(其出現於印度西北部已為《梨俱吠陀》所證實)從印度次大陸之外,通過一次、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連續多次的遷徙,到達了他們當時佔領的地區。
這一遷徙的最後階段距《梨俱吠陀》開始編成的時間不可能相去太遠,但同時也必定過去了一段足夠的時間。
印度歷史上有關於雅利安入侵的記載。印度的四種姓是按膚色深淺而設置的,其中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即來源於征服者:淺膚的雅利安人。
波斯歷史上有名的米底人和波斯人都是雅利安人後裔。古希臘和古波斯的歷史學家提到的塞西安、撒爾馬希安、馬薩革泰和阿蘭聊人也是雅利安人直裔。
歷史上,雅利安人摧毀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正是由於雅利安人有一段輝煌歷史,後來許多國家和民族宣稱雅利安人是其祖先。
波斯人宣稱是古雅利安文化的繼承者。塔吉克人也是如此宣稱。波斯人最忌諱別人把他們看作是阿拉伯人。其實古代的波斯人並不信伊斯蘭教。
在近代,納粹錯誤地將金發碧眼的日耳曼人定義為雅利安人,實際上兩者毫無關系,相距甚遠。
『伍』 伊朗人為什麼喜歡和德國人攀親戚
因為伊朗人和德國人一樣屬於所謂的雅利安人種,IRAN其實就是雅利安國家的意思。
『陸』 為什麼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
伊朗總是一個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熟悉,是因為這個與美國為敵的國家經常會出現在媒體上;陌生,是因為這個國家總體上還是比較封閉。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伊朗是阿拉伯世界的成員,這實在讓驕傲的伊朗人頭痛不已,他們恨不得告訴每一位前往伊朗的行者:我們不是阿拉伯人!那麼,為什麼不是?
人種不同
伊朗,Iran,意指雅利安人的家園。在整個中東地區只有伊朗是雅利安族(Aryan),與屬於閃族的阿拉伯族源迥異。西方人口中的「波斯」概念,其實遠遠小於伊朗。波斯一詞源於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的波斯帝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波斯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支部落,除此之外還有米底人和帕特人。
那伊朗人的容貌究竟長什麼樣?只要看看波斯波利斯上的浮雕便可一目瞭然。
語言不同
很多人以為伊朗的蝌蚪文是阿拉伯語,但事實並非如此。從古至今,波斯語始終是伊朗的官方語言。波斯語屬印歐語系,我們中國人從小學到大的英語就屬印歐語系。所以,波斯語的語法在很大程度上與英語十分相似。
但阿拉伯語屬於閃含語系,和猶太人說的希伯來語同屬於一個語族。波斯語比阿拉伯語多四個字母,[p]就是其中之一。對伊朗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大概知道波斯波利斯,這一波斯帝國的象徵就位於伊朗的法爾斯(Farsi)省,「法爾斯」其實是阿拉伯人口中的「波斯」,因為在阿拉伯的28個字母中沒有p這個音,於是原本的Parsi被阿拉伯人叫成了Farsi,遺留至今。
數字不同
幾乎全世界都在用阿拉伯數字12345……,伊朗人至今仍在用自己的波斯語數字,即使是酒店送行李的行李員,也從不會用阿拉伯數字標注你的房間號。
宗教不同
伊朗是個奇怪的國家,他如今屬於伊斯蘭共和國,但古老的索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卻是他們文化的根。拜火教,顧名思義,他們崇拜火,隨之催生出跳火節這樣的傳統習俗,也是伊朗人喜歡吃西瓜和石榴的原因,象徵紅紅火火,多子多福。
文明不同
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統治下的伊朗盛極一時,先後征服埃及,巴比倫,小亞細亞,及愛琴海中的某些島嶼。當時的伊朗文明程度極高:政治上,國家政權機構設置和管理十分成熟,文化藝術上,《阿維斯塔》匯集了雅利安人最古老的神話傳說,阿契美尼德王朝經濟富足,文化飽滿。隨後崛起的薩珊王朝與東羅馬帝國並稱世界雙雄。
公元7世紀,伊朗被阿拉伯伊斯蘭大軍征服,從此成為伊斯蘭世界中的一員,但當時伊朗的文明程度遠遠高於剛剛脫離蒙昧野蠻的阿拉伯文明。阿拉伯文明無論在政治制度還是文化習俗上,深深地受波斯文明影響,甚至有美國學者說過這樣一句話「阿拉伯帝國在各個方面完全波斯化,只保留下兩件東西,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
『柒』 為什麼有很多伊朗人移居美國後不關心伊朗卻總是按照伊朗人的生活方式
習慣而已,很難改掉的。
特別是生活習慣,一旦成型,一輩子都很難改掉,不管移民到了哪裡。
全世界的人都是這樣的。
『捌』 阿拉文化就是穆斯林文化嗎伊朗人也信伊斯蘭教為什麼不承認自己是阿拉伯人
阿拉,你說的是阿拉伯文化吧,阿拉伯是一個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但受到伊斯蘭文化的強烈影響。但還不能稱為伊斯蘭文化,因為伊斯蘭教文化是世界性的,不是一個民族的。你說的穆斯林文化,就是伊斯蘭文化,穆斯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人,通俗的說法都是以伊斯蘭文化為准。
伊朗: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但伊朗本身就不是阿拉伯人啊,是兩個不同的民族。當然不承認自己是阿拉伯人,但他們是穆斯林,都是穆斯林。
而且伊朗一直是一個非常驕傲的民族,和國家,他們有燦爛的文化,相比同時代的阿拉伯,要比阿拉伯先進的多,這也是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一直不和的原因。
相比呢,韓國和中國,韓國的文化大多是中國的,包括節日,語言等等,但韓國人幹嘛還極力讓自己擺脫中國的影響呢,還把自己首都漢城的名字改了。 為什麼呢,呵呵, 伊朗不會擺脫伊斯蘭文化,但絕不會和阿拉伯一樣的。
『玖』 伊朗婦女外出時為什麼要戴面紗,披黑袍
因為伊朗和阿拉伯那些中東國家大部分都是穆斯林,戴面紗是穆斯林的風俗。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宗教的人,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穆斯林信仰古蘭經中的真主(造物主),在穆斯林看來,眼睛看到的,儀器檢測到的,都在真主掌控的范圍內。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傳達經典《古蘭經》的聖人。
禮拜內容
每一個禮拜動作又有六項儀則,稱為「六儀」,或稱「拜內六件天命」。「六儀」是「抬手、端正、誦經、鞠躬、叩頭、跪坐」等。由於教派、教法學派的不同,在禮拜的某些細節上也有差異。
禮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時受鍛煉,對修身養性、保持心靈純潔、提高思想和認識境界,具有積極意義。
當時,北風凜冽,寒風刺骨,而會禮的回族都席地而坐,靜聽宣講,沒有絲毫浮動現象,上萬人自動排班,有條不紊,行列整齊,動作一致,沒一人喧嘩早退。
『拾』 伊朗人為什麼這么自信,可以說是自大了
自信有一個度、過了就是自負. 乍看起來,自信的人與自負的人都對自我高度肯定,對自己的水平充滿信心。但,兩者充滿信心的內容並不盡相同。 自信的人,是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滿信心。首先,他們心裡非常清楚,世界的未知遠遠多於已知,自己對很多事情孤陋寡聞,不懂、不會的事不計其數。所以,他們不會看不起任何一個「庸人」、「笨人」。他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超過自己的地方。人人皆可為師,包括自己的敵人。虛心是他們的特質。 其次,世界的未知和自己的無知並不可怕。這些不但不會打擊他們的信心,反而更能激起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慾。他們堅信,只要自己肯學習、肯鑽研,多數不懂的問題可以弄懂,很多不會的技能可以學會。失敗,並不會讓他們心裡萌生多少挫敗感。因為他們認為,不管自己有多聰明,都不如「宇宙」聰明,幾次三番弄不懂、學不會是非常正常的事。為此,好學與堅不拔是他們的特質。 再次,自信的人常常能夠活學活用,在前人的基礎之上,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富於創造力是他們的又一個特質。 因此,自信的人不是「知道主義」者,而是「能知主義」者。 自負的人,是對自己以往取得的成果和自己的聰明程度充滿信心。他們才是不折不扣的「知道主義」者。他們深信,自己比別人聰明得多,別人什麼事都不如自己門兒清、玩得轉。「天下皆笨我獨精」,是其慣有的心態。他們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無知」,相反,他們認為該知道的東西自己早早地全已知曉。為此,他們常常在心底里暗暗地蔑視這個人或公開地嘲笑那個人,因為「那個傻瓜、那個蠢貨連這點都不知道!」毫無疑問,驕傲是自負者的特質。 因為一向自信滿滿、自以為是,一旦遇到自己「馬失前蹄」的情況,自負的人會立時產生強烈的失敗感,並馬上找客觀原因為自己的「失敗」進行開脫,務求最大化地較少面子上的難堪。他最不能受的就是別人認為他「不行」、「不靈」。 概括地說,自信的人習慣向無知看、向外看、向他人看、向未來看;自負的人喜歡向已知看、向內看、向自我看、看過去看。顯然,自信的人是一個開放的人,而自負的人是一個具有封閉傾向的人。 結果,我們看到,任何一個自負的人都成為不了某一專業領域中的級人物。他們充其量被自己或周圍的人認定為一個聰明人,受人羨慕並招人討厭。而一個自信的人,雖然並不總能名傳青史,但即便終身默默無聞,年長後也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民間的智者,受人尊重並施人歡樂。 還有一種人,介於自信者與自負者之間,似乎具有「自信」與「自負」的雙重人格。這種「混合」人,其實是一個在理性上仍欠把火候的人。如果此君肯於有意識地撇去自負的成份,完全皈依於自信,則對自我,真是「善莫大焉」!(摘自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