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總統魯哈尼為什麼下台

伊朗總統魯哈尼為什麼下台

發布時間:2022-08-06 14:04:28

① 魯哈尼要求美國邁出「第一步」,為何外界一致認為兩國關系前景慘淡

外界的想法並沒有錯,兩國關系慘淡主要是因為兩國誰都不肯邁出第一步,都希望對方來首先解決問題。美國與伊朗的關系現在並不太好,因為美國處處希望打壓伊朗,而且因為伊核問題兩個國家一直處於一個對立面當中,所以關系非常的微妙,然而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其實都希望能夠有效的調節兩國關系,魯哈尼也明確表示希望美國邁出第一步,但這其實是個不好的信號,因為每個國家都在希望對方邁出第一步,誰都不肯先站出來解決問題的話,事情就得不到解決,兩國的關系就會一直這樣僵持下去。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有國家從中間牽線,然後讓兩個國家建立起聯系友好對話。伊朗和美國現在都希望對方能夠主動站出來先來解決這個問題,這事就應該有國家從中間牽線,讓兩個國家友好交流才能解決問題

② 為什麼,伊朗總統要在「嚴厲復仇」議案上簽字

山雨欲來風滿樓。面對欺人太甚的美國,伊朗決定出招了。自伊朗從對美軍駐伊拉克阿因阿薩德基地的導彈襲擊結束後,美伊就保持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雖然雙方進行過劇烈的斗爭,但最終都沒有搞個魚死網破的結局,因為美伊雙方,乃至全世界都不想看到中東再次爆發大戰,而引發新的能源危機。


總之,面對復雜的亂局,伊朗沒有直接跟美國宣戰,而是選擇了一種雷聲大雨點小的復仇方式,恐怕就是想營造一種團結穆斯林世界的狀態,維持住這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吧。

③ 為什麼內賈德高調宣布,不會重新出山,不會競選伊朗總統

伊朗前任內賈德是一位政治強人,既是一位「反美總統」,也是一位「平民總統」。坊間傳言內賈德被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令逮捕,不知這個消息是真是假。但是,內賈德目前被打入政治冷宮是不爭的事實。

有消息稱,由於美國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的制裁,伊朗內部出現一些執政危機,相對溫和的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可能下台。那麼,「反美總統」內賈德還能卷土重來嗎?

④ 伊朗大選結果出爐,超級強硬派總統上台,將親華抗美進行到底,你怎麼看

據路透社6月19日報道,伊朗總統大選結果公布,萊西以支持率62%獲得總統大選,變成伊朗新一屆美國總統,將要卸任的美國總統魯哈尼對新美國總統表述了慶賀稱「我慶賀人民的選擇」。

依據半島電視台報道稱,跟萊西市場競爭的別的三位侯選人的團體票也比不上他多,三位侯選人現階段也對萊西表述了慶賀。

據新聞媒體,現階段伊朗與美國中間緊緊圍繞伊核協議的巴黎商談早已貼近序幕,根據各層面的考慮到,美國表明將撤銷對於伊朗的絕大部分封禁,因而,在萊西上台後,美伊關系將有一定的緩解。可是,伊朗所遭遇的內憂外患的局勢將有一定的轉好,可是,對立很多年,美伊彼此整體對立的趨勢不容易產生實際性的更改,伊朗親俄、親中,協同中國俄羅斯抵抗美國的現行政策短期內內不容易產生變化,而作為非常強硬派的萊西上台後,極有可能會將「親華抗美」開展究竟,這恰好是美國所擔憂的,歐美國家更期待一個親密接觸西方國家的伊朗美國總統上台。

⑤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為什麼收回辭呈

12月5日據法消息,黎巴嫩總理哈里里正式收回辭呈。

11月29日,哈里里就曾表示,「目前所有問題都在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如果積極的情況能繼續保持下去,他將收回他此前遞交的辭呈,繼續擔任黎巴嫩總理。

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曾稱,哈里里受到沙特方面「脅迫」而辭職。伊朗總統網站8日發表魯哈尼的聲明,他也指認沙特「強迫」哈里里辭職,是「史無前例」的行為。12日,哈里里曾發表公開講話,稱自己是自由的。

隨後,經過法國的調停和斡旋,應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邀請,哈里里和妻子,於法國當地時間18日早上抵達巴黎,並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唔。同一天,黎巴嫩總統府證實,哈里里准備於22日回國。

⑥ 伊朗總統魯哈尼為何拒絕外長賈瓦德·扎里夫的辭職

因為扎里夫是伊朗總統魯哈尼的忠實盟友,現在的伊朗一位核問題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因為美國的制裁,伊朗國內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魯哈尼已經受到國內民眾的不滿了,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額盟友扎里夫再辭職,對他的執政會有很大的沖擊力,而且他也需要扎里夫對伊朗核問題跟美國繼續談判。

很明顯魯哈尼如果批准了扎里夫的辭職請求,他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孤家寡人,因為國內的反西方派已經對他和扎里夫提出了批評的聲音,在這個時候他們也需要一道去面對問題

⑦ 為什麼伊朗總統拒絕與美談判

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地時間周一簽署了恢復對伊朗實施制裁的行政命令,第一批經濟制裁措施從周二午夜開始生效。「任何與伊朗做生意的國家都不能與美國做生意」,特朗普7日一早就通過推-特對制裁措施進行最簡明的注釋。他還說,這將是「最痛苦的制裁措施,而且到11月還將升級到一個新的高度」。

「團結一致才能更快渡過制裁難關」,伊朗強硬保守派大報《宇宙報》7日援引伊朗總統魯哈尼的話稱:「制裁將會帶來壓力,但我們將團-結-起-來克服。」

魯哈尼在美國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即將正式生效前幾個小時,發表了電視講話。他強調,本屆伊朗政-府從一開始就一直將談判與互動作為座右銘,並將繼續如此。但那個聲稱要談判的人(指特朗普)應該懂得談判的首要規則是誠實,可目前聲稱想要談判的人就是那個在未經任何談判的情況下退出所有已簽署的國際協議的人。魯哈尼表示,美國一邊聲稱要談判,一邊又對伊朗實施制裁,這毫無意義。美國的目的就是想要在伊朗國內製造分裂和混亂,「他們想要對伊朗發動心理戰,使伊朗人民產生分歧」。他表示,美國在世界上現在已經孤立,美國將會對其實施制裁感到後悔。魯哈尼呼籲伊朗國內團結一致對抗美國制裁。

當天幾乎所有伊朗報紙都在報道魯哈尼的講話,但側重點不同。7日出版的伊朗《信息報》引述魯哈尼的話稱:「假如美國能夠展現出誠信,伊朗始終准備好進行談判。」伊朗國內分析認為,魯哈尼對是否與美國談判的表態謹慎微妙,一方面,他明確表示不會在美國的施壓下與美國談判,但他同時強調,現任政-府一直以談判與互動為座右銘,顯然並沒有完全關閉與美國談判的大門。

在魯哈尼發表講話之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敦促伊朗接受特朗普的談判建議。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博爾頓稱,伊朗應該注意到特朗普的協商意願。「他們可以接受總統的協商提議,以徹底和確實可證實的方式放棄其彈道導彈與核武計劃,」「如果伊朗領導人希望擺脫承受壓力的局面,他們應當過來坐下。而在協商進行過程中,壓力是不會減弱的。」

坦誠相待才是最基本的禮儀。

消息來網易新聞。

⑧ 伊朗內亂會如何收場

席捲伊朗的抗議浪潮仍如火如荼,暴露了這些年伊朗發展的底色。這場最初由保守派挑起、意圖打壓改革派的示威已完全走樣。一片喧囂中,通脹失業、伊斯蘭神職人員腐敗、伊斯蘭革命衛隊蠻橫、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深度介入和負擔、甚至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都一個個成了靶子。

當前,抗議者要求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雙雙滾蛋,這場運動的性質已經演變成反對伊斯蘭政教合一、要求哈梅內伊下台並尋求政權更迭和制度革命的政治事件。1979年的伊斯蘭革命終結了巴列維王朝,2009年的抗議浪潮支持了體制內的改革派,而這次運動的指向就是顛覆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翻版的"白色革命"噩夢

大規模遊行抗議背後往往能看到民生的艱困。這一次示威抗議在伊朗各地的蔓延,最初動因上看不像是中產階級追求公平正義,也不像是外國敵對勢力的搖旗蠱惑,更多的像底層百姓的絕望和揭竿起義。

2017年,伊朗全國失業率超過13%,年輕人失業率更是高達40%,伊朗全國有近三百萬人為溫飽發愁。據說近段時間,由於禽流感等因素,雞蛋和禽肉價格漲幅一度高達40%,而伊朗人食譜中最常見的洋蔥價格居然從2-3塊錢人民幣一個猛漲到約10元一個。

當然,民生只是內亂和改革最直接和基礎的動因。而人心思變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是最難把控的。在這點上,巴列維國王上世紀60-70年代推動的"白色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注腳。巴列維雄心勃勃,試圖通過一系列的經濟和社會改革,引導伊朗變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改革之初,伊朗國力蒸蒸日上,號稱"世界第九富國",但在短期的繁榮之後卻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伊朗經濟盛極而衰,良苦用心的"白色革命"換來的卻是巴列維的"王冠落地"。

伊朗現任改革派總統魯哈尼與巴列維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有著良好的動機和糟糕的結果。2009年爆發的遊行示威,主流民意是支持改革派的。2013年上台的魯哈尼也被民眾寄予厚望,2015年伊核協議的簽署是魯哈尼的巨大政績,他原以為由此伊朗就可以逐漸擺脫西方制裁,增加石油出口和吸引投資,從而提振本國經濟和改善民生。但流入緩慢的歐洲資本、繁重的援外負擔、失敗的經濟政策、居高不下的物價,魯哈尼並未能迅速扭轉伊朗的經濟局面,普通伊朗民眾也沒有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經濟利好,一場本可以消失於無形的內亂就此爆發。

變革中的政治失序是危險的,魯哈尼和巴列維都嘗到了失敗的苦果。對魯哈尼而言,不但要發展經濟,又要抵擋來自保守陣營的圍攻,還要促進社會開放和民主化進程,同時還面臨職權有限的困局。

失序後如何恢復

當下的抗議示威活動,已經對體制內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失去了信心,訴求也不再是改革和改良,而是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完全推倒重來。

抗議浪潮能否最終推翻現存的伊斯蘭神權統治,這取決於在社會急劇變革中,有多少新的社會集團被迅速動員起來並捲入其中,目前來看現政權出現傾覆的可能性並不大。如果抗議被鎮壓,結果也相對簡單,伊朗體制內的保守派會暫時得勢,社會矛盾也會暫時被掩蓋和調和。

如果說抗議活動曠日持久,甚至最後推翻了現政權,那伊朗的轉型將是非常復雜和充滿變數的。對一個國家來說,政治動盪後最終都需要恢復秩序,而恢復秩序需要權威。最後如何收場,要看社會的決定力量,在埃及如果論選舉,占人口多數的穆兄會勝利了,但埃及軍隊是政治最終的穩定力量,泰國的情況也類似。國家失序後無法恢復秩序是危險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個強大能制衡政治參與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必須在政治參與之前做好,否則就容易出現政治不穩定的頑症。伊朗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出現了秩序重建,當年的群眾運動催生了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政權,而這種沒有良好制衡能力和政治參與的體制一旦瓦解,風險系數是極高的,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阿富汗。

而從地緣上來看,不管這場伊朗內亂最後被鎮壓或者取得如"顏色革命"般的成功,伊朗都毫無疑問會從其"八爪魚"般的國際干預中進行收縮。伊朗在敘利亞、黎巴嫩、葉門的胡賽武裝的觸角會縮回來一些,這有利於美國和中東權力的再洗牌。當然,對於美國來說,既希望伊朗政權發生變化,又擔心其中無限的風險。

作者:許輝(國際時政觀察者)

- END -

微信公眾號:華語智庫(huayujunshi)

雲集優秀記者,匯聚一流專家,實名專稿、權威分析、深度評論,最靠譜的原創資訊。關注「華語智庫(huayujunshi)」官方微信號可查看更多專家評說,按國家查詢文章內容列表。

⑨ 伊朗外長扎里夫辭職,總統魯哈尼為什麼不批准

因為扎里夫對總統魯哈尼來說,是一個強有力的助手。扎里夫在位,伊朗的外交事務就不需要總統魯哈尼煩心。一旦外長扎里夫辭職,魯哈尼將面臨更大的政治壓力。

⑩ 伊朗國內的強硬派,為何一直受到伊朗最高領導人的打壓

伊朗國內目前的狀況堪憂,所謂的伊朗最高領導人打壓強硬派無非是兩個黨派之爭,伊朗總統代表的是伊朗國內的溫和派而伊朗的精神領袖則代表著伊朗的強硬派,兩個派別之間的想法一直都不一致,主張也不一樣,而現在由於美國對伊朗實施制裁,並在之前主動單方面撕毀了乙核協議,所以現在強硬派在伊朗國內重新崛起,此時作為溫和派的代表,伊朗總統魯哈尼不得不在各個方面上打壓強硬派。


在美國的步步緊逼之下,伊朗本來就不穩定的政權開始發生了更大的動盪,產生了嚴重的內訌,而國家在內憂外患之際還自己搞內訌無疑是很危險的,伊朗總統作為溫和派的代表,既是為了打壓強硬派,也是為了讓全國人民上下一心渡過難關,所以才這么打壓強硬派。

閱讀全文

與伊朗總統魯哈尼為什麼下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有多少國家支持 瀏覽:958
中國四大名面是什麼 瀏覽:929
英國陸地怎麼畫 瀏覽:399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研究生論文什麼時間交 瀏覽:991
伊斯蘭自由大學在伊朗怎麼樣 瀏覽:392
中俄為什麼不向伊朗賣武器 瀏覽:886
北斗導航和伊朗導彈哪個好用 瀏覽:460
cj物流在中國哪些港口 瀏覽:715
印尼人用什麼軟體復仇者聯盟 瀏覽:80
美國推出伊朗核協議目的是什麼 瀏覽:259
印度國歌是做什麼的 瀏覽:259
印尼甜餅怎麼做 瀏覽:508
伊朗擊落的客機上都是什麼人 瀏覽:620
巴沙爾和伊朗哪個厲害 瀏覽:911
日本人最不敢去的中國城市有哪些 瀏覽:191
中國怎麼當獵人 瀏覽:821
義大利法國哪些東西值得買的 瀏覽:140
茶產自中國的什麼地方英語怎麼說 瀏覽:617
伊朗語山羊怎麼讀 瀏覽:719
義大利時尚品牌是什麼品牌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