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個國家飲食有什麼特點和習俗
各國風俗習慣
中東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穆斯林都視未放血的動物為禁品,禁食豬肉、狗肉、貓肉,一般也禁食魚肉、馬肉、驢肉。多數的阿拉伯人不喜歡吃海參、螃蟹等食物,也不食無鱗魚。接待來訪穆斯林客人一定要安排清真席,特別要注意冷盆中不要出現豬肉,和他們不吃的其它一些食物。古蘭經規定,穆斯林在正式場合嚴禁飲用含酒精的一切飲料,但在公開場合各國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國家在餐桌上可以擺酒杯,酒杯里可以放礦泉水、桔子汁等飲料代替酒。有的國家自己不喝,但其他人飲用他不反感。但有的國家要求桌子上只能擺水杯,不能出現酒杯。有的不喝烈性酒,有的連啤酒也不能喝。這些對酒的忌諱程度是不一樣的,在接待不同國家的客人時要具體了解清楚。對完全不喝酒的人,如果有講話是不能祝酒的。
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每年有齋月,齋月是按回歷推算的。在齋月里日落之後、日出之前不能吃喝,所以來訪、出訪時都要盡量避開這個時期。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面向聖城麥加方向祈禱5次,就是說有晨禮、有響禮、有脯禮(每天3點到5點)、有昏禮、宵禮。他們(穆斯林)都自帶小地毯,到了鍾點就朝麥加方向做禮拜。碰到這種情況應給予理解,不要新鮮好奇,看熱鬧、或笑話人家,要注意避開他們朝拜的方向。伊斯蘭國家規定星期五為休息日,一般要到清真寺做禮拜,如果正好碰到星期五要注意人家的這個習俗。注意安排時間讓人做禮拜。進入清真寺前要脫鞋,在參觀清真寺時一定要注意不要穿破損的襪子。
穆斯林一般都認為左手是臟的,忌諱用左手給人傳遞物品,特別是食物。在穆斯林家裡做客,主人有時用右手抓一些肉、米飯分給大家,這時不要拒絕、不能表現出為難的樣子,不願意接受。接受主人遞茶的時候,我們一般都認為用雙手接比較文明,但在穆斯林國家你要注意不要雙手接,要用右手接。給穆斯林遞東西時,千萬注意不要上左手。有些伊斯蘭國家,如伊朗、沙特,婦女外出時必須要穿恰兜,這是一種能將頭部及全身罩住的黑色長袍。現在象一些年輕的姑娘不太喜歡穿這種東西,因為它不方便,她們就穿man tong,這是一種類似風雨衣的寬松袍子。對於外國婦女雖然不強制一定要穿恰兜或man tong,但一定要戴黑色頭巾,這個頭巾一般都為黑色、白色、咖啡色,把整個頭發要包起來。如果穿連衣裙,必須要長袖的,不能穿緊身的,不能露出線條,而且要穿素色的。穿裙子的話,要穿深色的長筒襪,如果是淺色的,不能是透明的。另外女士不能與男士握手,如果說一時忘了把手伸出來了,那麼就勢把手變成致意的一種姿勢。
信仰印度教的國家(比如印度、尼泊爾等國)一些風俗習慣。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奉牛為神,牛在大街小巷上走行,人車輛一定要避讓。在印度、尼泊爾很多人不吃牛肉,而且也忌諱用牛皮製成的皮鞋、皮帶。在尼泊爾黃牛被視為國獸,頸後帶駝峰的牛被視為神牛,受到尼泊爾人、特別是印度教徒的尊重。尼泊爾的法律規定,神牛和母黃牛受到法律保護,一律不得宰殺。一位印度的專家解釋了印度教禁牛的由來,他說:「牛的奶汁哺育了幼小的生命,牛耕地種出的糧食養育了人類,牛就象人類的母親一樣,所以我們非常敬牛。」
在信奉佛教的國家裡如緬甸、泰國等東南亞一帶,人們非常敬重僧侶。僧侶乘車、坐船,人們都要起立、讓位。家家戶戶都要奉齋,黎明時准備好飯菜,等待僧侶的光臨。男子一生至少要剃度一次,當過和尚才算成人,連王儲也不例外。僧侶和虔誠的佛教徒一般是素食者。另外他們非常注重頭部,忌諱別人提著物品從頭上掠過。長輩在座,晚輩不能高於他們的頭部。所以經常看到他們把姿勢壓得很低。小孩子頭部也不能隨便撫摸,有些中國人喜歡摸小孩的頭部,這是犯忌諱的。他們認為除了佛和僧長、或是父母能摸小孩的頭,算是祝福,別人摸了就不吉利會生病的。泰國人還比較忌諱蹺二郎腿,把腳底沖著他人,睡覺時頭不能朝西,因為日落西方象徵著死亡。
各國對數字還有一些忌諱,比如日本人忌諱4字,因為4字與死的讀音相似,意味著倒霉和不幸。在日常生活中禮品不送4件,劇場不用4號。
同一個手勢、動作,在不同的國家裡表示不同的意義,比如拇指和食指合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手指向上立起,在美國這表示OK,但在巴西,這是不文明的手勢。在中國,我們對某一件事、某一個人表示贊賞,我們會蹺起大拇指,真棒!但是在伊朗,這個手勢,這個動作是對人的一種侮辱,不能隨便使用,你想贊賞伊朗人不能抻大拇指。在我國一般搖頭表示不贊同,但在尼泊爾正相反,搖頭表示很高興、很贊同,他一晃腦袋你就知道他很高興。世界是很大的,風俗習慣是繁多的,要想同他們打交道,就要了解他們。我們中國人要對各國的風俗習慣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很好地同他們打交道 世界各國飲食文化 2009-09-29 17:06 作者:andrewleeeeee 我說兩句(加入討論)
法國:食不厭精的藝術點擊圖片翻頁 法國人對菜餚的要求很高,講究選料嚴格,加工精細,花樣繁復,保持原味和合理營養。菜式崇尚精美,講究款式搭配、顏色組合,講究飲食環境與就餐氛圍,對「吃」的里里外外都追求美感和意境。法式鵝肝是與魚仔醬、松露齊名的世界三大美食珍品之一,是法國的傳統名菜,在歐美其他國家的菜譜上極為少見。鵝肝的精妙之處在於它入口即化、柔嫩細致、唇齒留香、餘味無窮的感覺,可以勾起人味蕾的無限慾望。此外,法國人十分喜愛吃乳酪,乳酪品種多樣。法式菜還比較講究吃半熟或生食,牛排、羊腿以半熟鮮嫩為特點,如取材於羊羔的名菜--法式紅酒小羊排,嫩滑鮮美。 法式菜餚重視調味,調味品種類多樣。擅長用酒來調味,什麼樣的菜選用什麼酒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清湯用葡萄酒、海鮮用白蘭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蘭地等。配料中酒類和香料是兩大要素,無論是菜或點心,聞起來香味濃郁,品起來醇厚宜人。佳餚配美酒是法餐的特色。如果說法國人喝酒比喝水多,並不是玩笑話。 義大利:美味情繞Pasta點擊圖片翻頁 義大利美食與法國菜齊名,是當今西餐的主流。義大利的美食就像它的文化一樣高貴、典雅、味道獨特。 精美可口的義大利麵食、乳酪、火腿和葡萄酒是世界各國美食家追求的極致。義大利人善用米飯、面條做菜,而不是作為主食。在中國最有知名度的義大利美食就是匹薩和義大利面。匹薩薄薄的餅配上肉末、蔬菜經過烤箱一番烘烤,薄餅香和蔬菜香融為一體,光聞香味足以讓人垂涎三尺。義大利面更是有著千奇百怪的形狀:通心、螺旋、貝殼以及有餡的小包等。紅色面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黃色面在面中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甚至還有堪稱最具視覺震撼的黑色面,所有的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材,而不是色素。義大利面搭配千變萬化的沙司,再加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使得麵食都可以有上百種口味。常見的一款義大利面中,橄欖油是不可或缺的美味因子,蔬果可以增加面的視覺美感,配上香濃的芝士或者濃湯,香味襲人,讓人忍不住叫好,這才是義大利美食的難忘滋味用書 西班牙:美味也濃烈點擊圖片翻頁 提起西班牙,那節奏明快、風格獨具的弗拉門科舞曲便在耳畔響起,風光旖旎的西班牙,東面及東南面瀕臨地中海,這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西班牙人酷愛各種海鮮食品。 西班牙盛產土豆、番茄、辣椒、橄欖。在西式餐點中,它的食品烹制從表面看起來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特色,但西班牙美食匯集了西式南北菜餚的烹制方法,其菜餚品種繁多,口味獨特。有名的西班牙炸魷魚是用油酥面將菠菜、羊肉、奶酷做成的餡包起來,再放進烤箱烘烤,外焦里嫩,口味清香,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餐前下酒小菜。小蝦球用鮮蝦仁、洋蔥、鮮蛋黃、奶油、各式香料等打成餡,製成圓餅狀,在油中煎制而成,吃時佐以蒜蓉,口感清爽,是佐酒的美味佳餚。 說到主食,西班牙人最喜愛吃的就屬海鮮飯了。用鮮蝦、魷魚、雞肉、西班牙香腸,配上洋蔥、蒜蓉、番茄汁、藏紅花等燜制而成的海鮮飯清香四溢,色彩豐富。靠近鍋底的有一點焦,又脆又有嚼頭,像鍋巴,上面的香糯溫軟,加上海鮮的特有鮮味,堪稱西餐中一絕。而在夏季的餐桌上,以各種蔬菜及香料、碎冰打成的湯汁,用番茄汁再加以調和而成的湯汁、涼湯,是西班牙人最鍾愛的清涼湯品。除了這些用特殊方法烹制而成的特色佳餚外,水果、甜食也是西班牙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如蘋果卷、杏仁蛋糕等,花樣品種極多。 俄羅斯:汁濃味厚的慢餐點擊圖片翻頁 俄式菜餚在西餐中影響較大,沙皇俄國時代的上層人士非常崇拜法國,不僅以講法語為榮,而且飲食和烹飪技術也主要學習法國。但經過多年的演變,特別是俄國地帶,食物講究熱量高的品種,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烹調特色。俄國人喜食熱食,愛吃魚肉、肉末、雞蛋和蔬菜製成的小包子和肉餅等,各式小吃頗有盛名。 俄式菜餚口味較重,喜歡用油,製作方法較為簡單。口味以酸、甜、辣、咸為主,酸黃瓜、酸白菜往往是飯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備食品。烹調方法以烤、熏腌為特色。俄羅斯廚師對每一道菜品都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如果有哪一道菜缺少某種調料,寧可不賣也絕不擺上顧客的餐桌。 傳統的俄式西餐,從選材到製作工藝都應該可以達到「慢餐」的要求。而定期的歌舞伴宴,無論如何都會讓人放慢進餐的速度,味覺、視覺、聽覺的全方位享受,給「慢吞吞」找個絕好的理由。雖然俄式西餐口味與菜品上與法餐大相徑庭,但在用餐程序上的繁復程度上俄餐絕不比法餐遜色,客人到了這里不自覺地就放慢了速度。 德國:一絲不苟的美味點擊圖片翻頁 與烹飪技術舉世聞名的中國相比,德國的飲食不免人覺單調乏味,這同德國人呆板、拘泥的性格一樣不討人喜歡。但是清煮、白燉加烤制,在德國的高廚手中,也變化出百般花樣來。 一提到德國的地道菜式,香腸可謂是德國菜餚的代表作,不下百種的德國香腸吸引了世界各地美食家的目光。德國各個地區都以其特製的香腸自居,格丁根及雷根斯堡香腸自中世紀以來已享福盛名;而圖林根的紅腸和紐倫堡手指般的烤腸亦廣受歡迎。卡塞爾人則偏愛其家鄉的肝肉腸。咖喱腸是由柏林人所發明的,吃的時候將腸切成薄片,加上茄汁後再灑一層薄薄的咖喱粉,確實其味無窮。只要蘸上相配的芥醬,便可享受到每一種香腸的獨特風味。德國菜與現代快餐也有著不解之緣--現在風靡全球的快餐「漢堡包」,就是從德式的漢堡肉扒演變而成的。 吃香腸必有麵包與之相配,在麵包的生產方面德國也可稱得上是質量和數量的世界冠軍。在德國,麵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麥、燕麥、精粉與雜糧摻加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國每天出爐的芳香撲鼻的小麵包、角形小麵包、「8」字形烘餅和長麵包就有1200多種,此外,還有300多種其他不同種類的麵包。麵包是德國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 英國:那些媽媽的味道 英國菜確實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Simple」(即簡單)。簡而言之,其製作方式只有兩種:放火烤箱烤,或者放火鍋里煮。口味上喜愛清淡、酥香,做菜時什麼調味品都不放,吃的時候再依個人愛好放些鹽、胡椒或芥茉、辣醬油之類。菜餚油少、清淡,選料注重海鮮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烹調講究鮮嫩,口味清淡,連調味時也較少用酒。這種質朴的烹飪方式,有家庭美餚之稱,就好像是媽媽手下的美味。 美國:營養快捷更甚美味 提起美式飲食,中國人大概不以為然:不就是漢堡包、炸薯條、軟飲料之類的快餐食品嗎?實際上美國的飲食文化也挺豐富多彩的。傳統意義上的美式食品,包括了歐式主食,如以小麥麵粉做的麵包、意粉和糕點、奶類製品、家禽、豬肉、牛肉和海產品。傳統美式食品還引入了原產於美洲大陸或後來引種到歐洲的農產品,如馬鈴薯、玉米、南瓜、西葫蘆、番薯和花生等。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移民為美式食品加入了更多的變化與風味。自此,美式烹飪不僅用傳統的方法來烹調這些外來菜式,繼承了英式菜簡單、清淡的特點,更對這些菜式進行改良,將美國本土風味融入其中。 由於農產品產地的不同和當地移民生活習慣的差異,美國南部地區的家庭式烹飪方法,與北部新英格蘭地區或中西部的煮食方法都有所不同。路易斯安那州以法式卡真風味而聞名,威斯康星州的啤酒、乳酪和香腸頗受歡迎;新墨西哥州有獨特的德州風味;而三藩市則有融合了亞洲、美式和傳統的歐式烹飪方法的大陸菜式。美國人一般對辣味不感興趣,喜歡鐵扒類的菜餚,喜歡吃各種新鮮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式牛扒最好是三成至五成熟。外面一層肉剛熟,火候向里逐漸遞減,最裡面幾乎是生的,從熟透的肉色到嫩紅,過渡自然。蘸點盤子里調好的醬汁,清爽香滑
2. 中國和伊朗在飲食方面的差異
伊朗游牧地區的人們以牛奶、黃油和乳酪為主;在農業地區,主食是面餅、饢和米飯。他們普遍喜食被稱作「毛斯特」的酸奶子,常把米飯、肉、蔬菜和調料調在一起做成抓飯。伊朗的土庫人對羊頭肉、羊腦和羊腳最感興趣,認為其營養價值最高,所以總習慣留給小孩吃。他們也喜食羊排,吃時不常敲開骨頭吮吸骨髓。飲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多愛喝紅茶,並喜歡在茶中加些糖,或把塊糖放在嘴裡再飲茶。他們還有個極其古怪的習慣,即常以當地的粘土為食。市場上有食用的粘土出售,一種叫「馬加拉特」的粘土,還被人們視為珍品。他們一般食量不大,喜素食。一般在餐桌上只備水杯和食盤,習慣用右手抓食。
伊朗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量少質精,注重菜餚的色香味形。
②口味 一般口味清淡,偏愛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麵食為主,也吃米飯。他們愛吃中國的大餅、咖喱三角餃、炸小包等食品。
④副食 愛吃雞、鴨、魚、牛肉、羊肉及蛋類等;蔬菜喜歡茄子、菠菜、西紅柿、黃瓜、洋蔥、胡蘿卜、辣椒、豌豆、大豆、土豆等;調料愛用胡椒、芫荽、橄欖油、醋、鹽等。
⑤製法 對串烤、煎、炸、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清真菜。
⑦菜譜 很欣賞咖喱雞、炸脊髓、青椒雞絲、燴羊三樣、干燒鱖魚、砂鍋羊頭、烤嫩雞、紅燉羊蹄哈巴、子姜鴨塊、糖醋魚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喜歡喝涼開水、桔子汁、果子露、紅茶及咖啡等,有人也愛喝白蘭地。
⑨果品 愛吃蘋果、草莓、葡萄、櫻桃、石榴、哈蜜瓜、西瓜、桃、香蕉等;乾果喜歡核桃、杏仁和葡萄乾等。
3. 伊朗人吃飯用筷子嗎
筷子古稱「箸」,是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
4. 伊朗人吃什麼
伊朗人喜吃蘋果蜜餞,石榴,吃魚,不食核桃、巴旦杏等堅果。
民族傳統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有:
契羅喀保布(伴有烤羊串或烤牛肉串、雞肉串的燜飯);
奧布古事特(將羊肉、豆子、香料和土豆等放在水中一起燜煨,近似我國西安的羊肉泡饃);
霍列希特(用各種作料燒煮成的一種家常菜餚,就著米飯食用);
菲辛江(用家禽,尤以鵝肉或鴨肉為佳,另加核桃仁、石榴汁、橄欖、糖和香料一起燉煨而成);
杜爾麥(一種將肉類和其他配料一起裹包新鮮的葡萄葉中再燒煮而成的菜餚)。
尤其在伊朗的西北部地區,有些地方菜餚是以野生植物或蔬菜以及豆類燒煮而成,亦可與肉食一起享用,十分美味可口。而南部有許多菜餚是以魚類燒煮而成。伊朗的魚籽醬是用裏海的鱘魚製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滋補性很強,波斯灣的蝦類由於質量上乘,故被用來烹煮各種食物。
5. 求分享伊朗人早餐吃什麼
早餐吃著饢,喝著酸奶,或者白乳酪(咋一看以為是豆腐呢)。但最多的還是紅茶,幾乎一天三餐都有,伊朗是全世界第七大茶葉生產國。喝紅茶要配上方糖,不是直接放入茶調味的,而是含在嘴裡,每喝一口都帶有絲絲甘甜,因為這種方糖甜度低,且難融化。
6. 伊朗吃什麼肉
在伊朗不同的地區,人們往往根據當地現存的自然環境和條件來烹煮各種富有地方色彩的食品,這些食物被視為民族傳統食品,其中最著名的有:契羅喀保布(伴有烤羊串或烤牛肉串、雞肉串的燜飯);奧布古事特(將羊肉、豆子、香料和土豆等放在水中一起燜煨,近似我國西安的羊肉泡饃);霍列希特(用各種作料燒煮成的一種家常菜餚,就著米飯食用);菲辛江(用家禽,尤以鵝肉或鴨肉為佳,另加核桃仁、石榴汁、橄欖、糖和香料一起燉煨而成)以及杜爾麥(一種將肉類和其他配料一起裹包新鮮的葡萄葉中再燒煮而成的菜餚)。尤其在伊朗的西北部地區,有些地方菜餚是以野生植物或蔬菜以及豆類燒煮而成,亦可與肉食一起享用,十分美味可口。而南部有許多菜餚是以魚類燒煮而成。伊朗的魚籽醬是用裏海的鱘魚製成,在世界上享有盛譽,滋補性很強,波斯灣的蝦類由於質量上乘,故被用來烹煮各種食物。
7. 伊朗飲食的介紹
伊朗人的飲食習俗明顯受宗教信仰的影響,帶有強烈民族色彩,吃食物很注重吉祥之意。如喜吃蘋果蜜餞,表示生活甜甜蜜蜜;吃石榴,表示像石榴粒一樣多福;吃魚,像魚一樣活躍。更有趣的是,他們將糕點製作成各種形狀,各有寓意;梯形的象徵步步高升; 鳥形的意味著像鳥翅覆雛一樣和樂安康等等。宗教節日忌吃異味蒜、蔥和苦的食物,因為這是不吉利的,也不食核桃、巴旦杏等堅果,因為「堅果」一詞與「罪孽」有關,且多吃會刺激喉嚨,影響祈禱。
8. 伊朗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衣著: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穿長袖、蓋過臀部、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後至日落前)在公開場合進行飲食或吸煙。
三、伊朗禁止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被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奸罪將被處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聲喧嘩。伊朗人很講究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現象更是少見,口中異味較重會引起反感,會被認為缺乏修養。
(8)伊朗人一般怎麼吃飯擴展閱讀
前往伊朗旅遊注意事項:
一、旅客可正常帶入個人財物,有些價值昂貴的物品需要申報,由海關官員記錄到個人護照里,被記錄下的物品不能出售,離境時須向海關官員出示,如上述物品在伊遺失,應出示有關報失證明。
二、不準攜帶出入境的物品包括: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相關製品、賭具、迷幻葯物、武器、彈葯、爆炸品、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及其他被伊朗法律禁止攜帶的物品。伊朗對出境旅客最多可攜帶的藏紅花數量有限制規定。
三、入境後如需延期簽證,須在停留期屆滿前向伊當地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請。逾期居留將被處以45萬里亞爾/天的罰款。如被懷疑非法經商或勞務,則要另受到勞工部門、財政部門的巨額罰款後才許離境。
9. 伊朗人吃飯用手抓嗎
伊朗人吃飯不用手抓,伊朗地域人種,屬於西亞、中亞、南亞次大陸等地區的:雅利安-伊朗亞種。歐羅巴人種中的一支,分布於安那托利亞、伊朗、阿富汗斯坦到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亦稱西亞地域人種或劃入地中海地域人種,膚色棕褐或暗褐、身材瘦高健壯、多髭須、發色黑、眼色深、鷹鉤鼻。
伊朗總是一個讓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熟悉,是因為這個與美國為敵的國家經常會出現在媒體上,陌生,是因為這個國家總體上還是比較封閉。
伊朗是個奇怪的國家,他如今屬於伊斯蘭共和國,但古老的索羅亞斯德教(拜火教)卻是他們文化的根。
拜火教,顧名思義,他們崇拜火,隨之催生出跳火節這樣的傳統習俗,也是伊朗人喜歡吃西瓜和石榴的原因,象徵紅紅火火,多子多福。
10. 伊朗人一般早餐吃什麼
早飯一直被以為是伊朗家庭的需求一餐。享受早飯年華被認為家庭聚首之一,也是開始一天的最佳機遇。饢與紅茶是波斯氣概早餐的需要組成部份。伊朗人的日常保留離不開紅茶,其次饢。
伊朗人的留存照樣不錯的,吃肉也是對比日常的,他們比照戀情吃羔羊肉與雞肉以及肉粥,而且在伊朗還有特地烹調這種肉的手法,這類食物在宗教的節日屢屢吃,他們把小麥搗成泥狀,直至組成燕麥片狀稠度。此後搭配著肉來吃。冬日吃讓身體籠統加倍的暖和。
伊朗人的正餐照常時常吃米飯的,伊朗的很多飲食文化與咱們的另外一個鄰國印度很像,但凡戀愛用手抓飯,並且他們練就了一種不怕燙的手腕,網友們,看了伊朗人的日常飲食,你們感應有食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