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79年,伊朗國王因醫療原因被允許進入美國。伊朗人的反應是把所有外交人員扣
1979年伊朗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當時伊朗封建王朝。國王逃亡到美國避難並治病。從比伊朗和美國交惡。伊朗扣押美國使館所有人員,從而引發美國失敗了的營救使館外交人員沙漠風暴行動計劃。
B. 伊朗和美國,為何從盟友變成了死敵
伊朗的統治者巴列維是靠著美國的支持登位的
C. 伊朗大使館人質事件究竟是怎麼回事
D. 哪些原因導致了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不好
伊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它的石油資源豐富,但是伊朗反對以色列的政治態度,這是以美國和伊朗關系破裂的一個重大原因。在1979年之前,美國和伊朗關系不錯,1979年伊朗什葉派宗教領袖霍梅尼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同時爆發了伊朗人質危機,美國駐伊朗大使館52名外交官被伊朗扣押長達400多天,兩國關系從此破裂,1980年美國總統卡特開啟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1984年美國又將伊朗列入支持反恐怖主義國家。伊朗伊斯蘭革命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權,是美國與伊朗關系破裂最直接的原因。伊朗的石油資源豐富,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的石油資源一直是美國和英國聯手霸佔,而伊斯蘭革命之後霍梅尼政府將石油資源收歸國有,這嚴重了損害美國利益,這也是導致伊朗和美國關系破裂的原因。其次美國和伊朗的關系,美國有600多萬猶太人,美國和以色列的關系像親兄弟一樣,而伊朗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共和國以後對於占據伊斯蘭教聖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態度十分強硬,甚至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這就導致伊朗和以色列的關系非常的惡劣,這也是美國和伊朗關系最終破裂的一個直接原因,因為美國有很多富裕的猶太人掌握著經濟命脈。
E. 1979年內賈德人質事件
伊朗否認當選總統內賈德曾參與扣押美國人質事件。
認為內賈德參與了當年扣押美國人質事件,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
1979年11月4日,伊朗大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將52名美國人扣為人質長達444天,導致美國與伊朗斷交和凍結伊朗在美國的數十億美元資產。扣押美國人質事件已經過去20多年。上面提到的事件的三個參與者如今已成為改革派人士,譬如米爾達馬迪,如今他主張同美國改善關系,甚至曾表示願向人質道歉。對於那場事件,參與者如今有的認為是正確行動,有的則不然,更多的則認為應當歷史地看待它。
美國試圖干預伊朗政權唄!但這個事件是假的。
另外,向你推薦一個論壇,貓眼看人,都是年輕人討論政治問題的,很有深度!
F. 1979年伊朗人質事件怎麼解決的
1980年底,美國國內政局發生了變化。在11月舉行的美國大選中,里根當選為新總統。他在競選時就嚴厲譴責伊朗扣押人質的行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後很可能採取比卡特更為強硬的政策,如果在新總統上任前解決這一問題,可能會減少一些麻煩。
在這種形勢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離開白宮之前解決人質問題。後來,美國與伊朗經多次接觸,雙方同意由阿爾及利亞出面調解。
美國立即派出一個秘密使團前往伊朗進行談判,雙方終於在1981年1月19日達成協議,持續一年多的人質問題最終得以解決1月20日,一架阿爾及利亞飛機載著被獲釋的人質離開德黑蘭前往阿爾及利亞。
人質們立即飛往位於西德法蘭克福的美國空軍基地。前總統卡特以現總統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裡接待了他們。在進行了身體健康檢查和事件匯報後,他們飛回華盛頓並受到英雄般的歡迎。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個僅僅是為這個國家對里根就職典禮的慶祝增添了一絲喜慶氣氛。
(6)伊朗扣押了多少外交人員擴展閱讀:
伊朗人質危機歷史背景:
數十年來,美國一直是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的主要支持者。隨著民主進程發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薩台當選上伊朗首相。在阿賈克斯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幫助巴列維國王和保守派發動政變推翻了摩薩台。
前後八位美國總統為巴列維國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和經濟援助,用以換取伊朗的石油供應,以及在中東的戰略存在。那些反對巴列維國王的人(因為他20世紀60年代早期曾許諾自由及改革,後卻食言)對於美國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憤怒。
而巴列維國王及其親信中飽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讓國內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憤怒。社會及宗教人士的不滿情緒匯合在一起,最終爆發了伊朗革命將巴列維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國外。
「伊斯蘭革命」運動結束了巴列維家族對伊朗長達半個世紀的統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為代表的神職人員執掌政權的「伊斯蘭共和國」。
新政權希望藉助伊斯蘭教什葉派的意識形態改造伊朗:神權統治,均衡貧富,扶持弱勢群體,禁止西方文化,嚴格按照伊斯蘭教的原教旨推行社會伊斯蘭化,美國和以色列被列為伊朗的頭號敵人。
「伊斯蘭革命」帶來的另一方面的壓力與影響是,大批舊政權的高級軍政官員遭到囚禁或處決,王室財產被沒收,富人們紛紛出逃,象徵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肯德基、麥當勞連同酒吧、咖啡館、電影院、紅燈區、賭場被一掃而光。
伊斯蘭教清規戒律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昔日一向時尚的德黑蘭婦女蒙上了黑紗和長袍,街頭巷尾掛滿和塗滿了「打倒美國」的口號。但是當人們走過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橋旁,卻不能不想起美國。
體制的改變,再加上與美國的勢不兩立,伊朗一時間幾乎成為國際社會的棄兒。
美國曾想減少伊斯蘭革命對自身的影響,並也曾嘗試與伊朗的新政權建立關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G. 伊朗伊斯蘭革命為什麼要抓美國人做人質
1979年4月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國王巴列維被迫出國輾轉各國流亡。1979年10月22日,國王赴美治病。2周後伊朗激進學生和民兵在伊朗政府的支持和縱容下,沖入並佔領了美國大使館和大使官邸,扣押了50多名使館工作人員為人質,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國王。
H. 美伊為何斷交
1978-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隨後美國宣布跟伊朗斷交。
1979年,伊朗方面發生青年學生佔領美國使館和扣押使館人員事件,要求美國引渡「巴列維」<1978年10月,巴列維去往美國進行「治病」>。
事件發生後,伊朗方面釋放了人質中的13名婦女和黑人,其餘53名人質仍被扣押在美國使館里。伊朗方面堅持將引渡巴列維作為釋放人質的條件。美國卡特政府見外交斡旋努力難以奏效,遂採取強硬手段,驅逐了183名伊朗外交官和不符合在美居住手續的伊朗留學生。伊朗立即還以顏色,宣布停止向美輸出石油,准備提取在美的存款,不接受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支付貨幣,不償還巴列維政權欠下的債款。美國針鋒相對,採取反措施,下令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凍結伊朗在美資產,訴訟海牙國際法庭。
1980年4月7日,美國政府宣布,與伊朗斷絕外交關系,並正式對伊朗實行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