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博是中國人發明的嗎
微博不是中國人發明的,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twitter,2006年3月,博客技術先驅blogger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創建的新興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務。在最初階段,這項服務只是用於向好友的手機發送文本信息。
Twitter是一個廣受歡迎的社交網路及微博客服務的網站,允許用戶將自己的最新動態和想法以行動電話中的簡訊息形式(推文)發布(發推),可綁定IM即時通訊軟體。
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個字元之內。2006年,博客技術先驅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創建的新興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務。在最初階段,這項服務只是用於向好友的手機發送文本信息。
(1)中國人在伊朗發的什麼微博擴展閱讀:
微博平台特點:
1、便捷性
微博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你既可以作為觀眾,在微博上瀏覽你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作為發布者,在微博上發布內容供別人瀏覽。
2、傳播性
微博草根性強,且廣泛分布在桌面、瀏覽器和移動終端等多個平台上。傳統媒體擁有較大的經濟規模和「巨大、傲慢的組織機構」。而微博這種「草根媒體」則沒有任何「門檻」,任何享有公民權的人都可以加入。
3、原創性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將平民和莎士比亞拉到了同一水平線上,這一點導致大量原創內容爆發性地被生產出來。李松博士認為,微型博客的出現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真正標志著個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貳』 伊朗使館發微博祝賀中國,為什麼網友直呼用心
伊朗大使館在發微博祝賀中國的時候,配圖用的是中國非常火的電視劇《山海清》的照片,也讓網友們覺得非常的用心。伊朗大使館並不是只走了個檯面,非常表面的給中國進行祝賀,而是記得用中國非常出圈的電視劇,所從照片可以看出要大使館對於中國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網友覺得伊朗非常用心的原因之一,《山海清》在中國有著非常高的熱度。
現在中國也讓所有的貧困人口脫貧,可以看出中國真的非常的厲害,這在世界其他國家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世界其他民眾如果知道中國為了讓民眾們擺脫貧困,做了這么大的努力,真的會非常的感動。而且中國能夠做到現在這樣的成績,可以看出我們的政策和方針問題大方向整體是正確的,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偏差,但是我們有足夠的信心相信我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中國也一定會在未來實現大騰飛。
『叄』 伊朗人常用什麼社交軟體(例如中國的微博),公開性的。
my space , facebook
『肆』 中國是一夫一妻制,而伊朗是一夫四妻制,請問一個中國人在保留中國國籍的情況下娶了兩個伊朗女人,在伊朗
兄弟你想多了 所謂重婚罪 只要女方或男方不追究 國家也就懶得管 政府不會主動去查你是否重婚的 當然 在中國你也只能和一個伊朗老婆領結婚證 或者不要在同一個地方的民政局領 就是一個在安徽辦理 一個到河北辦理 當然 這種辦法其實就是擦邊球 有一定的風險 就是 你老婆告你重婚 但是只要你能協商好 這種罪也不會把人關起來 除非重婚是帶有詐騙為目的的 這就構成刑事犯罪了
『伍』 伊朗十記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
這本書沒有出版過,是在網上發表的。
(一)在去德黑蘭途中的反思
剛才走進這架伊朗航空公司的飛機機艙時,同行者S與我幾乎同時驚嘆,"飛機還挺大的嘛。"其實,這架飛機也夠不上A380的級別,是屬於3-4-3座位的正常的國際航班大小。感嘆伊朗的飛機大,主要是因為半個小時前我們在候機時都一致認為,這可能是一架"小飛機"。
頓時,我發覺,對伊朗這樣受爭議的中東、發展中國家的輕視與不了解,可能是浸透在中國人的骨子裡,以至於我們看到的東西很多時候會超出我們的想像。
行前在家准備行李時,我與家人說:"我挺緊張的。"
"你可一定要小心啊。我們都盼著你平安回來呢!"
"我指的緊張不是那種害怕不安全的緊張,而是行程沒有準備充分的緊張"。我答道。
雖然這幾天我惡補了一些伊朗知識,但是對伊朗陌生感的慌張仍是明顯的。這與我去歐洲、美國和日本那些發達地區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像我這樣的國際新聞人,報道歐美日就像是吃飯一樣,而評論伊朗就像是嗑葯。這個葯只適合於特定情況下才"嗑",比如戰爭、沖突、恐怖主義事件。但報道美國、日本、歐洲時的新聞卻很寬泛,從娛樂體育到政治經濟,從社會文化到軍事地理,在這些信息偏好下,中國人對美國日本的了解,許多時候甚至強過對新疆、西藏的了解。
行前我搜了《環球時報》過去10年的報道資料,發覺大約90%關於伊朗的新聞都與對美博弈、戰爭、以色列、恐怖主義、危機、威脅等負面關鍵詞有關,關於文化、經濟、社會的少之又少。我相信,這不是特殊的《環球時報》現象,而是出於中國讀者偏好而出現的中國媒體"爭議國家偏執癥候群"。這些國家還包括伊拉克、古巴、朝鮮、利比亞、委內瑞拉等。在許多中國人看來,"臟、亂、差"基本上就是爭議國家的主題。而這些國家的爭議又基本上來自於對美沖突,以及歐美媒體對它們的報道。換句話說,我們的國際信息潛意識與美國的邏輯是相似的。
我在行前的幾個小時發了一條"要去伊朗采訪"的微博,一小時內就得到了上百條的評論,但幾乎一半以上都在祝福我要平安。我非常感激這些微友的關心,但這個現象不正說明,在我們的潛意識中,伊朗是一個不安全的動盪國家嗎?
到機場前的兩小時,我在辦公室。小T送來樣子,我說不用給我了,我准備出發去機場了。她的送別詞提醒了我:"我許多去過的朋友都說,伊朗比想像得好得多"。此前,一些中東問題專家也這么告訴我。這也喚起了我五年前采訪一位阿拉伯人時的記憶,他向我抱怨,你們中國記者老喜歡用……
『陸』 中國人為什麼支持伊朗
中東的渾水,我國是不趟也得趟了。這不是跟錢過不過去的問題,一來是我國如今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二來是中東的地理位置和戰略地位,與我國可說是唇亡齒寒,這么看來就算不為那幾個錢,我國真能獨善其身嗎?1樓的朋友,你眼光太淺了。
『柒』 中東國家,包括伊朗,伊拉克,還有非洲,他們使用什麼微博,用的最廣泛的
這些國家,尤其是流氓政權獨裁的國家,對於網路管制都是很嚴的。
『捌』 緊de爺的微博中國歷史上的戰爭,從沒有哪一場是為自由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編輯本段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盟在聯合國安理會授權下,為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而對伊拉克進行的戰爭。
海灣,即波斯灣簡稱,位於西亞中部。海灣周邊國家是世界石油主產區,戰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這一地區爆發了戰後世界最大的一場局部戰爭——海灣戰爭。這場戰爭對冷戰後國際新秩序的建立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所展示的現代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新情況和新特點,對軍事戰略、戰役戰術和軍隊建設等問題帶來了眾多啟示。
編輯本段起因
海灣戰爭是由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而引發的。歷史上,由於種種原因,伊、科兩國圍繞主權和邊界問題存有爭端。80年代末,隨著兩伊戰爭的結束和世界兩極體系的瓦解,伊、科爭端又突出起來。從伊拉克方面來說,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國際形勢 下,迅速實現國家的發展,具體說就是解決長期困擾它的出海口問題,免除兩伊戰爭中欠下的巨額債務,成為海灣的地區性強國。1990年7月中旬,由於石油政策、領土糾紛、債務等問題,伊拉克與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之間的爭端突然公開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絕後,定下了以武力吞並科威特的決心。
編輯本段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時(科威特時間),在經過周密准備之後,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與此同時,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從海上對 科威特市實施直升機突擊。拂曉時分,東西對進的兩支部隊開始攻打市內目標。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美國軍艦上。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斗中陣亡。上午9時,伊軍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時,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 並將科威特劃歸其第19個省。
編輯本段聯合國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通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制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希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研究對策。會議最終決定,採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並為必要時採取軍事打擊行動做好准備。根據這一精神,負責中東地區防務的美軍中央總部擬定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8月7日凌晨2時(美國東部時間),布希總統正式批准了該計劃。
「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擬分兩個階段向海灣地區部署部隊。第一階段用3至4個月時 間(17周)部署24萬人的部隊及其建制裝備,以使該地區美軍和其他出兵國家部隊兵力 達到同伊軍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階段將視形勢發展繼續增兵,以使兵力達到足以將 伊軍趕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階段部署,又將根據伊軍有可能在短期內向沙特發動進攻的形勢,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蘭一線部署快速反應部隊和空中打擊力量,建立機動防禦,採取「以空間換時間」戰略,擋住伊軍可能的進攻,保證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和部署。
計劃確定後,美軍制定了具體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動了運輸司令部所轄戰略運輸 工具,動員了後備和民用運輸力量,同時,進行了後備役徵召和編組。其他出兵國家也 展開了各自的部署行動。經過緊張行動,分別於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兩個階段的部署。是時,美軍在海灣地區的總兵力達到43萬人,其中陸軍26萬人,海軍5萬人,空軍4萬人,海軍陸戰隊8萬人。主要武器裝備有:坦克1200輛,裝甲車2000輛,作戰飛機 1300架,直升機1500架,軍艦100餘艘。
連同其他國家出動的總兵力達50萬人。部分未出兵國家提供了武器裝備、艦船、飛機和 醫療隊。 隨著各國部隊的部署,建立統一、協調的指揮機構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經協商在多國部隊最高層成立了協調性作戰指揮機構。原則是,戰區內所有部隊均接受 沙烏地阿拉伯武裝部隊司令哈立德中將和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將的統一指揮, 但各國部隊又分別接受本國最高當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為面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採取了相應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沖突長期化、復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軍事陣營,打破對伊拉克的各項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時,做好軍事上防禦作戰的准備。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聖戰」的旗號,並將撤軍問題同以色列從阿拉伯被佔領土撤軍聯系在一起,以轉移阿拉伯國家的矛頭指向;在經濟上採取了內部緊縮, 對外尋求突破口的政策;在軍事上則加緊了擴軍備戰,恢復和新建24個師,使軍隊總兵 力達到77個師、120萬人。同時加強了科戰區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線共部署43個師, 約54萬人,坦克4280輛、火炮2800門、裝甲輸送車2800輛。
美軍在開始執行「沙漠盾牌」計劃時,即已估計到伊拉克拒不撤軍的情況,擬定了 代號為「沙漠風暴」的軍事打擊行動計劃。12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切尼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批准了這一計劃。該計劃的要點是,實施進攻作戰,以達到:1.癱瘓伊拉克國家指揮當局;2.將伊拉克軍隊趕出科威特;3.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4. 盡量摧毀伊拉克的彈道導彈和核生化武器;5.幫助恢復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據這一決心擬定了以下作戰方案:實施協調一致的多國、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擊,首先以空中戰局摧毀伊拉克重要軍事目標,爾後逐步轉移空中作戰的重點, 在科威特戰區實施地面作戰,消滅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用阿拉伯部隊解放科威特市。整 個作戰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即1.戰略空襲; 2.奪取制空權;3.空襲地面部隊;4.地面進攻作戰。
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78號決議,規定1991年1月15日為伊拉克撤軍的最後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最後一 次會晤,但是,雙方都認為沒有妥協餘地,會談沒有取得結果。1月16日美國東部時間 上午10時30分,布希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玖』 外派去伊朗安全嗎請知情人士告知,萬分感謝!
中國人在伊朗享受禮遇
當地公司為中國雇員租房配車工資翻倍 從未發生過針對華商的暴力活動 核心設施多數是由中方承建
當地百姓對待中國人就像自家人一樣親切 留學生學費住宿費全免 副總統承諾 對中國記者大開方便之門——
伊朗核問題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個中東石油大國身上,對伊朗國內的安全局勢,人們不禁添了幾分擔憂。
那麼,目前伊朗國內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當地華人華僑目前的安全狀況到底怎麼樣?他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是否因伊朗核問題而受到影響?帶著這些問題,本報日前對在伊朗工作的中國僑胞及我駐伊朗使館官員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據介紹,按照穆斯林傳統習俗,女性在公共場合需要戴上頭巾,但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只能戴黑色的,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兩隻眼睛」。女性可以穿牛仔褲和顏色鮮艷的風衣、化時尚妝等,頭巾也可以戴各種顏色的。
調查說明:中國人在伊朗概況 (據中國駐伊朗大使館)
總人數:約三四千人留學生:150人左右,大部分來自國內一些老少邊窮地區,包括青海、新疆、雲南、甘肅,共涉及15個省市。
個體經商者:數十人,一般都經營服裝、鞋帽等生意。
其他人主要在中國公司、中資企業和伊朗的公司任職。
中資公司:四五十家左右,業務范圍涵蓋通訊、電信、公路、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汽車、石油開采等重要領域。
采訪對象
任維夫:中國駐伊朗大使館文化參贊
付國武:深圳中興通訊駐伊朗總代表
里強:2000年-2003年任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伊朗總代表,2003年-2006年5月任深圳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東區域總經理,同時擔任伊朗中資企業協會副會長,目前在深圳中興集訊有限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
邊柏功:伊朗第一座中國商貿城的投資建設者。
范先生:在當地規模最大的財團———「窮人基金集團」旗下的公司工作。已在伊朗生活多年。
馬生貴:伊朗華語廣播台的主任,已在當地工作十多年。
生活環境:普通居住小區里 幾乎家家都有車
據已在伊朗生活多年的范先生介紹,伊朗國內的消費水平和中國是差不多的,生活環境也不像西方媒體描述的那樣「閉塞」。
在范先生居住的普通小區里,幾乎每家每戶都擁有家庭轎車,人民生活較為富足。
中興通訊駐伊朗代表處總代表付國武說,除了工作時間和中國不一樣外,在伊朗生活的中國人並沒有遇到什麼困難和不便。據介紹,在伊朗,周四、周五是休息時間,其他時間是工作時間。
當地人在公共場合 常主動問候中國人
一提起和伊朗的同事、朋友、鄰居的關系,接受采訪的幾位中國同胞就贊不絕口。
范先生說,他在伊朗生活了這么多年,從沒有發生過與當地人不和的情況。平常在公共場合,見到中國人,伊朗人大多會主動打招呼,很多人還會說一兩句「你好」之類的中文問候語。
里強表示,伊朗民眾非常隨和,特別是對中國人,就像對待自家人一樣親切。
付國武也告訴記者,因為兩國相似的歷史文化淵源和長期友好的傳統關系,伊朗人總是對中國人特別友好,中國人在伊朗辦事,總是能得到「一路開綠燈」的禮遇。
當地民眾生活 沒受核問題影響
里強說,雖然核問題這段時間一直頗受關注,但伊朗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因此發生任何變化,也沒有出現任何「緊張、不安全」的因素和局面。中資企業的經營與運作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在伊朗華語廣播台工作的馬生貴也向記者證實,目前伊朗國內的局勢非常穩定,老百姓和平常一樣正常地工作、生活,並沒有出現西方媒體所報道的「人心惶惶、動盪不安」的局面。
留學環境:大部分中國學生 可以免費就讀
中國駐伊朗大使館的任維夫參贊說,國內學生赴伊朗留學,不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只要高中畢業,就可以到伊朗上學。
中國留學生在伊朗學習,生活、安全等方面都優於國內。比如學生的住房由學校提供,還可以帶家屬一起生活,子女入托、上學的費用全免,同時愛人也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
現在就讀的中國留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免費就讀的。不過,現在有的學校也開始收一些學費了。
新聞環境:副總統承諾 全面支持中國媒體
伊朗華語廣播台的馬生貴說,伊朗的新聞報道環境並不像西方媒體所說的那樣「緊張」,女性記者也不會遇到傳說中的種種不便,而是和男記者一樣,可以自由出入各種新聞場合。
據介紹,由於中伊之間長期以來保持著友好的傳統關系,伊朗政府對中國記者更是敞開大門,持歡迎態度。
馬生貴說,伊朗副總統、旅遊局局長馬里克曾許下承諾:「凡是到伊朗進行采訪的中國媒體,伊朗方面一定給予全面支持。」
治安環境:近20年校園沒有出現一起安全問題
任維夫參贊、付國武、里強、馬生貴、范先生等接受采訪的人均表示,在伊朗偷摸盜搶的情況幾乎沒有,淫穢賭博等現象更是罕見。
任維夫參贊說,在伊朗上學,安全條件非常好,由於穆斯林學校的管理體制嚴格,從1987年至今沒有發生過一起校園安全案件。
里強說,這主要得益於深厚的穆斯林宗教底蘊,使當地長期以來形成了良好的社會風氣。另外,社會治安管理體系嚴格,也是當地治安狀況良好的原因。
工作環境:當地公司給中國雇員租房配車工資也翻倍
在伊朗公司工作的中國雇員,都能獲得較高的工資待遇。
比如在當地旅遊公司工作的范先生,公司為其租下一室一廳、60多平方米的住房,工資是當地人的兩倍多。范先生說,如果是已婚的中國雇員,則能得到兩居室以上的住房。對於那些需要用車的中國雇員,伊朗公司也會給配車。
馬生貴說,不論在新聞單位還是商業企業,中國雇員比當地雇員能拿到更多的工資,有時甚至是翻倍。除此之外,用人單位還會負責為他們租房,同時給予生活津貼。
經商環境:中國商品極受歡迎中國貨從未被抵制
據任維夫參贊介紹,在伊朗的個體華商不多,一般都經營服裝、鞋帽等。
伊朗市場上銷售的衣服、家用品等,有很多是中國製造。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很受當地人的歡迎。
范先生強調,伊朗當地的同行並不像歐美國家的商家那樣不滿華商甚至抵制中國貨。伊朗當地從來就沒有發生過抵制中國貨、針對中國商人的暴力活動,相反,當地的商家非常願意與華商合作,不少人已成為中國產品的經銷商。
投資環境:核心基礎設施建設多由中國公司承建
據任維夫參贊介紹,由於中伊之間長期友好的傳統關系,伊朗一直為前來投資、承建項目的中國公司和中資企業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在伊朗的中資企業多達四五十家,中國各行業的領軍企業,如中石化、華為、中國北方工業公司、中信等,都在伊朗投資並開展各種業務,范圍涵蓋通訊、電信、公路、鐵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汽車、五金、石油開采等重要領域。
伊朗的鐵路、公路、橋梁、地鐵等核心基礎設施的建設,多數都是由中國公司承建的。
投資7500萬美元華商建首座中國城
伊朗與伊拉克交界的城市霍拉姆沙赫爾,准備建起第一座中國商貿城。
中國商貿城的投資者邊柏功先生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伊朗建中國商貿城,主要是看好伊朗得天獨厚的投資環境和經營前景,為華商提供一個集中經營的場所。
在伊朗市場,高達70%以上的產品都是中國製造,這說明中國產品受到了伊朗人的高度認可;而是另一方面,在伊朗經商的中國個體經營者卻少得可憐。
據了解,中國商貿城於今年6月動工建設,12月完工,並與明年1月開始正式營業,總投資7500萬美元。
新聞鏈接:伊朗簡介
伊朗全稱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總人口約7000萬。
伊朗石油儲量為1000億桶,佔世界儲量的10%,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氣儲量26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
中伊關系
中伊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張騫的副使甘英曾到過伊朗,並打通了中國經伊朗通往羅馬的交通線,即「絲綢之路」。自此以後,兩國間的往來連綿不斷。
由於兩國文化的相似,伊朗人對中國人非常友好。
中資公司在伊朗
2005年,中伊雙邊貿易額突破100億美元。中資公司積極投身伊朗的基礎建設。如中興通訊自2000年進入伊朗市場後,目前成為伊朗電信市場最知名的設備供應商。在GSMWLL領域,ZTE是伊朗業界公認的第一品牌,市場佔有率超過65%。
『拾』 加入isis的中國人的微博名叫什麼
趙日天
李殺神
劉斬仙
王誅魔
曹大地
葉良辰
張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