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和阿拉伯哪個厲害

伊朗和阿拉伯哪個厲害

發布時間:2022-07-26 01:26:44

1. 阿拉伯國家哪一個是最強大的

阿拉伯國家裡面最富的有沙特還有周邊的一些富的流油的小國(國土面積小)。但是他們利用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石油。所以都是經濟不錯的國家。
要是論強大來說;
1 沙特國土面積最大,石油資源的開發以及相關產業使沙特人均收入很高。
2 沙特的幾本要素國土,疆域遼闊。但是大部分都是被沙漠覆蓋。
3 沙特的國防開支也很高。
4 沙特地處阿拉伯半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因此在地區中也具備不錯的軟實力。
5 沙特的對外交往也很廣泛,各個國家都要買石油,外交實力是有的。

非洲東北角的埃及,政治、經濟、文化、外交也都還不錯。

2. 阿拉伯帝國與波斯帝國,巔峰時期哪個綜合實力最強

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人於中世紀創建的一系列伊斯蘭穆斯林封建王朝,存在時間從632年到1258年。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如《經行記》、《舊唐書》、《新唐書》、《宋史》、《遼史》等,均稱之為大食國(波斯語Tazi或Taziks的譯音),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疆域東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爾高原與中國唐朝接壤;西臨大西洋。南至莫三比克蘇丹國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橫跨亞、非、歐三洲的封建大帝國。

二者相比,軍事實力上肯定是阿拉伯帝國更勝一籌,阿拉伯帝國打下那麼多國家,滅了衰亡的波斯,圍攻了拜占庭。但是經濟實力上就比不上富庶的波斯帝國了,阿拉伯帝國的經濟實力主要靠穆斯林商人的經商。科技和文化方面也是波斯帝國更勝一籌,畢竟是幾千年的古國,而阿拉伯帝國窮兵黷武,所以整體帝國實力都在軍事實力上,綜合實力的話應該是波斯帝國更強。

3. 伊朗、以色列、土耳其、沙特和埃及這五個中東國家的綜合軍事實力中誰才是中東最強排名依次分別都第幾

要說中東最強,必須數伊朗。伊朗的軍事實力毫不遜色,各方面也都很好。至於第二,那肯定是土耳其。土耳其的軍事實力特別強。第三就是以色列了,由於與美國的密切關系使得以色列的各方面都比較強。第四和第五分別是埃及和沙烏地阿拉伯。

4. 中東的霸主到底是伊朗還是沙烏地阿拉伯

中東強國屈指可數,最明顯莫過於伊朗,從綜合實力看,伊朗軍事實力是比較強的,算得上是中東強國,不過並沒有人說他是中東霸主。

5. 伊朗在阿拉伯世界如今的實力怎樣為何它能至今屹立不倒

這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他們的宗教信仰,第二個方面就是他們的工業建設,第三個方面就是他們的朋友非常的多。伊朗一直以來都受到美國的制裁,而受到美國制裁的國家,很大部分,都是非常慘的,尤其是當年的伊拉克。但是,這其中受到美國制裁時間最長的國家就是伊朗,算到現在差不多都要有四十幾年了。這要是換做別人,可能早就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伊朗到現在還能夠堅持著。

伊朗的朋友可是很多的,因為他們自身有著強大的處理人際的關系的能力,在中東建交,在外部跟很多國家都建立了友好關系。他們願意通過出口本地資源來穩定經濟,所以一定程度下可以限制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伊朗被制裁了那麼久卻還能屹立不倒。

6. 以色列和伊朗哪個厲害

都挺厲害,中東戰爭伊朗沒參加,兩國沒交過手。但分析一下,最近兩國關系一直是水火不容,假設兩國打起來了,別國全部中立,坐看兩國單掐,以色列科技發達,武器先進,眾志成城,如果打局部戰爭,世上沒幾個國家是以色列的對手。如果爆發曠日持久的全民戰爭,以色列絕非伊朗的對手。
第一,以色列人口太少,以色列只有八百多萬人,而伊朗有八千萬人,打到山窮水盡,兵源緊張的時候,以色列可能要指望僱傭軍來打仗了。
第二,以色列國土面積太小,只有兩萬多平方公里,還不及我國的一個縣大,而伊朗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我國中原十八省的整體面積,就是玩導彈互投,先玩完的也肯定是以色列。伊朗的國土面積廣袤,德黑蘭打沒了,波斯人能遷都再戰,耶路撒冷要是打沒了,猶太人就只能跑到國外去建立流亡政府了。
考慮的是兩國單挑,實際上以色列的綜合實力比伊朗強很多,伊朗已經被西方制裁多年,窮的很,以色列錢多。還有,以色列的朋友多,是美歐美各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一旦開戰,美國以及北約定會鼎力相助,而伊朗的國際地位比較孤立,連阿拉伯國家的老鄰居們也基本都是他的仇家,美英法等西方強國也早就和伊朗結了仇,伊朗的朋友只有朝鮮等幾個又窮又硬的國家,他的唯一大哥就是仇家比他還多的俄羅斯。

7. 阿拉伯國家,為何都不喜歡伊朗

阿拉伯國家之所以都不喜歡伊朗,主要是伊朗和阿拉伯其他國家在宗教上面有非常大的沖突,因為首先伊朗是什葉派的,而阿拉伯的國家大部分都是遜尼派的,當然,除了宗教上面的沖突之外,還由於伊朗確實在中東表現的特別突出,所以也就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排斥。

總之,對於阿拉伯國家來說,他們之所以不喜歡伊朗,主要就是由於宗教上面的沖突,同時也和美國的支持,以及伊朗太過於強大有一定的關系。

8. 伊朗與阿拉伯國家的異同

朝鮮核問題和伊朗核問題朝鮮是中國近鄰,朝鮮半島的無核化直接影響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2月朝鮮宣稱「已經擁有用於自衛的核力量」。伊朗核問題方面,伊朗雖聲稱「沒有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卻有意「向阿拉伯國家輸出核技術」。朝核問題六方第四輪會談取得的成就、各方觀點及其差異、中方在會談中的積極作用、朝鮮半島無核化的意義、伊朗核問題的深刻背景等都可能作為考試命題的知識點。�
2月10日,朝鮮外務省發表聲明,宣布朝鮮已經擁有基於自衛目的的核力量。

明表示,由於美國繼續對朝鮮採取敵視政策,朝鮮將無限期中止參加六方會談。「美國政府已經暴露了其不惜一切代價顛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的企圖,並用核大棒加以威脅。這迫使我們採取措施加強核武庫,以保衛朝鮮人民選擇的意識形態、體制、自由和民主。」「我們已經採取果斷行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已經製造了用於自衛的核武器,以應對布希政府一貫公然孤立和打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政策,」聲明說,「我們的核武器在任何情況下都將是只用於自衛的核威懾力量。目前的現實表明,只有強大的力量才能保衛正義和真理。」�

朝鮮半島自50多年前的朝鮮戰爭以來一直存在著軍事對峙,朝核問題實際上是冷戰對抗的延續。朝鮮指控美國對其國家安全構成最大威脅,美國則堅持朝鮮半島無核化。朝鮮認為,朝鮮核問題是由美國敵視朝鮮政策造成的,要解決核問題首先需美國轉變對朝政策。朝鮮重申,只要美國不放棄敵視朝鮮政策,朝鮮也就不能放棄核遏制力。為解決問題,朝鮮一直要求與美國進行直接對話,並多次提議與美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但美國則要求朝鮮先行放棄核計劃,並堅持認為處理朝核問題的恰當方式是通過多邊對話。�

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核危機,2003年4月23日至25日,中、朝、美三方在北京舉行了三方會談。同年8月27日至29日,由中國、朝鮮、美國、韓國、俄羅斯和日本參加的關於朝核問題的第一次六方會談在北京舉行。隨後在2004年2月25日至28日和6月30日至25日分別舉行了第二和第三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

7月26日至8月7日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本階段會談的成果包括:一、各方凸顯了以對話求和平的願望,顯示出比以往更大的誠心和耐心;二、各方找出了影響會談進程的症結所在,即朝鮮要求保留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而美國堅持朝鮮必須放棄包括和平目的在內的所有核計劃。

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並同意就此發表一個共同文件。朝鮮棄核,涉及事關朝美核心利益的四方面內容:一是棄核的定義和范圍;二是朝方的責權;三是美方的責權;四是核查落實朝鮮棄核。六方主要分歧包括:先棄核,還是先承諾對朝鮮的安全保障與經濟援助?是單純解決朝鮮的核問題,還是承認朝鮮的有核國家地位從而轉入核軍控談判?如何界定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界限?朝鮮有無權利從事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活動?美國提出朝鮮的導彈和人權問題,日本則提出被綁架人質問題。這些分歧,條條都關繫到主要當事國的核心利益,既復雜又棘手。�

美方堅決要求朝鮮全面放棄任何形式的核計劃。從朝美之間缺乏信任的角度來講,美方的立場是可以理解的。由於核有兩用性,發展民用核能的同時,必然為發展軍用核能力儲備了人力和技術資源。但作為主權國家,朝鮮在放棄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具有發展民用核能技術的權利,這是由國際法賦予的,美國無法剝奪美國和歐盟同樣無法剝奪伊朗發展民用核能事業的正當權利)。朝鮮不能放棄其發展民用核能的權利,可能有三方面考慮:一、顯示主權國家的權利;二、為其核計劃未來可能的民轉軍預留伏筆;三、增加與美國討價的砝碼。因此,朝鮮將發展民用核能技術的權利作為其在棄核談判中的核心利益,決不放棄。�

第四輪會談與前三輪會談的最大差別,是談判的背景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即在美國置朝鮮獲得核武器緊迫壓力於不顧,一再拒絕與朝直接溝通之後,朝鮮已宣布擁有核武器。此外,第四輪六方會談與前三輪談判不同的特點還包括:一是所有各方不對會談時間設限。二是雙邊會談成主要形式。此番會談,在簡短的開幕式以後便直接進入雙邊會談階段,並且是以封閉形式進行。三是實質性問題大量增加。四是首次出台共同文件,反映各方的基本立場及主要觀點。

9月13日至19日朝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談通過《第四輪六方會談共同聲明》,與會各方達成六點共識,這標志著六方會談進入一個新階段。

六方從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穩定出發,本著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精神,在前三輪六方會談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務實的會談,達成如下共識:�

一、六方一致重申,以和平方式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六方會談的目標。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美方確認,美國在朝鮮半島沒有核武器,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韓方重申其依據1992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不運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諾,並確認在韓國領土上沒有核武器。1992年《朝鮮半島無核化共同宣言》應予遵守和落實。朝方聲明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其他各方對此表示尊重,並同意在適當時候討論向朝鮮提供輕水反應堆問題。�

二、六方承諾,根據《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處理相互關系。朝方和美方承諾,相互尊重主權,和平共存,根據各自雙邊政策,採取步驟實現關系正常化。朝方和日方承諾,根據《日朝平壤宣言》,在清算不幸歷史和妥善處理有關懸案基礎上,採取步驟實現關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諾,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促進能源、貿易及投資領域的經濟合作。中、日、韓、俄、美表示,願向朝鮮提供能源援助。韓方重申2005年7月20日提出的有關向朝鮮提供200萬千瓦電力援助的方案。�

四、六方承諾,共同致力於東北亞地區持久和平與穩定。直接有關方將另行談判建立朝鮮半島永久和平機制。六方同意探討加強東北亞安全合作的途徑。�

五、六方同意,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採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上述共識。�

六、六方同意於2005年11月上旬在北京舉行第五輪六方會談,具體時間另行商定。

必背考點:六方會談過程中,中國再一次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的負責任國家,是一個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積極促進地區乃至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國家,是一個在新世紀初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世界格局中身體力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和平發展國家。

無論是前三輪六方會談,抑或是本輪六方會談,中方都以其坦誠認真、積極進取、堅韌努力、辛勤工作、良好素質乃至周到服務贏得了贊譽。在會談過程中,中方以各種形式、在各個層次同其他各方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磋商與接觸,進行了溝通、協調。中方把各方提出的立場和主張歸納整理,凝聚共識;在尚存分歧的問題上,與各方交換意見,共同尋找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中方作為東道主主要做了三件事:一、積極推動各方尤其是朝美拿出自己的具體解決方案,從而把會談引向深入;二、反復勸說各方要相互尊重,認真對待和研究其他方面提出的方案;三、在出現僵局時,及時提出折中方案,積極居中協調。中國多方斡旋,促成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重大意義在於:首先,有利於維護東北亞地區安全。其次,有利於改善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最後,能夠為中國樹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的國際形象。

必背考點:伊朗總統哈塔米2月23日在德黑蘭重申,伊朗決心繼續鈾濃縮活動,任何國家都無法阻止,伊朗不會放棄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

9月14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聯合國首腦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批評美國阻礙一些國家的官員參加此次首腦會議,並抨擊少數強權國家奉行單邊主義政策、生產和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9月15日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准備根據其他伊斯蘭國家的需要向它們轉讓核技術。9月17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第60屆聯大發言中重申伊朗有權發展核能源,但無意製造核武,並願意考慮引進外國企業參與伊朗核計劃。�

伊朗的核計劃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主要從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核電站的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列為三個「邪惡軸心國」之一。2003年初,當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能為其核電站提供燃料的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美國警告伊朗停止與鈾濃縮相關的活動,並威脅要將伊朗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議,以便對伊朗進行制裁。在國際社會,特別是法德英三國的積極斡旋下,伊朗為解決核問題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舉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暫停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2004年6月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向理事會成員國提交一份秘密報告,認為伊朗在當年4月前沒有向該機構申報進口了用於先進的第二代濃縮鈾離心機的零件及其來源。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9月18日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理事會11月25日舉行會議之前暫停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活動,避免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其核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的不利局面。

9月17日美國國務卿賴斯在聯合國大會發言中敦促聯合國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並敦促德黑蘭盡快重開與歐盟之間的「核談」,否則聯合國安理會將會介入其中。

之後,伊朗又多次強調,鈾濃縮的中止只是暫時行為,將在適當的時候恢復。

【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度實際上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伊朗是美國全球地緣戰略擴張中志在必奪的一環。「9·11」事件後,美國發動了兩場戰爭,基本上拿下了阿富汗和伊拉克,在軍事上對伊朗形成夾擊之勢。一旦拿下伊朗,美國就可以自西向東,把這三個伊斯蘭國家連成一片。從「大棋盤」上看,美國第一步可以滲透南亞;往北可與北約東擴呼應,並配合俄羅斯周邊國家的「天鵝絨革命」;往東可與其新的亞太戰略呼應,牽制它想像中的「潛在對手」中國。�

第二,伊朗是美國推行其意識形態的一塊絆腳石。美國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必須征服伊朗。否則,美國好不容易掌控的伊拉克「民主進程」就可能泡湯,推翻了一個「暴政」,很可能又迎來一個「神權」,而且還可能明裡暗裡同伊朗合作。在伊拉克大選中獲勝的什葉派聯盟和庫爾德政黨,還有中東反美勢力,大都接近伊朗。美國不能容忍這種局面繼續存在。�

第三,從經濟利益和能源戰略考慮,美國也必須征服伊朗。美對伊朗政策的調整希望達到三個目標:一是與歐結成對伊統一戰線,避免歐美為伊朗離間,並藉此彌合大西洋兩岸關系。二是通過外交手段暫時或永久性凍結伊濃縮鈾活動,推遲伊發展核武時間。三是通過外交手段推動伊核問題國際化,並為對伊採取進一步行動贏取國際支持。�

有關媒體分析認為,近來美國對伊朗政策已經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美國政府對伊朗由單純使用「大棒」轉向「胡蘿卜+大棒」的政策,表明美對伊政策選擇面非常狹窄,制裁或打擊都不能放到檯面上來。首先,無論是美國還是國際原子能機構都未發現伊違規的確鑿證據。其次,伊朗國力較強,地廣人眾,民族凝聚力強,擁有可打到以色列以及美在海灣軍事基地的彈道導彈,絕非伊拉克可比。再次,伊核設施分散、隱秘,即使對伊核設施發動外科手術式打擊,也難以成功。最後,除以色列外,對伊朗動武在國際上得不到任何支持,再難組建新的「意願者同盟」。

必背考點:9月16日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與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談後表示,美國和俄羅斯在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上的目標一致,即美俄都不希望伊朗和朝鮮擁有核武器。

【布希表示,俄羅斯是美國在反恐問題上的強大盟友,兩國關系正在不斷深化發展。普京說,他與布希在伊朗和朝鮮核問題上的立場非常接近,俄羅斯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而且今後也將堅持這一立場。普京強調,解決伊朗和朝鮮核問題的外交手段還遠未用盡。因此決不能採取可能使伊朗和朝鮮核問題惡化的舉措,希望俄美能經常協調在這兩個問題上的立場。�

在伊朗核問題的背後實際上是俄美兩國的政治較量。俄羅斯與伊朗有著傳統的夥伴關系。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伊朗是俄近鄰,俄不願看到在自家附近發生戰爭,更不願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幾十年的老夥伴、老鄰居落戶別人的勢力范圍。莫斯科認為美國以「防止核擴散」為借口打壓伊朗,其目的是削弱和破壞俄伊核合作,將俄排擠出這一地區,奪回伊斯蘭革命後在伊朗失去的地位。從經濟角度看,伊朗長期大量購買俄羅斯的武器、航空技術、裝甲運輸車和防空系統設備,是俄穩定的武器市場。此外,與伊朗在開發利用核能方面將給俄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俄不會容忍其他國家用非市場手段損害俄在伊朗能源市場上的地位。

9. 伊朗,沙烏地阿拉伯,是發達國家

不是發達國家。

發達國家(Developed Country),是指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技術較為先進、生活水平較高的國家,又稱作工業化國家、高經濟開發國家(MEDC)。發達國家大多具有較高的人均GDP,但是較高的國內生產總值並不意味著就有較先進的科技水平。

比如沙特,生產總值很高,是由於石油經濟。石油工業是沙特經濟的主要支柱,為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近年來,沙受益於國際油價攀升,石油出口收入豐厚,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但是不可再生石油資源的開采只是現代工業體系中的底層,沙特其國內的煉油行業以及對外出口運輸90%由美、歐、日國家的石油寡頭和遠洋航運寡頭所控制,沙特的工業僅限於向跨國石油公司提供油井而已,而且沙特的財富全部集中於少數王室之中,平民並沒有得到與石油出產所相應的財富。沙特臨近的阿聯酋,卻是一個發達國家,因為其國家和百姓同樣富裕,而且阿聯酋的基礎設置發達、煉油工業強大,整個國家工業呈現出一種現代化的態勢,這才是阿拉伯世界的發達國家。又比如諾魯,同樣的開發磷肥,也是富得流油,但是工業基礎極其薄弱。這樣的國家,沒有發達的科技,沒有較高的生活水準,是不能算發達國家的。

以前人們界定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都是用人均GDP來界定,但單獨用人均GDP顯然存在很多缺點,首先是人均GDP很不穩定,受匯率、物價等影響而波動很大,其次人均GDP也只代表了經濟水平,而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全面發展水平。對此,聯合國的開發計劃署編制了「人類發展指數」,用以取代單一的人均GDP衡量體系,以此來界定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就相對全面客觀了。目前的具體標準是:人類發展指數不低於0.9即為發達國家。

聯合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2010年11月4日發布的《2010年人文發展報告》對世界各國的分組進行了重新的修正,修正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數量由2009年的38個,上升的2010年的44個,增加了6個,分別是:

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義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國、英國
安道爾、巴林、巴貝多、汶萊、塞普勒斯、愛沙尼亞、中國香港、以色列、列支敦斯登、馬爾他、摩納哥、卡達、聖馬利諾、新加坡、斯洛維尼亞、阿聯酋。

10. 伊朗敘利亞和以色列哪個國家厲害,要打仗那個國家會贏。

伊朗和敘利亞都是廢物,根本不是以色列的對手。否則敘利亞的戈蘭高地也不會在以色列手中,大馬士革也不會被以色列光顧,伊朗也不會自己都無法保證自己的燃料供應。

閱讀全文

與伊朗和阿拉伯哪個厲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龍和劍龍哪個好看 瀏覽:345
滿洲里屬中國哪個省管轄 瀏覽:538
越南為什麼不分裂 瀏覽:611
印度如何轉錢到中國 瀏覽:647
伊朗男籃為什麼拒絕戴銀牌 瀏覽:898
義大利踏板車有哪些 瀏覽:336
哪裡有中國神獸 瀏覽:481
保定哪裡有義大利菜 瀏覽:324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有多少個 瀏覽:348
面臨機遇和挑戰中國怎麼辦 瀏覽:236
英國首相多少人 瀏覽:492
印尼使館多少人員 瀏覽:478
越南燒魚怎麼做 瀏覽:191
伊朗進口關稅多少 瀏覽:907
伊朗禁運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640
伊朗和卡達什麼關系 瀏覽:620
彪馬英國官網怎麼用 瀏覽:356
印尼頻段是多少 瀏覽:541
印度種姓語言有哪些 瀏覽:122
伊朗打游戲怎麼玩 瀏覽: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