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有維和部隊嗎
伊朗有自己的部隊,而且有兩支,也沒有內亂,不需要維和。只有內部戰亂不止,主權不穩定聯合國才有可能派維和部隊。
⑵ 同時擁有兩支陸海空編制軍隊的國家
伊朗不就 海軍空軍 陸軍嗎?怎麼還兩份?備案的?請高人指點
⑶ 不見於以色列的原子彈,伊朗和以色列的哪個軍力強
總體兵力數量:伊朗占優
目前,伊朗海軍總兵力1.8萬人,包括海軍航空兵和2600名海軍陸戰隊。以色列海軍總兵力約6800人。從總體兵力數量上看,伊朗海軍的1.8萬人是以色列海軍的兩倍多。
潛艇性能:以色列居上風
以色列潛艇均為「海豚」級。伊朗最先進的潛艇為「基洛」級。在隱蔽性方面,以色列的「海豚」級潛艇噪音量127分貝,最大下潛深度為350米。伊朗「基洛」級潛艇噪音量128分貝,最大下潛深度300米。綜合比較,以色列「海豚」級潛艇比伊朗的「基洛」級潛艇快、隱蔽性好、火力相當,因此,以色列潛艇性能要強於伊朗。
護衛艦性能:伊朗處弱勢
伊朗最先進的護衛艦為「阿爾萬德」級。以色列最先進的護衛艦為「埃拉特 」級。伊朗的「阿爾萬德」級裝備有C-802艦對艦導彈發射裝置。以色列的「埃拉特」級護衛艦裝備有2套32單元發射「巴拉克」導彈與「百加利」中距反艦導彈的垂直發射系統。綜合比較,以色列的「埃拉特」級護衛艦性能要優於伊朗的「阿爾萬德」級護衛艦。
伊朗軍力
伊朗武裝力量由兩支軍隊組成: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這兩支軍隊的總兵力約為52萬人。伊朗兩支軍隊的陸軍共有約1700輛各型坦克。裝甲輸送車和步兵戰車約1200輛。
伊朗空軍擁有蘇聯、法國、美國等國製造的飛機。截至2010年,其殲擊航空兵的主力是美國的F-14(44架)和蘇聯的米格-29(35架),另有少量美國的F-5(純殲擊型,20架)及法國達索公司的「幻影F1」(10架)。
伊朗的防空部隊隸屬於空軍,有6種型號的防空系統——從老舊的蘇聯S-75到最新的「托爾-1M」。數量最多的是防空導彈系統是美國「霍克」——超過150套。
伊朗海軍既有水面部隊,也有潛艇部隊。潛艇部隊包括3艘蘇制877ЭКМ型柴電潛艇和一些國產的Al-Sabehat 15和Al-Ghadir級小型潛艇。2009年底,美國海軍情報部門聲稱,伊朗從朝鮮購買了一些 Kajami和 Gahjae型潛艇。伊朗對此未予證實。
以色列軍力
以色列國防軍總兵力17.5萬人,預備役人員近50萬人,還能動員超過250萬人。陸軍12.5萬人,空軍和防空部隊約3.5萬人,海軍1.2萬~1.5萬人。
以色列陸軍有3600輛坦克(國產「梅卡瓦」、美製M-60等)、超過1萬輛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及其他輕型裝甲車輛。陸軍還有212套火箭炮、450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和超過1200套反坦克系統。
以色列空軍的主力是350多架F-15和F-16戰斗機。還有100多架AH-1和AH-64武裝直升機。
以色列防空部隊也隸屬於空軍,大約有2萬人。以色列防空部隊擁有「毒刺」、「霍克」和「愛國者」在內的防空導彈系統。
以色列海軍規模相對較小,包括4艘德國造「海豚」級潛艇,3艘「薩爾5」輕型護衛艦,10艘「薩爾4」和「薩爾4.5」導彈艇以及超過30艘各型護衛艇。
⑷ 伊朗軍隊
伊朗軍事實力
伊朗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革命衛隊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革命軍衛隊由地面部隊、海上部隊、陸戰隊和航空部隊組成。1989年7月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合並,組成鬆散的聯合。
現役部隊約51.8萬人。
革命衛隊:約12萬人。
地面衛隊:約10萬人。編有1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及15~20個獨立旅。裝備有少量的坦克、裝甲輸送車和火炮。
海上衛隊:約2萬人。以5個島嶼為基地,裝備有45艘武裝小艇。岸防部隊編有炮兵和地地導彈連。現統一由海軍指揮。
海上陸戰衛隊:1個旅。
預備役部隊:陸軍35萬人。
准軍事部隊:「民眾動員軍」約20萬人,多為青年志願人員,戰時可達100萬人,僅有少量武器裝備。憲兵15萬人(包括邊防部隊),裝備有「色斯納」 185/310型飛機、AB-205/206型直升機及小艇約130艘。
駐外兵力:革命衛隊駐黎巴嫩約150人;在蘇丹駐有軍事顧問。
伊朗陸軍兵力約35萬人。編有4個軍部、4個裝甲師、6個步兵師、1個空降旅、2個特種作戰師、若干獨立裝甲旅和步兵旅、5個炮兵群。
主戰坦克:1190輛(T-54/-55型110輛、T-59型220輛、T-62型100輛、T-72型200輛、「酋長」250輛、M-47/-48型150輛、M-60A1型160輛、T-69型200輛)。
輕型坦克:「蠍子」80輛。
裝甲偵察車:EE-9型35輛。
步兵戰車:БМП-1型300輛、БМП-2型100輛。
裝甲輸送車:550輛(БTP-50、БTP-60、M-113型)。
牽引炮:1995門(105毫米130門、122毫米650門、130毫米1000門、152毫米30門、155毫米165門、203毫米20門)。
自行炮:289門(122毫米60門、155毫米160門、170毫米9門、175毫米30門、203毫米30門)。
火箭炮:107毫米500門、122毫米155門、240毫米9門、320毫米若干門、333毫米若干門、355毫米若干門。
迫擊炮:6500門(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導彈:「飛毛腿」-B/-C型約10部(導彈210枚)、CSS-8型約25部(導彈200枚)。
反坦克導彈:「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無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門。
高炮:1700門(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導彈:SA-7若幹部。
飛機:77架。
直升機:共556架,其中AH-1J攻擊型100架。
伊朗海軍兵力1.8萬人(含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
主要作戰艦艇:蘇制潛艇3艘、驅逐艦 1艘、護衛艦3艘、輕型護衛艦2艘、導彈快艇20艘、海岸巡邏艇26艘、掃雷艦艇7艘。
登陸艦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艦只:25艘。
海軍航空兵:2000人。裝備飛機9架;直升機10餘架,其中武裝直升機9架。
海軍陸戰隊:2個旅。
伊朗空軍兵力3萬人(含1.2萬名防空部隊)。編有9個對地攻擊戰斗機中隊、7個戰斗機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1個加油兼運輸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12個地空導彈中隊。作戰飛機約302架。
攻擊戰斗機:F-4D/E型約60架、F-5E/F型約60架、蘇-24型約30架。
戰斗機: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偵察機:P-3F型5架、RC-130型1架。
偵察機:RF-4E型約8架(具有作戰能力)。
加油兼運輸機: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運輸機: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揮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獵鷹」5架、PC-6B型10架。
直升機:AB-206A型2架、貝爾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練機: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戰能力。
空地導彈:「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導彈:「麻雀」、「響尾蛇」、「不死鳥」若干枚。
地空導彈:「霍克」改進型150部、「輕劍」30部、「山貓」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幹部。
⑸ 伊朗的軍事力量組成中的革命衛隊和軍隊有何區別誰實力更強
伊朗軍隊全名叫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武裝力量,下轄三大軍種: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軍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護法部隊(武警,准確的來說是公安現役部隊)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是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後於1979年5月成立的一支隸屬於伊朗最高領袖的武裝力量,其主要職責是扞衛「伊斯蘭革命的偉大理想」,維護伊朗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與正規軍一樣,伊斯蘭革命衛隊也有陸軍、空軍、海軍的三軍編制。此軍隊與伊朗正規軍的地位為平行,它獨立於軍隊之外,與伊朗軍隊同屬正規軍事力量。
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產生的背景不同,「血緣」也不一樣。伊朗正規軍是改編自舊王國軍隊,數量多,兵員來源較廣,武器裝備比較常規正式。
革命衛隊來自於當年為了對抗國王衛隊而武裝的群眾,兵員大多來自比較虔誠的家庭,最初只有輕武器,陸軍部分。後來有了海空軍,也大多是小型、特種裝備。
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大部分導彈力量,包括讓美軍頗為頭疼的「流星-3」型中程導彈就掌握在革命衛隊手中。此外革命衛隊有個「聖城旅」,是專門對外的,很多地方都有其身影。另外,伊朗的核能研究工作也是革命衛隊的重頭戲。據悉,伊朗的邊防工作和絕大部分政府機關的保衛工作都由革命衛隊負責。衛隊在國家憲法的特許下掌控著不少涉及軍工製造、石油和天然氣開采以及民用交通等重要領域的產業。
歷史上有過多次兩者合並的議案。現在兩者指揮系統已經合一,但人事系統還是分離的。
所以,伊斯蘭革命衛隊既不是只有小型、輕型裝備,但也不見得就比共和國軍更精銳,談不上誰強誰弱,只是各有所長而已。
⑹ 伊朗為何有兩支軍隊,哪一支軍隊戰鬥力更強呢而伊朗總統和最高領袖的權力哪個更大
軍隊的規模超過革命衛隊,單是戰鬥力和裝備精良程度遠遜於革命衛隊。革命衛隊一直以勇猛彪悍,敢打敢沖聞名於世。被美國定義「恐怕組織」予以優先打擊。兩只部隊之間矛盾頗多。
以前伊朗軍隊屬於國王指揮領導。革命衛隊則屬於最高領袖。不過現在應該都歸最高領袖指揮了。
戰時,我認為在指揮官不投敵的情況下。軍隊和革命衛隊肯定會聯手抗擊美國打擊的。
⑺ 伊朗有兩只軍隊,哪個軍隊的總司令更厲害一些呢
其實兩個軍隊的實力是差不了多少的,同一個國家的軍隊能有多大的差別呢。伊朗的政府軍軍隊和革命衛隊是同一個等級、同一個級別的單位,雙方的實力是差不多的,雙方的實權是一樣的。
伊朗的軍隊是比較復雜的,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雖然說兩個軍隊的級別是一樣的,但是實際上因為革命衛隊的權力更大一點點。伊朗的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也就是伊朗的最高領袖,他更加重視對革命衛隊的培養。
所以說,不管一個國家有多少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有些什麼樣的色彩,他們的主要目的都是要保護國家的安全,要保護他們國家的人民,軍隊的力量都是很強大的。
⑻ 伊朗軍隊中的革命衛隊和國防軍,兩者的裝備實力到底誰更強一些
無論是從軍事方面還是從政治方面來看,伊朗軍隊中的革命衛隊都要比國防軍還要更厲害些。這兩者大概就是跟伊拉克的共和國衛隊跟正規軍一樣的差別,因為伊朗的革命衛隊是有著自己很完善的海軍、陸軍以及空軍的裝置。所涉及的范圍也要比國防軍的還要廣一些,主要就是用來控制伊朗國內的一些敵對勢力人員,可以說伊朗的革命衛隊已經是完全滲透到伊朗的各個方面了。
三、經濟實力的強力。
革命衛隊其實也算是一個壟斷組織,它壟斷了伊朗的絕大部分重要的經濟來源企業,像石油行業、制葯行業以及工礦業等等,都是由革命衛隊來負責的。
有了這三點的加持,革命衛隊早就已經甩了國防軍幾十條街了。
⑼ 伊朗革命衛隊是否相當於中國武警呢
伊朗革命衛隊的全稱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立於1979年。當時,流亡國外的宗教領袖霍梅尼已經返回伊朗,國王的軍隊也宣布倒戈,伊朗政權完全轉歸革命者之手。但是,新政權不僅面臨保皇派的反撲,而且面臨同樣反對國王的其他派別的挑戰。
革命衛隊當時只是一支維持治安的部隊,其首要任務就是要捍衛革命的勝利果實。狂熱支持霍梅尼的城市無產者和邊遠鄉鎮的青年紛紛加入革命衛隊,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端著從軍械庫搶來的沖鋒槍,把巴列維王朝的軍政要員投進監獄,同時日夜守衛革命政權的重要機構,成為新政權的堅強支柱。
1979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那天,德黑蘭15000名婦女集會示威,反對新政權要求婦女在公共場合佩戴頭巾,但被革命衛隊成員對空鳴槍驅散。1980年4月,為了使全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伊斯蘭化,新政權對所有大學開展「清校」運動。革命衛隊一馬當先,迅速包圍、佔領和關閉了大學,接著查封了60所研究機構。如果沒有1980年~1988年的兩伊戰爭,革命衛隊也許充其量只是一支三四萬人的治安部隊。突如其來的兩伊戰爭把伊朗的正規軍和革命衛隊同時送上戰場。革命衛隊的人員和裝備不斷擴張,迅速發展成為伊朗的主要作戰力量之一。
當時,霍梅尼對前王朝的舊軍隊始終不放心,不僅對其進行人員清洗,還向其派去大量領袖代表進行改造和控制。而與此同時,革命衛隊在兩伊戰爭中沖鋒陷陣、視死如歸,在國內斗爭中惟命是從、雷厲風行,深得霍梅尼的信任和贊賞。1985年9月,為了擴大、加強革命衛隊,霍梅尼下令建立革命衛隊的陸軍、海軍和空軍。從此,伊朗成了世界上為數極少同時擁有兩支陸海空編制軍隊的國家。
裝備精良,政治影響巨大伊朗革命衛隊發展到今天,兵力約13萬人,擁有自己的陸、海、空軍和特種部隊等,主要在國外活動的特別部隊「聖城軍」和民兵組織「巴斯基」也受其領導。與伊朗正規軍相比,以捍衛革命政權、維護國內穩定為宗旨的革命衛隊在伊朗政權中擁有極其重要的政治影響,享受著很多正規軍所沒有的特權。
在政治上,伊朗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曾在革命衛隊成立之初擔任過衛隊司令,總統內賈德曾作為衛隊軍官參加過兩伊戰爭。現政府內閣中,有5名成員曾是衛隊成員。此外,伊朗議會相當數量的保守派議員在革命衛隊工作過。革命衛隊在國內政壇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軍事方面,革命衛隊可說是掌握了伊朗「最高端」和「最低端」的軍事力量。一方面,伊朗的戰略性威懾武器——包括「流星-3」在內的彈道導彈以及生化武器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幾乎全部歸革命衛隊所有。另一方面,革命衛隊統管著龐大的民兵組織「巴斯基」,這支隊伍僅裝備輕武器,平時約40萬人,戰時估計可動員至100萬人,伊朗官員曾宣稱可動員1100萬人。「巴斯基」成員遍布伊朗各地,深入到各行各業,被認為是發動游擊戰和巷戰的主力部隊之一。
目前,革命衛隊的陸軍約10萬人,大部分是配備輕武器的步兵,主要負責維護國內安全。革命衛隊陸軍編有2個裝甲師、5個機械化師、10個步兵師、1個特種部隊師和15~20個獨立旅。面對美國的軍事威脅,革命衛隊陸軍近年來越來越注重於「非傳統」軍事任務,積極為「不對稱戰爭」做准備,加強游擊戰和巷戰能力。在演習中,革命衛隊曾用國產的肩扛式地對空導彈模擬襲擊美製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並利用地雷和簡易爆炸裝置(類似伊拉克戰場上所謂的「路邊炸彈」)襲擊裝甲部隊。
革命衛隊的海軍大約有2萬人,在海灣地區擁有若干基地,有能力攻擊海灣的船隻和海灣南岸國家。外界對革命衛隊空軍了解不多,這支部隊往往與正規軍共享空軍基地,為革命衛隊的快速反應部隊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和空運能力。
進軍商界,締造「商業帝國」
近年來,革命衛隊在伊朗的影響力不斷向經濟領域滲透,特別是曾在革命衛隊任職的內賈德當選總統以後,革命衛隊更是大舉進入商界,涉足的經濟領域五花八門,儼然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早在伊斯蘭革命之後和兩伊戰爭期間,由於西方國家對伊朗實行武器禁運,伊朗被迫重組和發展本國的軍事工業,這項工作主要交由革命衛隊負責,因此,革命衛隊很早就涉足伊朗的國防工業。
兩伊戰爭結束後,為了加快國家的重建,同時為了安置部分退伍的革命衛隊士兵,伊朗又決定允許革命衛隊成立包括民用范圍的各種公司。據報道,當時第一家公司是由時任革命衛隊情報局局長的里多伊少將建立的,這家公司成立後修理了數千輛被毀壞的軍用汽車和一些軍用設備。
目前名氣最大的革命衛隊公司戈爾博集團成立於1990年,其前身是伊朗革命衛隊的工程部隊。這支部隊在兩伊戰爭中主要負責挖戰壕、修碉堡。而在戰後,它一躍成為一家涉足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礦業、金融業、農業、設計和咨詢業等領域的大公司。目前,戈爾博集團的總裁由革命衛隊副司令阿貝德准將兼任。
戈爾博集團近年從政府部門獲得了一大批利潤豐厚的合同,其中包括將近23億美元的南帕爾斯天然氣田第15和第16期開發項目、13億美元的波斯灣至巴基斯坦邊境天然氣管道項目、12億美元的德黑蘭地鐵7號線項目和3.5億美元的地鐵4號線土木工程項目。
據沙烏地阿拉伯《中東報》稱,革命衛隊控制著伊朗南部60個邊界通道,控制著伊朗除石油以外57%的進口和30%的出口,在境外還有560多家下屬貿易公司。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的中東問題專家塔克伊說:「從制葯、電信到石油行業,革命衛隊深深捲入了伊朗的經濟生活。他們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壟斷組織。」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成立於1975年5月5日,其使命是保護伊朗領土完整和政治獨立,保衛伊朗革命和維護伊斯蘭教義。革命衛隊還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監控國內的敵對勢力,並建立了龐大的情報網路。
革命衛隊:約125,000人陸軍:約100,000人空軍:4,000~5,000人海軍:約20,000人(含海軍陸戰隊:5,000人)艦艇:巡防艦3艘、護衛艦2艘、小型艇1,500艘以上特殊作戰部隊:約15,000人民兵、義勇兵部隊正規士兵:約9萬人預備役士兵:約30萬人戰爭時可擴充至1,100萬人。(伊朗正規軍規模)
總兵力:約42萬人陸軍:約35萬人海軍:約18,000人(含海軍陸戰隊2,600人)空軍:約52,000人
革命衛隊的海外行動接受海外情報委員會和海外行動委員會的共同指揮,由小分隊和非政府組織的成員共同落實。目前,這支部隊在伊朗和蘇丹進行訓練,在海灣地區具有重要影響。
2005年被美國政府定性為「國際恐怖組織」。
⑽ 伊朗怎麼有兩支軍隊,他打仗到底用哪支
中東最強大、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伊朗擁有大量地面部隊,主要由伊朗陸軍和革命衛隊(IRGC)2部分組成。這種雙軌軍制在中東地區相當普遍,比如敘利亞和當年的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就同時建有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和普通常備軍,而沙特則在皇家軍隊(國防軍)之外,又設立了一支兼具王室近衛軍、內務安全部隊和監軍(監督對象就是國防軍)等多種職責於一身的國民警衛隊(SANG)。
單來說陸軍雖然是正規部隊,承擔保家衛國的重任的同時也被高層所不信任!裝備都是過時落後的!打起仗就是炮灰的命!所謂的革命衛隊!雖然不是正規軍,但裝備精良,是高層恐怖分子的貼身保鏢!被高層恐怖分子所信任!也是恐怖分子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