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朝鮮伊朗發展核武器與中國關系
朝鮮
朝鮮和中國社會性質相近,且是傳統盟友。但是中國不能容忍朝鮮發展核武器。
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的,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更何況它正在發展足以一瞬間毀滅幾十年經濟建設成果的核武器。
而且亞洲現在的政治格局相對穩定,中國不希望朝鮮因為發展核武器打破原有的格局,致使國家間的格局發生紊亂。
伊朗
伊朗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石油供應國,中國也不希望因為核武器原因致使石油供應出問題,所以反對伊朗發展核武器。
固有的政治格局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但是能夠平穩發展的前提,所以中國反對兩國發展核武器。
2. 伊核協議是什麼意思通俗一點
伊核協議通俗講到底是什麼呢?美國極盛時期認為二戰體系下的利益分配都不滿足自己,想要單邊主義統治全球,在這種情況下,中東是美國構建全球霸權的最後據點。當時俄羅斯實力嚴重受損,歐元又被美國打垮,中國尚未構建起足夠的經濟軍事實力,借著911事件,美國蛙跳進入中東,拳打伊拉克腳踢阿富汗,唯一沒有淪陷的就只有伊朗了。如果伊朗淪陷,美國的中東計劃就再無阻隔,全球利益分配就會徹底掌控在美國一家手中,其他國家再想發展崛起就沒有機會了。這種極其險峻的形勢下,中俄歐三家聯手支持伊朗擁核對抗美國。所以,有些觀點非常謬誤,伊朗核協議不是伊朗和以色列的問題,也不是伊朗和沙特等周邊國家的問題,更不是伊朗和美國人的問題,而是內嵌了全球秩序構建的問題。
慶幸的是,中俄歐雖然各家實力都弱,好在三家當時齊心協力,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明面上各種抗議,暗地裡各種絆子,把美國死死拖在中東泥潭裡沒有前進一步,把如日中天的美國幾乎拖垮,白白耗費人力物力,還欠了一屁股債。逼不得已,簽訂了伊核協議,對抗由此告一段落,美國也由攻勢變為守勢。
核協議本質是什麼?他只是一個平台而已,內容上其實就那麼點東西,伊朗不發展核武器換取美國的解禁制裁。就是讓美國放棄遏制伊朗,遏制不住伊朗,中東就無法拿下,中東是世界能源中心,戰略要沖,拿不下中東的美國就只能是聯合國框架下的世界大國,永遠不能做到世界絕對規則制定者。
在美國角度看,中東戰略是有成功機會的,只要戰略得當。雖然有失敗的風險,但一旦成功,收益巨大,而且是不能用數字衡量的巨幅收益,粗略估計至少能讓美國稱霸世界的歷史在延續一百年以上。
3. 伊朗核問題六方會談為什麼有中國
首先,德國是歐盟大國,在歐內部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就很自然的回的歐盟在伊核問題的決策上面產生影響;其次:德國和伊朗在歷史上關系較好,例如現在德國有很多伊朗僑民。還有一個方面,伊朗的海外存款很多在德國,如果在核問題上談判破裂,伊朗的海外存款還有一定的餘地。
4. 伊朗核協議為什麼有中國參與
因為有利益,所以中國才會參與。
我們希望在60天內與其餘簽署方就此問題的權利達成協議,如果問題得到解決,伊朗將恢復其先前的承諾。如果不解決,伊朗將採取進一步措施。如果將伊朗核問題再次擺在桌面上,那麼伊朗方面將做出強硬回應。伊朗人民乃至全世界都應該意識到,這些行動符合伊朗核協議,並不代表伊朗核協議的終結。這些言論表明,伊拉克方面的呼籲也顯示出警告信號。最初在2015年7月,伊朗與其他六個國家就伊朗核問題達成了全面協議。伊朗承諾限制其核計劃,國際制裁將取消。
5. 伊朗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不可否認「石油」是兩國聯系的命脈。中國目前每天原油需求量高達800萬桶,其中近一半的原油都需要進口,伊朗每天出口中國的石油高達近55萬桶。如果中國採取跟隨美國的戰略,伊朗一旦限制對華石油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最後是美國制裁伊朗的目的達到了,中國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正是基於如此的推論,美國政府希望阿聯酋、沙特等國加大對中國石油的供應,甚至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參與伊拉克的油氣開采,從而減小中國對伊朗石油資源的依賴。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進一步大幅增加,決定了中國不會冒然參與到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中去。美國雖然敦促沙特、阿聯酋等國增加對中國的石油供應,但是這些國家增加的供應量不可能彌補伊朗的供應量。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預期到2030年將增長至每天兩千萬桶左右,無論是沙特、阿聯酋都不可能擔負起對中國石油的供應。對於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大國,中國冒然與之割斷關系,伊朗始終有資源在手,受到的傷害是短暫的,對中國的影響則是波及到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穩定的方方面面,除非世界上其它國家能夠完全取代伊朗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其次,意識形態決定了中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國透過石油利益鏈條來拉攏與中國的關系,但是美國忽略了中國對於意識形態的重視。雖然中國在國際關系事務中,逐漸淡化意識形態,但是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民主機制和普世價值的滲透,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政權體制。中國政府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決定了只能和歐美保持一種表面的友好關系,對其提出制裁伊朗的措施即使不公開反對,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敬而遠之。這一點在中國處理朝鮮關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如果疏遠伊朗,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的否認,對其自身政權黨政合一也是巨大的沖擊。涉及到政治體制這一原則,中國當局是絕不會讓步的。其三,中國方面其實是希望伊朗與美國這種對峙關系的長期存在。中美之間的發展註定是一對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雖然雙方都表示對對方的發展予以認同,那不過是表面上的功夫,誰都不希望看到對方一家獨大控制整個國際局勢。中國在中美關繫上,目前一直處於弱勢地位,恰恰是因為有伊朗、朝鮮等這樣的政權存在,才給中國有了反制美國的機會和平台。中國如果與美國聯手制裁伊朗,一旦這些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都與中國較為趨同的政權垮台,必將給中國的體制和政權穩定帶來致命性的沖擊。迫於美國的強勢地位,雖然中國會趁機利用美國打「石油牌」獲取資源帶來的好處,但要中國從伊朗的政治利益鏈條上退出來,中國當局是要三思而後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 家 寶上周在與伊朗副總統拉希米(Reza Rahimi)會晤後,稱贊中伊兩國政府的關系將不斷拓展和深化,其實就是明確的告訴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中美在伊朗問題上全面合作是不符合中國政治、經濟利益。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買家,中國已經承諾未來幾年要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上新增投資數百億美元。中國在伊朗問題上,政治和經濟利益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國最多是伊朗核計劃制裁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和主導者。
6. 簡述伊朗核危機及其對中國外交政策的影響
中國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營造一個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維護領土主權,促進國家統一。為此,中國力促國際形勢的緩和,珍惜和平與發展的戰略機遇,不需要在國際上挑頭去反對任何一個大國。
伊朗核危機,中國做為亞洲一個大國和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也想拉攏中國制裁伊朗,俄羅斯也想借機討到便宜。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需要進口伊朗的石油,所以中國不會贊成制裁伊朗,會採取一貫的和平解決方案!
7. 伊朗核問題,中國的態度
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同時也應承擔相應的防擴散義務。為此中國希望伊朗加強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履行相關決議,在執行附加議定書,澄清未決問題等方面採取積極措施,以恢復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和平性質的信心。不久前伊朗與土耳其和巴西簽署的核燃料交換協議,中方希望這一協議有助於推進通過對話與談判和平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進程。中國將繼續致力於勸和促談,推動通過對話和談判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會議審議朝核問題時發言,中方重申了中國政府「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的一貫立場,並指出:六方會談是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東北亞長治久安的有效途徑。在當前朝鮮半島形勢復雜敏感時期,各方更應保持冷靜克制,無論形勢如何變化,都應著眼大局,繼續推進六方會談進程。
8.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伊朗一些新的開發項目,可以由中國參與。中東的中國影響力因素將進一步拓展。
9. 中國伊朗簽署 25 年全面合作協議,這意味著什麼
中伊兩國的全面合作協議達成,也就表示著兩國之間的合作將會有著更大的開拓空間。
中國和伊朗在世界上都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國家,而且兩個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也一直非常的頻繁,因此在這種程度上,如果能夠繼續推動更大范圍的全面合作的話,這無疑會給中國和伊朗的交流以及經濟發展帶來重大的利好。因為兩個國家很多重要領域都會取得合作共贏的效果,所以這一次的協議達成給實現合作共贏帶來了很好的契機。
一、協議達成也會使得中國能源渠道的安全性變得更好。伊朗是世界排名前列的重要石油出口國,而且這些年伊朗的石油出口也在國民經濟發展當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所以與伊朗達成密切合作能夠使得中國能源渠道的多元化變得更加豐富。與伊朗的合作絕對能夠完善中國能源渠道的安全性。
中國和伊朗之間的友誼關系源遠流長,因此我也希望中國和伊朗通過協議能夠實現全面互信關系。因為這樣對於中國和伊朗的發展也能夠帶來巨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也能夠有效的維護中國和伊朗的經濟發展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