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拉伯婦女穿的黑袍子叫什麼名字
黑紗。
有些嚴格執行教規的阿拉伯國家,規定婦女外出,必須面帶黑紗。黑紗上只留兩個小孔,以免遮擋視線。比較開明的國家已經拋棄這種習慣,婦女用頭巾或者披肩代替黑紗,男子多穿西裝。
阿拉伯人喜愛白色,很多建築物的外觀都是白色的,男人的傳統服裝是白色的纏頭巾和寬大的白色長袍。這是因為白色對強烈的陽光有反射作用,吸熱較少。
阿拉伯世界婦女現狀:受壓迫、遭虐待現象普遍存在
世界上許多國家開展了婦女節慶祝活動,而對一些阿拉伯國家的婦女來說,戰爭、社會的壓迫、落後的現實給她們的節日蒙上了一層陰影。
自2011年3月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團體發起人民起義後,敘利亞婦女就陷入了艱難的處境。
2011年3月以來,政府軍在敘利亞境內利用火箭彈、大炮、集束炸彈、毒氣彈、炸葯桶狂轟濫炸,已造成至少18457名婦女死亡。
敘利亞人民起義以來,已有近6580名婦女被任意拘留,其中有至少225人未滿18歲。據網站預計,目前為止仍有2500多名婦女在押中,其中有至少450人下落不明。盡管敘利亞人民也對敘利亞當局的行為表示譴責,但敘利亞當局仍對此予以否認。
另一方面,加沙數十名婦女在婦女節當天前往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參加了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組織的抗議活動。她們高舉橫幅,上面寫著「巴勒斯坦婦女應和全世界其它國家的婦女一樣享有生存權」、「國際婦女節——我們要自由」、「結束封鎖、遠離加沙」。
同時,巴勒斯坦人權中心也譴責以色列在最近一次對加沙的進攻中,將3400多名加沙婦女驅逐出加沙,並禁止791名婦女和她們的丈夫會面。
國際婦女節當天,埃及「婦女反政變」組織為維護集中營中婦女的權利,在各個省份發起了抗議活動,並在社交網站上呼籲捍衛婦女人權。
② 女性戴黑紗穿黑袍穿,白皮膚,黃頭發,可能是 哪國人
可能是中東和俄羅斯南部那一帶的人。
比如Turkey、喬治亞、巴勒斯坦、伊朗……
雖然那個地方阿拉伯人(白人)比較多,但是由於長期日照,他們的膚色偏黃
③ 世界上全身都披黑袍只露兩隻眼睛的國家有哪些
伊朗,伊拉克,敘利亞
④ 阿拉伯國家的婦女為什麼總是穿黑袍子,有什麼寓意
罩袍,也稱波卡。
罩袍是阿拉伯國家、及一些伊斯蘭國家裡女性的傳統服飾,也是多數這些國家的規定。穿上它後,婦女從頭到腳就被包裹地嚴嚴實實,只能透過眼前一小塊網紗看到外面的世界。
罩袍是寬松的黑色拖地大外套,但罩袍因各國不同的習俗而有不同的風格、款式、顏色、剪裁和穿法。阿拉伯婦女的罩袍也隨時裝流行而改變,但只不再是塊簡單的黑布而已。
傳統的罩袍純黑是主流,其次為深藍、咖啡、淺紫等暗色系列,另一是雙層布料,外層薄紗以黑色為主,阿拉伯婦女可以選擇喜歡的顏色或考量出席場合的氛圍而作出選擇。
(4)伊朗的黑袍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剪裁樣式
有一件式套頭,有大衣款式開前扣或暗扣,或者在正面加一片內里,另有連帽子一起設計。罩袍穿在最外層,所以大多以直線、寬松、略長的剪裁為合適。
質料
罩袍質料在各國也有所區別,這也直接影響到罩袍的價格,普通的黑布、棉麻、人造絲到純絲、不同的裝飾配件,如機器縫綉的彩色花樣或手工刺綉,在袖口、裙擺縫制出的亮片、珠子、水晶、碎鑽等。
參考資料
網路-罩袍
⑤ 阿拉伯的白袍和黑袍區別是什麼
阿拉伯國家:男人著白袍,女人穿黑袍。在阿聯酋,長袍是不折不扣的阿拉伯民族服裝。長袍沒有任何尊卑等級之分,平民百姓穿,政府高官出席盛宴也穿。
在阿聯酋,男人穿的長袍一般都是量身定做的,價格也不菲,做一身袍子至少要人民幣三千元,好料子加好做工更達萬元以上,一點不比名牌西服便宜。
相關鏈接:http://ke..com/link?url=-_TAC9R_fK
⑥ 同樣是黑袍,為什麼在迪拜的不同品牌價格差距巨大
迪拜,對於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城市,在迪拜隨處可見清真寺,當地人只佔約1/4,其他很多都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來的人,由於傳統宗教信仰,迪拜及整個海灣地區的人都穿著阿拉伯傳統服飾,自然這也是為了適應當地高溫氣候。男子穿著的服裝被稱為「坎度拉」或「迪士達沙」,通常是長及腳踝的寬松服裝,以白色棉布製成,修剪著精緻的鬍子,女人們卻一身黑袍,用頭巾遮蓋面部唯一能露的就是眼睛。
同樣是黑袍,為什麼在迪拜的不同品牌價格差距巨大這個問題確實值得討論,但是總的來說就是針對以上幾個點吧,根據地區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所傳服飾自然也有差別和差距。
⑦ 比起巴列維時期,伊朗怎麼越活越回去了
主要就是由於貧富差距和宗教問題。
巴列維時期的伊朗開始逐漸的恢復元氣,全國的GOP也開始逐漸上升,伊朗的工業化突飛猛進,年均經濟增速在8%以上,可謂是非常發達了。而且當時伊朗非常有錢,軍事力量也非常雄厚,實實在在的中東第一強國。所以看照片,當時的伊朗女性可以說的非常自由,美麗且張揚。
但是現在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了。比如說前不久,伊朗女性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去球賽的現場看球了。這就是女性爭取自己權力的一大進步。我想,如果沒有伊朗女球迷,世界盃將缺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不管怎麼樣這進步的一小步也來之不易啊。
⑧ 伊朗婦女外出時為什麼要戴面紗,披黑袍
因為伊朗和阿拉伯那些中東國家大部分都是穆斯林,戴面紗是穆斯林的風俗。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宗教的人,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穆斯林信仰古蘭經中的真主(造物主),在穆斯林看來,眼睛看到的,儀器檢測到的,都在真主掌控的范圍內。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是傳達經典《古蘭經》的聖人。
禮拜內容
每一個禮拜動作又有六項儀則,稱為「六儀」,或稱「拜內六件天命」。「六儀」是「抬手、端正、誦經、鞠躬、叩頭、跪坐」等。由於教派、教法學派的不同,在禮拜的某些細節上也有差異。
禮拜使穆斯林身心同時受鍛煉,對修身養性、保持心靈純潔、提高思想和認識境界,具有積極意義。
當時,北風凜冽,寒風刺骨,而會禮的回族都席地而坐,靜聽宣講,沒有絲毫浮動現象,上萬人自動排班,有條不紊,行列整齊,動作一致,沒一人喧嘩早退。
⑨ 中東穆斯林女性的黑袍,蒙面起於什麼時代
中東國家大多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又對婦女有嚴厲的規矩准則, 從婚姻方面說:一、伊斯蘭教禁止有生育能力的穆斯林不娶不嫁,一夫多妻是人類的一種古老而普遍的現象,伊斯蘭教不鼓勵而是有條件的允許多妻,原因是由於長期的戰爭使男子大量死亡,許多婦女成為寡婦難以出嫁,而游牧經濟又是婦女的勞動及謀生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最多隻允許1個男子娶4個妻子。但到目前為止,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在穆斯林國家正在逐漸的普及開來。
⑩ 伊朗風俗
伊朗服飾:這些應該就是你想要的。在伊朗女性幾乎都選擇黑色來籠罩自己
在德黑蘭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也許是因為受神秘的黑色的吸引,也許更因為對伊朗婦女的好奇,我竟然不知不覺地發現了她們身穿黑袍的獨特魅力。從她們的眼神和氣質上看,她們的確很幸福。目之所及,有時甚至僅僅是街頭一瞥,那黑色中所流露的別致情趣就會一下子映入眼簾。當你看到街上大量美麗的女子個個「眉如春山,眼如秋水,唇似褐色」,紗巾黑袍並沒有使她們產生羞澀,滋生憂郁,反而賦予她們豁達、毫爽的性格,優雅輕盈修長的身材,在微風中黑袍紋折的瀟灑拌動,就像古希臘舞台上最有表現力的裹身服飾,又像現代時髦服飾中寬大的深色風衣,她們並不拒絕化妝,卻讓一切化過妝的色彩全在黑袍中躲避,只讓唇、眼和臉頰成為唯一的視覺焦點。也許對你來說,這樣的化妝點綴,已是司空見慣,但在伊朗,當人們對滿目的黑色習以為常的時候,哪怕是一點點的亮色都會帶來視覺上的愉悅。這樣靜謐的黑色與閃亮的色彩相搭配,愈發映襯出波斯女郎那潔白細膩、鼻凸眼大的美麗面頰。
當然,按照伊斯蘭教義中的要求,穆斯林婦女在離家外出時,除臉頰、雙手和雙腳可以露出外,其他部位不能外露,但對服飾顏色沒有作嚴格要求。在伊朗女性幾乎都選擇黑色來籠罩自己。這一點與非洲及南亞的一些穆斯林國家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在德黑蘭美麗的夜幕下,當你看到她們與家人散步在公園或徜徉在裏海之賓,或駐足於各精品專賣店,黑袍寬大的下擺在微風輕拂中悄悄飄起,顯露出米蘭、巴黎所流行的厚底鞋、牛仔褲,或是俄羅斯、印度休閑長裙……那黑色的眸子、褐色的唇膏、凸現的高鼻樑、醉人飄香的法國香水味,鑽石黃金手鐲與黑袍的點綴交相呼應,一種別樣的「眾里尋他千網路,摹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欄柵處」采上心頭,更會悄悄地打動一些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