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各個國家的著名通訊社
1、新華通訊社(新華社;中國)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性現代通訊社。
新華社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建的重要宣傳輿論機構,從誕生起就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肩負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發揮喉舌、耳目、智庫和信息總匯作用;
為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大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華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個分社,在中國大陸的每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設有分社,有的地區還設有支社。
新華社是中文媒體的主要新聞來源之一,同時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發稿。
新華網是新華社主辦的中國重點新聞網站,被稱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網站」,每天24小時以7種文字、通過多媒體形式不間斷地向全球發布新聞信息,全球網站綜合排名穩定在190位以內。
開通31個地方頻道,承辦中國政府網、中國平安網、中國文明網、振興東北網等大型政府網站,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國家級網站集群。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排名第367。
2、路透社(英國)
英國路透社於1851年由保羅·朱利葉斯·路透在英國倫敦皇家交易所成立的。保羅·羅伊特在柏林圖書出版公司工作,在1848年革命的開始參與並分發小冊子。
這些出版物讓英國路透社報道帶來了很多的關注。後來在1849年,他用電動電報和信鴿開發了一個原型的新聞服務。之後,路透社電報公司成立。
該公司最初涵蓋商業新聞,銀行,經紀行和商業公司。在1858年,英國路透社第一份報紙客戶端訂閱為倫敦晨報。之後,報紙訂閱隨後擴大。
多年來,路透社機構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作為第一國外報道新聞公司建立起自己的聲譽。它是第一個報告亞伯拉罕·林肯的遇刺的經過。
目前,在世界上幾乎每一個重大新聞社都訂閱英國路透社。路透社覆蓋94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並擁有約20種語言。
3、法新社(法國)
法國新聞社的簡稱。
法國最大的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
前身是 C.-L.哈瓦斯於1835年創辦的哈瓦斯通訊社。
19世紀後期,同英國的路透社和德國的沃爾夫通訊社為當時世界3大國際性通訊社。
法新社是一個由1957年特別法特許授權的非贏利性的自治公共組織。
它是商業化的操作,並且獨立於法國政府,它由一位首席執行官和15位董事組成的董事會管理。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Brand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五十七。
是與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齊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
4、美國聯合通訊社(美聯社;美國)
美國聯合通訊社( 簡稱美聯社,英文:The Associated Press,縮寫AP)是美國最大的通訊社,1846年在芝加哥成立,1893年成為聯營公司,1990年將總部遷到紐約。
合作夥伴有1700多家報紙,5000多家電視和廣播電台;全球有243家新聞分社,在120個國家設有辦事處。
合眾國際社是美國第二大通訊社,1958年由前合眾社和國際新聞社合並組成,總部設在佛羅里達州。
國外有80多個分社,擁有一個世界范圍的圖片網。
2016年4月18日,美聯社獲2016年普利策獎公共服務新聞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排名第207。
5、俄通社-塔斯社(俄塔社;俄羅斯)
俄通社-塔斯社(俄語: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е телеграф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России,ИТАР-ТАСС),簡稱俄塔社,也譯為伊塔爾-塔斯社,外文簡稱 ITAR-TASS。
為俄羅斯最大的國家級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新華社,前身為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總社位於莫斯科。
國際性通訊社之一,地位相當於中國的新華社,前身為蘇聯官方通訊社塔斯社,為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據《俄羅斯報》報道,俄通社-塔斯社將恢復甦聯時期的名稱,即塔斯社。
這一決定在近日紀念該通訊社110周年組委會會議上提出並得到一致通過。
『貳』 伊朗一頂級核科學家遭暗殺一事,其中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事件回顧:據伊朗多家媒體報道,當地時間11月27號下午,伊朗高級核能及導彈科學家、國防部研究與創新組織負責人穆森·法赫里扎德,在伊朗德黑蘭省東部的阿布薩德鎮遭暗殺身亡。目前伊朗國防部以及情報安全部門都確認了這一消息。 伊朗軍方現場抓獲一名武裝襲擊分子。伊朗方面稱此次暗殺事件的策劃者是以色列,並揚言將雷霆之勢展開報復行動。
『叄』 伊朗的外交
據中國「史書」記載,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
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
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
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
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
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伊朗是亞洲主要經濟體之一。伊朗的經濟實力位居亞洲第七位(次於中、日、印、韓、印尼、沙特)。2011年伊朗銀行經濟帳戶局的初步數據顯示,伊歷1389年(2010年3月21日-2011年3月20日),按當年基本價格計算,伊朗名義GDP為43,042,640億伊朗里亞爾,同比增長20.8%;按伊歷1376年可比基本價格計算,實際GDP為5,392,190億伊朗里亞爾,同比增長5.8%;GDP平減指數為798.24,同比變化14.3%。
2011年伊朗的名義基本價格GDP摺合4163.13億美元,名義市場價格GDP摺合4191.01億美元,人均名義市場價格GDP約為5610美元。經濟以石油開采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製造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計算機軟硬體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
伊朗盛產石油,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石油是伊經濟命脈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石油收入占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伊經濟保持穩步增長。2010年,伊國內生產總值4114億美元,同比增長2.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478美元。 1920年起伊朗開始逐漸發展大規生產機房。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轟炸伊朗石油化工工廠以及阿巴丹油田,導致石油生產速度減慢。1988年開始重建煉油廠,1993年才開始正常。但是在戰爭期間亦出現多個小型工廠為軍隊生產軍需品。
國家主要生產石油化工產品、鋼及銅製品。其他主要生產品包括汽車、家用電器、通訊設備、水泥、工業機械 (伊朗擁有西亞最大的機械工業)、紙張、橡膠製品、農產品、加工食品 、毛製品以及葯物。 紡織業由當地提供棉花及羊毛,有40萬人就業,當中2000人處於德黑蘭、伊斯法罕以及在裏海治岸地區一帶。
根據經濟學人指出,伊朗在全球工業排行排第38,生產總值佔230億美元。由2008至09年伊朗的工業生產成長值由69位躍升至28位。
2003年由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報告指伊朗中小型企業發展障礙,包括缺乏監督、沒有有效的銀行系統、缺乏研發、缺乏管理技能、貪污、稅制不良、文化恐懼、教育限制、未能國際化、勞工技能不足、缺乏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不足、社會學習不足、以及傳統文化影響。但於最近的研究亦指數伊朗在各方面領域亦有急速的發展,包括科技、醫療、航天、國防以及重工業。在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下,國家急速成為工業化國家 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伊朗農耕資源豐富,全國可耕地面積超過5200萬公頃,占其國土面積的30%以上,已耕面積1800萬公頃,其中可灌溉耕地830萬公頃,旱田940萬公頃。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43%,農民人均耕地5.1公頃。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其綜合收割機與拖拉機保有量分別為1.3萬台和36萬台。伊政府高度重視、大力發展農業,糧食生產已實現90%自給自足。
農業主產區集中在裏海和波斯灣沿岸平原地帶,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自2003年以來,伊朗政府逐年加大農業扶持力度,重點支持水利灌溉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農業科研、信貸與自然環境保護,以便改良農耕環境,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力爭實現政府第四個五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制定的13.5%的行業增長目標。 伊朗擁有全球10%的石油資源。伊朗亦擁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的資源,主要在南帕斯,大多數天然氣用於國內。自1913年伊朗成為主要產油國。主要油田位於中部以及伊朗西部的Zagros山脈。石油亦可在伊朗北部以及沿波斯灣一帶的陸地。當地石油及天然氣以及水力發電設施提供國家的能源。2010年伊朗建造首個價值10億美元的布希爾核電站
1970年後期伊朗成為第四大產油國,當時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產油國以及第二採油國由於1979年的革命,政府將產油量減少,因為國家需要儲存石油。油產量曾在兩伊戰爭期間減少。 1980年代油產量再次增加,修理損害的油管以及開采波斯灣沿岸的油田。
主要油田位於阿巴丹(建於1913年,是國家首個油田)、克爾曼沙赫及德黑蘭,但是未能符合當地對石油氣的需要。煉油業需要150億美元投資,在五年內發展到自給自足以及中止入口。油管連接煉油廠以及阿巴丹、Bandar-e Mashur及Kharg Island等岸邊城市。1990年伊朗國營石油及天然氣企業在接受外資下探索更多油田。
設法子的肥料廠,以及salouye世界最大乙烯設施是伊朗國葯的計劃,石油製品收益2007年達55億美元,2008年達到接近90億美元。
2004年度伊朗油產量達14億,純利達500億美元。官方估計如果計劃順利,2015年的收益達2500億美元。伊朗生產60-70%工業設備給當地使用,包括煉油廠、油輪、鑽油台、油井以及探索設備。
2008年伊朗油價在Kish Island開始進行交易交易以伊朗里亞爾及以其他主要貨幣(美元除外)進行。
2008年伊朗的能源消耗達60至70億美元。國家能源消耗量高於國際標准。伊朗回收28%的石油及天然氣,目前是達到回收率60%。伊朗在2008年補貼石油、電費及天然氣達840億美元。伊朗的天然氣消耗量僅次於美國以及俄羅斯,是全球第三。 受到經濟自由以及政府支出影響,包括政府所設立的基金已耗盡。估計服務行業的收益超越25%GDP的支出主要來自政府日常開支,包括軍事、薪金以及社會服務。
市區化對於服務業帶來了刺激。重要服務行業為公共服務,包括教育、商業、個人服務及旅遊業。伊朗科學的收益達9億美元(2005年),但過去15年未有顯著的增長。2000年代早期伊朗將研發的國民生產總值調至0.4%,落後於已發展國家的平均值1.4%。2009年將會占國民生經總值0.87%以及將會達到2.5%。
交通及通訊的GDP總值預計在2013年提升至460億美元,佔全國6.8%。根據國際勞工組織在1996年建議伊朗在交通及通訊僱用340萬人,在2008年增至20.5%的勞動人口。 伊朗有各種報刊1700餘種,大部分在德黑蘭出版。主要報紙有:《世界報》、《消息報》、《伊斯蘭共和國報》、《虔誠者報》、《使命報》、《和平報》和英文版的《德黑蘭時報》、《伊朗新聞報》和《伊朗日報》國際版。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是唯一的官方通訊社。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稱波斯通訊社。
國家廣播電視台成立於1966年,1979年改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聲像組織。電台用波斯語、阿拉伯語、英語、法語、德語及漢語等二十五種語言對外廣播。電視有7個台播放節目,並有3個衛星台向海外播出。2007年7月,伊朗開通伊首家英語電視台PRESS TV。
2009年10月11日,伊朗邁赫爾通訊社與新華通訊社簽署了兩社新聞交換協議。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布,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和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聲明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自製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程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信息站和指揮系統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道,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
伊朗提煉濃縮鈾被認為發展核武計劃,歐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擊。
根據電子期刊的發展中國家資訊及通訊科技發展,伊朗在2002年佔1.1%的GDP,約15萬人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當中2萬名人員從事軟體行業。2002年總共有1200家已注冊的資訊科技公司,當中200家從事軟體發展,2008年軟體出口數目達500億美元 在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伊朗在2005年是世界的網志人口(bloggers)的第4大國家。
伊朗電信部長雷扎·塔格希普爾(Reza Taghipour)宣布,該國計劃在5個月內建成全國性區域網,以打造「清潔網路」。
塔格希普爾表示,到2012年8月,伊朗所有電信運營商只能為「國家互聯網」提供服務。此外,該國將用「伊朗電郵」和「伊朗搜索引擎」等服務,取代谷歌(微博)、Hotmail和雅虎等網站。
伊朗政府已經開始為「伊朗電郵」提供注冊服務,用戶需要提供全名和地址以供核實。 公路
伊朗公路總長15.8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00公里;郊區公路9.38萬公里,其中瀝青公路4.53萬公里。注冊機動車452萬輛,其中小汽車272萬輛。
鐵路
伊朗鐵路總長9508公里,干線7265公里,支線2243公里,在建3300公里。擁有機車277輛,年運送旅客1311.1萬人次,運送貨物2639.2萬噸。
水運
主要港口有波斯灣地區的霍拉姆沙赫爾、布希爾、阿巴斯、霍梅尼、恰巴哈爾港和裏海地區的安薩里和諾沙爾港。主要船運公司有四家,分別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船運公司、伊朗—印度船運公司、瓦爾法加爾船運公司和裏海船運公司;擁有輪船112艘,貨物運輸能力3069萬噸,旅客運輸能力263萬人次。此外,伊是中東和波斯灣地區最大的油輪擁有國,有20萬噸級以上油輪26艘,油輪總噸位超過450萬噸。哈爾克島是伊最大的原油輸出港。
空運
伊朗共有機場83個,使用率為 34 %;其中14個軍用機場、61個綜合性機場(只有22個可降落飛機)和8個客運機場。德黑蘭、伊斯法汗、設拉子、大不里士、阿巴丹和阿巴斯為六大國際航空港。伊朗航空公司是伊境內最大的航空公司,擁有飛機83架,在23個城市間擁有航班,開通有赴海灣、亞洲和歐洲的33條國際航線。 2004年共運載旅客1133萬人次。
伊朗有通往中東、亞洲、及歐洲全靠龐大的航空網路。來自美國或澳洲的遊客需在亞洲或其它中東國家轉機才能飛往伊朗。大多數飛機在德黑蘭的邁赫爾阿巴德機場(Mehrabad Airport)著陸。
『肆』 去伊朗注意事項
連翻譯也沒有么?
以下信息來自中國外交部
中國公民赴伊朗須知
一、特別提醒
(一)伊朗國內治安情況總體較好,較安全,但中國公民遭到入室搶劫、盜竊或在行走時被飛車賊掠走錢物的情況偶有發生。據伊官方統計,目前德黑蘭市每天發生150-200起偷盜、搶劫案件,警方非常重視並加大打擊力度。我公民來伊後需特別注意。
(二)伊朗是政教合一國家,實行嚴格的伊斯蘭教規,外國人必須尊重和遵守這些教規。
(三)伊朗人講究衛生,極少發生傳染病。2006年曾發現一起鳥感染禽流感,但無人被傳染的報告。
(四)伊朗是地震多發區,須有防震常識,做好預防。
(五)伊文明程度高,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待人有禮貌。
二、簽證、入境與海關
(一)簽證
1、中國公民持外交、公務護照來伊朗免辦簽證,停留期為30天。持因公普通、因私護照須提前向伊駐外使領館申辦簽證,停留期一般為30天,如需延期,須在簽證停留期滿前向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請。逾期居留每天將被罰款30萬里亞爾(約合34美元)。如非法經商或勞務,則要另行交納勞工部門、財政部門的巨額罰款後才許離境。
2、伊朗已成為中國公民自費旅遊目的地國,憑往返機票可在德黑蘭、設拉子、伊斯法罕、大不里士、馬什哈德等機場辦理落地旅遊簽證,停留時間為7天,交一張照片和50美元手續費。如需延長停留,應提前提出申請。
3、申請工作簽證時需要提供伊朗僱主向主管部門提交的申請批文。申請留學簽證須提供被授權教育機構證明。申請過境簽證須提供第三國有效簽證和已確認的赴第三國機票。
4、申請簽證的基本要求是:申請人提供2份填好的申請表格、3張近照(女士須戴頭巾)、護照(有效期至少半年)、簽證費。
5、伊朗駐華使館簽證處只在每周一、二上午9:00至12:00受理簽證申請,申請人本人需親自遞交護照、申請表和交納申請費的銀行支票及相關的申請資料。每周一隻接受辦理加急申請,加急簽證費為每人840元人民幣,批准時間為72小時。每周二隻接受辦理普通簽證申請,簽證費為每人460元人民幣,批准時間為7天內。
(二)入境
1、旅客可正常帶入個人財物,有些價值昂貴的物品需要申報,由海關官員記錄到個人護照里,被記錄下的物品不能出售,離境時須出示。如遺失或失竊,要出示有關報失證明。
2、禁止攜帶任何含酒精的飲料、豬肉及其製品入境,否則將會受到懲罰。
3、其它不許帶入境的物品有:賭具、迷幻葯物、火器、色情書刊、詆毀伊斯蘭教和伊朗國家形象的一切書籍和音像製品等。
4、攜帶動、植物入境,須接受機場動植物檢疫。
5、伊朗實行入境貨幣控制,入境者須向銀行在機場的辦事處提交所攜貨幣申報表。
(三)海關
1、出境者每人所攜開心果限量10公斤,藏紅花限量200克,貴金屬(金)150克和3000克(銀)。攜帶魚子醬須出示發票。
2、禁止前往敘利亞、阿聯酋的出境者攜帶開心果、藏紅花和地毯。
3、每人可帶不超過12平米的波斯地毯出境,並出示發票,但如果地毯有歷史或文化價值,則不許帶出。
4、出境者隨身攜帶的現金最高為1000美元,超過該額度需銀行出具證明。
5、禁止以下物品出境:古董、善本、武器、彈葯、軍事裝備、毒品
三、安全形勢與治安狀況
(一)為確保安全,來伊朗時盡量不要選擇從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與伊朗接壤的陸路入境。
(二)來伊後,盡量避免獨自前往偏僻地區,如需要,最好有當地人陪同。來伊後要保管好自己的財物,特別是身份證件,勿隨身攜帶大量現金。
(三)要隨身攜帶身份證件(最好是護照影印件,原件丟失後辦理補發簽證等手續較麻煩),以便應對執法人員的盤查。遇到盤查時,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與警察發生沖突。值得警惕的是,有時可能遇到假冒警察,這時要認真判斷其提出的問題和進一步的行動是否有違常規,注意保存有關證據,記下重要特徵和信息,及時報警。
(四)遇到便衣警察查驗外匯和護照時盡量婉拒,但可表示願到就近警察局去解決。
(五)如果因故被伊方警察扣留或拘捕,有權要求警方協助與中國大使館取得聯系,以便及時獲得幫助。
四、常見疾病與醫療狀況
瘧疾為多發病。大城市醫療條件較好,葯品供應充足,質量好,價格適中;對外國人沒有醫療保險。政府對旅遊保險的規定額為3萬美元左右,但是辦理旅遊保險和索賠的手續非常復雜。
五、當地的風俗與法規
(一)衣著:女士(學前兒童除外)須戴頭巾(包括乘坐伊朗航空公司飛機期間)。穿長袖、寬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風衣,官方場合須穿顏色較深的長風衣,不得顯露腿及腳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褲外出。
(二)飲食:禁酒,忌食豬肉、狗肉。穆斯林齋月期間,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前至日落後)在公開場合吃東西、喝水或吸煙。
(三)伊朗不允許賭博、賣淫,婦女不得從事唱歌、跳舞等職業。偷竊他人財物者將依照伊斯蘭法進行處罰。犯持槍搶劫、強奸罪將被處以死刑。商品買賣不得有任何形式的欺詐行為。
(四)男士不可主動與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動與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動握手,男士亦應禮貌回應。
(五)伊朗人不喜歡與外國人有身體上的密切接觸,勿與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時)。不得用手觸摸小孩子的頭部。稱好時不能豎大拇指。說話時用食指指向別人是不禮貌的行為。伊朗人討厭大聲喧嘩。接受物品時應用右手,因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伊朗人很講衛生,隨地吐痰、扔雜物更是少見,吃過大蒜或呼出的氣體有異味會引起反感,被認為是缺乏修養的表現。
(六)乘坐公交車輛須男女分開,女士乘坐公汽的後部,地鐵有女士專用車廂,男士不得入內,但女士可乘坐男士車廂。乘計程車可混坐。
六、物價與供應
(一)伊朗市場物品供應比較充足,物價普遍高於國內,如牛羊肉每公斤約合50多元人民幣;
(二)當地貨幣與美元比價為:1美元≈9100里亞爾,另外在伊朗不能使用Visa、Master等信用卡及旅行支票。
七、交通與出行
(一)伊朗東部和內地屬大陸性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寒暑變化較大,夏季乾燥炎熱,冬季寒冷多風;西部山區多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以上;東部沙漠地區100毫米左右;裏海一帶氣候溫和濕潤,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中央高原平均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下。
首都德黑蘭(波斯語意為暖坡)三面環山,冬季不太冷,很少刮風,最低氣溫零下4度,夏季最高42度。因機動車較多,車況較差,空氣污染很嚴重,在世界上屬於重度污染區。
(二)伊朗德黑蘭市現有機動車300多萬輛,交通較擁擠,不遵守交通規則、爭搶車道的情形司空見慣,交通事故多,在大街上行走要特別注意安全。
(三)主要城市交通方便,除飛機外,公路交通是主要交通方式,鐵路業不發達。飛機都是比較老舊的飛機、汽車與國內長途汽車檔次相仿、旅行車舒適程度不及國內。與國內直達和非直達的主要航線:北京-德黑蘭、德黑蘭-卡達-北京、德黑蘭-迪拜-北京、德黑蘭-迪拜-上海、德黑蘭-迪拜-泰國-香港-北京。近期,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將開通北京-烏魯木齊-德黑蘭往返航班。
(四)主要旅遊城市有德黑蘭、伊斯法罕、設拉子、馬什哈德等。
(五)德黑蘭有中餐館3個:中華、金龍和金獅。
(六)因伊朗地理特點,一年四季各地溫差較大,所以對外國遊客來講淡旺季取決於旅遊地點的選擇,一般波斯灣沿岸地區,冬季為旺季、裏海沿岸夏秋為宜,東西兩部分夏季好,中部東南南部西南部春秋兩季最佳,但是伊朗新年等大型節日是伊朗國內旅遊的旺季,應盡量避開,其他時間都不擁擠。
(七)伊朗旅遊景點分散,用於路途的時間大大超過參觀時間;伊朗旅遊業軟硬體水平一般;伊朗旅遊公司僅提供英語導游,沒有中文導游;據目前伊朗的旅遊業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旅遊時應盡量考慮伊朗幾個旅遊中心城市,避免到邊境省份或偏遠地區。
(八)伊朗不允許在非旅遊區照相或攝像,否則將會帶來很大麻煩。
八、學習與工作
(一)伊朗主要大學有:德黑蘭大學(Tehran University)、伊斯蘭自由大學(Islamic Azad University)、塔爾比亞特·莫達列斯大學(Tarbiyat Modares University)、伊朗科學技術大學(Ir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馬什哈德菲爾多西大學(Ferdowsi University of Mashhad)、設拉子大學(Shiraz Univesity)、霍梅尼國際大學:(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二)申請留學可直接向伊朗駐外文化機構申請,在得到高教部許可後,一般要進入三個語言中心培訓。
(三)中國人在當地主要從事勞務、工程承包中的技術和管理,除阿富汗難民外,體力外勞極難進入。申請工作簽證和延期需由伊朗業主代為申請。申請工作簽證條件苛刻,程序復雜,如果被發現未持有工作簽證在伊工作將要被勞工部處以重罰。伊實行出境簽證制度,持工作簽證的外國人須辦理離境許可。
九、移民與國籍
(一)伊朗不承認雙重國籍,根據伊朗民法,中國女子嫁給伊朗人後自動成為伊朗公民,領取伊朗護照,原籍護照將被收繳。到伊朗居住後,原護照將被退到中國大使館,以便銷籍。
(二)中國女子與伊朗人結婚後生育的子女具有伊朗國籍,不具其他國籍。子女須由男方監管,如需離境,須得到男方的同意。
(三)按照伊朗有關規定,已婚女子出國旅行必須持丈夫的書面同意才能購買機票。
(四)由於宗教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想同伊朗男子結婚的中國女子應事先全面了解伊朗法律規定及男方家庭有關情況,經深思熟慮後再做最後決定,切忌草率成婚,後悔莫及。
(五)中國女子與伊朗人結婚後,其父母可申請來伊探親,但停留期限較短,只有數月,一般很難獲得延期。如果逾期停留,將會被勞工部門和移民局罰款。
十、與中國大使館及有關部門緊急聯系方式:
(一)中國駐伊朗大使館:
電話:0098-21-22291242,22296172
傳真:0098-21-22290690
手機:09122176035,09121051850
若自伊朗以外國家撥打手機,則號碼應為:
0098-91-22176035,0098-91-21051850
網址:ir.chineseembassy.org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No.13, Narenjestan 7th , Padasran Ave. Tehran
工作時間:每周日至四。周五、六休息。
(二)當地有關部門聯系電話:
警察:110
急救:115
電話查詢:118
火警:125
交通事故:197
夜間急診:191
天氣預報:111
德黑蘭邁赫拉巴德機場航班信息:199
伊瑪姆·霍梅尼機場航班信息:51007009,51007011
(三)參考網站
http://www.iranworld.com/ 伊朗世界網(英文)
http://www.iranmania.com/ (英文) http://www.payvand.com/ (英文)
政府部門:
http://www.mfa.gov.ir/ 伊朗外交部(英文、波斯文)
http://www.irica.gov.ir/ 伊朗海關(英文、波斯文)
http://www.nioc.org/ 伊朗石油部(英文、波斯文)
http://www.itto.org/ 伊朗旅遊組織
新聞媒體:
http://www.irna.com/ 伊通社(英文)
http://www.irib.com/ 伊朗聲像組織(英文、波斯文)
商業服務:
http://www.irtp.com/ 伊朗商網(英文)
http://www.iranfair.com/ 伊朗出口發展中心(英文、波斯文)
交通服務:
http://www.iranair.com/ 伊朗航空公司(英文)
http://www.tehranmetro.com/ 德黑蘭地鐵公司(英文)
『伍』 伊朗宣布一消息,讓中國又火了,美國不解:究竟是為什麼
2020年是在歷史上少見的災年,每一個月,每星期,乃至每日都是會有各種各樣噩耗相繼傳來。但說起到2020年最開始的災禍,那還得從美國斬頭伊朗蘇萊曼尼大將談起。自上年9月美國對伊朗進行全方位制裁以後,伊朗的經濟發展情況就持續的在惡變,再再加上2020年危害全世界的新式新冠病毒肺部感染暴發,及其國際原油價格腰折以後再腰折,如今伊朗與美國的關聯,可以說焦慮不安到完美。
伊朗新冠病毒截至3月28日,伊朗早已有超出35000人診斷新式新冠病毒,作為現階段亞洲地區肺炎疫情更為比較嚴重的國家,這一條條性命身後,美國對伊朗的蠻不講理制裁,毫無疑問讓伊朗的抗疫行動越來越始料不及。
殊不知置身窘境的伊朗,當然不太可能就那麼掉以輕心,過去的好多個月中,根據持續的勤奮,早已有中國、烏克蘭、塔吉克和美國等國家,都是在公共場合數次督促美國消除對伊朗的制裁,以促使伊朗可以有充足的資產,用於選購抗疫需要的醫療物資。
最終,擁有中國等國家在更普遍行業的協助,堅信伊朗可以迅速地擺脫肺炎疫情的危害,有許多人表明,應當立即開戰,用戰鬥力的方法讓美國完全醒過來。伊朗的諸多個人行為讓美國尤其惱怒。據知情者表露說,美國那時候也在應急開展國防布署,准備跟伊朗在競技場上一較高下,由於中國俄羅斯兩國之間的協商,伊朗和美國最後理智了出來,沒有暴發規模性的武裝沖突。
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兩國之間就早已一笑泯恩仇,伊朗由於較為柔弱,遭受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制裁,假如任憑美國再次那樣下來的話,伊朗的整體實力會越來越愈來愈弱,最後完全缺失跟美國叫囂的工作能力。伊朗沒有掉以輕心,只是挑選還擊,他公布表明,之後要用rmb來清算原油,大家都了解伊朗是一個較為富有的原油國家,每一年都是在很多的出入口原油,這對世界各地而言是一個資源福地。
『陸』 伊朗議員燒美國旗聯合國會怎麼解決
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當地時間9日上午,伊朗議員們激烈抗議,他們在議會上點燃了一張紙質的美國國旗,並高聲呼喊「美國去死!」
指出,此舉反映出特朗普的決定引起伊朗全民激憤。包括伊朗國會發言人在內的伊朗官員們表示,希望歐洲能夠與他們繼續合作維持協議,歐盟能夠通過法律保護歐洲公司免受美國制裁。歐盟官員也表示他們將竭盡所能挽救。
伊朗議會發言人阿里·拉里賈尼(Ali Larijani)9日猛烈抨擊特朗普,稱其並不適合他的這份(總統)工作,「特朗普並沒有處理相關議題的心智能力。」
在美國國旗被焚燒後,拉里賈尼指出,拯救這筆協議的責任落在了歐盟和其他大國肩上,「歐盟到底有沒有足夠的重量解決國際爭端,就看現在了。」
當地時間8日下午,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並將對伊朗實施最高級別制裁。隨後,英、法、德等國家相繼發聲,對特朗普這一決定表示遺憾。
周二晚間,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uhani)表示,「從現在開始,這是伊朗和五個國家間的協議。對於如今這個局面,我們會看另外五國將會有何反應。」
魯哈尼還強調,如果協議規定的伊朗的利益不能得到維護,伊朗原子能組織將重啟「任何水平」的鈾濃縮活動。
「我們將等幾個星期再做決定,並且會和我們的朋友,盟友以及核協議的其他簽署方進行商議。簽了協議就要遵守。一切都取決於我們的國家利益。」魯哈尼稱。
魯哈尼還表示,他將派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前往目前仍在協議中的國家——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英國。
伊朗國營的IRNA新聞社稱特朗普是「麻煩製造者」,與此同時,伊朗強硬派報紙、親官方的《凱漢日報》(Kayhan)也批評道:「特朗普撕毀了核協議,現在是時候讓它燃燒了!「
來源觀察網
『柒』 那位知道伊朗人都上什麼網站啊
新聞:www.irna.com
黃頁:www.iranyellowpages.net/EN/
『捌』 伊朗媒體報道摩薩德指揮官遭槍殺是假的,既然是假的兩國的矛盾還會升級嗎
伊朗媒體報道摩薩德指揮官遭槍殺,雖然以色列已經澄清新聞是假的,死的並不是法赫米希納維,而是一名木匠,但是兩個國家的沖突已經還是會家中的,畢竟平白無故的報道人家死了一個高官,確實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情啊。以色列和伊朗的問題本來就比較嚴重,所以更希望伊朗在報道新聞的時候更應該講究實事求是,報道新聞真實的一面,不能用假新聞來混淆視聽。
針對這種烏龍事件的發生,有可能會加重兩個國家的矛盾。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矛盾沖突本來就很嚴重,現在伊朗又報道出了這樣一個事件,在沒有搞清楚確切情況下,說以色列的高官死亡,這肯定會引起以色列的不滿,所以說兩個國家的矛盾應該是會加重的。
『玖』 伊朗向特朗普等30多人發逮捕令是怎麼回事
當地時間29日,伊朗司法機構就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遇襲事件,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等30多人發出逮捕令,並請求國際刑警組織提供協助。對此,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胡克當天回應稱,「沒人會把它當回事」;國際刑警組織則表示暫不考慮伊朗的請求。
報道稱,德黑蘭檢察官阿里·阿爾卡西梅爾29日表示,特朗普等30多人參與了針對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高級軍官蘇萊曼尼的襲擊事件,將面臨「謀殺和恐怖主義指控」。伊朗方面要求國際刑警組織對特朗普等人發出最高級別的「紅色通緝令」。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胡克對此回應稱,「沒人會把它當回事」。胡克還提出,要求聯合國延長對伊朗的武器禁運。
(9)伊朗有什麼新聞媒體擴展閱讀
卡西姆·蘇萊曼尼簡介
卡西姆·蘇萊曼尼(1957年3月11日—— 2020年1月3日)男,伊朗軍事人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聖城旅前旅長,主要負責審核伊朗對所有反以色列武裝的培訓與支援,並操控向敘利亞輸送軍事物資,集軍事、外交、情報等大權於一身。
他曾指揮伊拉克境內的反美戰,並涉嫌派人暗殺沙特駐美大使,他的行動左右著中東局勢,被稱為伊朗的間諜王。
2020年1月3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國際機場附近遭美軍三枚導彈襲擊,卡西姆·蘇萊曼尼在襲擊中死亡。
美國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說,蘇萊曼尼是此前襲擊在伊拉克和地區內的美國外交官和軍方人士的幕後主使,他和「聖城旅」造成數百名美國和國際聯盟軍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實施了此次針對蘇萊曼尼的襲擊任務。
伊朗對蘇萊曼尼被炸身亡反應強烈,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總統魯哈尼、外長扎里夫均對美發出強硬警告。哈梅內伊稱,等待美國的將是「嚴厲的報復」。魯哈尼也表示將要「復仇」,並稱蘇萊曼尼之死使伊朗更加堅定地抵抗美國。扎里夫則說,美國將為其「冒險主義」舉動承擔一切後果。
『拾』 世界主要媒體有哪些
世界著名媒體介紹如下:
1、英國金融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是由James Sheridan及其兄弟於1888年創辦的世界著名的國際性金融媒體。
該報在倫敦、法蘭克福、紐約、巴黎、洛杉磯、馬德里、香港等地同時出版,日發行量45萬份左右,其中70%發行於英國之外的140多個國家。
2、《世界新聞報》
《世界新聞報》(News of the World)是富商基思·魯珀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擁有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一份小開型日報(tabloid)。
《世界新聞報》是星期日版的《太陽報》。《世界新聞報》是全英國銷量最高的報章,2004年後期該報的每日發行量達320萬份。
3、《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The Times)是英國的一張綜合性全國發行的日報,是一張對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發揮著巨大影響的報紙。
《泰晤士報》隸屬於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長期以來,《泰晤士報》一直被認為是英國的第一主流大報,被譽為「英國社會的忠實記錄者」。
《泰晤士報》在英國國內政治和國際關系問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被魯伯特·默多克收購之後,有指《泰晤士報》的風格逐漸趨向保守。
4、《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是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被合稱為英國三大報。
由約翰·愛德華·泰勒創辦於1821年5月5日。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稱為《曼徹斯特衛報》。1959年8月24日改為現名。
總部於1964年遷至首都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該報注重報道國際新聞,擅長發表評論和分析性專題文章。
5、《觀察家報》
觀察家報是英國創刊最早的星期日報紙。1791年創刊,1976年被美國里奇菲爾德大西洋公司購買,1981年2月25日又易手於烏特拉姆公司。
發行量75萬份。該報是政治文藝綜合性報紙,著重政治、經濟和文藝方面的長篇評論。它與政府、政黨領導人關系密切,因而消息也較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