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甲醇2022年會大跌嗎
隨著煤炭政策干預及能源結構調整,預計2022年甲醇價格波動幅度或收窄,不過考慮到期現聯動、甲醇長協縮量、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預計全年波動頻率或延續高頻狀態。
擴展內容:
從2021年市場走勢來看,去年甲醇市場沖高回落,因能耗雙控及「碳達峰」、「碳中和」等上層政策影響,年內甲醇同原料煤炭走勢高度相關,1-10月煤炭及甲醇大幅上漲,10月中旬後隨著煤炭政策干預影響,兩者同步高位回落,且10月中旬附近多地價格突破4000元/噸上方,破歷史新高。回顧2021年全年行情,除去煤炭因素影響以外,年內甲醇產業鏈利潤再次分配趨勢較為明顯,產品利潤逐步轉移至從原料端,甲醇鏈條中,煤炭、天然氣利潤最高,甲醇企業利潤次之,再者為甲醇傳統下游如甲醛、二甲醚等,烯烴利潤最差,年內多數時段處於利潤虧損階段,然其他精細化工如丙烯腈、POM、MMA等產品利潤仍較高。
2022年我們認為甲醇走勢或震盪偏弱。全球能源緊張問題若逐步緩解,國外天然氣制甲醇裝置開工恢復穩定後更多的進口貨源或壓制港口價格。國內原料端煤炭影響依舊且預期偏空:2021年末煤炭供應充足,且按目前趨勢至2022年煤炭需求淡季煤炭價格大概率重心下調,那麼甲醇成本支撐線跟隨有進一步下跌預期。從甲醇供應看,甲醇2022年新增產能約400萬噸,但計劃投產相對集中在一、二季度,導致上半年供應壓力偏大。成本坍塌及供應增量共同作用下甲醇上半年價格承壓較大。建議關注甲醇降價讓利下游後需求彈性能否釋放帶來的甲醇價格反彈機會。 風險因素:煤炭價格下跌不及預期、需求大幅好轉、甲醇裝置投產不及預期。
資料來源於網路若侵權聯系刪
② 甲醇中毒一般幾天失明
甲醇就是木醇,甲醇中毒最容易傷害到的就是人們的眼睛。輕度甲醇中毒,病人會呈現出醉酒狀態,若是重度中毒,那麼還可能會引起休克,由此可以看出甲醇中毒是比較危險的一件事情。出現甲醇中毒,需要立馬去醫院進行治療,不同的患者出現甲醇中毒的症狀也不一樣。
甲醇中毒最受到影響的就是人們的眼睛,出現甲醇中毒會讓人們導致失明,這種情況是比較危險的。之所以會出現甲醇中毒,是因為人們喝了含有甲醇的假酒,建議患者去正規的店鋪購買酒,這樣才能夠避免甲醇中毒的情況發生。
甲醇中毒之後,會有一些症狀出現,會出現幻覺、視力模糊、四肢冰冷,這些都是甲醇中毒之後,所會存在的一些症狀。對於患者來說是非常難受的,出現這些症狀,需要利用葯物的辦法來進行治療。
甲醇中毒,會造成視網膜的細胞性變,甚至會造成視神經萎縮。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希望人們能夠遠離甲醇。若是患者工作在甲醇的環境當中,那麼需要照顧一下自己的身體,避免出現甲醇中毒的情況。
甲醇中毒之後需要仔細護理,因為很可能會出現後遺症,而主要的後遺症就是會出現免疫力下降。建議患者在中毒之後可以好好休息,不要讓自己太過勞累,太過勞累不利於患者恢復。若是這段時間有工作,那麼可以請假一段時間。
以上這些就是關於甲醇中毒的一些相關內容,若是出現了甲醇中毒,需要利用葯物的辦法來進行治療,不同的患者治療的辦法不一樣,在這段時間當中要清淡飲食,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油膩的食物。可以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這些食物當中蘊含豐富的維生素,能夠幫助患者恢復。
③ 甲醇期貨跌停板後,保證金提高後,何時恢復到原始保證金
保證金提升是比例提高,數字沒有意義。歸根結底就是交易所肯放給你最多多少倍的杠桿去投機/套保/套利
一般來說等多空雙方達成新的均勢,就會恢復杠桿水平。像是你提到的情況就是空方中大部分獲利了結頭寸,後者多頭大幅增加持倉,價格窄幅震盪
④ 伊朗20人為防新冠肺炎飲假酒身亡,其他酒精中毒的256人現在怎樣了
據媒體最新報道,死亡人數有進一步的增加,遠遠不止那七個人在酒精中毒,這個事件之中,高達36個人因為酒精中毒而死。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謠言真是能夠害死人,如果說沒有這些造謠者的肆意胡說,也就不會導致這些鮮活的生命白白失去。所以說面對疫情的時候,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能夠以謠傳謠,從我做起,拒絕謠言。
甲醇本來就是一種劇毒的物質,而伊朗人民竟然輕信,通過甲醇能夠治療新型冠狀病毒,這無疑是荒謬至極。所幸現在很快的這件事情就被媒體所曝光,沒有將事態進一步的惡化,知道弊端之後的伊朗人民更加的相信政府,不能夠盲目的繼續傳播輿論,因為這樣可能會使很多的人並非死於疫情,而是死於謠言,疫情當先,應該穩定人心,共同抗災。
⑤ 甲醇喝了有一周了,失明了四天能治好嗎
晚上好,很遺憾是治不好的。已經失明說明甲醇中被體內脫氫酶轉化的最終產物甲酸對視神經造成了嚴重損傷,不說別的都失明了就沒必要再想著重見天日,請節哀順變。也許漫長的康復治療能使眼球稍微恢復一點兒有個光感吧(如果完全失明全黑說明最佳搶救時機被錯過了),我認識的一個發小就是去下面鎮上喝份子酒喝瞎的幸虧搶救及時撿回一條命但眼睛沒救回來左眼有光感右眼全黑事故到現在9年了沒家人看護就是個盲人,唉……
⑥ 用煤炭如何提取甲醇
大致流程:煤+水------氣化(實際是一個煤炭不完全氧化的過程)------水煤氣-----脫硫-----變換-----脫碳----合成氣-----合成反應-----精餾------精甲醇。
但是煤制甲醇,成本高了點,總體是碳多氫少,生產出來的甲醇相比天然氣產的,雜質多。
如果附件有天然氣(煤層氣也可以考慮)資源的話,用煤炭和天然氣聯合做,經濟效益容易最大化。
甲醇,俗名木精,因為用木材幹餾法生產而得名。
天然氣、煤炭、焦炭、渣油、石腦油、乙炔尾氣等是生產甲醇的原料,但從20世紀50年代起,天然氣逐步成為合成甲醇的主要原料。2000年,全球甲醇生產能力為3803萬噸,需求量為3020萬噸。預計為2005年,甲醇產能將達到4294萬噸,需求量達3481萬噸。
當代甲醇生產技術主要有中壓法和低壓法兩種工藝,並以低壓法為主。這兩種工藝生產的甲醇約佔世界甲醇總產量的80%以上。海爾德·托普索公司、Kvaerner/Synetix公司、克虜伯·烏德公司、魯奇油氣化學公司等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主流生產技術。
海爾德·托普索公司採用二步法轉化後續低壓合成從天然氣生產甲醇,該技術既適用於較小規模,也適用於很大規模的裝量。天然氣經一次轉化器和注氧的二次轉化器產生合成氣,甲醇合成迴路有三台絕熱反應器。該工藝總能耗(包括制氧用能)為29G焦耳/噸,大型裝置的總投資費用比常規蒸汽轉化法低10%。伊朗採用這一技術所建設的3030噸/天大規模裝置將於2002年投產。
⑦ 求甲醇相關資料
我國甲醇產能似乎是一個謎,數字龐大到可以讓投資者「談之色變」。
有人說,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4500萬噸/年的歷史高位,甚至有一位化工分析師算出在未來幾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6400萬噸/年。相對中國本土市場對甲醇的消化能力,這個數字難免讓人恐懼。而接受記者采訪的中國醇醚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陳衛國則表示,投資者的理性與市場實際需求會最終決定甲醇的產能。
陳衛國告訴記者,在未來的2-3年內,中國甲醇產能的釋放會有一個歷史性突破,全球甲醇產能同樣也會延續一個攀升的勢頭。與甲醇產能釋放相伴隨的甲醇消化渠道可能會出現一個突破。
2010年,中國甲醇的真實產能到底有多少呢?
陳衛國坦率地告訴記者,目前還沒有部門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也無法對它進行過精確統計。這是因為甲醇是一個中間化工產品,隨著市場的變化,廠家會隨時調節自己的產量。
相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來,我國甲醇產量上升速度非常迅速。1998年產量為148.87萬噸,2000年為198.69萬噸,2003年為326萬噸,2004年達到440.65萬噸,2005年達到569萬噸,2006年達到762萬噸。2007年預計產量在900萬噸左右。
對於我國的甲醇規劃項目,陳衛國自己曾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統計結果是大概有88項、4850萬噸/年。其中,天然氣制甲醇14項,770萬噸/年;焦爐氣制甲醇11項,305萬噸/年;煤制甲醇63項,3775萬噸/年(一期)。如果算上二期規劃項目,我國甲醇項目總產能則達到6395萬噸/年。
「這些規劃項目最終能不能實際產生能力,這個結果最終取決於市場。」陳衛國表示,畢竟現在投資者都是理性的,投資是講回報的。他對中國甲醇產能的供應作了一個保守估計:2010在2000萬噸/年,2015年將達2400萬噸/年。
陳衛國告訴記者,2006年年底全球甲醇價格暴漲,這實際上是國外產能下降造成的;今年以來,全球甲醇產能增速非常迅猛。「2005年全球甲醇產能4860萬噸,產量3600萬噸;2010年甲醇生產能力將達到6400萬,2015年達7200萬噸,新建裝置目標市場主要針對亞洲和中國。」
2006-2008年期間,全球在建的甲醇項目有2425萬噸/年。大於90萬噸/年的項目有18套。其中,沙特在建項目近280萬噸/年,伊朗300萬噸/年。到2010年,中東地區增加1500萬噸/年甲醇供應量,而南美洲地區增加約700萬噸/年。
中東等地天然氣豐富,價格僅相當於人民幣0.15-0.30元/立方米,製成甲醇運到中國沿海全部成本僅1000元/噸左右。
在全球甲醇產能增加的同時,也有一部分甲醇裝置將陸續關閉。其中,北美地區在2008年之前,關閉400萬噸/年,西歐將關閉產能150-180萬噸/年。
隨著世界甲醇產能的增加,消化渠道的打開也是迫在眉睫。陳衛國告訴記者,目前傳統甲醇用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甲醇作為燃料,或者生產二甲醚提取烯烴等化工原料,這方面的用量驚人,但要形成規模,估計要到2010年以後。」
============================
有關數據顯示,中國甲醇產能已佔世界產能的1/4,而且目前國內在建和擬建甲醇項目較多,總能力逾1500萬噸/年,這些項目如能順利進行,預計到2010年國內甲醇總能力將達到約2000萬噸。這標志著中國將由原來的甲醇進口國成長為出口國,而且正在向世界甲醇強國的地位發展,成為了世界甲醇市場的新焦點。但是,在當今形勢下,中國發展甲醇行業,機遇與風險共存。
「四大機遇」燒熱了甲醇
在中國,良好的國家政策成為甲醇行業發展的頭號機遇。我國已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產和消費國,2006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3.22億噸,進口原油為1.45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為43%,石油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為了能源安全起見,國家著眼於長遠發展,提出了「發展替代能源」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發改委編制的《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對煤制甲醇替代能源的發展進行了規劃布局,同時全國各地也在根據國家規劃原則和當地資源條件,積極組織編制相應產業發展規劃,落實建設項目,制定產品有關標准。可以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甲醇市場將蓬勃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的超常規發展,產能的急劇膨脹,使整個行業面臨整合機遇。目前全球有30多個國家建有甲醇生產廠,2006年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為4965萬噸,到2010年將達到5099萬噸。世界甲醇生產主要以大型化為主,其中能力大於30萬噸/年的裝置佔世界甲醇總生產能力的80%。中國甲醇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通過行業整合,在提升企業綜合實力的同時,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甲醇行業下游的發展機遇多多。因為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下游產品眾多,可以用來生產甲醛、醋酸、合成橡膠、甲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而且還可以加入汽油摻燒或代替汽油作為動力燃料以及用來合成甲醇蛋白。在世界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中,甲醇的消費量僅次於乙烯、丙烯和苯,居第四位。2003~2006年我國GDP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增長率,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甲醇下遊行業保持較快的增長趨勢,下游新的消費領域雖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在戰略上還是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技術、資金以及成本的比較優勢是最終的決定因素。
隨著當今世界石油資源的日益減少和甲醇單位成本的降低,用甲醇作為新能源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中國甲醇行業正逢能源儲備機遇。甲醇作為一種替代燃料,其作用已得到廣泛認同。煤制甲醇替代的目標主要是: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氣和替代柴油,甲醇制烯烴替代化工原料用油,甲醇車用燃料代替汽油。其中安全性、標准性、持續的價格比較優勢是亟待突破的瓶頸。
「五個風險」籠罩著甲醇
近年的高產能增長率將使中國甲醇行業出現產能風險。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5.64%,若不考慮中國因素,2000年至2006年間,全球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僅為2.68%。由此可見,由於中國甲醇價格高位運行,利潤凸現,而且甲醇技術成熟,工藝簡單,投資門檻較低,而且現在甲醇下遊行業處在高增長期,目前中國甲醇的增長率是驚人的。據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統計,我國2000~2006年間甲醇產能平均增長率為20.6%。在甲醇裝置的開工率上,全球開工率在高水平(83%~86%)上平穩運行,而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較低(50%~70%),且波動較大。2004~2006年,我國甲醇產能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8%、36%、50%。另外,我國甲醇生產在建項目較大,總在建規模為1700多萬噸,其中絕大多數在2007~2008年間達產。根據以上數據,可以預計2009年前中國甲醇產能仍將保持近30%的年增長率,增速遠遠超過傳統需求增速,甲醇產能將嚴重過剩。
從我國甲醇裝置開工率波動幅度較大,可以看出我國甲醇行業易受外部影響,成本風險較強。另外我國能源價格較低,目前國家已出台相關政策,使國內能源價格逐步與國際能源價格接軌,這將進一步減弱中國甲醇與國際甲醇的價格競爭力。從大型甲醇裝置的成本分析來看,國際大型甲醇裝置製造成本較低,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強,而中國甲醇裝置成本較高,價格彈性較大,抗風險能力較低。天然氣裝置甲醇雖然目前成本較低但面臨著較大漲價壓力。
中國能源基地的分布以內陸居多,運輸風險加劇。因為大部分在建擬建甲醇裝置都在蒙、陝、豫、晉等西部地區,外運到主要消費地是以鐵路為主,而我國現在鐵路運力相當緊張,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運力不會有根本性提高,運費也呈現上漲趨勢,自2006年4月10日起,鐵路運輸平均價格上漲0.44分/噸公里,漲幅達5%。而且甲醇的特性要求使用專用槽車,空返且運力浪費,使鐵路運輸的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這種緊張狀況使內地甲醇到沿海地區的穩定性、靈活性不夠,不能及時根據顧客需求進行調整。運輸成本在甲醇價格中佔有很大的比重(15%~30%),所以這導致了甲醇價格的上漲。
中國是多煤、少氣、缺油的國家,存在很大能源資源風險。在我國甲醇的原料多以煤炭(80%)為主,其餘為天然氣,以及極少量的焦爐氣、工業尾氣等。但今年中國工業的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優勢非但不能體現,反而令企業生產成本普遍顯著上揚,而天然氣也面臨著價格上漲壓力。從長遠期來看,我國能源供應將保持適度緊張狀態,尤其是天然氣,供應能力可能遠遠落後於需求;焦爐氣制甲醇受到處理成本高,單位氣源有限,規模難以做大等因素的制約。這些都將制約甲醇行業的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仍存在下游風險。目前甲醇用途仍以傳統領域為主,如甲醛、MTBE、醋酸、農葯等,而這些傳統領域需求相當平穩。而甲醇新用途如醇醚燃料、甲醇制烯烴等領域雖炒作較熱,但是進入門檻較高,前景不明朗,目前尚未形成實質性需求。而且甲醇直接作為燃料使用還未成定局,其對環境、對設備的影響還有待研究評估。目前只有山西、黑龍江等少數幾個省頒布了地方標准,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標准。
「四大關鍵」羈絆著甲醇
在行業風險和機遇並存的形勢下,中國甲醇行業要更加健康地發展,把握機會不斷尋求發展機遇固然重要,防範風險並將由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更要引起重視,其中有四大核心問題影響著中國甲醇行業的未來。我們在發展甲醇行業時應注意以下關鍵因素:
一是甲醇下游需求量的快速增長能否消化新增產能。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國需要大量的甲醇,但是我國能否消化國內眾多的新增產能還是未知數,盡管已經有企業直接興建了一些下游裝置,但是對於消化原料甲醇產能的迅速擴大,是遠遠不夠的,從長遠來看,勢必會造成國內甲醇的供應過剩。
二是甲醇制烯烴技術工業化還有多遠。甲醇制烯烴技術也是大家看好的甲醇新用途,但至今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裝置建成投產,許多技術仍在不斷改進之中,整個甲醇制烯烴技術仍處於試驗階段,與工業化尚有一定距離。
三是中國目前甲醇現象是否過熱。從現在的各種統計數據來看,即使不算規劃中的甲醇項目,我國將來甲醇的生產能力也遠遠大於需求量,在甲醇燃料、甲醇制烯烴等技術還不完全成熟的條件下,新上甲醇項目還需慎之又慎。
四是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自身競爭力狀況如何。甲醇作為替代能源能否得到市場認可並快速發展,還取決於自身競爭力,即性能和成本。在性能相符的情況下,替代成本是關鍵。因此,發展甲醇工業,必須考慮自身替代的綜合成本,包括:原料成本、生產成本、儲運成本、銷售成本,以及環保成本等,只有在綜合成本低於替代成本的情況下,甲醇發展才有可能成為有利可圖的產業。
只有認真思考這四個問題,中國的甲醇行業才能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甲醇行業未來的發展要想做大做優做強,要想參與國際競爭,建立大型甲醇生產裝置,降低生產成本,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使之向多元化、系列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是十分必要的。
根據近幾年國內甲醇市場發展狀況及未來市場需求分析,「十一五」期間國內甲醇市場需求,除下游衍生物甲醛、醋酸、醫葯等傳統化工產品仍保持較強增長勢頭外,甲醇制二甲醚、制烯烴將在國家替代能源戰略的引導上成為甲醇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而甲醇市場中長期發展主要在於,甲醇制烯烴的大規模產業化和甲醇制二甲醚替代柴油。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劉曉彤說:「如果甲醇制烯烴產業化和二甲醚替代柴油用作車用燃料的進展順利,預計2020年甲醇制烯烴產能將達到800萬噸以上,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氣市場需求2000萬噸,相應需要甲醇5400萬噸以上。」
調整甲醇的生產結構和規模,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品的生產及應用,實現資源優勢向產品優勢的轉化,甲醇工業的迅速發展方可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