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首購武器什麼時候開始

伊朗首購武器什麼時候開始

發布時間:2022-06-23 02:56:26

『壹』 伊朗想買中國的武器嗎

不需要,原因如下:
1、伊朗是個高原國家,對坦克要求不是太大,而且中國出口的坦克VT系列都是與巴基斯坦聯合研製的,而伊朗、巴基斯坦關系不睦。
2、伊朗在F5戰斗機的基礎上,研發了一款三代戰斗機,閃電戰斗機。再加上伊朗原有的F14戰斗機,已經基本可以保障國家安全。相傳閃電戰斗機研發有中國的幫忙。
3、伊朗地處波斯灣,海軍一般也就是護衛艦和小型艦艇,大海軍對伊朗基本沒用,有中國的C系列導彈就足夠了。
4、防空武器伊朗購買了俄羅斯的S300系列。
所以,伊朗基本上用不著買武器。如果美國打伊朗,閃電保衛不了國家,即使架殲10也是一樣的。

『貳』 伊朗有核彈武器嗎

伊朗是沒有核武器的,只不過伊朗具有短時間內製造核武器的能力。伊朗在2015年簽訂伊核協議之後,就將鈾濃縮的豐度降低到了核武器(5%)以下的級別,直到2018年美國撕毀伊核協議,伊朗仍沒有將鈾濃縮的豐度。

核武器:

1、核武器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只裝化學炸葯的常規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鈾全部裂變釋放的能量約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葯爆炸釋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約大2000萬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釋放的總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釋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葯量來表示,稱為TNT當量。美、俄等國裝備的各種核武器的TNT當量,小的僅1000噸,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當量在幾十噸。

2、核反應還產生各種射線和放射性物質碎片;向外輻射的強脈沖射線與周圍物質相互作用,造成電流的增長和消失過程,其結果又產生電磁脈沖。這些不同於化學炸葯爆炸的特徵,使核武器具備特有的強沖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放射性沾染和核電磁脈沖等殺傷破壞作用。


『叄』 伊朗戰爭

兩伊戰爭,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 兩伊戰爭--物資調配
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1]
編輯本段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 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編輯本段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面對伊拉克的強大攻勢,伊朗軍隊倉促應戰。其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向邊境機動。在前線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的革命衛隊。伊朗設防的重點在北線,以扼守主要通道,遲滯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伊朗阻滯了伊拉克的進攻勢頭後,漸漸 兩伊戰爭
奪取並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餘萬兵力,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1982年3月下旬,經過周密部署,伊朗又發動了「勝利行動」攻勢,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約10萬餘人,發起以收復霍拉姆沙赫爾市為目標的「耶路撒冷聖城行動」攻勢。經過25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激烈。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規模較大的代號為「曙光—8號」的攻勢,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與地面戰場相呼應,1986年,兩伊「襲船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由於兩伊「襲船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科威特於1986年11月和12月,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 戰場上戴著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第三時期,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它「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佔伊朗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編輯本段停戰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 兩伊戰爭
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編輯本段戰後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殘酷的8年,兩伊戰爭
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編輯本段啟示影響
(一)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蘭參加閱兵式
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葯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薩姆」和英制「輕劍」、「霍克」型地空導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斗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二)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准備。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准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持久戰」的戰略。 (三)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斗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勝利」,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四)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 死傷的士兵
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2]
編輯本段戰爭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馬拉松」式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6000多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

『肆』 透視伊朗軍事實力及裝備有多少中國貨

空軍裝備應該有殲7
導彈有C-601、C-802反艦導彈、紅箭系列反坦克導彈、紅旗系列防空導彈等
陸軍裝備主要是輕武器及火炮
海軍裝備主要是導彈快艇
可能還有些電子設備提供

『伍』 伊朗武器禁運解除在即,當初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伊朗退出了《伊核協議》之後,美國害怕伊朗迅速補充自己的軍事實力,所以在聯合國提議伊朗一段時間內不能買其他國家的武器裝備,而兔子和俄羅斯也認為伊朗這個時候和美國翻臉沒有勝算,於是這個法案就通過了。因為伊朗這個國家實在是有違常理,作為一個宗教國家是很激進的,在當時的情況下很容易以卵擊石去和美國開戰,所以協定這個法案是對雙方都有好處。

而現在伊朗准備好了,只等協定過期,就能從俄羅斯和兔子那裡買到軍火,這個時候美國再出來阻撓伊朗購買軍火就有點為時已晚了,畢竟聯合國已經不可能再通過美國提出延期的提議了。現在的美國要麼和伊朗正面開打,要麼乖乖回到談判桌上與伊朗協商一下如何制定《新伊核協定》。

『陸』 伊朗買了中國什麼武器

從伊朗伊斯蘭革命後中國就沒少賣武器給伊朗,但在兩伊戰爭中,中國主要將重型武器賣到了伊拉克。海灣戰爭後中國又加大對伊朗的武器出口,基本能賣的都買了,也沒少賣,總不能連戰略武器也賣了吧。美國基本默認俄羅斯和中國對伊朗的武器出口,但各大國一般對爭議國家和地區只出口防禦武器,這是默契。好比美國向台灣所受武器也是防禦類的。

『柒』 伊朗軍隊的中國裝備

伊朗陸軍大舉裝備中國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 美國表示強烈反對極力阻礙中國
《路透社》的媒體披露,在未來1~10年內,伊朗陸軍對「紅箭」的需求量將從1000多枚增至2萬枚,從肩扛發射到陸地車載型和直升機機載型發射;廣闊的伊朗真的要遍布「紅箭」了。美國從自身安全考慮,擔憂中國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能擊毀現役美軍最新型坦克。據悉,美國正在極力阻礙中國向伊朗提供新型「紅箭」反坦克導彈。

伊朗陸軍現役的反坦克導彈大部分仍是蘇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導彈,體積龐大、自動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擾性能差,對付不了現代坦克裝置的新型復合裝甲等新型防護裝甲。正是這種情況促使伊朗陸軍看中「紅箭」反坦克導彈。

「紅箭」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紅箭」最終採取了無線電指令加被動紅熱外成像的復合制導模式。它的優點是解析度高,能區分包括紅外曳光彈、紅外誘餌、紅外干擾機在內的多種有源干擾系統與目標之間的紅外波段差異。由於坦克車體上部的發動機排氣艙口是一個巨大的熱源,輻射大量的紅外線,這使得採用紅外熱成像導引頭可有效對坦克實施攻頂。

「紅箭」採用雙級串列式高爆戰斗部。戰斗部採用了當今先進的爆炸成形技術,前置裝葯的葯型罩材料採用了鉬,而不是常用的紫銅。在試驗中,這種結構的戰斗部成功地擊毀了能有效防禦紫銅罩串聯戰斗部的多層爆炸式反應裝甲。為了提高攻擊速度,減小被攔截幾率,「紅箭」動力裝置採用先進的固體沖壓式發動機,其推力達到普通固體發動機的兩倍,在發射3秒後,導彈飛行馬赫數即可超過1。導彈最大射程6公里.
靈巧輕便是「紅箭」的一大特點。導彈採取管發射形式,包裝筒兼作發射筒,有利於保養和攜行。為了減輕彈體重量,「紅箭」導彈70%的彈體材料用碳纖維和玻璃纖維復合材料製成,具有強度高、重量輕、體積小的優點。彈體重量僅9公斤,體積小,武器全長僅800毫米,便於士兵攜帶和肩扛發射。

通用性好是「紅箭」導彈的又一特點。「紅箭」導彈發展有陸地車載型和直升機機載型。載車由中國北方工業公司製造。車上的迴旋式發射筒上安裝有4枚處於待發狀態的「紅箭」導彈,另有4枚備彈。車上裝有自動裝填系統。直升機型「紅箭」導彈可安裝在伊朗陸軍現役的各種直升機和正在裝備部隊的中國產直升機-10上。標準的配掛方式為8枚導彈,由兩具4聯發射筒裝載,分別掛在武裝直升機的兩個短翼上。直升機機頭裝有供導彈制導、火控使用的固定熱成像儀和激光測速.

伊朗直到兩伊戰爭末期才得到殲-7戰斗機。他們對這種戰斗機的認識來源於實戰。在與伊拉克空軍的長期空戰中,伊朗空軍中包括F-14A「雄貓」飛行員在內的各型一線戰斗機飛行員都反映說米格-21是一個非常難對付的敵人,雖然沒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優勢,但是卻「非常靈活」。根據這些報告,伊朗空軍決定引進一些殲-7,而促使伊朗下決心引進殲-7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的消耗,到了兩伊戰爭後期,伊朗空軍所有的主戰機型都損耗嚴重,除了一部分在戰斗中損失以外,多數戰機由於缺少零配件而無法起飛作戰,而那些能夠升空作戰的戰機只能頻繁出動以彌補戰機數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進一種新的主力制空戰斗機。1987年,伊朗引進了36架殲-7N,最初這些戰機被配屬給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軍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被轉給了伊朗伊斯蘭空軍。這批殲-7N運抵伊朗時,兩伊戰爭已經接近結束,因此它們沒有得到實戰的機會。但是這批殲-7N仍然為伊朗訓練出了大量優秀的飛行員,並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中不可缺少的一員。根據一些專門研究伊朗軍事的評論家的研究結果,現在伊朗伊斯蘭空軍主要將殲-7N用於訓練新飛行員,輕便靈巧的殲-7N有助於讓那些剛剛結束螺旋槳初級教練機課程的菜鳥飛行員們盡快地熟悉噴氣式戰斗機,另外殲-7N也被用於武器使用的訓練課程。在不久前伊朗電視台播出的一段關於伊朗空軍對地攻擊訓練的錄像中,殲-7N率先出場,准確無誤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標靶,然後F-14A、F-4、F-5、蘇-24才陸續出場演練。有趣的是,殲-7N還在伊朗過了一次明星癮,在伊朗電影《Hamle on H-3》(《空襲H-3》)中,殲-7N負責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1MF。《空襲H-3》是一部寫實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蘭空軍對位於約旦/伊拉克邊境的伊拉克空軍H-3空軍基地的傳奇式空襲。在這部總長度95分鍾的片子中,居然有長達60分鍾之久的戰爭場面。
關於伊朗殲-7N與米格-21的不解之緣,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為了保證武器來源的多 元化,伊朗於1989年向東德訂購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這批米格-21PF經過翻修,准備裝船運往伊朗之際,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了,東德不復存在,與伊朗達成的合同也隨之作廢。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來,其中一架編號為3-0914,機身上塗有伊朗空軍標志的米格-21PF後來被送到義大利的一家專門收集東歐國家戰斗機的博物館收藏。就這樣,殲-7N失去了與它的表兄弟一齊並肩作戰的機會。
3,兩伊戰爭中的轟-6和C-601
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空軍總共獲得了四架轟-6和大約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艦導彈。這些轟-6的塗裝很有特色:機身被塗成暗綠色,機腹部則被塗成淺灰色以適應波斯灣地區的作戰環境。C-601反艦導彈的國內編號是鷹擊-6,北約編號CSA-1「北海巨妖」,其平飛速度0.9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顯著的特點是有一個威力強大的彈頭,足以擊毀大型戰艦以及超巨型油輪,1987年12月,伊拉克空軍接收轟-6之後,立即將它們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約旦的空軍基地進行集中訓練,不久之後就將其用於與伊朗的襲船戰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轟-6使用C-601總計擊毀擊傷了六艘油/貨輪。
轟-6雖然威力強大,但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點,那就是自衛能力較差。針對這個弱點,伊拉克空軍發展了一種獨特的戰術。在接收轟-6後不久,伊拉克空軍的技術人員就將蘇制UPAZ空中加油吊艙整合到兩架轟-6的機身上。在轟-6深入波斯灣執行遠距反艦任務時,伊拉克空軍總是會出動兩架幻影F.1戰斗機為其護航,在護航過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時,由轟-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艙為幻影戰斗機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過這個方法來保護轟-6的安全的。(千龍編者按:此說法需要考證,中國的轟油6飛機是將機腹彈艙改為油箱,實現空中加油能力,暫且不說伊拉克是否具備這樣的改裝能力,如果考慮到只使用轟6飛機自身的油箱,那麼其油量很難實現給戰斗機加油。)
1991年,在海灣戰爭爆發的第一夜美軍對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襲中,停在機場上的兩架轟-6被美軍炸毀。
伊朗也獲得了數目不詳的C-601反艦導彈,但是與伊拉克空軍不同,伊朗人將C-601部署在海岸作為岸基反艦導彈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時整,美國海軍對伊朗海軍設施發起攻擊,「螳螂行動」開始。在這次攻擊行動中,伊朗海軍的「薩漢德」號護衛艦被從美國海軍「企業」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A-6和A-7攻擊機擊沉,作為報復,伊朗立即向美國海軍「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FFG-24)發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艦導彈。當時「傑克.威廉姆斯」號護衛艦的正向霍爾穆茲海峽以西行駛,位置恰好處於伊朗C-601岸基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內。「傑克.威廉姆斯」急忙進行緊急閃避機動,並放出了所有的干擾箔條。五枚導彈都沒能命中美艦。
在這之前,美國曾經正式警告過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艦導彈對美國艦船做出敵意表示的話,美軍將毫不猶豫地摧毀其發射陣地。然而,這次C-601攻擊以後,美國居然一聲不吭,這件事最後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國人擔心如果對伊朗內陸的反艦導彈陣地發起攻擊的話,會引起美國與伊朗的全面戰爭的緣故。
4,伊朗的紅旗-2
在兩伊戰爭中,國產武器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戰局的發展。
蘇制米格-25「狐蝠」戰斗機是世界上飛得最高最快的戰斗機,在伊朗巴列維國王在位期間,蘇聯空軍的米格-25曾經多次入侵伊朗領空執行偵察任務。而當時皇家伊朗空軍所裝備的最先進的F-4「鬼怪」式戰斗機對「狐蝠」一點辦法也沒有。這讓當過飛行員的巴列維國王大為惱火,責成空軍負責人拿出解決的辦法了,最後的結果眾所周知,最終皇家伊朗空軍購買了美國的F-14A「雄貓」戰斗機,伊朗空軍的F-14A威力強大,不僅在兩伊戰爭中大放異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軍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兩伊戰爭中仍然無法完全壓制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狐蝠」,雖然也曾在空戰中擊落過幾架米格-25,但是飛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軍揮之不去的噩夢。在與伊朗空軍中各種美製戰斗機的對決中,米格-25也屢有斬,伊拉克空軍著名的王牌飛行員「天隼」雷耶爾就曾經駕駛米格-25擊落過包括F-14A、F-4、F-5在內的多架伊朗戰斗機。雖然無法在空中擊敗「狐蝠」,伊朗人還有別的辦法,那就是紅旗-2防空導彈。
從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軍幾乎每天出動米格-25RB戰斗轟炸機轟炸了伊朗首都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兩萬至兩萬二千米的高空飛行,當時這兩個城市周邊的防空武器都無法對其構成威脅。兩個城市的人們可以聽到「狐蝠」飛行時發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時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無法擊落它。在幾天的空襲中,僅在伊斯法罕一處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彈炸死。
於是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決定將新得到的紅旗-2防空導彈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動花費了兩周,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邊的沼澤地帶選擇一個合適的發射陣地上面。在這兩周多的時間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無忌憚地轟炸城市,帶來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飛行員甚至每天都採取相同的飛行路線和飛行高度,因為他認為伊朗人根本沒有辦法威脅到他。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來了,飛行路線還是不變,速度是2.2馬赫,飛行高度是兩萬二千米。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士兵們靜靜地等待著,等米格-25RB進入伏擊圈以後立即發射了一枚紅旗-2,片刻之後又發射了第二枚。兩枚導彈螺旋著向米格-25RB飛去。幾乎在同時,在伊斯法罕城外設防的伊朗伊斯蘭空軍的防空部隊也向「狐蝠」發射了一枚「霍克」防空導彈。兩枚紅旗-2和一枚「霍克」幾乎在同時擊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聲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幾截,墜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過一百萬名伊斯法罕城親眼目擊了這次防空戰,事後,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伊斯蘭空軍都宣稱是自己的導彈擊落了「狐蝠」,最終經過仔細調查,這個戰果還是被判給了伊斯蘭革命衛隊和他們的紅旗-2。
最後要提一下那個伊拉克「狐蝠」飛行員。在飛機被導彈擊中時他及時跳了傘,伊朗伊斯蘭空軍立即派出直升機去他的著陸地點搜捕。伊拉克飛行員很機靈,他成功地避開了來抓他的直升機,但卻在逃亡時慌不擇路地一頭扎進了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陣地。這個倒霉的傢伙最後被送到伊朗電視台,在當天晚上的電視節目中公開露面,電視畫面中的他還仍然穿著由蘇聯設計的高空戰斗機飛行員抗高G飛行作戰服。
與蘇制薩姆-2防空導彈相比,紅旗-2具有威力更強的高爆彈頭,當命中目標後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殺傷半徑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過實戰證明,紅旗-2完全有能力擊落象米格-25這一級別的重型戰斗機。關於這個結論,還有另外一個佐證:在兩伊戰爭後期美國海軍發起的旨在教訓伊朗的「螳螂行動」中,雖然美國海軍戰艦和艦載戰斗機在波斯灣海面上耀武揚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內的艦載戰斗攻擊機卻始終不敢接近並攻擊伊朗本土的目標,而只能摧毀幾個伊朗的海上石油鑽井平台泄憤,很大一部分原因

『捌』 兩伊戰爭期間,中國有沒有從這兩個國家獲得過國外武器

中國沒有從過武器

一開始,伊朗和中國的關系並不和睦,中國主要是和西方一起向伊拉克出口武器裝備。後來通過朝鮮轉口向伊朗出口一些蘇式裝備。

安德羅波夫上台後,伊朗和蘇聯的關系惡化,遭受西方和蘇聯聯合制裁和封鎖的伊朗為了擴大武器進口渠道而主動修復和中國的關系,中國除了繼續通過朝鮮倒賣蘇式武器外,經過談判伊朗把原來巴列維王朝時期遺留的美製武器裝備交給中國,先由中國提供仿製配件以維持運轉使用,後來乾脆發展到仿製整體裝備再出口給伊朗。

這是中國軍工界自越南戰爭後第二次大規模接觸和研究美製裝備。而越南戰爭是主要是繳獲的美製輕武器和擊毀擊傷的並不完整的大型武器裝備,1975年北越統一南越後繳獲的大量美製完整武器並沒有交給中國研究仿製(因為當時雙邊關系已經冷淡下來了)而是交給了蘇聯。

『玖』 伊朗有什麼中國武器

太多了,以前是輕武器為主,現在出口品種也多了,不過伊朗現在絕對是以毛子武器為主的。所以就不要YY中國和伊朗的關系了,純粹的是石油換武器而已,並且中國再傻,也不會像2樓的白痴那樣把核技術出口給別人,尤其是出口給一個支持恐怖分子的國家。

閱讀全文

與伊朗首購武器什麼時候開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哪裡大自然堪稱人間仙境 瀏覽:468
義大利逃稅會怎麼樣 瀏覽:559
印度電梯是什麼樣子 瀏覽:283
英國什麼法系 瀏覽:435
美國為什麼能控制伊朗石油 瀏覽:607
義大利c怎麼讀 瀏覽:921
義大利面用什麼菜油 瀏覽:375
越南人過春節怎麼過 瀏覽:992
越南怎麼評論東奧 瀏覽:315
義大利簽證行程單包車怎麼辦 瀏覽:127
義大利為什麼沒有回國航班 瀏覽:692
印尼趕屍節是什麼時候 瀏覽:725
為什麼英國又大選 瀏覽:770
平湖中國郵政快遞在哪裡 瀏覽:372
杭州義大利語考級哪裡 瀏覽:979
印度電動摩托車多少錢 瀏覽:287
印度旅遊一天吃飯多少錢 瀏覽:266
中國銀杏地圖哪裡好看 瀏覽:257
美國打了伊拉克為什麼不打伊朗 瀏覽:800
印尼楠榜機場叫什麼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