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是被迫拋棄與伊朗的正常石油交易的,這幕後黑手是誰
印度是被迫拋棄與伊朗的正常石油交易的,這幕後黑手是美國,美國和伊朗爆發摩擦以來,美國就對伊朗的石油進行制裁,美國取消了8個國家和地區從伊朗進口石油的豁免權,印度就是這8個國家之一,迫於美國的壓力,印度不得不放棄伊朗的石油。印度失去了伊朗石油的進口,印度的石油供應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印度也在尋求各種機會恢復它們之間的石油交易。
石油問題已經給印度帶來了嚴重的影響,石油價格不斷高漲。印度也是多次和伊朗進行協商,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夠理解印度,重新豁免對印度從伊朗的石油進口。
② 目前因為核問題,伊朗停了哪些國家的石油
美國 西歐 1950年代開始核能源開發 1980年美伊斷交,美國多次指責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2004年4月,宣布暫停組裝濃縮鈾離心機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復濃縮鈾離心機的組裝,但暫停提煉濃縮鈾 2004年9月21日,宣布開始將37噸鈾礦料中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國與伊朗在多輪會談後在巴黎初步達成協議,德法英承諾提供核技術、核燃料和一座輕水反應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鈾濃縮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復中止了兩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五常任理事國,印巴,伊朗) 4月28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向該機構理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報告。報告說,伊朗未能在聯合國安理會規定的期限內中止鈾濃縮活動,也沒有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進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國關於伊朗核問題的協商會議未能達成成果。 2010年2月16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表示,伊朗最近完成了新一代離心機的試驗,其功率是目前離心機的5倍,新一代離心機將在不久後投入使用。 2011年10月,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凱瑟琳-阿什頓就曾以伊朗核問題國際調停六方的名義致,函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伊方首席核談判代表賽義德-賈里里。信中重申談判專家們准備恢復對話,條件是「伊朗可以證明其核計劃不是用於軍事目的,而具有和平性質」。
編輯本段美國對伊朗核問題的態度
美國目前准備以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發動對伊朗的戰爭,如果美軍控制伊朗,則大大提高美軍控制中東和中亞的能力,把美國的實際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連成一片,將使美國牢牢地控制中東和中亞,威脅中國、俄羅斯和阿拉伯國家,並對南亞、西亞、中亞、東亞局勢產生重大影響。美國的全球目標和中東戰略和伊朗核問題密切相關:美國的對外政策就是維護美國及盟國的擴張利益;擴張美國經濟;在國外推進所謂的美式民主,不斷削弱外國的內部力量,為美國的擴張提高便利。美國的通過第一次海灣戰爭,美打擊了伊拉克,主導和控制了海灣地區的局勢;通過北約東擴和科索沃戰爭,擠壓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布希政府上台後,受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影響,開始突出維護國家擴張利益,將俄羅斯和中國作為潛在的戰略競爭對手。"9·11"事件後,強硬的共和黨新保守主義集團更加得勢,以「反恐」的名義搞擴張,為此出台了"布希主義","先發制人"理論,通過阿富汗戰爭實現了首次駐軍中亞,增加了對中亞、西亞、南亞局勢的影響力。對伊拉克戰爭,是美推行全球戰略擴張的又一重要步驟,在布希的心目中,發動這場戰爭關繫到美國的眼前和長遠安全,關繫到美國的世界霸權或准霸權地位。通過戰爭,不僅可以拔掉伊拉克這個釘子,在伊斯蘭世界建立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走廊;還可以通過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實現對俄、歐、中、印等大國的戰略牽制這一箭雙雕的作用。如果再次控制伊朗,則美國對亞洲的影響力將有決定性的影響,美國就實現了對亞洲俄、中、印等大國的軍事包圍。 海灣國家的石油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2/3,出口量約佔世界石油出口總量的44.5%。而這一地區的石油生產國佔了OPEC成員的2/3,是OPEC最主要的石油輸出國,OPEC控制著世界石油出口的80%,而沙烏地阿拉伯一國就佔OPEC日產量的1/2左右。海灣地區最重要的產油國伊拉克、伊朗是美國捏造的「邪惡軸心」成員(還包括反美的利比亞),沙烏地阿拉伯在「9·11」事件後與美國的關系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美國擔心自己嚴重依賴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政策將是相當脆弱的。因此,控制了伊拉克,對於擺脫嚴重依賴沙烏地阿拉伯石油的局面和控制世界石油供應的主動權有極大的戰略意義。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伍爾西(此人被美國國防部推薦為在伊拉克戰後重建上擔任重要角色)不久前對德國《明鏡》雜志發表的談話充分地反映了美國的這一戰略意圖。伍爾西說:「……但是這(指對伊戰爭)不僅僅關繫到美國對石油的依賴,而且還關繫到全世界對石油的依賴。從短期看,我們的最根本的薄弱之處在於沙特人有可能很快削減或提高石油的開采量……沙特人對油價的升降起著決定性的影響。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註:[美]詹姆斯·伍爾西:《我們必須把石油武器從中東搶過來》)伊拉克戰爭對美國從中東人手中搶過「石油武器」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有了親美的新伊拉克政權,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和利比亞將失去決定世界石油價格的重要能力。美國如果能進一步遏制伊朗(這將是美國在這次「倒薩」戰爭後要解決的問題),世界石油將重新回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控制的時代,但不同的是此次美國具有單獨的控制權。這對另外的世界產油大國如委內瑞拉、俄羅斯也將產生重要的經濟制約,這種制約對這些國家的政治和外交走向也將產生重大制衡作用。
美國主戰派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和美國國防部軍方、美國中央司令部,轄區包括從中亞、西南亞,到中東和非洲東北部。 國務卿賴斯 主戰派觀點:現在不打,後患無窮;對伊朗動武代價很高,但容忍伊朗擁有核武器對美國的擴張利益形成威脅代價更高;在動武和縱容其擁有核武器之間選擇動武,而且動武後可以控制伊朗。
美國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國家安全顧問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 主和派觀點:目前局勢類似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政府處於「要麼默許敵人擁有危險武器,要麼動武阻止敵人」的兩難困境;動武則美國將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個伊拉克泥潭。
③ 美國背信棄義制裁伊朗,伊朗如果失敗了,結局會如何你怎麼看
如果伊朗失敗了,那麼伊朗將面臨著一個十分嚴峻的局面。因為單就兩國國力對比,美國確實無論在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上都領先伊朗好幾個層級。伊朗想要反抗,基本就是胳膊擰大腿。
而一旦一個國家的經濟發生動搖,那麼這個國家離動盪也就不遠了。如果美國真的實現了對伊朗政權的更替,中東地區將處於巨大的混亂之中;歐盟也將受到巨大沖擊,難民問題、能源問題、金融問題將紛至沓來;俄羅斯的處境將變得更加艱難;美國對中東石油的控制將更加嚴格。
所以一旦伊朗出現巨大的國家問題,附帶會有一系列周邊傷害。這是很多國家不想看到的。歐盟土耳其及伊朗周邊國家會力挺伊朗,所以綜合各種因素來看目前美國的陰謀並不能得逞。
④ 美國呼籲全面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嗎
據外媒報道,美國請求各國全面停止由伊朗輸入石油。美國國務院一位官員6月26日表示,美國國家安全是第一要務。在被問及是否所有國家都被要求11月4日前停止進口伊朗石油,這位負責人表示肯定。
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美國官員到訪歐洲和亞洲國家,促請這些國家在緩沖期在11月4日屆滿前,應完全停止由伊朗輸入石油。另外, 美國正與其他中東國家合作增加石油產量,以使全球的石油供應不受損害。
⑤ 美封殺伊朗石油對日本有什麼影響
美國國務院一名高級官員26日說,美方正推動所有國家今年11月4日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並且不會給予違反美國制裁禁令的國家豁免權,此舉引發日本等石油依賴進口國尋求豁免和新的供油渠道。
然而,對伊朗展現強硬姿態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簽署了重啟經濟制裁的總統令。美國正在加強對伊朗的包圍網,包括從美元結算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網路中屏蔽伊朗。
報道稱,對日本來說,構建能夠從多個國家穩定進口原油的環境十分重要。此外,日本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僅佔全球整體流通量的極小一部分,計劃和上次制裁時一樣,說服美國允許其與伊朗進行交易。日本擔憂如果停止進口石油,可能對其與伊朗的外交關系產生直接影響。
但是,也有日本政府相關人士指出,進口伊朗產原油的日本企業考慮到對在美業務的影響,可能會自行控制從伊朗進口,轉而從其他國家進行替代性采購。全球相關企業相繼採取行動控制從伊朗進口,例如法國石化企業道達爾討論撤出伊朗天然氣田開發項目等。
韓國也與日本同步,發聲請求美方豁免。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官員說:「我們和日方立場相同,正與美方對話並將保持協商,以期獲得美方豁免。」
這名韓方官員和菅義偉沒有直接提及石油進口。不過,日韓同為伊朗石油的主要買家,對伊朗原油存在依賴性。
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三大出口國。湯森路透Eikon數據顯示,國際社會2016年解除對伊朗制裁後,伊朗對日、韓石油出口攀升,同年下半年供應量最高時達到每天70萬桶,後回落至每天大約20萬桶。
美國智庫歐亞集團一份報告說,美國政府這次採取的方式「更具侵略性」,可能意味著日本和韓國將更迅速地「清零」從伊朗進口產品。據報道,日本、韓國和印度的能源企業正著手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
⑥ 美國要求停止進口伊朗原油日本什麼態度
美國政府當地時間6月26日要求日本政府及企業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等製品,同時表示將再次對伊朗實施制裁。歐盟方面也收到了美國限制進口伊朗原油的要求。日本媒體認為,2017年日本原油進口量的5%都來自伊朗,因此日本政府將對美國的要求持謹慎態度。
日本約9成的原油進口依賴中東國家。其中,40%來自沙烏地阿拉伯,24%來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緊隨俄羅斯之後,排在第6位,在能源政策上是日本重要的原油進口來源國之一。日本在美國奧巴馬政權解除對伊朗制裁之前就一直從伊朗進口原油,與伊朗保持友好關系。
對日本來說,構建能夠從多個國家穩定進口原油的環境十分重要。此外日本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僅佔全球整體流通量的極小一部分,計劃和上次制裁時一樣,說服美國允許其與伊朗進行交易。日本擔憂如果停止進口石油,可能對與伊朗的外交關系產生直接影響。
⑦ 美國禁止世界所有國家進口伊朗石油,為什麼美國要這樣
因為伊朗不聽美國的話。出口石油是伊朗主要的外匯收入來源,限制其他國家進口伊朗石油,伊朗的外匯收入就會減少,就會變窮。窮則思變,社會就會逐漸變得不穩定,實在太窮過不下去了就只有啥都聽美國的了。
⑧ 美國為何請求各國全面停止由伊朗購買石油
「誰購買伊朗石油,誰就將受到制裁」,德國媒體6月26日報道稱,美國請求各國全面停止由伊朗購買石油。一位不具名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透露,美國將於11月4日起對所有從伊朗購買石油,「不遵守規則」的國家實施制裁。
2018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朗核協議,在一段緩沖期後重新實施制裁,特別針對伊朗的能源業。美國國務院官員還表示,美國官員到訪歐洲和亞洲國家,促請這些國家在緩沖期在11月4日屆滿前,應完全停止由伊朗輸入石油。
來源:環球網
⑨ 現在還有哪些國家在跟伊朗買石油伊朗石油出口大國該何去何從
大家都知道中東地區有一眾土豪國家:沙特、阿聯酋、卡達等等,任何一國都財大氣粗,有錢任性。
而支持他們這樣做的核心因素,無疑是他們都是石油出口大國,然而要論開采規模和出口量,除了這些我們熟知的國家外。
對伊朗而言,有中國朋友得力挺可以抵消一部分美國經濟制裁帶來的沖擊,不過目前最迫切的還是實現自身經濟發展的多元化,不然要經濟自立還是有點難度的。
⑩ 美國將制裁伊朗石油進口國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並重啟對伊朗制裁。
日前,美國國務院宣布,180天的制裁寬限期在2018年11月4日結束後,華盛頓將要求各國停止進口伊朗石油,否則相關國家和企業將面臨經濟制裁。華盛頓方面同時強調,美國無意給予任何國家豁免權。
伊朗石油部官員6月27日反擊稱,伊朗每天出口250萬桶石油,美國的新政策不可能在短短數月內讓伊朗石油從市場消失。
26日,美國全面「封殺」伊朗石油出口的消息刺激國際油價飆升,8月付運的美國西得克薩斯州中質原油急升3.8%,報每桶70.68美元,是兩個月以來首度突破美元水平;8月份蘭特期油也上升2.6%,報每桶76.6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