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朗油輪向敘利亞政府「賣油」,美國政府的指控是有證據還是胡說八道
這是美國單方面的猜測,既然沒有辦法拿出實實在在的證據,那就算是胡說八道。美國這個長臂警察總是干涉別國,明明自己單方面退出協議,卻還要求別國遵守協議。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名號隨意干涉其他國家內政,自顧不暇還要多管閑事。
不過無風不起浪,如果伊朗沒有相關的動向,美國也不會急著發聲,美國不允許伊朗發展核武器,因為這威脅了美國在中東的地位,而且如果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將會對美國石油的進口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去年無人機被伊朗打下來這件事,美國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說這也是美國借機警告伊朗的手段。
② 伊朗軍事力量怎麼進入敘利亞的,難道走海路
前期主要是伊朗的革命衛隊,喬裝成平明,以朝聖等理由,以陸路的方式乘坐卡車進入敘利亞,後來伊朗的部隊在敘利亞最高峰達到十幾萬。
③ 伊朗如何將10萬大軍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派到了敘利亞
有專家表示,伊朗石油的出口是美國無法阻攔的,伊朗並非一個孤島,即使無法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運輸石油,也可以通過其他的路線出口石油,而世界對石油的需求註定了美國無法用這種長臂法則直接干涉其他國家的戰略能源輸送。
④ 伊朗石油最近出口不減反而創下新高,石油都被誰買了去
我國,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同時應該還有阿富汗、巴基斯坦,還有敘利亞。美國雖然限制伊朗出售石油,但是石油作為現代主要能源,再加上伊朗是出產石油的主要國家之一,美國的禁令就相當於一紙空文,大家明面上不購買,私底下還是會有交易。
阿富汗號稱「帝國墓場」,攻打阿富汗的國家無一不是以失敗告終,就連以驍勇善戰聞名的蘇聯都因阿富汗戰爭衰敗,最終得了解體的下場。美國當初雖然成功進駐阿富汗,但現在在撤軍問題上還是不太敢得罪他。最後就是我國了,我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後造出原子彈氫彈,一躍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軍事力量也走在前沿,美國是不會輕易對我國動武的。
⑤ 伊朗和敘利亞並不接壤 可是伊朗十萬大軍是怎麼到達
敘利亞瀕臨地中海的海岸線比較短,在整個敘利亞內戰期間,該國主要的兩個出海港口、同時也是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的主要海外基地——拉塔基亞以及塔爾圖斯均在政府方手中。濱海的拉塔基亞省是執政的阿薩德家族所屬的阿拉維派的傳統聚居地,敘利亞現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父親老阿薩德即出生於此,而以遜尼派為主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對人口佔少數的阿拉維派普遍持敵視態度、甚至在佔領區內大加迫害,使得當地居民對巴沙爾政府向心力較強,反對派實際上沒有一次真正打到過拉塔基亞沿海地區切斷敘利亞政府的外援通道。此外,由拉塔基亞至敘利亞核心區的哈馬-霍姆斯-大馬士革的陸路通道也在多數時期保持暢通,使得敘利亞政府始終能夠得到海外盟國(俄羅斯、伊朗、中國等)的人員與物資援助。
(敘利亞反對派雖然沒有控制過一個出海口,但通過與土耳其、約旦、黎巴嫩、以色列的陸地邊境獲得歐美和海灣國家的援助。)
拉塔基亞(Latakia)和塔爾圖斯(Tartus)是敘利亞最重要的出海港口,也是俄羅斯在敘利亞的核心利益,整個內戰期間反對派曾不止一次試圖進攻巴沙爾的家鄉拉塔基亞省,或者切斷連接拉塔基亞和首都大馬士革的陸路通道,但最終都被挫敗。紅色為目前政府軍控制區。
敘利亞的鄰國黎巴嫩在歷史上與敘利亞有很深的淵源,敘利亞(特別是在老阿薩德執政時期)曾大力介入黎巴嫩內政甚至出兵加入黎巴嫩內戰,而黎巴嫩對於鄰國敘利亞則抱有復雜的敬畏心理(既對敘利亞歷史上插手內政有不滿情緒進而加以提防,但又怕得罪強鄰惹禍上身,同時也希望在面臨以色列等外部威脅時能得到敘利亞的支持與保護)。由於黎巴嫩本國也存在嚴重的族群和教派沖突,基督教派、什葉派穆斯林、遜尼派穆斯林等不同派系立場上或是親敘或是反敘,黎巴嫩政府為防止受到敘利亞內戰外溢的波及則盡可能維持中立、但與敘利亞政府保持有限度合作。因此敘利亞政府從黎巴嫩方面也可獲得外部援助,特別是在黎巴嫩部分地區實際控制了政權的同為什葉派的伊朗支持的真主黨更是出動大量部隊輪流進入敘利亞參戰,除了屢次充當攻堅克難的先鋒之外,還協助政府軍恢復了首都大馬士革通往黎巴嫩和濱海拉塔基亞的陸上交通線(參見2013年古賽爾戰役),並反過來切斷了反對派武裝在敘黎邊境的補給線(參見卡拉蒙山脈戰役、扎巴達尼攻堅戰等),為政府方立下汗馬功勞。
敘利亞的另一個陸上鄰國伊拉克與敘利亞的外交關系則較為復雜。戰後兩國曾經都是由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但1979年薩達姆掌握伊拉克政權後兩國的復興黨隨之分裂,繼而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遜尼派出身的薩達姆大舉進攻什葉派主政的伊朗,導致此時與伊朗結盟的敘利亞(阿拉維派本是游離於什葉遜尼兩大主流派之外的一個小教派,老阿薩德為獲得外援積極改善和伊朗的關系,最後取得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認可」阿拉維派是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同伊拉克徹底反目,之後的海灣戰爭中敘利亞乾脆支持多國部隊打擊薩達姆政權。然而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之後形勢卻發生了逆轉,原本薩達姆時期被大力打壓的占伊拉克人口多數的什葉派被美國人放了出來組建伊拉克新政府,這樣一來反而與本來敵對的敘利亞和伊朗成為了同一教派的兄弟,從而在敘利亞戰爭爆發後,伊拉克什葉派政府也沒有對敘利亞採取敵對態度,在「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崛起之後兩國面臨共同的威脅更是加強了合作。雖然伊拉克政府沒有直接出兵敘利亞或提供物資援助,但卻默許伊拉克的什葉派民兵組織到敘利亞參戰,而這些民兵組織很多都受到伊朗的背後支持和援助。
伊朗自己的武裝力量在敘利亞部署得並不多,直接參加戰斗的還要更少(多是作為軍事顧問活動),地面部隊主要是伊朗支持或招募的什葉派民兵和僱傭軍,除了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阿巴斯旅」「人民動員部隊」等,還有伊朗從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什葉派(這些國家大多是遜尼派主政,什葉派地位低下,加上局勢動盪不安,大量遷居伊朗)中招募的雇傭兵如「法蒂瑪旅」。伊朗本身並沒有出動大部隊到敘利亞作戰。
⑥ 敘利亞多年來靠什麼錢來支撐戰爭呢
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經濟,任何國家都是以經濟建設為發展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再來發展軍事力量。人們肯定會疑惑說,經濟實力再雄厚,軍事力量再強大的國家,經過戰爭以後都會削減不少,很難恢復起來,但是為什麼敘利亞打了這么多年的戰爭了,為什麼還有錢支持戰爭呢?
他們一般都是走伊朗的途徑將石油賣給伊朗朋友的,並且又再用這些錢來從俄羅斯購買軍事武器,他們能動用的花費並不高,都是一些較輕的武器,就像槍支彈葯的損耗補給之類的,但是就這些賣石油得來的錢,用來購買伊朗和俄羅斯的庫存半賣半送的槍支彈葯,倒也是基本夠用的了,這樣用石油倒賣的錢也夠敘利亞維持好久的戰爭的開銷的了。
⑦ 伊朗軍隊怎麼去敘利亞
伊拉克
當前敘利亞境內已經駐扎多股外國勢力,形勢似乎可能會越來越亂。隨著美以兩國對敘利亞做出了嚴重的軍事威脅,如何保住阿薩德政權成為當前其盟友的重要任務。
為了加強敘利亞的軍事力量,俄羅斯緊急運送大量的武器裝備敘政府軍。除此之外,敘利亞另外一個重要盟友伊朗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所以不斷有媒體曝光,俄羅斯貨船運來的不單此是俄羅斯的武器裝備,還攜帶了大量的伊朗革命衛隊成員。
伊朗就是通過這個秘密運輸通道,源源不斷的派遣更多軍事力量進駐敘利亞,幫助敘政府軍清繳國內的反對派勢力。
⑧ 伊朗油輪向敘利亞政府「賣油」,為何美國政府要指控伊朗
伊朗油輪向敘利亞政府「賣油」,其實美國指控伊朗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的,就是自己沒有得到利益,見到別人獲利經濟得到發展就眼紅。很好的一個例子,就比如,美國抵制中國手機華為,因為華為研發了5G技術,然後就眼紅,想要幹掉敵人的優勢。而不失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美國的謙虛精神已而不在,充斥著扭曲的好勝心。
還是希望特朗普做事情不要怎麼偏激,把一個民族帶到毀滅的狀態,並且擴寬自己的心胸,一見到別人獲利,就眼紅,並且開始打壓。
⑨ 近在咫尺的伊朗和敘利亞,為何伊朗向其石油出口還要繞道萬里經直布羅陀
因為陸上被封鎖了,所以就只能繞道走海上了。雖然陸上的路很方便,但是已經不能用了,所以為了利益,只能繞道走海上。
後來美國進行了經濟制裁,伊朗不得不把石油賣給俄羅斯。伊朗的想法就是,俄羅斯作為中間人,伊朗把石油賣給俄羅斯,俄羅斯再轉手把石油賣給其他人。後來伊朗就和俄羅斯簽了協議,伊朗終於還是能有一定的外來收入了,現在俄羅斯和伊朗都還在進行這項合作。
⑩ 伊朗突破美航母封鎖大批油輪駛入敘利亞,卸下石油;美國為何不直接開炮
不管伊朗用什麼方式來運送石油,美國在當前的局勢下都不會率先動手,因為一旦開打兩國就沒有和談的希望了。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只要保持對伊朗的制裁,就能夠拖垮伊朗。伊朗不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海峽,美國絕不會先動手開戰。在最近很多人都在猜測美伊之間會不會因此爆發戰爭,從當前的國際局勢來看這場戰爭還是有可能爆發的。美國控制伊朗的石油出口,實際上已經把伊朗逼到了兩難的境地,伊朗現在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就和美國談,要麼就和美國打。不管是談還是打伊朗肯定都是吃虧,所以說現在美國做的是一個絕不虧本的生意,他有的是耐心和伊朗耗,而伊朗耗不起。
其實美國本身也打不起仗,美國早就已經負債累累,經濟壓力非常大,再去打仗的話,美國的經濟肯定會雪上加霜。況且伊朗不是弱國,實力要強於海灣戰爭時期的伊拉克,國內的民眾非常的團結。美國打垮伊朗容易,可是征服伊朗卻非常困難,如果真的在伊朗開戰,美國極有可能陷入第二個伊拉克戰爭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