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人員構成
總領事 Consul-General 那才禮 Mr.Mohammad Reza Nazeri Azar Sharabiani 那才禮夫人 Mrs.Azam Nazeri 領事 Consul 陶海瑞 Mr.Hassanali Taheri 陶海瑞夫人 Mrs.Ashraf Taheri 領事 Consul 海珊·穆瓦海迪 Mr.Mohammad Hossein Movahedi Saveji 海珊·穆瓦海迪夫人 Mrs.Shohreh Movahedi Saveji 領事 Consul 賽義德·埃馬米·拉德 Mr.Saeid Emami Rad 賽義德·埃馬米·拉德夫人 Mrs.Najiheh Emami Rad 副領事 Vice Consul 阿巴斯·戈爾巴尼 Mr.Abbas Ghorbani 阿巴斯·戈爾巴尼夫人 Mrs.Zohreh Ghorbani
❷ 伊朗和中國是什麼關系
中國與伊朗的關系,不可否認「石油」是兩國聯系的命脈。中國目前每天原油需求量高達800萬桶,其中近一半的原油都需要進口,伊朗每天出口中國的石油高達近55萬桶。如果中國採取跟隨美國的戰略,伊朗一旦限制對華石油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的打擊可想而知,最後是美國制裁伊朗的目的達到了,中國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經濟代價。正是基於如此的推論,美國政府希望阿聯酋、沙特等國加大對中國石油的供應,甚至鼓勵中國石油企業參與伊拉克的油氣開采,從而減小中國對伊朗石油資源的依賴。首先,中國經濟的發展,對石油的需求將進一步大幅增加,決定了中國不會冒然參與到對伊朗核計劃的制裁中去。美國雖然敦促沙特、阿聯酋等國增加對中國的石油供應,但是這些國家增加的供應量不可能彌補伊朗的供應量。中國的石油消耗量預期到2030年將增長至每天兩千萬桶左右,無論是沙特、阿聯酋都不可能擔負起對中國石油的供應。對於伊朗這樣的石油出口大國,中國冒然與之割斷關系,伊朗始終有資源在手,受到的傷害是短暫的,對中國的影響則是波及到社會、經濟,乃至政治穩定的方方面面,除非世界上其它國家能夠完全取代伊朗對中國的石油供應量。其次,意識形態決定了中伊是一對孿生兄弟。美國透過石油利益鏈條來拉攏與中國的關系,但是美國忽略了中國對於意識形態的重視。雖然中國在國際關系事務中,逐漸淡化意識形態,但是歐美國家對中國進行民主機制和普世價值的滲透,將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政權體制。中國政府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決定了只能和歐美保持一種表面的友好關系,對其提出制裁伊朗的措施即使不公開反對,也會自覺或不自覺的敬而遠之。這一點在中國處理朝鮮關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中國如果疏遠伊朗,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伊朗目前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的否認,對其自身政權黨政合一也是巨大的沖擊。涉及到政治體制這一原則,中國當局是絕不會讓步的。其三,中國方面其實是希望伊朗與美國這種對峙關系的長期存在。中美之間的發展註定是一對遏制與反遏制的關系,雖然雙方都表示對對方的發展予以認同,那不過是表面上的功夫,誰都不希望看到對方一家獨大控制整個國際局勢。中國在中美關繫上,目前一直處於弱勢地位,恰恰是因為有伊朗、朝鮮等這樣的政權存在,才給中國有了反制美國的機會和平台。中國如果與美國聯手制裁伊朗,一旦這些在政治體制和意識形態都與中國較為趨同的政權垮台,必將給中國的體制和政權穩定帶來致命性的沖擊。迫於美國的強勢地位,雖然中國會趁機利用美國打「石油牌」獲取資源帶來的好處,但要中國從伊朗的政治利益鏈條上退出來,中國當局是要三思而後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溫 家 寶上周在與伊朗副總統拉希米(Reza Rahimi)會晤後,稱贊中伊兩國政府的關系將不斷拓展和深化,其實就是明確的告訴美國,在伊朗問題上,中國的立場不會輕易改變,中美在伊朗問題上全面合作是不符合中國政治、經濟利益。中國是伊朗石油的第二大買家,中國已經承諾未來幾年要在伊朗的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上新增投資數百億美元。中國在伊朗問題上,政治和經濟利益錯綜復雜的關系,中國最多是伊朗核計劃制裁的旁觀者,而不是參與和主導者。
❸ 伊朗和中國的外交關系
伊朗對於中國很重要,伊朗的石油大量的輸入中國,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伊朗、朝鮮能夠掌握核技術,中國老大哥一定是有「授之以漁」功勞,可見兩國關系非同一般,如果聯合國要決議武力制裁伊朗,中國一定會投反對票,而不是贊成或中立。 附:印度和中國都是發展迅猛的國家 又和中國有仇 暗中較勁 而且領土爭端也不少
韓國 我相信很多人認為中國和韓國關系很差 但你一定要清楚 韓國是中國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伊朗 不是敵人就是朋友嘛朝鮮 雖然朝鮮摧毀了核設施使美國對朝鮮的態度有所緩和 但關系還是比較緊張 我相信你應該看過 朝鮮歡迎中國領導人的視頻吧 從熱烈程度 可以看出兩國關系
❹ 伊朗和韓國關系怎麼樣
伊朗和朝鮮有軍事貿易關系,也算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都是反美國家
而韓國與朝鮮是死對頭,韓國又與美國是軍事同盟,所以顯而易見,伊朗和韓國的關系是非常不好的
❺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麼關系
伊朗在中國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們是相鄰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拉克趁伊朗局勢未穩之際,發動兩伊戰爭。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
但自從薩達姆政府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和伊朗的關系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兩國越走越近,出現明顯的緩和局面。
伊拉克共和國,簡稱「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南方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敘利亞,伊朗和約旦各位於其東西兩側。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位於西亞,屬中東國家。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
兩伊戰爭,又稱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伊朗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神聖抗戰、或伊朗革命戰爭,伊拉克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在戰爭過程中採取了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的手段。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動用化學武器。
❻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
中國和伊朗的關系是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2016年1月2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德黑蘭薩德阿巴德王宮同伊朗總統魯哈尼舉行會談。
雙方回顧中伊友好關系發展歷程,就雙邊各領域合作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建立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推動雙邊關系邁上新台階,更好造福兩國人民。中國與伊朗在政治、經貿等領域的友好合作關系平穩發展。兩國高層保持接觸。
(6)伊朗總領館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中國和伊朗關系的相關介紹:
2000年6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12年6月,艾哈邁迪-內賈德總統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二次會議並訪問中國。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對伊朗進行正式友好訪問。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比什凱克峰會期間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晤。2014年5月伊朗總統魯哈尼訪華並出席亞信第四次峰會。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在印尼雅加達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伊朗總統魯哈尼。2016年1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伊朗進行國事訪問。
❼ 中國和伊朗關系如何
中國和伊朗關系穩定發展、日益密切。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1979年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2月11日(1979)為國慶節。1971年8月16日同中國建交。
中國和伊朗之間有著悠久的友好關系,尤其是近20年來,兩國關系穩定發展、日益密切。當前,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夥伴國家。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主要油源在是中東地區,伊朗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滋海峽,地位相當重要。無論從理論分析上,還是現實情況看,中國同伊朗關系非常重要。
❽ 中國和伊朗是怎麼樣的關系
關系算是相當親密吧,因為,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夥伴國家。由於伊拉克被美國控制以後,伊朗的重要性更加地凸顯。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主要油源在是中東地區,而伊朗又是中國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之外唯一的一個親密的戰略夥伴,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有很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滋海峽,地位相當重要。而且伊朗是中國東西戰略的一大支柱國家,與巴基斯坦及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地位同等重要。
伊朗有中國提供的大量裝甲車和導彈。
因此,無論從理論分析上,還是現實情況的表現,中國同伊朗關系相當親密,雖不及盟友,但絕對重要。
如果美國侵佔伊朗,那中國在西面的石油資源和戰略優勢將失去,真正被米國完全包圍,後果十分可怕!
❾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和中國是關系非常友好國家。
和中國歷史淵源很深。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❿ 伊朗與中國關系如何
中國和伊朗之間有著悠久的友好關系,尤其是近20年來,兩國關系穩定發展、日益密切。當前,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夥伴國家。伊拉克被美國控制以後,伊朗的重要性更加地凸顯。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主要油源在是中東地區,伊朗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於伊朗控制著波斯灣的出口霍爾木滋海峽,地位相當重要。無論從理論分析上,還是現實情況看,中國同伊朗關系雖不及盟友,卻非常重要。
中伊間重要協定、協議有:中伊文化和科學技術合作協定、中伊兩國廣播電視合作計劃、中伊關於互設總領事館協議、中伊政府關於互免簽證的備忘錄、中伊政府貿易協定、中伊兩國外交部建立磋商機制諒解備忘錄。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簡稱伊朗,1935年以前稱為波斯,位於亞洲西南部,屬中東國家,伊朗中北部緊靠裏海、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鄰,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1937年7月8日,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979年4月1日建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2月11日(1979)為國慶節。1971年8月16日同中國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