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石油工業的對外合作
伊朗石油工業的建立和發展一直是與對外合作密不可分的。引進外資、引進技術對加速發現大油田起了重要作用。伊朗對國際投資者開放,尤其在工業和石油部門在法律、稅收和義務方面給予放寬和優惠。1997年6月,伊朗和阿曼簽訂了合作開發布克/亨揚E天然氣凝析油田的有關合同;1997年8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與Bow Valley 能源公司簽訂了海上巴拉爾油田的開發合同;1997年9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與由道達爾公司、俄羅斯Gazprom公司和馬來西亞Petronas公司組成的國際財團簽訂了南巴爾斯天然氣和凝析油田的開發合同。1998年7月2日,伊朗在倫敦布了第二輪勘探、開發和下游招標,其內容包括:① 勘探17個區塊,目標是探明油氣約27.4×108t油當量,其中陸上區塊12個,計劃進行總計52.1萬多千米的二維地震勘探和5700多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勘探,鑽探井25口;海上勘探區塊5個,計劃進行總計8900多千米的二維地震勘探和450多平方千米的三維地震勘探,鑽探井11口;②開發23個油氣田,開發計劃包括新發現油氣田投產和在產的油氣田提高油氣採收率,預計投資約50億美元;在陸上油田開發計劃中,有3個為注氣開采,9個為提高石油採收率,這12個油田的石油可采儲量總計為25.3×108t;海上的開發油田有8個,石油可采儲量總計為4×108t,目標產量為3750×104t/a,估計投資約30億美元,增加石油 產量約(1825~2170)×104t/a;開發的氣田有3個,天然氣可采儲量總計為16349×108立方米,目標產量為335.7×108立方米/a;③下游招標的內容包括4項工程,擴建阿巴煉油廠 。
1998年3月伊朗就宣布:有意與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發裏海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但由於沿裏海各國對於如何分配裏海的油氣資源意見不一,開發裏海還有一定難度。
在1998年3月16日於迪拜召開的第六屆中東油氣年會上,伊朗官方指出,將在兩個月後向外國公司提供100多個項目進行招標,其中包括第一次向外國公司開放的陸上油氣田和探區。上游的招標採用回購合同的形式,開發一個油田將以石油償還。
1999年上半年,伊朗就南Pars氣田第4~8開發階段舉行了招標,其中第4、5期開發工程包括10個井位鑽井和2個海上平台的施工建設。另外,伊朗國家石油公司還與加拿大Bow Valley公司和英國Premier石油公司就專門開發波斯灣Lavan島西南部的Balav油田簽訂了一份2億美元的回購合同。
1999年7~8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又宣布向國內外石油公司招標承建7個石油勘探項目:Moghan區塊1、Moghan區塊2、Zavareh-Kashan區塊、Bander Abbas區塊、Makran區塊、西Kish區塊和東Kish區塊。
1999年2月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PC)在德黑蘭開研討會,決定引進外國資金,改造國內現有石化加工廠,建設新的石化加工廠,希望把阿薩盧耶港(Bander Asaluyeh)建設成石油、天然氣和石化作業中心,為此大力尋求國際合作。
在上游活動中已經頒布在1998~1999年間外國投資的許可證達到了54億美元,伊朗已成功地在開發南巴爾斯、錫里、巴拉爾和Soroush氣田,實驗了回購政。對Doroud、Khouf和Salman氣田應用相似的計劃。在下游活動中,伊朗進行了天然氣國際計劃,包括天然氣銷售和在運輸系統如管線、液化和液化天然氣運輸上的投資。
2. 返佣網:伊朗增產而不得:還是回頭找中國企業好了
2010年,在日本國際石油公司(Japan』s Inpex Corp)因伊朗核制裁被迫離開後,中油國際(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International,CNPCI)接手了伊朗的項目。雖然起步很好,但由於美國壓力等原因,中國也大幅放緩了進度。這讓伊朗很不爽。
在魯哈尼於2013年接替內賈德之後,該國政府就開始大聲抱怨中國企業沒能迅速讓油井投產,一家伊朗公司隨後在一份47億美元的離岸合約中頂替了中國公司。2014年,伊朗原油部長贊加內將中國公司踢出了南阿扎德干油田(South Azadegan)這一儲量330億桶的世界最大項目之一。他還警告稱,其他的中國投資也會存在風險。
但是開發南阿扎德干油田的壓力與日俱增,這讓伊朗人寢食難安:這個油田是伊朗與伊拉克共有的。伊拉克已經同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領導的財團簽訂合約,開發國境內的油田。到了2014年4月,伊拉克一側已經成功投產。北阿扎德干項目主管Behbahani表示:
「就像一杯飲料中插了兩根吸管,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能放鬆。」
因此在南阿扎德干,由於沒有外國投資者,該國企業還需要4年才能完成地表設備,其工程師表示是因為缺乏資金而不是技術,不過其對殼牌公司勘探的軟體也垂涎欲滴。Behbahani表示:
「我們做了能做的。若道達爾在伊朗,合約就是道達爾的,殼牌在,合約就是殼牌的。」
贊加內在今年5月的時候曾表示正在與道達爾就接管南阿扎德干談判,但咨詢公司伍德麥肯錫(Wood Mackenzie)的Homayoun Falakshahi表示,因合約定稿多次被延誤以及伊朗總統大選將近,至少18個月內西方公司都不能開工。
同時,伊朗對中國投資的立場也逐漸軟化,宣布與中國公司就南阿扎德干第二期的工程和附近的Yadaravan油田進行排他性談判。隨著核制裁的結束,中油國際在北阿扎德乾的建設速度也有所提高。雖然晚了幾年,4個月前還是達到了7.5萬桶/日的合同承諾。藉助中國的幫助,在西方公司進入之前,伊朗也開始從杯子里喝飲料了。
另外,伊朗的國內局勢也不能忽視:贊加內看起來也向保守派妥協了。新的國際原油合約要求外國投資者必須同為數不多的授權合作夥伴合作,這些夥伴中包括隸屬於伊朗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和最高領袖哈梅內伊(Supreme Leader Ali Khamenei)的公司。市場人士Falakhshahi說:
3. 中國與伊朗合作開發的油田主要在哪些地方
中石油在伊朗油田主要位於胡齊斯坦省內的阿扎地干油田,分為南阿和北阿兩個油田;
中石化在伊朗油田主要位於胡齊斯坦省內的亞達瓦蘭油田;
中海油在伊朗油田主要位於波斯灣伊朗領海的帕爾斯氣田
4. 中國有向伊朗進口石油嗎
中國有向伊朗進口石油。
1、據中國航運資訊機構的統計,2018年8月中國和日本從伊朗進口原油船數分別為12艘和3艘,均比7月份增加2艘,載重噸數從310萬噸和31.4萬噸增加至378萬噸和87.7萬噸,這也是中日兩國從伊朗進口原油量已連續兩個月增加。
2、2018年8月的船運追蹤數據曾顯示,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7月總計從伊朗進口了187萬桶/日的原油,較上年同期高出23.3%,並創下去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日本在7月進口的伊朗原油達到了18.4萬桶/日,較上年同期增加9.6%。
(4)伊朗原油和中國哪個公司合作了擴展閱讀:
1、此前迫於美國的壓力,日本主要原油批發商曾打算從10月起暫停從伊朗進口原油,但日本官方則仍「堅韌不拔」地尋求美國的赦免,以被允許繼續進口伊朗原油。作為一個在原油上十分依賴進口的國家,日本幾乎有90%的原油來自伊朗等中東國家。
2、眼看著伊朗原油可能在中國跟日本這兩個大買家的支持下生存下來,美國轉頭將目光放在俄羅斯和沙特身上。作為重要的產油國,美國希望沙特和伊朗增產來合力補上伊朗原油的缺口,同時讓它們來徹底分割伊朗原油原有的市場份額。
5.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中國關系
伊朗和中國是關系非常友好國家。
和中國歷史淵源很深。
據中國「史書」記載,紀元前二世紀漢武帝時,張騫派其副使訪問安息(即波斯),安息王令兩萬騎兵迎候,禮儀極為隆重。東漢末年,安息王的太子、佛教高僧安世高也曾來漢訪問,並在中國呆了多年。在中國南北朝時代,波斯派使節到中國北魏王朝友好聘問達十多次。隨著雙方友好往來,漢文化傳至西域,西域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伊朗等國的「絲綢之路」也全面暢通,為兩國的經濟及文化交流開辟了新的紀元。中國的絲綢、瓷器以及打井、煉鐵、制漆、繅絲等工藝源源傳入伊朗等西亞諸國,伊朗的物產如蠶豆、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也源源傳入中國。到了唐代,兩國往來曾達到鼎盛時期。後來,波斯遭外來侵略,波斯王親自到唐帝國訪問並請援,唐高宗封他為都督,遣將派兵護送他回國,但回國未成死於長安。其子尼列斯謀策復國未成,於唐中宗景龍年間返華也死於長安。當時,尼列斯率領數千波斯人,其中有些在唐朝當上了將軍、外交官、天文學家、醫學家和學者。在戰亂的宋朝,陸上的「絲綢之路」幾度中斷。這時,造船業開始發達,羅盤針相繼使用,許多波斯人經由海路來到中國廣州、揚州和泉州等地經商,有的還在那裡安家落戶。這就是後人稱之為的海上「陶瓷之路」。據記載,中國發行鈔票的方法在元朝傳到了波斯,後來,波斯鈔票上的圖案還保留了中國文字。當時,兩國的史學家還合編史書「史集」。波斯等國的西域樂舞也盛行於長安。在明代,明成祖和中亞的沙哈魯王子曾先後互派300人和500人的大型代表團互訪;鄭和七次航海訪問亞非各國時,其中3次訪問了波斯灣的忽魯謨斯(即今霍爾木茲)。當時,隨同鄭和訪問的費信曾寫紀行詩句描寫當地的風俗及特產。1516年,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爾撰寫的《中國紀行》一書,後來,成為中、伊友好交往的珍貴史料和重要見證。據考證,多年來,兩國植物的傳播和移植就達幾十種。波斯的拜火教和摩尼教還曾在中國流行。
伊中兩國在經貿合作上, 中國是伊朗在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夥伴。
伊中兩國在文化上,中國同伊朗成立文化聯合委員會並定期舉辦會議。
6. 中國與主要油氣投資國之間的競爭與合作
中國石油企業在印度尼西亞、蘇丹、厄瓜多、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埃及、烏茲別克、茅利塔尼亞、蒙古、阿曼、利比亞、印度、秘魯、加拿大、泰國、馬來西亞、韓國、委內瑞拉、哈薩克、澳大利亞、敘利亞、卡達、日本、尼日、土庫曼、哥斯大黎加、伊拉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古巴等很多個國家進行油氣項目勘探開發和管道煉廠建設,從1992年開始的26年中 ( 1992 ~2018年),共投資約70億美元,共獲取份額油約6000×104 t。
中東-北非、中亞-俄羅斯及南美是我們國家的3個戰略區域。北非以蘇丹為中心,以阿爾及利亞和奈及利亞為輻射范圍國家;中東以伊朗和葉門為中心,向卡達、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擴展;中亞以哈薩克、俄羅斯為中心,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亞塞拜然等周邊國家為輻射范圍;南美以秘魯、委內瑞拉為出發點,向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國輻射,如表3.1所示。
表3.13 大石油公司國外分布
資料來源: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集團網資料整理。
3.3.3.1中國在南北美洲國家的主要油氣投資
1992年,中石油對加拿大一油田的石油儲量進行了收購,標志著中國開始在南北美洲的油氣投資。1993年7月,中石油收購加拿大艾伯塔省北湍寧油田,出資246萬加元,擁有16%的股權,可采儲量60×104 bbl,生產出中國第一桶國外原油。1993年,中石油順利在秘魯塔拉拉第七區塊項目中標,兩年後又中標該油田第六區塊的開采權。該項目在1999年就已經收回了全部投資,成為第一個收回投資的國外油氣項目。中石化以1.5億加元收購加拿大油田股份,中國石油企業首次涉足發達國家石油開發市場。2005年5月,中石化國際石油勘探開發公司 ( SIPC ) 的全資子公司——中加石油公司與加拿大西年科能源公司達成協議,雙方共同開發艾伯塔省東北部的北極之光油砂項目。中方擁有40%的股份,加方擁有60%的股份。北極之光項目總投資約45億加元,最終達到10×104 bbl的日產量 (年產量約為500×104 t)。
2006年8月,中石油與委內瑞拉能源礦產部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蘇馬諾油田的合資經營協議》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聯合開發奧里諾科重油帶胡寧4區塊合資框架協議》,並在中委高委會第五次會議上,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分別簽署了《英特甘博和卡拉高萊斯油田作業合同轉合資公司協議》、《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購買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鑽機合同》、《中油國際工程公司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組建油井工程服務合資企業諒解備忘錄》和《中國石油技術開發公司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合資生產鑽機的諒解備忘錄》等6個涉及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和貿易合作的協議。2008年5月,中石油與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簽署《開發奧里諾科重油帶胡寧4區塊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和《中國煉廠項目合資框架協議》。2008年11月,中石油與哥斯大黎加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哥斯大黎加國家石油公司煉廠合資公司協議》(表3.2 )。
表3.2 中國在南北美洲的主要油氣投資
3.3.3.2中國在非洲的主要油氣投資
中國是蘇丹最大最早的石油開采合作方。中國已經在蘇丹形成了生產、精煉、運輸和銷售一體化的石油產業鏈。蘇丹對中國國外石油開發非常重要。1995年9月,中石油獲得了蘇丹穆格德盆地6區塊油田的開發權,兩年後又獲得穆格萊德盆地1/2/4區塊的開發權,隨後得到3號區塊和7號區塊油田的部分股權。1999年7月,蘇丹的新油田正式投產,是中石油在國外的最大生產基地。2002年11月,中石油在蘇丹勘探開發的第一個獨資油田啟動。2003年8月,中石油與蘇丹能源和礦產部簽署了3 項石油合作協議。截至2003年底,中石油投入約27億美元,2001年已經收回了在蘇丹的所有投資。2004年3月,中石油與蘇丹合作建設的1600 km直通紅海的管道投產。為了方便運輸大型設備,中石油在蘇丹修建了大量的公路。
2003年2月,作為一家本土公司技術支持夥伴,中石化在奈及利亞中標了一塊可采儲量為2130×104 bbl的邊際油田,並且擁有了該油田100%的開發權,預計開發總投資6305萬美元,操作費用8748萬美元,共計投資總額約1.5億美元,稅後總利潤7342萬美元,該邊際油田的中標填補了中國在奈及利亞地區石油開發的空白。
2003年7月14日,中石油在阿爾及爾簽署合同,項目總投資為3.5億美元,中石油投資佔70%,合作期限為23年。雙方在阿爾及利亞西南部阿德拉爾省建設和經營煉油廠,油田探明石油儲量6×108 bbl,煉油廠將在3年內建成,年煉油能力為60×104 t。
2003年12月22日,中國與阿爾及利亞第一次簽署一項石油天然氣合同。中石油在3年內勘測阿爾及利亞謝里夫盆地和烏埃德姆亞盆地兩個區塊,如果探明確實有石油資源,中方將獲得一定比例的油氣。
2006年7月25 日,中石油在蘇丹3/7 區的1000×104 t/a 產能建設項目投入使用。2008年6月2日,中石油與尼日政府簽署阿加德姆區塊勘探開發合同,包括長輸管道、油田勘探開發和煉廠的建設與運營。2008年10月26 日,中石油與查德石油部合資建設的恩賈梅納煉油廠在查德首都開工建設。
3.3.3.3中國在中亞的主要油氣投資
1997年,中石油全資子公司購買了哈薩克阿克糾賓油氣公司60%的股份,同年8月又得到了烏津油田的開采權。中石油在哈薩克的原油產量每年增長100×104 t,得到了對濱裏海盆地東緣中區的勘探許可證,並准備建立一個原油加工廠。中哈合作建設的448.8 km長的油管在2003年3月投入使用,2004年9月28 日,阿塔蘇至阿拉山口的970km石油管道正式動工,年輸油量達到2000×104 t以上,它會促進中國進一步開發中亞地區石油資源。
2004年8月,中石化成功並購美國第一國際石油公司,得到該公司在哈薩克全資和部分的6家子公司,得到1個年產超過20×104 t石油的油田和面積達2.6×104 km2 的5個勘探區塊。
3.3.3.4 中國在亞太的主要油氣投資
1993年3月5日,中石油與泰國簽訂了產品分成合同,得到了泰國邦亞區塊的石油開發權。
2002年1月,中海油收購了Repsol公司在印度尼西亞5大油田的部分權益,帶來近3.6×108 bbl的可采儲量和1×108 bbl左右的額外儲量以及當年4000×104 bbl的產量。
2002年12月20 日,中海油收購了印度尼西亞東固液化天然氣項目12.5%的股權,花費2.75億美元,與東固液化天然氣的合作夥伴簽訂天然氣供應合同,自2007年起每年提供260×104 t液化天然氣給中國福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共計25年。
2003年5月15日,中海油收購了澳大利亞西北大陸架天然氣項目 ( NWS天然氣項目,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天然氣資源項目) 的上游產品和儲量,共花費3.48億美元。同時,獲得中國液化天然氣合資企業1/4的股權,該企業於2006年為廣東LNG接收站供應液化天然氣。中海油獲得NWS項目特定生產許可證、租賃所有權和勘探許可證5.3%的權益。同時,公司還能夠參與探明儲量之外的勘探。如果廣東LNG供氣量最終增加,公司權益將增加。中海油參股對中國得到安全、穩定的天然氣是有益處的。
2004年2月,中海油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在印度尼西亞穆圖里產量分成合同中20.77%的權益,花費9810萬美元。這使中海油在穆圖里產量分成合同中持有的權益提高到64.77%,在整個東固液化天然氣 ( LNG) 項目中的權益相應地提高到16.96%。
3.3.3.5中國在中東的主要油氣投資
2004年3月7日,中石化和沙烏地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第一次簽署協議,開發沙烏地阿拉伯東北部的油田。這是沙烏地阿拉伯近25年來第一次對國外投資者開放油氣田。2005年,中石化參與伊朗亞達瓦蘭油田競標並成功獲得該油田50%的勘探開發權,這也標志著中國的石油公司開始與伊朗合作開發大型油田。
7. 中國在伊朗能源上有什麼合作嗎
中石化早在2004年10月已同意帶頭開發Yada-varan氣田,並且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25年LNG供應合同,每年將從伊朗購買1000萬噸LNG,但因價格分歧,雙方一直未能就最後條款達成一致。
這兩天 中石化 還是中石油在剛伊朗投了幾百億進去就是上面這事的後續 貌似中國是吃定老美不敢打伊朗了
8. 請問,國內與伊朗有關的石油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石油 中石化都有關系.其下是昆侖銀行.
9. 中國現在進口伊朗原油了嗎
沒有,中國不敢,怕美帝
10. 我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嗎
是的,中國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
2014年,據卡達半島電視台網站1月11日報道,伊朗大部分的石油出口主要面向亞洲國家,而中國則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中國在2013年平均每日從伊朗進口約42萬桶原油,而這一數字較2012年相比幾乎沒有變化。
(10)伊朗原油和中國哪個公司合作了擴展閱讀:
2015年,伊朗位居對中國石油出口的第六位,與2013年相比,其石油銷售提高了28%,平均每天達約55萬桶。中國能源公司是伊朗石油業最大的投資者,中國一些國有石油公司同伊朗簽訂了一些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開發項目的原則協議。
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和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從2012年西方加大對伊朗制裁以來,中國購買了伊朗石油出口的約一半。
2018年,據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報道,中國仍然是伊朗石油的最大買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宣布,美國的反伊朗禁令不會影響北京從德黑蘭進口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