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為什麼拒絕世俗化

伊朗為什麼拒絕世俗化

發布時間:2022-06-12 04:44:19

① 為什麼伊朗的世俗化失敗了,而土耳其的卻成功了

因為土耳其結果結合國內的情況制定了一套適合土耳其的改革制度,而伊朗則是沒有考慮到國內的情況,再加上一些外在的因素才導致沒有改革成功的。

1、在制度方面的改革

土耳其的領導人凱馬爾為了世俗化改革能成功,同時還要打破更深低估的權利壟斷觀念,不僅廢除了蘇丹和哈里發的制度,並且還通過政黨制度來取代它們,並且將改革者手中的權利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而且凱馬爾還參考了義大利的刑法,並且在借鑒和吸收優點的同時,直接推出了適合土耳其的刑法,比如廢除一夫多妻制、婚姻離婚自由,以及男女平等和女服不能戴面紗等宗教傳統,而是通過刑法來替代宗教傳統。

不過,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凱馬爾原本就是均是出身的士兵,如果不聽從改革的話,那麼只有通過武力來鎮壓了。因此當反叛平息之後,改革也就順利推行了。對於掌權者來說,在推行改革的時候,其實有時候拳頭可能會讓改革更順利。

② 為何土耳其的世俗化改革成功了,伊朗的則失敗了

土耳其和伊朗,為什麼同樣是中東國家,在進行世俗化改革方面,一個成功而另一個失敗呢?

那是因為土耳其的基礎,和伊朗的基礎不一樣。並且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兩個人又走著不同的路線所導致的。


在他的領導班子建設過程當中,以及發展過程當中,他還吸納了大量的,甲在發展過程當中所不要的東西。那就意味著,乙在以後想要進行世界世俗化改革,就埋下了很多的隱患和伏筆。

雖然乙的經濟發展比甲要好的多的多,按道理說人應該思想很開放。但是架不住乙把過去舊的東西保留的太多,想要去除很難。

③ 同是進行世俗化改革,土耳其改革成功,為何伊朗改革則失敗了

主要是因為伊朗是傳統的政教合一的國家,而土耳其是一個現代民主國家,土耳其實行政治和教派之間的分離,和西方國家也是一直保持著很好的關系,而現在的伊朗卻和土耳其走了不一樣的路,和西方國家的關系也是越來越糟糕。

慢慢的發展也脫離了他們原本的軌道,經濟發展也開始失衡,也沒有一個能夠站出來主導這一切的人,直到最後又回到了從前,他們才深刻地意識到問題,不過也已經晚了,也造就伊朗政府辛辛苦苦幾十年,一朝又回到了解放前。

④ 為何土耳其世俗化成功,而伊朗卻失敗了

為何土耳其世俗化成功,而伊朗卻失敗了?土耳其和伊朗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國家,他們有很多不同之處,其實大家對於土耳其和伊朗歷史情況,以及民族具體性質,完全不是很明白,所以才會有混淆在一起,下面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朋友們就能夠明白裡面的不同:

三、土耳其和伊朗在政治道路上不一樣,因此會有不同結果:

土耳其和伊朗完全不一樣的政治理念,也是世俗化在土耳其成功的原因,因為土耳其政治上,比較親西方陣營,伊朗更接近阿拉伯民族,雖然伊朗也不是阿拉伯族群,可是他們更伊斯蘭化。

⑤ 為什麼伊朗革命後世俗化了

1928年,新軍首領里薩•汗發動政變,建立了實行軍事專制的巴列維王朝,伊朗的局勢才逐漸趨於穩定。隨後巴列維政府開始採掘開發石油資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這里參與開發石油的英國石油公司懷疑巴列維國王與德國暗中勾結,於是策劃政變,強迫他退位,把他的小兒子巴列維二世推上國王寶座。二戰結束後,美國代替應該成為伊朗的幕後操作者,1953年,剛成立不久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在保全巴列維二世的王位斗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當時深得民心的伊朗民族主義領袖,首相穆沙迪克欲策劃推翻巴列維二世,實現油田國有化。而中央情報局適時在伊朗發起針對蘇聯和它的盟友的秘密戰爭。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方對中東的石油依賴日漸增加,美國擔心像穆沙迪克這樣的激進領袖會切斷石油供給或者大肆提價,於是中央情報局在伊朗的工作重心放在保住這個不受歡迎的國王的權位上,鞏固維護他的聲望,使他成為西方和美國的傀儡。

巴列維二世是堅定的現代主義者,1963年,他宣布實行「白色革命」,意為與「紅色革命」相對的「不流血的革命」。開始把伊朗由一個農業大國轉變成一個城市工業化國家,並且在伊朗建立起現代化農場。他相信,他正在進行的是把伊朗從數百年的落後狀況中解救出來,推動伊朗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偉大壯舉。在《白色革命》一書的前言中,巴列維二世進行如下闡釋:「導致這場革命的根本思想是:權力應歸全民,而不得為少數人所壟斷。」「我們需要進行一場深刻的,根本性的革命,一舉結束一切社會對立和導致不公正,壓迫和剝削的因素,消除一切妨礙前進,助長落後的反動勢力,指出建設新社會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變革初期,包含六項革新內容的白色革命中,最有成效的是「農業和土地制度的改革」。1962年伊朗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規定個人佔有的土地不得超過規定數量,多餘的土地必須出售給土地改革局。到1975年土改結束為止,全國有近200萬農民獲益,92%的農民有自己的耕地。巴列維的改革使伊朗短短幾年經濟突飛猛進,使伊朗人民迅速脫貧致富,國力顯著增長(此處不舉數據支持)。日新月異的發展,使伊朗人民樂觀估計:「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再過10年或者12年,伊朗將趕上歐洲主要國家的現有生活水平。25年內,在工業基礎和繁榮方面達到相當於世界上最先進國家的水平。」
20世紀60年代早期,穆斯林教長老批評國王統治腐敗墮落,違背伊斯蘭教義,由此遭到國王的打壓,阿亞圖拉•霍梅尼起初被流放到鄰國伊拉克,後被送去了法國(導火索)。石油換取的財富購買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最新武器裝備,從而建立龐大軍隊。王室家族的腐化墮落,上層人士強烈不滿,下層人民依舊貧困的生活,都表明白色革命並沒有如期望中那樣使巴列維二世王位更加鞏固。
白色革命帶來的重要後果是失業問題。新的農業技術只是把少數的農民留在了土地上,多數的伊朗人特別是年輕人,從祖傳的土地上被驅趕出去,到正在發展階段的城市另謀出路,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失業和貧困。盡管伊朗的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但是國王卻拒絕給予千千萬萬的因石油而失去土地的農民和城市貧民適當的經濟補貼,引起民眾普遍不滿。到1978年伊朗局勢已如江河日下,國王的政權搖搖欲墜。於1979年1月16日國王離開伊朗,國王退位後兩個星期,阿亞圖拉•霍梅尼重回德黑蘭,建立伊斯蘭共和國。
白色革命」算不上是一場力圖扭轉乾坤,使人民思想脫胎換骨的革命。正如恩格斯說的「那些大吹大擂自稱於革命的人,總是在第二天就不知所為,現實中的革命和他們心目中想像的革命往往截然不同」。巴列維二世變革的時候一定也有著富國強民的夢想,數量龐大的文盲,宗教勢力的對抗,背後的美國和西方的交涉,一定也使他對前路有過懷疑和不安。改革本意雖好也確實不是無功而返,只是我相信巴列維可以做的更好。革命里有大義凜然的英雄,有貪生怕死的懦夫,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振奮人心的口號,那些不能忘卻的歷史,深深影響世界的今天和未來。致敬每一場革命!!!

⑥ 伊朗70年代是個很開放國家,為什麼現在這么保守

你說的是巴列維時期,後來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用伊斯蘭教法統治國家,使伊朗社會在精神生活上保守化。但是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確立的政治體制是宗教力量與世俗力量達成妥協的結果,加上什葉派本身所具有的的變通性和包容性,伊朗本民族的文化傳統以及猶太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婦女的地位也較其他伊斯蘭化國家為高,婦女可以受教育,可以拋頭露面參加公共社交、文化、體育活動。加上原來巴列維時期打下的良好基礎,伊朗是中東地區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三個國家之一,總體上來說並不如許多人想像的那麼保守。認為伊朗專制保守,是人們先入為主或受西方對伊朗妖魔化宣傳的影響

⑦ 為什麼同樣是中東世界世俗化改革,土耳其成功了而伊朗失敗

土耳其當年改革是從執政和意識形態為先,首先建立世俗的共和國,凱末爾基本把宗教分子,傳統知識分子,巴扎商人,大地主全部清算了一遍而且嚴格的用憲法將這些保守勢力排除在土耳其的政治生活之外。但是應該說土耳其的改革在經濟方面並沒有具體綱領,因此雖然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並保證了世俗化的前提,但是經濟發展和工業化一直不是很順利,畢竟土耳其那裡一沒有石油,二沒有礦藏,投資條件也一般。即便到現在土耳其人均GDP才勉強過了10000美元大關。因此土耳其一直想搭上歐共體(後來歐盟)的順風車。當時土耳其近年來宗教極端勢力逐步抬頭,再加上土耳其現政府的不作為,凱末爾建立的體系可能被打破。
伊朗巴列維王朝上台不是以意識形態為先的改革,而是以民族主義和經濟發展工業化為先的改革策略。巴列維王朝建立過程中,吸納了大量的保守勢力,比如開明地主,包括宗教人士,而且很長時間宗教集團對王權還是比較支持的。巴列維王朝改革的特點主要在於利用石油收入進行貸規模的進口替代性工業化,尤其在1960-1970年代達到了高潮,一度是西亞的經濟奇跡。巴列維王朝通過石油美元大量引進西方技術,建立了現代化大工業,至1974年伊朗基本建成了涵蓋 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鋼鐵冶金,信息電子,核工業,輕紡工業等門類較為齊全的工業體系,這在伊斯蘭國家是第一個。1978年伊朗的人均GDP可達2500美元(當時日本人均GDP4500美元左右),工業產值世界排名第9,GDP總量世界第10.在當時中東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國了。。巴列維王超倒台其實跟快速工業化後一些列的問題(中等收入陷阱),比如國王專制,收入分配不均衡,政治參與度不高,社會不滿情緒嚴重。。。在左派分子,自由派,宗教極端分子都反對過往的大潮中,巴列維倒台了。但是不幸的是最後最反動最極端的宗教分子上台,極大地影響了伊朗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革命30年以來,伊朗的基礎設施基本沒有多大變化,人均GDP現在僅有6400美元,而如果折算通貨膨脹和幣值影響,現在伊朗GDP僅相當於1978年的1200美元左右,可以說是大倒退。

⑧ 伊朗原本是個開放的國家,為何近些年處處在限制

這都是和當時當政的人有關。在巴列維王朝時期禁止佩戴頭巾,如果碰到你佩戴那麼會直接把你的頭巾撕去。而在共和國時期,伊朗又認為必須完全的遵守宗教的制度,所以很多地方都會限制,特別是對女性限制更甚。


伊朗近些年一直在處處限制還是和他們全國都尊崇宗教有關,有人說伊朗本來會進入發達國家,但是現在卻成了國家的退步。或許伊朗當局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公眾徹底的服從與他們,用宗教的思想讓伊朗的人們不會也不敢興起別的念頭。

⑨ 為什麼許多伊斯蘭國家的世俗化會失敗

兩個原因,一個是工業不發達,使得人有時間去從事宗教;另一個是有強大的、中心化的宗教組織。經濟因素就不多說了。下面主要說宗教因素。

世俗化最好的都是古代的宗教被破壞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德國、中國、蘇聯。前三者是新教立國,不依賴舊的天主教。中國的儒教建立在科舉上,科舉停止了儒教就垮了。蘇聯是靠人力壓制宗教的。這些國家的政治幾乎不受宗教影響。

其次是宗教還在,但是宗教組織被破壞,或者沒有中心化的。例如土耳其、法國、印度、泰國。土耳其的哈里發制度被打破了,法國則通過大革命打破了教會權力。印度教和泰國的佛教天生沒有向心性。這些國家的宗教依然影響政治,但是宗教完整地掌握國家權力、制定成法律的情況並不多。

最後是存在中心化的宗教組織的國家,如伊朗、沙特。伊朗有精神領袖,不過因為以前的國王壓制過神權,所以還稍微世俗一點。沙特一直是政教合一的,因此世俗化最艱難。

越遲出現的宗教,控制力越強,組織性越好。伊斯蘭教相對其他宗教出現的較晚,因此中心化的特點鮮明,難以打破,所以就難以世俗化。當然它並不是組織性最好的。摩門教的控制力甚至超過伊斯蘭,如果有一天成為一個國家,其世俗化將更為艱難。

⑩ 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國家來說,最大的發展和邏輯,其實就是不斷強大國家,富裕百姓,這是根本的職責。所以只要是能夠強大國家,只要是能夠富裕百姓的道路,都是好的道路。這一點那是毋庸置疑的 ,這也是世界各國不斷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的主要原因了,而且一旦探索好,必然堅持發展下去。但是這個也有例外,最典型就是伊朗,伊朗其實探索出了強國富民的道路,最終卻放棄了。為此,很多人其實不明白了,當年伊朗為何拋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呢?根本原因只有一條。



對於教士階層來說,要想恢復自己的地位,世俗化那是絕對不行的,只有政教合一才能保證教士的地位和財富,這是核心。所以當年伊朗為何放棄世俗化,而非要選擇政教合一,其實就是教士的私利,教士為了奪取權力和財富,而不顧國家發展的結果,這才是根本原因。

閱讀全文

與伊朗為什麼拒絕世俗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單位如何實現中國夢 瀏覽:504
絲綢之路帶給中國哪些文化 瀏覽:642
想去英國留學這個手續怎麼辦呢 瀏覽:666
怎麼在英國申請qq 瀏覽:104
印度高僧有哪些人 瀏覽:1004
英國的著名景物是什麼英語 瀏覽:928
哪個國家的伊朗人最多 瀏覽:753
英國標志性的景物怎麼畫 瀏覽:325
印尼啦啦啦啦是什麼歌 瀏覽:901
義大利亞的代表性建築物是什麼 瀏覽:963
印度平民家庭有多少子女 瀏覽:915
抖音英國版怎麼登陸 瀏覽:703
出口印尼的農葯辦理什麼證 瀏覽:67
印度的女明星多少歲 瀏覽:836
英國利物浦留學安全性怎麼樣 瀏覽:628
英國板球測試賽要多久 瀏覽:249
印尼11月現在什麼季節 瀏覽:532
越南人用的什麼語 瀏覽:500
中國古代如何對壘打仗 瀏覽:759
英國碩士專碩怎麼選專業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