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國有武器,伊朗有石油,韓國有游戲,日本有動畫,中國什麼出名
我看最合適的是有「功夫」雖然咱們電影不是很吃香,但許多功夫片還是揚名海外的,李小龍、成龍、甄子丹等都傳播著中國的「功夫文化」。
此外咱們的傳統文化也是獨有的,國外有許多孔子學院來學習我們中國文化。還有中國美食,中國藝術品(瓷器,手工藝品等),還有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軍事上有殲20的試飛等等,科技上咱們有超級水稻、天河等一系列超級計算機、北斗衛星、龍芯、蛟龍號潛水器、除美國外最多數量的世界500強(包括港台)。商業上華為和青島啤酒等品牌,中國還是最大的商品出口國許多國家進口中國生產的商品。
還有我們的中國話也是無可取代的,這都是中國的標志。話說伊朗石油是天然的吧,咱們有稀土。韓國游戲出名嗎?我怎麼沒太聽說。總之未來還需要我們去貢獻,希望中國能以我們為未來的驕傲。
Ⅱ 伊朗 俄羅斯 沙烏地阿拉伯 網路游戲
我就知道俄羅斯有個完美世界游戲,嘿嘿。別的不清楚了。
Ⅲ 一面核談一面扣船 伊朗在跟美國玩什麼游戲
談談15年前扣留的5億美金 現在加上利息要17億美金還不還的事情.
Ⅳ 伊朗究竟是為了什麼原因和美國交惡
主要原因是伊斯蘭革命的勝利。
起因事件:
1、伊斯蘭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台成為伊朗民選首相,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們所有。
英美豈能白白讓自己利益受損,於是,英國軍情六處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共同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推翻時任總統摩薩台,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台。
巴列維上台後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藍圖來進行改革,同時打壓國內宗教勢力,還簽下了美國軍事人員在伊朗的治外法權。
那時的德黑蘭儼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婦女著裝西化,可口可樂大廣告牌隨處佇立。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極度不滿。
伊朗開始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政府出動軍警鎮壓,在德黑蘭,有數萬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領袖發動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示威和罷工,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布中立,巴列維被迫流亡,巴列維王朝覆亡。
2、美伊斷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的消息被傳回國內,憤怒的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沖入了美國大使館,扣留了使館人員,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這場人質危機始於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續到1981年的1月20日,長達444天。
電影《逃離德黑蘭》講述的就是這一伊朗人質危機事件。
(4)伊朗為什麼游戲擴展閱讀:
美國制裁對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稱,為遏制伊朗導彈與核計劃並削弱伊朗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協議,8月重啟對伊非能源領域制裁,現在又宣布新制裁,試圖用一系列「組合拳」令伊朗最終屈服。
美國財政部發布通告稱,從5日起對涉及伊朗金融、航運、航空、能源等領域超過700個個人、實體、飛機和船隻實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銀行及其境內外分支機構、伊朗國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飛機和伊朗原子能機構。
此次制裁重點瞄準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蘊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僅次於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產油國。按特朗普所說,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葉門、敘利亞等國,並迫使伊朗同意就核問題重新談判。
此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5日宣布,美國將暫時允許8個國家或地區在美對伊朗制裁後繼續購買伊朗石油。這些國家或地區包括:中國、印度、義大利、希臘、日本、韓國、土耳其和中國台灣地區。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後不會延長。
另據報道,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對伊朗新制裁時,模仿美劇《權力的游戲》「凜冬將至」橋段,在「推特」上發布一張海報圖。圖中他從層層迷霧中走來,配以「制裁將至,11月5日」字樣。
對此,《權力的游戲》製作方美國HBO電視網迅速聲明「不希望商標被用於政治用途」。接下來,美國網友輪番斗圖,以相同底圖繪制「訴訟書將至」「米勒將至」(註:米勒是負責調查特朗普團隊「通俄門」的特別檢察官),甚至「牢獄將至」。
Ⅳ 伊朗為什麼不能擁有核武器,核能源
伊朗為啥就不能擁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北區,緊靠ALBORZ山脈的山丘地帶,巨大的懸鈴木遮掩著數十座精緻的小別墅。與吵鬧、臟亂的市區相比,此地空氣清新,靜謐,是為德黑蘭的高尚住宅區。 雲集於此的商賈巨富們早已習慣了令他們憤恨不已的現象:管理這個國家的宗教領袖和毛拉們漸次搬到了他們的隔壁,而且看樣子會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領袖霍梅尼是最早搬進來的人之一。他曾住在離涅瓦蘭宮(NIAVARAN)僅幾百米遠的宅子里。隨後,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眾多高官們也相繼湧入。如今,哈梅內伊的繼承人們也住在這兒,四周公園眾多,警衛森嚴,就像一副盾牌,將他們與外界的現實和壓力一概擋在門外。
此地的居住結構反映了伊朗的權力架構。隨著行李搬運車的來來往往,伊朗政權構成的變化和權力的此消彼長便一覽無余。譬如,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去年八月離職,最近就把家從靠近薩達巴德宮(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區。對這位失敗的改革者來說,搬家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下台」。然後,新上台的總統、苦孩子出身的內賈德便搬進來了。
內賈德上台後,對內,依靠嚴厲治理腐敗和節約行政開支兩道「交叉火力」,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對外,則首先用類似「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的狠話給全世界一個下馬威,然後開啟由國際原子能機構貼的核封條,與美歐幾個大國針尖對麥芒,腰桿挺得極硬。「我們當然有發展核武器的權利。」內賈德代表的伊朗強硬派說。
如果作一下換位思考,伊朗的確有權擁有核武器。不錯,它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字國,根據該條約,它只有權利進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鈾濃縮活動。但是全世界國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憑什麼你美國、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懾控制別人,同時又以一紙條約禁止別人擁有核武器?憑什麼你美國人可以在中東核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准?
事實上,盡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再聲明「無意擁有核武器」,但這個雄心勃勃的伊斯蘭共和國打心眼裡是想要原子彈的。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將有助於它實現地區霸權,並打破中東現有的地緣戰略和政治格局。 強權之路 不管美國人願不願承認,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謂的「失敗國家」。實際上,這個什葉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權國家正在地區霸權之路上春風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錯。這還不算它擁有和發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真正贏家。伊朗人喜歡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脅,但他們在中東地位的強大程度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預想。它最近在周邊的阿拉伯鄰居中贏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在英國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蘭的代理人也已經控制了警察部門和當地政府機構。
阿赫邁迪-內賈德先與敘利亞簽了雙邊防務協議,然後在大馬士革相繼會見了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頭頭腦腦。通過它支持和資助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擁有多席,直接影響著黎國政局。
最近,哈馬斯在巴選舉中的勝利也讓伊朗和內賈德嘗到了多年投資的甜頭。早在1990年12月,哈馬斯數名高官訪問德黑蘭後,這個由亞辛創立的抵抗組織突然開始收取異常慷慨的經濟資助。盡管德黑蘭每年為此花費數百萬美元,但它卻在與以色列一牆之隔的地方,擁有了一個牢靠的盟友。 擁有核武器將在實際意義上保證德黑蘭的地區霸權。事實上,它已經在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設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統治者們心裡也很清楚,國際社會將對此毫無辦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認,伊朗人甚至比朝鮮人更善於玩自己的游戲。他們今天揭去國際原子能機構蓋的封條,明天就可以玩一個調和游戲。伊朗人會說,好吧,你美國和西方不跟我談,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羅斯進行核濃縮」建議的俄羅斯人談。「為什麼不呢?我們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還有沒有選擇?
與此同時,西方正在重新考慮它的選擇。軍事打擊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就目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實際上,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說,類似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是「難以想像」的。 目前只有聯合國安理會可以對其進行經濟制裁,但很可能會被咱們中國否決,因為中伊未來的一攬子能源合作高達1000億美元。 現在,西方的專家甚至不能確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遠。國際原子能機構掌門人巴拉迪博士不情願地承認,他自己對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籌莫展。
「我們不是上帝,畢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謂的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已經輸掉了第一輪,伊朗重新啟動了核濃縮計劃,於是它們便夥同美國人試圖將這一爭端由原子能機構移至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解決。但是,又能怎麼樣呢? 伊朗人已經清楚地表明了他們要做什麼,怎麼做。不但要將鈾濃縮到「工業等級」,還要驅逐在伊朗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者。
現在看來,要外交解決這一沖突,最好的機會或許出現在俄羅斯的提議中。根據該提議,俄羅斯將向伊朗未來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並負責回收廢棄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為回報,會放棄它的核濃縮計劃。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訪問了莫斯科,據說,其對俄羅斯這一提議的態度已經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態度「通情達理」多了。同時,我們中國也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德國外長根舍也認為這一方案「有道理」、「很現實」。 BUSH和BUSHEHR 美國人的心態充滿矛盾。他們也希望有個折中的解決方案,但卻對特工出身的普京總統充滿警覺。
事實上,小布希早就指摘過普京,說他跟伊朗領導人「穿一條褲子」。比如,正在建設的、波斯灣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應堆就出現了俄羅斯專家、工人的影子。俄羅斯人還幫助德黑蘭發展現代空防系統,援助它的導彈研發工作,並將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設施周圍。 現在,俄羅斯反而對調停人的角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俄烏天然氣之爭讓俄羅斯形象大跌之後,它正試圖藉助伊朗核危機來與美國和西方重新搞好關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間左右為難。一邊是輕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聯合陣線,一邊是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
很顯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緣政治版圖中至關重要。而且,隨著莫斯科與德黑蘭在石油、天然氣和軍火貿易等方面的經濟聯系愈發緊密之時,兩國的褲子會「越穿越多」。據預計,未來俄伊的雙邊貿易額將會上升到200億美元。 不管怎麼說,這場危機的到來,還是為克里姆林宮預留了一個相對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羅斯幫忙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危機的持續發展勢將動盪全球市場,並引發油價上漲,而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從中撈的好處可想而知。
如今,內賈德在對以色列和美國多次口無遮攔地「狂批痛罵」之後,似乎想喘口氣了。最近,伊朗原本計劃舉辦的一場關於「種族滅絕大屠殺」是否真的存在的國際研討會,也暫時擱置一邊。 內賈德在德黑蘭北區的別墅住的很舒服,但這位被西方譏為「暴發戶」的新總統卻跟他周圍傾向西方的商賈巨富們沒多少共同語言。「我們這是怎麼啦?」一個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說,「世上沒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們,而另一些人則害怕的要命。」 但是,內賈德與住在該區的特權階層居民們——包括IT經理人、醫生、畫廊業主、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人等等——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堅持認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們的國家權利。事實上,內賈德的許多新鄰居都把伊朗擁有核武器視作理所當然。他們會說,「我們當然有權擁有核武器。我們的三個鄰居都有核武器,我們為什麼不能有?」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西方諸國將不得不眼看著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雲,就像他們無奈地縱容以色列一樣。
Ⅵ 伊朗、以色列為什麼開戰
主要是因為伊朗以色列這兩個國家是經常處於敵對的關系。雖然他們能表面上並未開戰,但是實際上已經在敘利亞這個戰場上,早已劍拔弩張。所以他們為了不同的利益糾葛,才會不惜兵戎相見。當然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獲得一個生存發展的空間所做的努力。
更是由於伊朗和以色列他們有著不同的宗教主張。以色列是屬於猶太教的國家。而伊朗是屬於伊斯蘭遜尼派國家,然而這兩個教派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多的恩怨,所以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的。然而以色列和伊朗作為這兩個教派中的代表,也延續了這種仇恨直到現在。
Ⅶ 三角洲特種部隊6:裡面的伊朗關為什麼都玩不了
樓主是這樣的,如果只是一個任務玩不了,這是前面的劇情任務沒有完成,劇情任務完成後,會給你自動解鎖。
但是,如果全部鎖著,那可能是你的游戲問題了。你可以瘋狂地點擊任務(我以前就是這么刷進去的),如果沒辦法,那麼你就把你之前的存檔先保存,再下一個新的游戲。
Ⅷ 伊朗為什麼敢對美國這一超級大國強硬都有哪些因素
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使得美伊之間又起風波。眾所周知,伊朗自1979年霍梅尼革命之後,便長期和美國處於對抗狀態。這期間,美國雖然數次對伊朗採取制裁措施,卻在大部分情況下,也難以換取伊朗一方的妥協。那麼,伊朗為何敢與美國這一世界超級大國“硬碰硬”呢?筆者認為,這中間除了有中俄的大力支持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因素。而要進一步討論的話,就要從伊朗的歷史說起了。
筆者認為,現代的伊朗,雖然已經遠不如當年的波斯帝國。但是其輝煌、壯闊而曲折的歷史,卻還是起到了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得伊朗不願輕易向美國低頭。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歷史與現實之間是存在著差別的。因此,伊朗和美國的對抗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這恐怕就要由時間來回答了。
Ⅸ 為什麼說伊朗總統選舉,是最高領袖操控的游戲
因為現在的選舉跟以前不一樣了,現在是受到美國和伊朗政府的操控的,根本不可能選出來人民的代表。
Ⅹ TMD伊朗為什麼那麼厲害
伊朗一直以來都很知道做人,不像伊拉克的薩達姆,入侵科威特搞得聯合國中沒人幫他,伊朗一直拉著俄羅斯,中國等當直接間接的後台。
伊朗自身的軍事實力不弱,當年能和幾乎全世界支持的伊拉克打到底,自身的實力不容輕視。
伊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直接和前蘇聯交界,可以直接得到俄羅斯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