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以什麼教為國教

印度人以什麼教為國教

發布時間:2025-10-18 05:56:11

⑴ 印度信仰的是什麼教

印度,這個多元宗教共存的國家,主要信仰的宗教多達七種。首先是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這三種宗教都是印度本土的宗教,並且都源自古老的婆羅門教。緊隨其後的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和瑣羅亞斯德教,這些宗教雖然起源於印度之外,但也在印度有著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自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擴張以來。
印度教作為國教,對印度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塑造了大多數印度人的日常生活。印度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河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間達到了輝煌。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了印度,並開始推廣佛教,這一宗教隨後傳播至遠方。
然而,孔雀帝國約在前188年滅亡後,印度陷入了群雄割據和外族入侵的混亂時期。在這期間,印度教和伊斯蘭教逐漸興起。從1600年開始,英國東印度公司侵入莫卧兒帝國,印度逐漸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宣布成立共和國。

⑵ 印度信仰什麼宗教

1,印度教

印度教信眾超過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由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印度教是多神教。據說,印度教的神有3.33億之多 。印度教經典繁多,教義十分繁雜,它既有崇尚神明的理論,也有一些無神論的思想。

2,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地位僅次於印度教,信奉者約有1 .2億左右,公元8世紀前後由阿拉伯傳入印度。15——18世紀莫卧兒帝國時期,伊斯蘭教在印度得到迅速發展,並被定為國教,作為統治階級的思想工具,伊斯蘭教統治印度長達幾個世紀。

3,基督教

基督教信徒超過2000萬,是除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外信眾最多的宗教。教徒主要分布在南部諸邦,其中以喀拉拉邦為最,其次分布在印度東北部和一些大城市。相傳,基督教於公元1世紀時就已傳到印度。

4,錫克教

錫克教是在伊斯蘭教影響下經過改革的一個印度教教派。它原是印度教一個反對種姓的支派,是對婆羅門統治和教義的一種反叛,後來又在反對穆斯林的統治中形成了軍事力量。它的產生受到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方面的影響,可以說是兩大文化融合的產物。

5,佛教

佛教是其誕生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達毗羅衛王國(今屬尼泊爾),由始祖釋迦牟尼於公元前6世紀創立的。佛教在印度曾獲很大發展,一度近乎普及整個次大陸。

6,耆那教

耆那教創立時間與佛教相仿,也是公元前6——前5世紀前後。它是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主要思潮之一,後分裂為天衣派(裸體)和白衣派,中世紀時得到廣泛傳播,一直保存至現代。耆那(Jain)本身的意思是勝利者,是該教傳說中的人物筏陀摩那的稱號。

(2)印度人以什麼教為國教擴展閱讀:

國家環境

印度是世界宗教發祥地之一。直到現代,絕大部分印度人仍然篤信宗教。宗教與印度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深入到印度絕大多數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在印度,不管是城鎮,還是鄉村,是工廠,還是學校,從幾歲、十幾歲的兒童,到幾十歲的老翁,他們同你交談之間,一定會問「你信什麼教?」當你回答不信任何宗教時,許多人甚至青年學生都會感到驚奇,和不可思議。

在印度,可以說處處有神廟,村村有神池。在一些地區,街上的行人路過一座神廟,便會停下來,轉身跨進廟門,舉手擊幾下吊著的小銅鍾,然後在一個容器里放一些錢,接著雙手合十,閉上眼睛,祈禱片刻。之後再繼續趕路。

前邊若再遇到一座神廟,又會重復一番。白天,在大街十字路口的廟內或路邊的廟中,總有不少信徒赤腳盤腿席地而坐,全神貫注地聽祭司向他們講述各種神話故事。

由於印度是個宗教盛行的國家,宗教在人們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印度人看來,宗教至關重要,認為沒有宗教就沒有生活,這種思想體現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因此,人們信仰宗教,按宗教教義行事。絕大多數人從早到晚,從生到死,一舉一動,無不與宗教聯系起來。

⑶ 探秘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有哪些特色和傳統

印度文化有著多元復雜性、濃厚宗教性、極大包容性等特徵。印度文化突出特點是:印度文化具有十分鮮明而又強烈的宗教性、多樣性和包容性。印度早期有許多國王將佛教作為國教,後來被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和突厥王公所統治,近二百年來又被信仰基督教的英國作為殖民地。統治者走後,印度又恢復印度教。
印度人傳統有:印度人見面施行握手禮,但男子見到女子應該施合十禮,並微微鞠躬,男子要盡量避免觸碰女性,更不應該在公共場合與女子單獨交談。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應該同時邀請他們的妻子。印度人重視時間觀念,約會時應該盡量按時赴約。

⑷ 佛教是印度的發源地,為什麼印度信仰伊斯蘭教

當今印度從來沒有把伊斯蘭教視為國教,而且,現在印度的印度教人口占其國家人口的82%,伊斯蘭教佔11%,古印度的最後一個帝國莫卧兒王朝是個外來民族,它們征服印度時帶來了伊斯蘭教,並運用武力傳教,當近代印度從英國殖民地獲取自由後,由於國土內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所以通過了蒙巴頓方案,將原印度國土分為了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聯邦兩個主權國家,印度聯邦以印度教為國教,而巴基斯坦則以伊斯蘭教為國教,後來東巴基斯坦地區也獨立成為了孟加拉國。
印度雖然是佛教的發祥地,但是隨著莫卧兒帝國的伊斯蘭化征服,在印度的佛教永久的消亡了,反而是古婆羅門教通過商羯羅等大師,吸收了大量佛教哲學因素改良後,形成了現代的印度教,佔領了印度人的主流思想,也就是所印度教才是印度地區最主要的信仰方式。

⑸ 為什麼印度人不信佛教

印度人不信佛教,而是主要信印度教,這是因為佛教已經被印度教二級化了。因為佛教被異化後稱為印度教的一部分,佛就是神的化身。印度被異教入侵,後又分裂。現在佛教也在恢復中。印度分裂也有英國人的功勞,一部分成了伊斯蘭教,如巴基斯坦。另一部分分離出去成了斯里蘭卡等,這是信佛教的。還有變種,成了錫克教的。

在印度教中有一個大神叫毗濕奴,毗濕奴一共有十個化身,其中第八化身就是佛陀。所以,印度人到了佛教寺廟里邊,他看到的是佛陀,但他理解的是這是毗濕奴的第八化身。所以所有的人到印度教,到佛教寺廟里邊都參拜,都去觸摸,佛教已經被印度教二級化了。

印度是佛教誕生地、發源地,佛教也是在印度興盛的。所以,在印度悉源缺有佛教中聖地中的聖地,我們管那兒叫菩提伽耶,那是釋迦牟尼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的地方,那棵菩提樹的位置還在,而且那旁邊有一座大佛塔。

但佛教現在在印度並不是最興盛的,印度教本身是最興盛的。在 3500 年前,在印度這個地方誕生了一種宗教,叫做吠陀教,它是以《吠陀經》為指導的。後來,吠陀教演化成了婆羅門教,婆羅門教跟吠陀教看的經不一樣,但實際上里邊的經典還都是差不多的。佛教跟印度裂李教也有著很多關系,比如像輪回,比如像曼陀羅,對宇宙的一些解釋是完全一樣的。

(5)印度人以什麼教為國教擴展閱讀: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印度教是隨著印度封建社會形成,種姓制度發生新變化而出現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國教。

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睜辯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所謂「印度教」是產生於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但是與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直接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要求教徒嚴格遵守種姓制度。種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四個等級在地位、權利、職業、義務等方面有嚴格的規定。

參考鏈接:

佛教-網路

印度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網路

⑹ 印度的絕大多數人是信仰什麼教的

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創立的思想體系,而是在長期社會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廣泛吸收婆羅門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等的綜合產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內所產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國教,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尼泊爾,東南亞的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菲律賓,以及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眾多信徒。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大於擁有3億信徒的佛教。

(6)印度人以什麼教為國教擴展閱讀

印度教形成於2世紀左右,奧義書集大成,六派哲學體系漸成,它是綜合各種宗教,主要是婆羅門教信仰產生出來的一個新教,而在2世紀之前又被稱為是婆羅門教並且得到了當時印度上層人物王孫貴族的支持。

印度教繼承婆羅門教的教義,仍信仰梵,並對存在著造業、果報和輪回的觀點,贊成和積極發揮。但並不同於婆羅門教的教義、教規等。

婆羅門教原是一個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個具有相當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應以梵天、毗濕奴、濕婆三神為主神。認為,梵天是主管創造世界之神;毗濕奴是主管維持世界之神;濕婆是主管破壞世界之神。

閱讀全文

與印度人以什麼教為國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潛艇最高能下降多少米 瀏覽:954
中國的國石國花國寶是什麼 瀏覽:908
中國黃金一年能掙多少錢 瀏覽:815
中國水稻怎麼出口 瀏覽:669
印度貴族男性聖線長什麼樣子 瀏覽:378
印度小米手機哪個最好 瀏覽:249
伊朗和土耳其的關系怎麼樣 瀏覽:889
越南到友誼關怎麼走 瀏覽:308
中國經濟罪犯逃到美國怎麼辦 瀏覽:63
印尼丁香煙什麼牌子好 瀏覽:341
外國人怎麼看待伊朗 瀏覽:198
中國捐款印尼多少錢 瀏覽:806
印度一條牛仔褲多少錢 瀏覽:937
印尼的錢怎麼說 瀏覽:32
紫薯在中國有多少年 瀏覽:315
疫情下印度的中國人怎麼樣 瀏覽:939
越南文字怎麼設置回中文 瀏覽:152
義大利和法國留學費用哪個高 瀏覽:599
企業外派印尼出差工作待遇怎麼樣 瀏覽:75
印度現在有多少石油 瀏覽: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