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底層真的像網上說的那樣窮困悲慘嗎
是的,印度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而且因為種姓制度,印度底層人民的生活是非常悲慘的,基本的生存都很困難。
Ⅱ 印度人怎麼樣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 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 哈里亞納邦、 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 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 「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 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 《奧義書》、 《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 歷算、 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 玉米、 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刺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Ⅲ 印度的面積不太大,人口卻那麼多,是怎麼做到可以住下這么多人的
印度能生存多達十三億的人口,跟其地形地貌和氣候特徵有直接關系,比如我國同樣是人口大國,但是地形地貌卻豐富多樣,沙漠隔壁高原人口稀少並不宜居住,但印度卻不同。
03、印度幾乎全民信教,無論是印度教還是佛教都是鼓勵生育,且重男輕女思想極其嚴重
印度國家也是一夫多妻制度,並且相當的重男輕女,生不到兒子就多娶一名妻子,直到生到男孩子為止,而且還不止要生一個。這樣一來就有一個丈夫和幾個孩子老婆一起住一個房子的情況了。一個家庭這樣算下來至少有十幾口人,這就是為什麼印度那麼點面積能有那麼多人口的原因,這種例子還可以參考孟加拉國,十幾萬平方公里住了1億多人,這個人口密度比印度還誇張。
Ⅳ 印度孟買貧民窟感染過半,為何情況會如此嚴重
因為平民窟裡面的居民很多,且由於住宿條件差,沒有辦法進行隔離措施,許多人都擠在一個小地方,就導致病毒的傳播速度很快,且由於那裡醫療衛生條件也不好,居住在那裡的都是貧窮的人,也沒有錢能夠去看病,所以一旦少部分人開始感染,那麼就會導致貧民窟裡面出現一條病毒傳播鏈。
其次,貧民窟的醫療設施不好也是造成感染人數這么多的一個因素,據說在貧民窟里的一般都是印度最窮的人,他們哪裡有什麼錢財可以進行隔離措施,可能連買口罩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浪費錢,並且一旦患病那就只能等死,他們沒有錢才去接受那些昂貴的葯物治療,也沒有錢能夠去分到那些珍貴的醫院床位。並且即使是在貧民窟建立一個醫院,那他也適合貧民窟混在一起,無非就是導致交叉感染而已,所以貧民窟裡面的感染人數才會這么多。
Ⅳ 給我講講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一些常識
[編輯本段]簡介達哈維是孟買規模最大的貧民窟,這里的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達百萬。《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片中提到的貧民窟即是印度達哈維貧民窟。憑借《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這部電影,印度孟買的達哈維——亞洲最大的貧民窟,正在成為旅遊者眼中的新興旅遊熱點。 [編輯本段]現象孟買有近2000個大大小小的貧民窟,達哈維是規模最大的。這里的面積僅1.75平方公里,居民人數卻達百萬。達哈維地區的邊緣地帶位於垃圾堆上。居住在這里的男人們三三兩兩地蹲在地上曬太陽,小狗們在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所形成的一個個「小山」間四處追逐,狹窄而繁忙的街道內傳出陣陣潮濕的臭氣,這就是印度「貧民窟旅遊」所展示的真實現狀。
走進達哈維的街道,可能會被街上敞開式的下水道絆倒。這里房子的間距只有6英寸(約合15厘米),有些房子里甚至居住著一家四代。貧民窟內的房屋多數分為上下兩層,中間用粗糙的木板隔開,無論是底層還是閣樓層高都不到1.5米。這里的小巷錯綜復雜,往往一轉身就迷了路。巷子里堆放著回收來的廢品和生活垃圾,散發著濃烈的腐臭味。貧民窟內幾乎沒什麼公共衛生設施,平均每15個家庭共用一根水管;大部分居民家裡沒有排水系統,每1440個人共用一個廁所;沒有人清運垃圾……
在達哈維,可以看見小男孩赤身裸體地跑來跑去,老人被堆放著的塑料回收品絆倒,女人在門口洗頭,穿著校服頭戴蝴蝶結的少女結伴上學,年輕男子聚集在空地上打板球…… [編輯本段]居住者貧民窟在印度不意味著居住者都是赤貧的人,他們在此安居樂業,往往在附近上班或者做生意,甚至建起小作坊,當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的貧民聚在一起收看電視起個體戶,一些區域還發展出了特色產業,建立了合作社。有的地方以生產首飾聞名,有的地方以生產陶器聞名……這些住在貧民窟的人成了地道的有產者,個別人甚至買得起公寓,不過仍願意住在貧民窟里,因為這里有他的「廠房」。
達哈維估計有1萬家小型企業,包括陶器廠、制衣廠、製革廠、廢物回收公司等,這些企業每年創造的GDP達到6.65億美元。在羊腸小巷裡,你總能在幽暗的陋室中,看見燒焊的火花,聞到糕點出爐的味道。
這里的居民幾乎每個人都有工作,有的甚至還不止一份。但是達哈維的居民平均月收入只有10美元。大部分的收入都進了富人的口袋,這些人根本不住在達哈維。 [編輯本段]條件改善「通常,人們會認為貧民窟充滿了負面的景象:居民很窮,犯罪率高,毒品泛濫……但是,達哈維不是這樣的。」雖 印度達哈維貧民窟然達哈維缺乏衛生設施,但過分誇大貧民窟的「恐怖」也是不合適的,那兒的居民盡量保持他們房子的完美和整潔。達哈維通了電,每天有3小時定時供應自來水。一些居民家裡有電視機,很多人都配上了手機。
一些「貧民窟主」在經濟條件改善了以後,也裝上了在印度算是奢侈品的空調。貧民窟區域,政府也建了實用的醫院、學校之類的公共設施。
據印度農村的標准來看,達哈維不算特別貧窮,而且,這里和印度的其他貧民窟一樣,正在逐漸改變。印度政府目前正在監督達哈維社區的重建計劃,這將帶來新的房屋和環境規劃,起碼可改善此地居民惡劣的居住環境。 [編輯本段]旅遊熱印度的「貧民窟游」是這幾年才出現的,遊客不僅僅有外國人,也有不了解貧民窟狀況的印度本地人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而達哈維也並不像遊客想像的那樣極端貧窮,這里有很多「特色產業」。
受巴西里約熱內盧貧民窟旅遊的啟發,來自英國的會計師克里斯·韋創立了真實之旅旅遊公司,該公司也是達哈維貧民窟旅遊業的領導者。一些旅遊指導類的電視節目、書籍讓孟買的貧民窟旅遊保持著穩定的顧客源,《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的熱映也功不可沒。
前往達哈維參觀的費用非常低,支付10美元大約可游覽2個半小時,其中80%的利潤會捐給慈善組織。參加參觀團的大部分成員是背包旅行者,不過也有離開500美元一天的泰姬馬哈酒店前往貧民窟的遊客。遊客不僅僅有外國人,也有不了解貧民窟狀況的印度本地人。他們想去看看自己每天都要經過的地方究竟是什麼樣的。
「我之前曾帶了一家孟買當地人來達哈維」,真實之旅的聯合創始人克里斯什納·普加里說,「他們12個人,都說『我們每天都從這里經過,我們只是想看看裡面究竟是什麼樣的』。」
對於遊客,達哈維的居民既沒有表示非常歡迎,也沒有表示不滿。就像克里斯·韋說的,印度人習慣了很多人在一起。雖然達哈維的基礎設施很差,卻是孟買的經濟活動中心,是全球化經濟中的一個節點。 [編輯本段]對電影的反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上映後獲得好評如潮。有些印度貧民窟觀眾對於突然受到全世界重視感到受寵若驚,希望電影 貧民窟居民慶祝《貧民富翁》奧斯卡獲勝[1]會帶領更多人來探訪他們,並期望得到應有的關注;但有些印度人卻認為這部電影過度醜化印度。
德蘇扎是生活在達哈維貧民窟中的一名社會工人,他的小屋曾經出現在影片中。盡管沒有看過影片,但德蘇扎堅信,影片會改變貧民窟居民的生活狀況。
寶萊塢超級巨星阿米特巴·巴赫卡安則在自己的博客里撰文稱:「民族主義者和愛國主義者可能會因為這部電影感到不快……但其他印度人自己拍攝的電影可能不會獲得這樣的成功」。
影片攝制者馬德哈爾·班達卡說,在大城市裡和年輕觀眾中間,電影還是很受歡迎的。分析家阿莫德·莫拉對此補充道,年輕觀眾會看電影是因為它在西方世界讓觀眾們發出感嘆聲。
還有人認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更多地展現了整個印度社會底層平民的生活狀態。一名名為「印度騎士」的評論家說,《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將社會良心和純粹的娛樂結合了起來,「我已經有10年沒見過票房那麼好的『主流』電影了。 」
Ⅵ 印度的貧民窟是什麼樣子的,裡面的人有多窮
裡面的人非常貧窮,連基本設備都沒有。
正是由於巨大的勞動力需求,這些窮人的工作才能得到滿足,而且由於這些工作,無論生活環境有多困難,工資多少,他們都可以在這片富人的土地上生存。窮人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共存,這就是孟買的真實情況,很多人來到孟買以後都不想再來了,因為這里的衛生條件真的非常差,很讓人受不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很多的印度人都想要來到孟買這個城市,因為在這里可以解決溫飽,不用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