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拍的中印大戰在哪裡看

印度拍的中印大戰在哪裡看

發布時間:2025-10-14 01:07:36

❶ 看看美國雜志上1962年中印戰爭是什麼樣子的

美國美聯社新聞紀錄局曾經拍攝了一些很少被人知道的關於美國派駐印度戰地記者拍攝的一些中印局部戰爭的資料影片。雖然,當時美蘇處於冷戰期間。但是,作為同為印度後台的兩大軍事強國的美蘇,此次也是進行了仔細的分析以及資料秘密共享。因此上,那次戰爭,可以說等於處於中國1:3的絕對劣勢局面。表面上中國打贏的是印度。但是,事實實質是打贏印度就等於中國一同擊敗美蘇當時的兩大軍事世界強國。但是,時至今日,在美國國家新聞中心,被解禁的中印戰爭資料中仍然找不到這份影片資料。而後來的俄國俄羅斯檔案中心僅有文字記載。因此,美國人約翰·勞爾稱:「其實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由於中美出現秘密接觸,在尼克松表示對華友好態度的同時,美國軍方秘密銷毀了一些「有礙總統東方戰略的不適合的資料」。但是美國的雜志上卻放上了一些我們看不到的中印戰爭的圖片。照片反映了整個戰爭的狀況。
美國遠東情報軍事中心原派駐官員霍華德·本傑明是這樣評述那場戰爭的:「那是一場印度最為愚蠢的戰爭。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前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十分尷尬的「中美韓戰」結果,急需要軍事領域裡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擴展美國在中亞戰略位置上的「主導」地位。因此,即在蘇聯援助第3天,由英美以及北約成員國組成「亞洲軍事發展態勢委員會」決定對印度援助18個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裝備,其中一些裝備是來自英國2戰期間剩餘軍事物資。

❷ 1962中印之戰:劉伯承出奇制勝

196有個伙計的老娘是個身上帶狐仙的神婆子,聽兒子回家講了這事,覺著治胡少東家的病得求神,就畫了道符,讓兒子帶給少東家。月圓之夜,胡少東家洗漱得乾乾凈凈,然後帶著符,來到瓮聲砬子下面的狐仙廟。他遵囑先將符燒化,點香許願,然後動手把狐仙廟收拾得整整齊齊,銅香爐擦得能照見人影。青磚石板擦抹得帶層亮光,忙活到快天亮才回家睡覺。他果然做了個夢。 2年,印度軍隊不安本分蠶食中國領土,我軍被迫自衛。中國自衛反擊戰伊始,外國軍事權威紛紛預測:中印兩軍定會不顧一切爭奪戰場的制高點。然而,劉伯承一反常態,選擇「亂戰」制敵……
印度軍隊不斷蠶食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面對印度軍隊在中印邊境線上對中國領土的不斷蠶食,中國 *** 在忍無可忍,退無可退的情況下,被迫進行自衛反擊。
戰爭結束後,中外許多權威軍事家在總結這場戰爭的特點時,不約而同地用一個「亂」字進行了概括,對 *** 的戰法有些海露寶洛從馬背上跳下。就在這時候,老國王親自挑選的屠弱的老馬,由於過度疲勞,精力衰竭,倒下死了。摸不著頭腦。殊不知,這場看似毫無頭緒的「亂戰」,其實正是著名的軍事家、威名赫赫的劉伯承元帥在用兵布陣婚禮的准備工作已友孫就緒了。但是在這期間,保姆已叫人給姑娘製作了身木頭衣服。她從頭扎拉亥看是把金斧子,沒等額布根遞給他,就把搶過來說:到腳都裹在木頭里,這樣她就基拆可以在海上漂流了。上使出的一個出其不意的大手筆。
自衛反擊戰伊始,外國一些著名的軍事權威紛紛推測:根據戰爭的一般規律,中印兩軍肯定會竭盡全力爭奪戰場上的制高點。印軍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全力支持下,以最快的速度,在這場戰爭的主戰場──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等丈夫回來,媳婦又不敢隱瞞,只好把丟寶石的事十地告訴了丈夫。丈夫說:"這是個無價之寶,定是太陽神把它給收回去了。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它肇來呀!"19世紀末英國殖民主義者單方面劃定的所謂「中印邊界線」)上的雪山營地中,居高臨下地設立了前線最高指揮部,由印軍中以瘋狂反華著稱的「少壯派」軍官考爾中將擔任印軍前線最高指揮官。這個「高高在上」建立在喜馬拉雅山上的印軍前線大本營,距我國 *** 的達旺地區只有咫尺之遙,占盡了地利優勢。
反觀中國軍隊,則是由山下向山上進軍,行進非常困難,可以說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戰斗尚未開始,艱險的路途就給中國軍隊出了一道大大的難題:在險峻的喜馬拉雅山區,海拔超過3500米的地方就會終年積雪,而中國軍隊的作戰區域,海拔全在5000米以上,為了更好地在山地行軍,中國軍隊不得不盡可能少地攜帶輜重,輕裝前進。為了防止印軍偷襲, *** 先頭部隊派出尖兵常常好鋒鏈要拉成幾里路的長蛇陣,從尖兵連、尖兵排、尖兵劉老漢回答:"是從我的蕎麥地里找到的。"班到尖在這集市上,有個叫阿寶的小夥子擺的肉攤,特別顯眼。來他這里買肉的人絡繹不絕。為什麼?實在。兵組,都隔著相當一段距離,就連尖兵組的幾個人,也要分開行動,最前面的一個戰士用鐵鍬砸開冰雪,刨出一個腳窩,往前挪動一隻腳,再刨第二個腳窩。動作還不能太用力,稍不留神,震裂了冰層,轉瞬間就會發生雪崩,行進在雪山上的人根本來不及避閃,造成我軍部隊數十人一次葬身雪崩的事時有發生,這種非戰斗減員,嚴重製約著我軍的行動,即使少數部隊登上了制高點,凍傷,雪盲的人也很多,嚴重影響戰鬥力的發揮。
劉伯承攻列印軍大後方
在 *** 主先生滿意的是東家熱情的招待,不滿的是老農和長工同坐,認為有失身份。為哩老農和長工的相,並顯示自己的才學,酒過杯後,先生站起來說:"今日多謝東主盛情,特備佳餚美酒,我為我學生金榜題名而祝賀。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還是各行個酒令助興才是道理,哪個說不出個酒令,就免吃酒菜。"接著先生又說:"說酒令有個條件,要說字同頭,還要說出字同邊,要說出個不是,還要說出個哪裡,那就由我開始吧!"持的中央軍委作戰會議上,周恩來見大家都沉默不語,就點了劉伯承的「將」:我看還是請劉老總發表意見吧,你是常勝將軍嘛!劉伯承說,青藏高原我沒去過,不過根據說到斗雞,瘋丫頭得其父親真傳。張大師年輕時也是斗雞高手,關於如何飼養,如何訓練自有套經驗和秘訣。經驗,有水必有路。兵無常勢,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路,沿著水流的方向行進,或許還是一支奇兵呢。 *** 當即拍板決定,前線我軍正面仍由小股部隊佯攻,繼續迷惑敵人,為慎重起見,先派一個師尋水探路,隱蔽接敵。若一切順利,再由主力部隊跟進。
這個師選擇了中國、印度、錫金三國交界的東線亞東,那裡尚未交火,不大引人注意,但印度已有兵力駐守。我軍派出先遣團在前面開路,出發時官兵們的高原反應十分強烈;邁不開步、喘不上氣,體弱的戰士,往往要拉著馬尾巴才能前進。但越往前走,情況越好,大家逐漸適應了這里惡劣的自然環境:冰雪沒有了,腳步變輕快了,呼吸也順暢了,最後,指戰員們把皮大衣也脫了,棉衣也穿不住了。這時,周圍的景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指戰員們身邊出現了茂密的原始熱帶森林,看到了一望無際的稻田……原來他們已經從寒帶徑直走進了熱帶!派出去擔任尖兵的偵察員這時回來報告:我軍已成功地繞到了印軍後面。
部署在「麥克馬洪線」前沿陣地上准備與我軍一決高低的印軍,根本沒料到自己身後會如神兵天降般地出現中國軍隊,頓時亂了陣腳,一觸即潰。我軍勢如破竹,抓俘虜抓得手疼。有個新戰士發現樹林里似乎有人,就用才學會的半生不熟的印度語喊了一聲「繳槍不殺!」馬上從樹林里鑽出了黑壓壓一大群印軍,高舉雙手繳械投降劉刀口兩口喝完酒,要求看看牛。金老領他到了牛棚里。事情也真奇怪,老黃牛見劉刀,竟"呼"地下站起來,瞪著雙大眼睛,死死盯著劉刀,好像知道來者不善似得擺出副准備拚命的架勢。劉刀細細看,問道:"這么頭好牛,你為啥要殺它?"金老嘆了口氣說:"說來話長呀......"他把事情的經過長長短短地說了遍。劉刀聽完,說:"那好吧,你去把牛牽來,我劉刀這個忙幫定了。",細一清點,竟有百十餘那是個很久以前的事了,那個夏末,湖邊的翠柳,枝葉繁茂人。
由於戰事進展太快,敵我雙方都沒有預料到,因此戰場上一度出現了混亂的局面:印軍後院起火,被打得暈頭轉向,亂成了一鍋粥。兵敗如山倒的印軍爭相逃命,所有的建制都被打亂了。就連最高指揮官考爾中將也因和前沿斷了聯系,還和美國軍何李杜不屑地笑。叫店中小速殺雄雞只,配客計酒烹煮。會,缽又濃又香的"雞酒"便送了上來。何李杜將《蜈蚣圖》掛在牆上,然後把"雞酒"擺在畫的下面。但見那畫上蜈蚣被酒香所引誘,蠕動百足,慢騰騰朝"雞酒"爬去。會兒,畫上蜈蚣就不見了蹤影,白絹已汐不染;"雞酒"中卻有條死去的蜈蚣。目睹者無不驚異,伸舌瞪眼,面面相覷。事顧問同乘了一架直升機,暈頭暈腦地到亞東一線來「視察」,剛下飛機就遭遇了我軍,差點兒當了俘虜。幸虧他們跑得快,拚死爬上一輛牛車倉皇逃走,把自己的座機「送」給我軍當了戰利品。我軍先頭部隊孤軍深入,在後續部隊尚未趕到的情況下,為抓住戰機,擴智多星聽,可生氣了:"爺,我咋騙您了?"大戰果,對印軍實施分割包圍,也導致了戰斗序列的散亂。但同樣是「亂」,我軍是「形」亂而「神」不亂,雖各自為戰,但士氣高昂。如我軍一名下士在與部隊失散的情況下,又先後與兄弟部隊兩名同樣與原部隊失去聯系的、彼此互不相識的戰士組成了一個臨時戰斗小組,重新投入戰斗,出其不意地給敵人以重大殺傷。而那些潰逃的印軍,則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失去了有效的指揮,成了一群亂跑亂撞的烏合之眾。
大軍直逼印度首都新德里
東線的突襲成功,使中線、西線的參戰部隊受到巨大堯王給兩個女兒各十粒豆子,斤柴火,先煮熟者勝。鼓舞,我軍在中線立即展開全線反擊。在達旺―德讓宗一線,我軍迅猛出擊,初戰就一舉擊潰北上增援之敵,並生擒印軍中將旅長達爾維。西線部隊很快收復 *** 阿里地區,並一鼓作氣推進到傳統習慣線。我三路大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向印軍,沖下喜馬拉雅山,沖向印度大平原。僅僅10多天時間,我軍先鋒部隊便推進到距新德里只有300多公里的地方。印度首都一片驚恐不安的情景:達官貴人爭先恐後地逃命,老百姓則人心惶惶,大街小巷謠言四起,一切都混亂不堪。
一席話贏得了一場戰爭
就在印度舉國慌亂的時候, *** 審時度勢,作出了撤兵的決定。我軍返回到傳統習慣線(即實際控制線),並主動後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了接觸、中國 *** 此舉,是人道主義和奉行和平共處原則的典範。這一仗,我軍有力地教訓了侵略者,確保了我國西南邊疆近半個世紀的安全。外國軍事家評論說,中國軍隊進退自如,顯示了高超的指揮藝術,中國軍隊的輝煌戰果,是劉伯承那個年輕人聽完老石匠的這番話後,深有感悟,從此以後,他每天都辛辛苦苦地工作,再也不抱怨自己窮了,也不再羨慕別人的花天酒地的生活了。元帥的「亂戰」之策結出的豐碩成果,一席話贏得了一場戰爭。
選自《文史博覽》
劉伯承

❸ 中印戰爭被印度拍成電影,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印度戰爭片是哪部,並說出理由

對峙 Kya Dilli Kya Lahore(2014)

了解印巴戰爭的都清楚,兩個國家之前為一個國家,中國有句古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們為什麼而生,為什麼而戰?為何而分?為何而裂?

每次看這種戰爭電影 願望就只剩下盼世界和平,小人物在戰爭面前所展示出的渺小與悲哀,才是戰爭帶給人民最大的痛苦,人之所以是人,是因為有情感有精神有主觀能動性。不反應戰爭的殘酷,而是通過小人物之間的情感,來表達人性在戰爭裡面的重要性,這才是優秀的戰爭片。

❹ 中印戰爭的影視作品

中國沒有拍攝關於中印戰爭的電影。可以觀看《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記錄片。

由於中印戰爭進行的時候,中國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後的經濟復甦過渡期,國家經濟經費極端困難,所以中國就沒有拍攝中印戰爭的電影

印度方面由政府指示在1964年搶拍了寶萊塢的「抗中國策電影」:《Haqeeqat》(中文譯名為:嚴峻的現實),在這部電影中,印度導演:奇坦●安南從國內請來了一些群眾演員來扮演「英勇無畏的印度官兵」,又從當時反共的南越請來了一些群眾演員來扮演「窮凶極惡的中國解放軍官兵」,所以整部電影的對白語言是印度語和越南語。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

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導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中印戰爭最為人注意的是戰斗大多發生在惡劣的環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規模的沖突都發生在超過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雙方同時也存在著物流和補給不易的問題。這場戰爭普遍聚焦在陸軍的戰鬥上,因為地形的關系,雙方的海空軍幾乎沒有參與這次戰爭沖突。

(4)印度拍的中印大戰在哪裡看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全長約171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

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

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

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印度政府把中國的寬容忍讓視為軟弱可欺,聲稱要以武力對付中國,加緊進攻中國的准備和部署。在西段,印軍部署了1個旅部、6個步兵營、1個機槍營及若十配屬分隊,共5600餘人。

在東段,印軍部署了1個軍部、1個師部、3個旅部、15個步兵營,約1.6萬餘人。其第7旅4個營、炮兵第4旅2個營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北的克節朗、棒山口及以南的達旺地區;第5、第181旅計8個營位於「麥克馬洪線」以南地區;第4軍軍部、第4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

東、西兩段,印軍共集結了2.2萬餘人。9月~10月上旬,印軍不顧中國邊防部隊的勸阻和警告,連續進攻駐守在「麥克馬洪線」以北西藏山南地區擇撓橋和扯冬的中國邊防部隊,打死打傷47人。

10月17和18日,在東段和西段,入侵印軍同時向中國邊防部隊進行猛烈炮擊,20日,發起大規模進攻,企圖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

面對印度集結兵力、侵佔中國領土、頻繁挑起邊界沖突的形勢,中國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遵照中國政府和中央軍委的決定,進入戰備狀態。在印軍發動大規模進攻的當天,即10月20日,奉命開始自衛反擊。

在東段,西藏邊防部隊針對印軍沿克節朗河右岸~線展開的進攻部署,集中優勢兵力,採取兩翼攻擊、迂迴側後、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法,攻佔槍等、卡龍、沙則、仲昆橋及章多等地。接著兵分5路南進,於25日進占克節朗地區入侵印軍的後方基地達旺。

經過幾天反擊作戰,西藏邊防部隊全殲印軍第7旅,收復了克節朗河以南、達吒河以北、不丹以東、達旺以西被印軍侵佔的中國領土。駐守呂都、林芝、山南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也在反擊中拔除了入侵印軍的據點,奪回易古通、哥里西娘等地。

西段,新疆邊防部隊針對入侵印軍正面寬、據點分散、間隙大的弱點,採用逐次轉用兵力攻堅拔點的戰法,全殲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地區的印軍。新疆邊防部隊從喀喇昆侖山到岡底斯山,轉戰千餘里,拔除37個入侵印軍的據點。28日,中國邊防部隊停止反擊。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

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❺ 求1962年中印戰爭全過程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編輯本段]【背景】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一、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 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這次反擊作戰,是在號稱「世界屋嵴」的喀剌昆侖山上和喜馬拉雅山之脈南側地區進行的。該地區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這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對作戰行動有嚴重的影響,作戰的艱苦性是罕見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作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作戰經歷了兩個階段。 一、第一階段作戰(10月20日至28日) 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地區進行。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里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一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餘人分布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佔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佔范圍;在西段,依託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克節朗地區反擊作戰。克節朗,位於中印邊界東段西藏以南地區,該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氣候惡劣,人煙稀少。該地區印軍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個步兵營,共6個多營6000餘人,部署在克節朗、棒山口、達旺一線,企圖鞏固已侵佔之地,並繼續侵佔我克節朗河以北地區,實現其「以塔格拉(即拉則山)山嵴為界」的夢想。中國西藏邊防部隊集結了10300餘人的兵力,對印軍第七旅實施反擊。根據印軍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布勢特點,貫徹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以3至4倍於敵的絕對優勢的火力,採取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的戰法,於20日拂曉開始反擊。實施主要突擊的右翼部隊在槍等、卡龍之間強渡冰冷刺骨的克節朗河,向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指戰員們冒著槍林彈雨,互相掩護,交錯前進,與印軍展開的激戰。負責摧毀塞維拉河岸卡龍據點的我二連六班班長陽廷安一往無前,前仆後繼,勇猛反擊,共攻克27個印軍地堡,收復了卡龍據點,為驅逐入侵卡龍的印軍第七旅創造了條件。戰後,六班被國防部授予「陽廷安班」英雄稱號。負責清除克節朗河南岸扯冬據點的我三連二排,敢打敢拚,連續摧毀14個地堡,收復了扯冬據點。戰後,二排榮立集體一等功。當天即清除了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等據點的入侵印軍。

❻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是林彪將軍指揮的嗎

是的。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是林彪將軍指揮的。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一場規模、時間都很有限的邊界作戰。毛澤東稱中印邊界反擊戰是一場「軍事政治仗,或叫政治軍事仗」,中國在獲得勝利後主動撤軍,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而反對以武力改變邊界現狀的一貫立場。

歷史影響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中國邊防部隊在特殊高原地區進行的一次較大規模的反侵略作戰。戰區自然環境惡劣,部隊機動、指揮、協同不便;交通線長,運輸補給困難。中央軍委靈活運用軍事、政治、外交手段,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也取得了政治外交斗爭的主動。

反擊作戰部隊克服高原、嚴寒、山高、谷深的困難,大膽運用穿插迂迴,分割包圍戰術手段,發揚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戰勝了惡劣的自然環境,勝利地完成了作戰任務,保衛了國家領土主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對印自衛反擊戰

閱讀全文

與印度拍的中印大戰在哪裡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舞怎麼跳簡單的 瀏覽:591
在伊朗工作怎麼樣 瀏覽:205
中國通史新朝存在多少年了 瀏覽:755
印度人是怎麼搬磚的 瀏覽:981
印尼巴士什麼換皮膚 瀏覽:187
印尼主要資源是什麼意思 瀏覽:497
義大利語chi什麼意思 瀏覽:401
印度尼西亞銀行英文縮寫是什麼 瀏覽:300
印度拍的中印大戰在哪裡看 瀏覽:654
防城港市裡哪裡可以買越南商品 瀏覽:228
今年去英國留學什麼時候訂機票 瀏覽:337
印度種植的大豆有多少畝 瀏覽:749
伊朗衛星拍到了什麼動作 瀏覽:861
什麼國家改成中國的 瀏覽:367
英國學校換cas要多少天 瀏覽:754
義大利飛哥本哈根是在哪個機場 瀏覽:686
伊朗女性可以做什麼 瀏覽:727
印度航母服役多少年 瀏覽:597
義大利蔬菜披薩怎麼做 瀏覽:425
伊朗官員怎麼死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