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教與佛教關系
許多朋友恐怕都知道,佛教發源於印度,有些朋友可能還因此會誤以為印度多數人還都信仰佛教。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現代印度多數人信仰的是印度教。那麼都是發源於印度的宗教,印度教和佛教之間是什麼關系呢?他們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嗎?嚴格地說,佛教與現代的印度教都是起源於古印度恆河地區流行的一些哲學思想,特別是跟古婆羅門教相關的一些哲學思想。但從它們起源時開始,這兩種宗教就有著不同的價值取向,那麼具體如何,來看下文解讀吧。
佛教與印度教的共同起源
應該說佛教和印度教都是起源於遠古時代印度地區雅利安人的社會體系之中,特別是雅利安人基於其社會制度所產生的哲學思想。而在雅利安人的社會制度中,占據核心位置的一個要素就是種姓制度。從很早開始,由雅利安人主導的古印度社會就被分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種姓階層,其中的婆羅門主要是祭司階層,剎帝利主要是貴族階層,吠舍主要是商人和手工業者,而首陀羅則是貧窮的自由民。而在這四個種姓之下,則還有從事與死亡、排泄物和血污相關職業的賤民階層。
古婆羅門時代的種姓制度,其中前三個種姓主要是雅利安人,首陀羅和賤民則主要是其它種族
所以古印度的種姓劃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將不同職業與種族以宗教的方式固定下來,形成了一個種族隔離,同時階層高度固化的社會。而維系古印度這種社會的宗教就是古婆羅門教,可以說佛教和印度教的世界觀都跟婆羅門教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在佛教和印度教里分別具有核心地位的輪回與種姓概念。但種姓社會很自然地給許多人帶來了很多苦難,所以到公元前6-5世紀的時候,開始出現了大量希望在古婆羅門宗教之外尋求精神解脫以及對社會進行改革的思潮運動,這些運動被統稱為沙門新思潮。
佛教也是沙門新思潮中的一個流派
而沙門新思潮的一支就是由古印度北部釋迦族所統治的迦毗羅衛國(今天位於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所創立的佛教。在佛教中,將其它幾個同樣在沙門新思潮運動中創立的主要派別稱為六師外道,其中就包括目前在印度仍然屬於主要宗教之一的耆那教。而在包括佛教在內的新興思潮以及周邊一些不奉行古婆羅門教的部族的沖擊下,印度的吠陀時代在公元前5世紀逐漸走向了終結,這也就意味著古婆羅門宗教的衰落。
佛教與印度教的興衰
所以從公元四世紀阿育王的孔雀王朝開始,印度有好幾百年都由佛教主導的,佛教能夠被傳出印度次大陸,成為東亞地區的流行宗教其實也跟孔雀王朝時期官方大力支持其傳教有著密切關系。而這個時期的婆羅門宗教則很不成體系,不同教派差異極大,並沒有一個主流的「印度教」存在。但佛教在印度統治了幾百年之後,各個寺院都成了大封建主,僧侶階層的整體腐化也非常明顯,同時同時佛教不同派別的不斷分化,與密教類似的教派在印度大行其道,使其與婆羅門宗教之間的差別變得不太明顯。另外佛教在印度始終與其帝王關系密切,對帝王支持的依賴程度很高。但在公元8世紀,世代信仰婆羅門教派的笈多王朝興起,佛教失去了帝王的支持。最終佛教迅速衰落,而婆羅門宗教再度崛起。在公元8世紀印度出現了「印度教復興」運動,之後各個婆羅門宗教的教派重新成了印度的主導宗教。
在印度孔雀王朝時期,佛教成為國教
但此時崛起的婆羅門宗教與古婆羅門宗教其實也有了很大差別,印度教復興的主要領導者商羯羅在其倡導的教義中對古婆羅門宗教進行了大量改革,吸引了很多佛教、耆那教和其它一些教派的思想,同時借鑒了佛教的僧團制度,促進了印度教的發展。所以其實後來「復興」的印度教也可以說和佛教一樣,是在古婆羅門教的哲學基礎上重新創立出來的一個新宗教,它和古婆羅門教的關系其實也類似於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與猶太教的關系,它們對其信仰的主神有不同解讀,嚴格地說也不是同一種宗教了。而「印度教」這個名稱的出現時間就更晚了,其它這個名稱是公元19世紀英國殖民時期對印度流行的各個類似教派進行歸納之後才形成的一個名稱。
笈多王朝時代佛教在印度衰落
所以從這個過程來看,就很難再對哪個佛教與印度教哪個宗教更早出現下定義了,因為其實雙方都對古婆羅門有一定的繼承,卻也都沒有全盤繼承,而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都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教義。佛教因為釋迦牟尼的核心地位,所以時間還好確定一些,而印度教其實具體的誕生時間是爭議很大的。
佛教與印度教的聯系與區別
因為佛教與印度教都是基於古婆羅門教的一些世界觀發展出來的,所以這兩者的教義方面其實也存在著一些共同點,比如兩者教義中都有轉世輪回和業力報應等基本概念,而且在修行方式上也有類似之處,比如都會使用大量咒語,還都重視冥想等修行方式。
印度教對主神的信仰是其核心教義
但佛教和印度教有個最大的差別是佛教沒有創世主神這個概念,「佛」的意思是「大徹大悟的人」,所以佛教(特別是早期佛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個沒有「神」的宗教,但印度教的教義卻是圍繞「神」建立的,特別是其三大主神,大梵天、大自在天和妙毗天。另外佛教的誕生就是源自對婆羅門時代種姓制度的否認,所以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但在印度教里,種姓制度仍然是其教義的核心,所以在這方面,佛教和印度教也有著本質區別。
總體來說,佛教和印度教是有密切聯系,也有根本區別的兩個宗教。它們有著類似的起源,卻也有著區別非常明顯的價值取向,在歷史上也都幾經興衰,但兩者從誕生起就不同的價值取向,也許正是現代兩者分布地區非常不同的根本原因了。
『貳』 產生於印度的宗教有哪些
1·耆那教
2·錫克教
3·印度教
印度教信眾超過人口的82%,也就是說多達8億以上的人口信奉該教。印度教由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0世紀的婆羅門教發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