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專家表示: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上,中印兩國差距到底有多大
古書中提到:天竺茫茫無處尋,夜來卻對乳峰宿。自古以來中國人和印度之間的往來就十分密切。比如說唐朝時期,中國與天竺的佛教文化就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在現代生活中,印度和中國的政治經濟往來,其實也非常密切。但印度和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兩個國家的國民對於這一問題的認知,其實也有很大的差異。
綜合來講,印度在1950年之後國內發展所取得的成績,的確值得引國人驕傲。但是中國作為第二大國際經濟體,如果硬要被印度人民認為還要花費30年的時間,才能夠趕上他們,那麼只能說印度國內民眾對於網路信息的收集能力,還不太先進。
⑵ 為何印度人如此自信,稱中國想要趕上印度還需30年
印度特別喜歡和中國比,因為他們和我們是接壤的鄰國,印度的經濟發展特別不均衡,貧富差距比較大,在他們國家,即使是窮人,也認為中國的發展水平不如他們的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主流媒體不公開中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真正水平導致的。他們的國民喜歡井底觀天,沒有來過中國的人,始終覺得中國不如印度,需要30年才趕上他們國家的經濟水平。
如今的中國已經躋身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作為美國這樣的大國,都對我們有所忌憚,更何況是區區一個小印度。他們還需要中國來向他們進行經濟支援,這樣的言論就相當於小孩子說的玩笑,簡直是太幼稚了。我相信來過中國的留學生和商人,他們都知道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個什麼樣子,歡迎印度國家的人民來中國旅遊,最好是來中國打工,相信你會拿到你這輩子都沒看到的錢。
⑶ 中國和印度的領土爭端有多少雙方實際控制多少
中印領土之爭的秘密 中印62年邊界戰爭前,中印領土爭端涉及兩塊土地,一塊是大家都知道的藏南麥克馬洪線附近,另一塊是位於新疆和印控克什米爾接壤的阿克塞欽地區。兩塊地方有接盡3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 一、 東線西藏麥克馬紅線附近 這里的戰爭是在自西向東的三點進行:亞東、達旺、下察偶 歷史上,中、印在這里從來都沒有進行過邊界劃分,是一筆糊塗帳,我國聲稱擁有的邦迪拉、德讓宗等地,雖然有藏民居住,在歷史上我們從來沒有擁有過,也沒有在那裡設過政府機關。(據說西藏政府幾百年前在這里收過稅)外交爭端涉及9萬平方公里,但雙方打仗爭奪的地方是不到4萬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如果按麥線的劃分,我們的邊境除達旺一帶外,包括亞東等地都要給印度,帆粗印度的領土主張實際到了我們西藏的錯那縣這里。我們能答應嗎?亞東、下察偶等地我們始終牢牢把握著。至於很多人說的水草豐美之地,是印度的提斯譜兒這塊地方,那裡幾千年來始終是印度控制的地方,你能說那是我們的地方嗎?我們所說的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實際是一種策略,是為了高前在談判中增加籌碼而已,是人們打官司常用的手段。實際上,很多地方,屬不屬於我們,我們自己也不知道。62年戰爭後,我們只是在主戰場達旺一帶後撤了,撤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但我們的邊防哨所實際是朝印度方面挺進不少,其他地方基本沒後撤。 達旺至下察偶一帶,最多3萬平方公里,誰要是感興趣可以自己拿某些喊著丟失土地的人提供的地圖,用比例尺去算一下,看看有多少。這里是喜馬拉雅山的南山坡,的確是不毛之地。 亞東在中、印、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號稱「西藏的江南」,是我們的傳統領地,我們並沒有丟掉這里,現在是一個西藏的一個縣,有解放軍駐扎。這里*近錫金,我們所聲稱的9萬平方公里,也包括錫金在內,因為錫金曾經歸西藏管過,錫金屬於我們嗎?我們自己也不清楚。但我們至今不承認錫金是印度的,而把它當作一個獨立國家。 二、 西線新疆阿克賽欽地區附近 這塊地方現分別屬於新疆和西藏,邊界離新德里400公里左右,斑公湖一帶戰前印度有駐軍,是不是印度固有領土,我也不清楚,現在被我們佔領著。印度在這里丟得領土最多。 這里的土地爭端涉及土地面積約為21萬平方公里,印度聲稱是30萬,歷史上曾經是屬於印度的克什米爾,至於是怎麼落到我們手裡的,我沒看到過有關資料。這里比較荒涼,但我們在這里取得的實地是最多的。原本在這里打仗是策應東線的主戰場的,是個威脅新德里的戰略,據說是劉伯誠元帥的主意。印度在這里並沒有怎麼挑起事端。這里也是現在領土談判分歧最大得地方。今天,印度人說克什米爾是印、巴、中三國佔領就是這個原因。印度當年是既要這塊地方,也要讓我們讓出藏南的亞東、達旺、下察偶等地,我們當年作戰,是兩線作戰,都勝利了,在藏南達旺那裡是主戰場。 在中印雙方的領土爭端里,涉及約30萬平方公里,我們占著26萬左右,印度在戰爭中沒有達到他們態念鎮的主張邊界,而且還丟了一些戰前還控制的土地,這是他們一直感到屈辱的原因。這場戰爭後,雙方領土實際控制和戰前變化很大,我們除在達旺一帶的不毛之地撤回到了戰前實際控制線,其他都向印度方面擴張了。我們的實際控制地方還比戰前多出許多,你說我們吃虧了嗎?我們的政府總不能說我們侵佔了別人多少多少土地吧。真正得到好處的人是不會說的。
⑷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發生了幾次戰爭
一次,即1962年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西藏、新疆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印度則稱之為瓦弄之戰(Battle of Walong)。因為解放軍在進入西藏後,與印度領土接壤而產生一系列領土問題。
在雙方會談破裂後,1959年的達賴喇嘛丹增嘉措逃往印度受庇護,中印兩國開始交惡,後來一連串交火沖突更使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建立軍事據點,並出兵造成此次戰爭。美國的古巴導彈危機和此次戰爭幾乎於同一時間爆發。
(4)中國追趕印度要多少年擴展閱讀:
中印戰爭發生的部分原因:
1、英國埋下中印邊界糾紛禍根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
2、印度獨立後的多次侵佔中國領土
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後,不僅要中國政府承認「麥克馬洪線」,而且要侵佔中國政府管轄下的中國領土。
印度獨立後,西藏地方政府認為印度脫離了英國的管轄,西藏同樣也應從英國侵佔的特權下擺脫出來。為此,西藏地方政府與印度駐拉薩「代表處」進行了交涉。對西藏地方政府的合理要求,印度政府卻以大國主義的傲慢態度宣布,要繼承英帝的「麥克馬洪線」的劃定。英國侵略者雖然炮製了「麥克馬洪線」,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未敢侵入中印傳統習慣線以北地區。
⑸ 中國究竟領先印度多少年
落後10年至25年以上。 事實上,弄清兩個「正在崛起的亞洲巨人」之間的差距是一項有益的研究。
比如,中國2011年的GDP是6.99萬億美元,或者說是印度1.84萬億美元的4倍。
如果印度經濟以年平均7.8%的速度發展(過去10年的速度),印度需要18年的時間才能達到中國目前的規模。如果發展速度加快到9%,印度仍然需要15年。
印度是否本可以避免落後中國如此多? 畢竟,當中國於1978年開始四個現代化的時候,兩個經濟體的規模大約相等(1450億美元至1480億美元)。
甚至在1991年,當印度開始改革的時候,中國經濟只比印度2680億美元的經濟大40%。
答案是,印度1991年就已經在主要的指標上落後中國二十年以上。差距並沒有彌合。
⑹ 從發展水平上看,印度現在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多少年之後會追上中國呢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但是論現在的國際地位,印度跟中國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印度只是一個成員國,論軍事更不用提了,印度的軍事裝備都是從其他國家買來的,而我們中國的軍事裝備都是自給自足。按照目前印度經濟下滑的情況來看,他們30年內能趕上中國都還不一定。
綜合來說,雖然印度在醫葯和科技上面有他的領先之處,但是很多方面他還是不如中國的,而且差得很遠,甚至要幾十年以後才能趕上中國現在的水平。
⑺ 的發展速度,印度需要多少年才能趕上中國
理論上說25年左右能趕上中國,主要是印度的人口紅利剛開始,而中國70\80後的人口已經開始中年化,多年計劃生育導致大量中青年人口生育率低下。未來年青人少就意味著國內消費市場減小。而印度無計劃生育大量青年廉價勞動力容易帶來廉價的產品和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但是印度人口的增長過快,國土面積只有中國的1/4,而且大部分地區乾燥炎熱,民族宗教成份復雜,政府的民族友好政策不利,也是極大制約印度國內穩定的隱患。
中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工業化改革,擁有了現代化的交通物流和基礎設施建設,平均受教育率高,開始改善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影響,重要的是中國有一個政策穩定高效率的政府,國內各民族和宗教政策團結友好。
而印度還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工業化比例較低,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很差,近半人口為文盲,官方的印地語未在全國普及。大部地區自然環境乾燥,環境污染嚴重,政府執政黨派效率低下。國內民族宗教派別繁多,有嚴重的種姓制度和種族宗教隔離政策,甚至多次發生過政府背景的針對少數民族和非印度教的迫害事件,社會不穩定因素較大。
所以說,印度25年趕上中國的可能性有,但中國也在發展。但印度國內不安因素太多,追趕中國的可以實現,但超越中國的概率很小
⑻ 中國跟印度打過仗嗎
中國和印度打過仗,1962年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起因是印度自恃軍事實力強大且有大國支持,自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蠶食中國邊境領土,在中國西藏煽動叛亂,並在叛亂爆發後趁機進駐,佔領所謂「麥克馬洪線」後的中國領土,還無視中國和談要求。1962年10月12日,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聲明要用軍事力量趕走「領土上」的中國人。
作戰過程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1962年10月20日印軍發動進攻,解放軍迅速反擊,制定開刀、側後迂迴、分割包圍、各個殲滅的戰術,10月底瓦解印軍第一輪進攻。之後中央軍委提出和談被拒。第二階段,11月解放軍繼續進攻。在東段,西藏邊防部隊打到傳統習慣線;在西山口戰斗中,龐國興等三人孤軍深入戰果顯著;西段新疆邊防部隊清除班公洛地區印軍據點。
結果上,中國取得勝利。此役共殲滅印軍3個旅,重創3個旅,部分消滅4個旅,擊斃、擊傷印軍4885人,俘虜3968人。解放軍犧牲722人,受傷679人。1962年11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在中印邊境全線停火撤軍,還將戰利品歸還印度。
這場戰爭彰顯了中國捍衛領土主權的決心,也反映出印度當時在軍事指揮、後勤保障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