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為在印度和美國為什麼不如小米和中興
國內另一家企業中興去年在國內市場表現並不出色,作為前國產四大之一,如今已經遠遠跌出國產前四,而國產品牌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形成了華為、小米、vivo和OPPO新國產四大。不過在美國市場,中興卻異軍突起,曾穩居美國市場份額第四名,華為在這個市場也鮮有蹤影。
2014年華為在海外市場的銷量估計有3000萬部左右,其海外銷量自然遠居中興和小米之上,在歐洲市場華為今年二季度位居第五名,是國產手機品牌在歐洲做的最好的,華為電信設備更是全球第一名。但是為什麼華為在印度和美國市場卻不如小米和中興呢?
華為或許是被去年四季度以來獲得的在高端市場的成功沖昏了頭腦!去年下半年華為決心裁減了低端手機,強化推中高端手機,以獲取利潤。事實也說明了華為確實成功了,其高端手機佔比不斷提升,今年上半年在手機銷量僅僅增加39%的情況下營收卻同比猛增80%以上也說明了華為在高端市場的成功。但是,印度和美國市場比較特殊,推高端手機不容易!
印度市場無疑是以低端手機為主的國家,其消費水平比中國更低。三星、小米等在印度市場搶奪市場份額,是因為他們願意放低身段,在印度市場推低端的手機。華為手機雖然進步快,但是與三星還是無法比的,在三星都放低身段推低價手機進軍印度市場的時候,華為卻傲慢的在印度市場推超過1000元甚至高達2649元的手機,如此難怪華為在印度市場潰敗了!
美國市場,已經形成了蘋果和三星穩居高端市場的格局,蘋果是毫無疑問的老大,三星則憑借自己的手機產業鏈上的優勢,不斷推出硬體出色的手機以此與蘋果硬拼,終於也成為美國市場份額第二的手機企業,並且也是唯一能在全球高端市場與蘋果比拼的手機企業。中興能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與它願意推中低價位的手機有關,美國運營商這幾年日子不好過,縮減補貼,用戶被迫購買低價的沒補貼的手機,這為中興提供了機會。
華為在美國市場也想主推高端手機,其中MATE系列早已經進入美國市場,但是華為的這系列手機在美國市場與蘋果和三星競爭並不容易,華為在美國手機銷量少也明確告訴它要與蘋果和三星在高端市場競爭並不容易。另一個方面是,華為一直都想將採用自己的海思晶元的手機推進美國市場,不過由於美國對知識產權管理的嚴格,雖然已經有海思晶元被美國認證,但是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種種原因就造成了華為在美國市場不如中興、印度市場不如小米的結局!
Ⅱ 先棄華為,再拒微信,號稱自研5G成功,卻被諾基亞威脅斷網
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下,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拋棄華為,比如英國在5G方面寧願落後幾年,甚至甘願多付出高昂成本,也要將華為拒之門外,之前信誓旦旦說不會拒絕華為的聲音已經成為過去時。
如果說英國拒絕華為還有國力做支撐,那麼印度的做法就有些讓人看不懂,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的國民生活自然無法與我們相提並論。按理說發展才是當前的第一要務,但是此前印度曾下架國內一些主流的APP,致使國內一些前期布局的企業損失慘重。
得益於巨大的人口基數,印度的潛在市場具有挖掘潛力,作為5G領先者的華為,以及國內的社交巨頭騰訊,都曾將目光瞄準印度市場。
另外,此前華為曾有希望成為印度5G網路的建設者,但是後續的發展出乎預料,各種因素和壓力使得華為在印度吃了「閉門羹」。不久之後,便有外媒報道,華為將下調在印度市場的一半收入,並且裁員高達7成,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再次出現。
其實從本質上看,印度禁用APP對自己的影響更大。有數據顯示,在印度可以被稱為獨角獸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都具有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馬雲甚至都在印度開始布局移動支付。一旦實施APP的禁用,那麼印度自身商業網路發展將不可避免被延緩。
對於華為的禁用更是會使得印度在網路建設中,徹底落後於主流國家。當然也有人認為印度拋棄華為,是有潛在替代者的。
據媒體報道,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移動子公司jio此前自研5G成功。坦白講,jio這家企業有自己的實力,要知道臉書、谷歌、高通等知名企業,在此之前曾給企業超過200億美元的投資,融資的速度確實是全球之最。
不過話說回來,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說,5G的部署已經告一段落,可在5G商用合同榜當中,卻完全看不到jio的身影。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具有5G建設實力的公司總共也才那麼幾家,jio並不在備選當中。也就是說,jio所謂的自研5G成功,經不起推敲。
當下在業內,華為擁有最多的5G必要專利,且網路基站的成本比其他企業低2成左右。愛立信雖說在合同數量上領先華為,但二季度的市場調研顯示,愛立信的市場份額卻落後於華為。
更重要的是,上述這些5G巨頭,從研發到研製5G成功,不僅要付出時間成本,背後所進行的投資更是一個龐大的數字,而jio成立僅僅不到6年時間,想取而代之有些不切實際。
實際上,印度跟我們國家一樣,想要實現5G全國商用,還需要要藉助國外企業的5G參與。在將華為排除後,歐洲巨頭愛立信和諾基亞等企業便是潛在的競爭者。不過這一次打臉來得太突然。
國內媒體援引印媒消息稱,在印度擁有40%網路控制權的諾基亞,希望印度國營電信公司盡快結清1.12億美元的款項,否則將取消對該公司的網路技術支持。換言之,如果印度公司不還錢,將要被諾基亞威脅斷網。
套用網路上挺流行的一句話:諾基亞的催款通知,使得印度電信本就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有消息顯示,印度國營電信公司此前曾承諾在9月前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結算,但是現在距離9月已經不足一個月,對方始終沒有付款。
由此可見,拋棄華為後,印度號稱自研5G成功也沒能加快本國的網路建設速度,反而有可能被諾基亞所牽制,倘若諾基亞真的對印度實施斷網,屆時印度也只能怪自己了。那麼你認為印度的5G自研是真有實力還是空有噱頭呢?
Ⅲ 在印度與歐美,中國手機品牌生存質量如何
對中國手機品牌而言,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但從某種程度上也充滿重重挑戰,其核心是銷量在增長,利潤卻停滯不前;手機品牌定位分化,行業競爭從設備本身轉移到用戶體驗與服務上。如何開發新的利潤空間?如何讓品牌更強大?
近日,在【友盟+】與天貓手機聯合主辦的手機行業前沿論壇上,Kantar Division Insights大中華區CEO Deepender Rana從全球視角,分享了手機市場的格局與機會。
(Kantar Division Insights大中華區CEO Deepender Rana)
01
全球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兩級分化嚴重
當下,全球手機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兩級分化嚴重。在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iPhone的銷售由發達市場,高端用戶和高利潤所驅動。除蘋果和三星外的所有品牌則來源於發展中市場,低價格段和低利潤銷售所推動。
我們研究過各種品牌的手機,發現只有蘋果的手機定價沒有很大的兩級分化。蘋果一家占據了全球87%的市場利潤。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中國本土品牌的手機質量非常好,但大多依靠低端手機來實現銷量的提升,然而客單價的利潤卻很低,這無疑是個弊端。當2017年手機市場遭遇第一次全球銷量下滑後,中低端手機銷量已經放緩,未來手機市場的趨勢會走向高端化和優質服務。
我們認為打造一個強大品牌,持續創造極致的用戶體驗,將有利於提升利潤空間。回到智能手機的發展中市場和發達市場,就如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們需要採取完全不同的品牌策略。
02
發展中市場(印度)正呈現三個關鍵趨勢
第一、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佔主導,消費者對價格高度敏感,手機利潤率低,急需拓展高端市場份額。
印度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市場,智能手機滲透率達到55%,每年有7-10%的新品牌進入。大部分印度用戶會購買中國手機品牌,這使得中國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持續攀升。但問題是,只有16%的印度用戶會在換機時選擇同一個品牌,如何提升品牌形象並設定穩健的轉化策略,成為改變流失的關鍵。另外,印度用戶對價格敏感,使得中國手機在印度利潤偏低,品牌高端化成為拓展高端市場份額的關鍵。
第二、未來利潤率增長的關鍵來源於忠誠用戶的換機升級,這對品牌資產和長期滿意度有很高要求。
以小米為例,在2015至2017的三年時間中,小米將印度用戶規模由200萬擴大到900萬,創造令人難以置信的增長速度。另一個組數據顯示,2015年2.38%的紅米購買者表示,品牌是吸引他們購機的主要原因;而到了2017年,這一比例提升至47%,甚至超過價格和購買方便這兩個因素,這說明小米品牌對用戶的吸引力持續加強。
與此同時,小米現有用戶的重復購買率也在不斷攀升。優質的品牌體驗,帶動重復購買,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趨勢。猜猜為什麼?因為這就是蘋果成功的秘訣。
第三、蘋果公司已開始瞄準關鍵的發展中市場的中端部分,以期創建更大的存量用戶數,從而培育更多高端用戶。
在印度,最多隻能讓16%的用戶購買同一品牌,而在歐洲因為蘋果的存在,這一數字攀升到80%,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格局,也正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那麼,面對印度這種極度受價格影響的市場,蘋果又採用何種銷售策略?蘋果的策略重心在於升級程序、提升用戶滿意度、建設品牌形象,同時也在提升中低端市場份額。2016年,蘋果在印度的銷售有19%來自於中低端手機(例如老款iPhone),而現在這一數字增長到26%。
03
歐美等發達市場呈現的三個關鍵趨勢
第一、智能手機的滲透率幾近飽和,手機的生命周期在增加,迫使製造商尋找替代的收入來源來推動增長。
在幾乎所有國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因為「現有手機足夠好」,而長期使用。以美國為例,智能機換機周期從22個月增長為24個月,這個小小的變化,意味著每年將少賣出90萬台設備,如何激勵消費者更新換代呢?很幸運,中國的消費者仍然在與以往相同的速度更換手機。
第二、高端機市場在增長,但中國品牌對高端市場的影響仍不大。
高端市場,仍然是蘋果和三星在主戰場,中國品牌很難進入。但有一個例外,華為在西班牙大獲成功:2015到2017年,華為在中高端的市場份額已經由5%增加到21%;高端市場份額由2%增加到10%。但是,驅動蘋果和三星用戶購機的是品牌因素,而對於華為更多是價格因素。
由用戶調研數據看,當德國用戶第一次拿起華為手機時,他們很喜愛很滿意,因為手機的品質的確令人驚喜。但問題在於,華為的品牌是否強大到驅動用戶進行第一次嘗試?總體上,華為已經打入歐洲市場並取得很大成功,但如果沒有強大的品牌資產,華為將很難真正突破高價市場。
第三、對中國品牌來說,要打入高端機市場,品牌力是驅動高端用戶購買的關鍵因素,同時手機本身也必須具有「先進功能"。
雖然智能手機的傳統功能,如屏幕尺寸、電池壽命和存儲是重要的溢價賣點,但越來越多的用戶正在尋找創新和差異化因素,比如防水、無限充電、與其他產品無縫融合的功能、新材料等。因此,在高溢價層,品牌需要持續創新,才能成為第一。
04
下一步,如何探索額外的收入來源?
在高端市場,用戶受價格驅動的比例非常低。如何將品牌驅動成為持續的購買因素而不讓科技驅動或價格驅動搶佔先機?成交量增長正在趨平,增加利潤愈發艱難,新的收入來源於哪呢?
第一、智能手機的飽和使得必須更注重忠誠度和新類別收入來源。
忠誠推動了大多數手機的銷量,尤其是在高端產品上;高端用戶更有可能從同一品牌購買更多品類產品;多設備用戶創造更高的忠誠度和新的收入來源。
蘋果擁有令人羨慕的用戶忠誠度,但隨著市場飽和,其重點已經轉移到如何增加同一用戶購買蘋果產品的數量。數據顯示,蘋果智能手機的忠誠度隨著蘋果產品的增加而增加,這使得其他品牌的生態系統更加難以滲透。三星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趨勢。
第二、擴展新品類:智能家居、語音助手、人工智慧。
目前,虛擬現實技術並未達到用戶所期望的水平,但這將成為下一個巨大的增長機會。在這一領域,更多是蘋果和亞馬遜或谷歌的競爭,其他廠商還未參與其中。
在中國有一個特別有趣的市場——智能語音市場。因為在智能設備上輸入漢字並不容易,所以中國用戶特別喜歡應用語音功能。我們還在全球進行研究,內容就是語音的使用以及人們如何與語音建立聯系。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我們必須建立一個語音品牌,例如蘋果Siri 或者亞馬遜Alexa。
第三、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比如蘋果成功推出訂閱(蘋果音樂)和蘋果支付。
蘋果的競爭對手,一方面是蘋果自身,如何持續探索設備、內容和服務的最佳組合模式。比如推出音樂和Apple Pay等服務,在2016年創造服務營銷的歷史新高。
另一方面來自亞馬遜。因為亞馬遜一直在打造軟硬體生態系統,渴望成為用戶心中隨時隨地消費的一站式商店,智能家居系統正是為這一目的服務。並且自有設備讓亞馬遜有機會從其與消費者建立的關系網中清除蘋果和谷歌的設備。而考慮到蘋果巨額的現金儲備,預計蘋果將創造獨特的內容消費,將擠壓Spotify(全球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和亞馬遜的生存空間。
猜你喜歡
看AI、BigData、IoT、New Retail如何賦能手機行業?
國產手機的寡頭時代,再談挑戰與機會
友盟數觀小米手機:流入品牌以蘋果、魅族為主,流出以OPPO和vivo為主
超級用戶黃金法則:Top 10%的用戶價值是普通用戶的5倍
Ⅳ 為何印度都是小米手機,卻不見華為
可能是因為小米手機已經流轉到印度了,但是華為手機還沒有進去印度市場。無論外觀如何,華為都值得擁有出色的形象。華為將在歷史上占據重要位置,市場上有很多關於華為的書籍。國內外,從任正非到華為。從某個華為領域到整個行業的規模。華為進入哪個行業?目標是行業中的前三個。它將甚至發展行業標準的公司,通信,光伏能源,船用電纜,晶元等。
雷軍他有勇氣證明自己的錯誤,它本身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小米模型具有創新性,對行業非常重要。
Ⅳ 為何印度都是小米手機,卻不見華為與蘋果
印度都是小米手機,但卻不見華為與蘋果,那主要是因為小米手機的性價比高,同等價位的手機小米的性能更加突出,而且印度對銷售手機這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那就是想要在印度銷售那就必須在印度建廠,這個投入其實是非常大的,建廠倒是可以,但是能否得到回報卻是一個未知數了,所以說想要在印度的智能手機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上就是為何印度都是小米手機,卻不見華為和蘋果的原因了,不過這幾年印度發展得也是不錯的,每年都有提升,我覺得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用華為和蘋果的人也是會越來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