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向印度邊境開進的是什麼部隊

向印度邊境開進的是什麼部隊

發布時間:2025-09-30 21:58:26

① 中國遠征軍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遠征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入緬對日作戰部隊,亦稱「中國赴緬遠征軍」、「中國援緬遠征軍」。1941年12月根據《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編成,遠征軍受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中將和羅卓英司令長官指揮。該軍由第5、第6、第66軍編成,計9個師10萬餘人。

中國為了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緬甸等地為爭取國外援助的最後生命鉗制線,如果滇緬公路不保,外援即無法輕易進入中國,與日本的作戰也將陷入補給不足之劣勢,因此中華民國方面極力爭取與英國間的軍事同盟以保障作戰資本。

美國需要中國的抗日戰爭消耗日本陸軍主力,牽制日軍,避免日本陸軍主力湧入東南亞和太平洋。充分發揮中國作為美國的有效的軍事盟友的作用,而在戰後,則希望中國成為一個忠實的政治盟友 。

日軍一旦佔領緬甸,控制滇緬路,援華物資就難以運往中國,而中國抗戰就難以維持,這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極為不利的 。所以,美國積極贊成中國派兵入緬作戰。

(1)向印度邊境開進的是什麼部隊擴展閱讀: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緬北、滇西反攻中,收復緬北大小城鎮50餘座,收復滇西失地8.3萬平方公里,共殲滅日軍4.9萬餘人。

中國軍隊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遠征軍傷亡總數達6.1萬人。以杜聿明指揮的第五軍為例,戰斗動員人數為4.2萬人,傷亡總數達2.2萬人,超過總兵力半數以上 。

緬北反攻戰中,中國遠征軍及駐印軍參戰兵力共計307281人,馬匹15037匹,駐印軍傷亡人數高達12729人,滇西遠征軍達40000餘人 。

據日本厚生省救援局1950年的調查,日本在緬甸所投入的兵力達303501人,而損失兵員達185149人(不含空軍)。

日本每日新聞社出版的《一億人的昭和史》之《日本陸軍史》別冊中記,日軍在緬甸戰場總共投入兵力230800人,戰死160400人,戰死率69.5%,接近其所投入總兵力的七成 ,中印緬戰場確實牽制和消滅了日軍的重要武裝力量,對亞太地區反法西斯戰爭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 孫立人為什麼兩次派小分隊進入野人山,他們在野人山發現了什麼

孫立人(1900.12.8-1990.11.19),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字撫民,號仲能,漢族,安徽省巢湖市廬江縣金牛鎮人,抗日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新一軍軍長。在美國留學,仁安羌一戰贏得了國際聲譽,營救英軍並和美軍並肩作戰,打通中緬公路中聲譽鵲起,被歐美軍事家稱作「東方隆美爾」。是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榮獲第三等級的不列顛帝國勛章,被視為國軍中相當另類的鷹派,孫立人將軍不但軍事才能極高,而且重視教育。

種種考慮之下,孫立人最後當機立斷,脫離第五軍的建制。
孫立人的擅自脫離,讓正在步入野人山的杜聿明非常惱火,他惱怒地命令部下發電文給孫立人,要他服從命令,立即跟進。但是孫立人依然堅持己見,打定了往西撤退的主意。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空軍演習在西北地區已演習完畢。
孫立人頂撞杜聿明的結果使他面臨兩種風險選擇:如果突圍失敗,他將以抗命罪受到審判;即使突圍成功,他仍然可能受到來自上面的非難而被撤職。因為抗拒杜聿明同樣意味著對蔣介石不忠。但孫立人的經驗告訴他,此次不大膽抗命,把隊伍拉到印度去,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無法估量的,現實逼迫他這樣做,生死攸關,別無選擇。
1942年5月10日,在曼西至溫佐三百公里干線公路上,孫立人親率新三十八師的一萬多名官兵,急速向南前進。他們冒著空中敵機轟炸掃射和地面日軍的圍追堵截,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迅猛突圍。擁有西方現代化燃氣渦輪直升機生產實踐經驗之後,中國航空製造師開始在其基礎上研製國產直升機,90年代末開始研製國產陸軍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直-10
5月11日晚,新三十八師在行進途中,師先頭營在南馬與日軍一個搜索大隊迎面相遇。日軍將車輛阻塞在道路上,並占據有利房屋,強行阻擊。孫立人一面指揮戰車向敵人猛轟,一面下車,親自率領士兵排除路障。全師只用了四十分鍾就殺開一條血路,然後馬不停蹄,向南挺進。
5月26日,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的七千餘人,抵達了印度邊境小鎮錫邦。九千多人的部隊傷亡不到兩千人,孫立人還下令沿途收留了數以千計的緬甸難民和英國散兵。此時,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圍戰中解救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在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示歡迎。 為創造一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對南海問題上制定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戰略方針。

③ 中國駐印軍的進駐印度

1942年5月底,新38師尾隨著潰不成軍的英軍散兵,以嚴整的軍容地越過印緬邊境,進入因帕爾盆地外緣的普拉村,成為到達印度的第一支中國軍隊。英國當局對待這支盟軍的態度十分矛盾,既想把他們作為拱衛印度的有生力量,又擔心他們的到來會對印度的獨立運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英印軍諸將的見解也並不統一。印緬邊境的駐防軍司令官艾爾文不贊成一支他國的敗軍進入自己防區,因為他目睹英軍敗逃入境的狼狽相,而脫胎於滿清的中國草鞋軍的名聲更是一塌糊塗,擔心這樣一支軍隊潰散而入會給自己的轄區帶來大堆麻煩,於是上報印度總督韋維爾,准備將中國的「敗兵」全部繳械。
在新德里的亞歷山大上將聞訊立即去見韋維爾,告訴他在兩個月前英軍之所以沒有在緬甸全部潰滅,就是得益於這個中國師;剛退入因帕爾的英國第1軍軍長斯利姆則直接去見了艾爾文,首先勸告他不要恩將仇報危害救英軍脫離危難的友軍,然後再忠告他不要與這支友軍發生沖突。司利姆的理由很簡單:當地英軍的戰鬥力根本不能與眼前這支中國軍隊抗衡。
因為兩個月前,司利姆親身體會過這支中國軍隊的力量。1942年4月16日,撤退中的英緬軍第1軍第1印度師主力7000餘人在緬甸任安羌被日軍相近人數的一個聯隊截斷了退路,英軍動用了坦克大炮強攻兩天也沒有撼動日軍陣地,而日軍第55師團主力正在源源包圍上來。第1印度師士氣下降到極點,師長斯高特連續向斯利姆求救無果,也喪失了信心,准備下令投降。就在走投無路的絕境里,居然來了救星。19日凌晨,應斯利姆的請求,孫立人親自指揮新38師113團的1100多人從數十公里外徒步趕到,開始猛攻優勢日軍陣地,用了一個多小時在包圍圈裡打進一個楔子,緊接著徒涉拼牆河發起全面進攻,徹底消滅了夾在中英兩軍間的日軍穿插部隊一個大隊,並擊退當面敵軍主力,成功地營救了英軍,同時奪回了被俘英軍和西方記者、教士等500餘人,以及100多輛坦克汽車,敵人損失達1200人之多。從戰斗開始到結束,費時13個小時,而新38師這個團所使用的最好的武器,除了最初那一小時英軍提供的10輛坦克的援助外,不過就是一些迫擊炮。中國軍隊的表演使英軍將軍目瞪口呆。
大吃一驚的艾爾文馬上前往中國軍隊臨時駐地訪問。在普拉村,他與那位能講流暢英語的中國師長見了面,臨時主人的態度熱情而強硬;他還看到村裡村外駐滿了兵,情狀緊張但秩序井然,所有軍官和士兵都鎮定自若,一點不像傳說中經常被幾門外國大炮轟破了膽的中國軍隊;他們不但不擾亂地方治安,反而把他們的駐地管理得井井有條,居民沒有絲毫畏懼這些中國人的意思,連條條大道小路都變得十分整潔,與先前所見的印度村莊截然不同。中國人把陣地都選擇在能保證水源的制高點上,俯仰自如,進退可據。聯想到自己那些由整天頤指氣使的英國軍官和松鬆散散的印度士兵組成的軍隊,司令官感到背上一陣陣發涼,正如司利姆所言,這是一支隨時准備打仗的精銳,而且,他們警戒的方向,不但向著東邊的日軍,也同樣對著北邊的英軍。 新38師的淵源要從國民政府財政部長宋子文建立的財政部稅務警察總團說起。這個部隊的武器由財政部自己采辦,多來自捷克等歐洲國家,幹部也由稅警總團自己的幹部學校訓練,部隊里沒有黃埔的畢業生,因此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抗戰前陸續建立了六個團之眾。該部隊名義上是警察,實質卻是野戰軍,所有訓練都是針對未來的中日戰爭來進行,財政部甚至一度試圖為它配備英國制袖珍坦克。
在1932年南昌行營的比武中,稅警總團大出風頭,參賽部隊總計120個團,涌現出的10名神槍手中竟然有7名來自稅警總團第四團。而這個稅警四團的團長,正是孫立人。凇滬抗戰中,稅警總團奮勇作戰,其戰力遠遠超過大部分友軍,戰後被整編為陸軍第44師,並入胡宗南集團,從此再無建樹。戰斗中身中13塊彈片的總團長孫立人出院後,得到宋子文和行政院長孔祥熙的支持,依靠治癒傷兵和少量來歸舊部,按照原稅警總團的編制重建部隊,又承頗講江湖義氣的雲南土皇帝龍雲慷慨相助,新招雲南兵員萬人,集中到貴州都勻練兵。三年之中,孫立人再次訓練了6團精兵,新軍名為財政部緝私總隊,實際上與原稅警團一個性質。正在擴充自己實力的戴笠垂涎這支武裝,處心積慮想全部收歸帳下。把這些精銳野戰部隊拿去做緝私用途,那是大材小用,與創建者的用意背道而馳。經孫多方奔走,才終於在最後關頭得到了這樣一個結果:由於組建入緬遠征軍,雲貴一帶已無部隊可供調配,著緝私總隊二、三、四團組建為66軍新38師,參加遠征軍序列入緬抗戰;五團、六團和戰力最強的一團,被編組成了軍統緝私隊留在了國內。戴笠身手果然不凡,這一口畢竟還是咬下了該部隊一半力量。 入緬之後,訓練有素的新38師在任安羌一戰成名,而後又被用於掩護盟國軍隊轉移,杜聿明率軍撤退時,其他部隊都有汽車乘坐,獨新38師徒步殿後掩護第5軍三個師,抵擋日軍第33和55師團機械化重兵追擊,還要一直走完野人山,其路程大約800公里。這種希奇古怪的任務,實在叫人瞠目結舌。這支部隊除了進入印度,沒有其他任何出路。
孫立人這位有著極強民族自尊心的將領,在進入印度的那一刻,就在估計英國當局做出不義之舉的可能,他命令全師整理著裝,保養軍械,佔領陣地,若英軍要胡來,就堅決自衛,一定不能使殖民軍看不起中國軍隊,任由他人宰割。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又曾到美國維吉尼亞軍事學院進修,深知西方國家和軍隊的優勢和毛病,是一位集中西軍事思想大成為一身的優秀軍人。他率軍進入印度原不過是保全部隊的權益之計,其目的不是去尋求洋人的保護,而是想將這支他自己親身訓練的精兵轉道印度再作回國抗日的打算。他在1942年6月10日給蔣介石的匯1報信里說:「英人之自尊自大,平日奴役印民,更甚於緬;若一旦有事,安能望其協助乎?」
孫立人在普拉村為來訪的艾爾文舉行了一場閱兵式。士兵們穿著設計得十分醜陋並早已磨舊的軍裝,手中保養很好的武器發出逼人的寒光,他們邁著同生死共進退的步伐,從中國、緬甸走到了印度。這支威武雄壯的部隊徹底鎮住了英國邊境高級官員,也為後來縱橫緬甸戰場的壯舉贏得了光明的開局,新38師終於在印度站穩了腳跟。很快,從新德里來了命令,他們獲得了一個休養生息的地方——雷多。

④ 孫立人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有哪些戰績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稅警總團第四團參加淞滬會戰,與日軍血戰兩周,在周家橋破壞日軍機械化橡皮橋,七次擊退強渡蘇州河的日軍,使該地成為淞滬會戰中日軍傷亡最重之處。但此役孫立人為奪回友軍失去陣地,遭迫擊炮彈攻擊身受十三處創傷,昏厥三天,藉由宋子文之協助立即送往香港接受完整治療。傷愈後,孫立人返回武漢加入財政部重組之緝私總隊擔任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重組之緝私總隊為松滬會戰後傷愈之稅警總團殘兵(未受傷的被團長黃傑帶走改組為40師)加上新募為主,規模3團,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孫立人將緝私總隊由原本之三團殘兵新兵逐步擴張至六團規模。
在國民政府急需有力部隊之要求下,1941年12月財政部被迫交出部分緝私總隊半數兵力給國民革命軍重組為新編第三十八師,作為交換條件由原本財政部體系的孫立人晉任少將師長,隸屬於第六十六軍,這支部隊成為中華民國當時的主力部隊之一。
1942年2月,中華民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於進駐緬甸曼德勒,兼任衛戍司令,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4日,西線英帝國緬甸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將軍奉羅卓英之命,派113團星夜馳援,劉放吾團長16日下午四時率部趕到巧克伯當。英緬甸軍司令斯利姆將軍17日親往會晤,命令該團乘汽車至平牆河地區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攻擊並消滅平牆河北岸約兩英哩公路兩側之敵。18日凌晨113團會同安提司准將之戰車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七千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美國傳教士、各國新聞記者及婦女五百餘人。仁安羌大捷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一個團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勛章表彰孫立人的戰績。美國小羅斯福總統亦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英帝國司令勛章。
仁安羌戰後,英國方面決定棄守緬甸,撤往印度,新三十八師奉命掩護盟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由於英軍的潰退,導致了中國遠征軍陷入日軍包圍。中國遠征軍第一路軍副司令官杜聿明因對英國人的欺騙和不忠感到不滿,拒絕了時任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指示,而執行了蔣介石令他經野人山熱帶叢林北上撤回雲南的命令。孫立人則認為野人山屬瘴癘之區,縱橫千里,難以穿越,當機立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由於日軍被杜聿明率領北上的大部隊所吸引,新三十八師在撤退途中比較順利地打垮日軍的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因遭到日軍追擊,喪失了穿越野人山的最好時機,半數葬送在野人山中,孫將軍得知後立刻派遣新三十八師搜尋並救出部分友軍轉而撤往印度。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英駐印邊防軍要求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拒絕解除武裝。恰巧,為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聯軍第一師師長正於當地醫院療傷,聞知孫立人部的情況後,即前往調解。第二天,新三十八師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軍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反攻。
戰役發動後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進攻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二十二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新三十八師113團與美軍麥瑞爾突擊隊聯手攻佔瓦魯班。日軍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據日軍戰史記載:「師團長接到兩軍交鋒報告後,判斷這支敵軍只是為了掩護中美軍主力越境派出來的一支先遣部隊,首先命令富昆南部地區的第56聯隊急速前進,企圖將其各個擊破。及至該聯隊到達戰場交戰後才搞清楚,敵軍原來是中國軍第38師(孫立人師)一支勁旅,和第18師團過去在中國大陸上接觸過的中國軍隊,在素質上完全不同,因而大吃一驚。過去,日軍以優異的單兵作戰能力及較先進的裝備,在面對中國軍隊時都有壓倒性的攻勢。尤其是這個由九州編成,素有把握的第18師團轉戰中國,同中國交戰最有自信,豈料胡康河谷富昆的中國駐印軍,無論是編制、裝備,還是戰術、技術,都完全改變了面貌,盡管第56聯隊奮勇猛攻,敵軍圓形陣地在緻密的火力攻擊網和空軍的支援下不僅毫不動搖,而日軍的損失卻不斷增加。中國軍雖已遭到了將進九百名的損失,卻依舊頑強抵抗,堅守密林陣地,毫不退讓。於是立即向上級報告了這個情況,使全軍不經大為愕然。」
駐印軍攻佔胡康河谷後,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三十八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迴到堅布山後方,和新二十二師兩面夾擊,29日攻佔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將軍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於日軍第18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於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迴,切斷加邁日軍的後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二十二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餘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
8月3日,中美聯軍克復密支那。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斗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中國駐印軍攻克密支那後,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一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一軍和新六軍。孫立人任新一軍中將軍長,下轄新三十八師和新三十師(後廖耀湘新六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五十師編入新一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斗開始。中國駐印軍由密支那、孟拱分兩路繼續向南進攻。孫立人率新一軍為東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緬甸八莫、中國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次日兩軍於芒友舉行會師,作為在越南河內(時稱東京)會師的前哨。隨後,孫立人指揮新一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佔臘戍,3月23日佔領南圖,24日佔領細胞,27日攻克猛岩,消滅中緬印邊界所有的日軍部隊,第二次中緬印戰役以勝利告終。孫立人因戰功獲頒青天白日勛章。

孫先生是國民黨部隊中少數幾個給中國人提氣的將領。

⑤ 中印自衛反擊戰

11月16日至21日

一、第一階段作戰(10月20日至28日)
自衛反擊作戰在中印邊境東段和西段地區進行。印軍部署的兵力有1個軍部、1個師部、4個旅部、21個步兵營,總計約22000人。印度陸軍原是英國殖民地軍隊,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與我作戰的印度第四師號稱「王牌部隊」,是「印軍編制、裝備、訓練的試點部隊」。第一一四旅長期駐防克什米爾、受過山地戰訓練。這些部隊在印度陸軍中具有代表性。其作戰部署是:東段,第七旅4個營部署在克節朗地區;炮兵第四旅兩個步兵營配置在棒山口、達旺地區;第四師戰術司令部及1個營位於吉米塘、下地地區;第五旅8個營分布在「蘇班西里邊區」、「西安邊區」和「魯希特」;第四軍軍部和第四師師部位於提斯普爾。西段,印軍第一一四旅以5個營分散配置在邊境全線,其中1300餘人分布在入侵戰境的43個據點;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印度的企圖是:在東段,依據正侵佔所謂「麥線」以南和以北的克節朗地區,繼續向西藏內地擴大侵佔范圍;在西段,依託其入侵的43個據點,繼續向我境內蠶食,逐步侵佔新疆阿克賽欽地區。
中國邊防部隊的主要部署是:以西藏4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克節朗地區印軍的進攻,然後殲滅克節朗地區和可能由達旺地區來援之敵;以新疆1個多團的兵力,首先粉碎印軍進攻,然後殲滅侵入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之敵,並視情況擴張戰果;同時,以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向當面之敵反擊,配合主要方向的作戰。
克節朗地區反擊作戰。克節朗,位於中印邊界東段西藏以南地區,該地山峰比高1500米以上,海拔4000米左右,森林密布,氣候惡劣,人煙稀少。該地區印軍第七旅、炮兵第四旅2個步兵營,共6個多營6000餘人,部署在克節朗、棒山口、達旺一線,企圖鞏固已侵佔之地,並繼續侵佔我克節朗河以北地區,實現其「以塔格拉(即拉則山)山嵴為界」的夢想。中國西藏邊防部隊集結了10300餘人的兵力,對印軍第七旅實施反擊。根據印軍前重後輕、翼側暴露、正面寬、縱深淺的布勢特點,貫徹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原則,以3至4倍於敵的絕對優勢的火力,採取從兩翼開刀、迂迴側後、包圍分割、各個殲滅的戰法,於20日拂曉開始反擊。實施主要突擊的右翼部隊在槍等、卡龍之間強渡冰冷刺骨的克節朗河,向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指戰員們冒著槍林彈雨,互相掩護,交錯前進,與印軍展開的激戰。負責摧毀塞維拉河岸卡龍據點的我二連六班班長陽廷安一往無前,前仆後繼,勇猛反擊,共攻克27個印軍地堡,收復了卡龍據點,為驅逐入侵卡龍的印軍第七旅創造了條件。戰後,六班被國防部授予「陽廷安班」英雄稱號。負責清除克節朗河南岸扯冬據點的我三連二排,敢打敢拚,連續摧毀14個地堡,收復了扯冬據點。戰後,二排榮立集體一等功。當天即清除了槍等、卡龍、扯冬、絨不丟等據點的入侵印軍。
擔任左翼助攻部民,向沙則、仲昆槍、克寧乃橋的印軍實行反擊。入侵沙則的印軍在這里構築了塹壕及百餘個明暗地堡。攻佔沙則可直接威脅克朗地區的印軍指揮機關。於是,助改部隊穿密林,攀懸崖,涉急流,迅速突入印軍前沿,首先割斷克節朗地區入侵印軍指揮機關與沙則據點的聯系。在沙則戰斗中,九連二班班長張映率領全班,連續攻克印軍4個地堡,在攻擊第5個地堡時,他身負重傷,向地堡投入最後1枚手榴彈,並用雙腿堵住印軍地堡射孔,壯烈犧牲,為後續部隊殲滅印軍創造了條件。戰後,國防部授予他「戰斗英雄」稱號。
當天,克節朗地區的印軍大部被殲,一部潰逃。22日,中國國防部宣告;我軍沒有必要受非法的「麥線」約束。23日,我山南地區部隊殲滅棒山口之敵一部,佔領棒山口。接著我軍兵分5路實施追擊,直取達旺。印軍侖惶向達旺河以南之西山口一線撤逃。我邊防部隊又以一部渡過娘姆江曲,晝夜兼程,沿下地、龍拉、沙澤一線急進。清除棒山口入侵印軍的另一支反擊部隊,於24日佔領了東新橋等地。25日,幾支反擊部隊相繼進占達旺。爾後,其中一部繼續向南推進到達旺河北岸。克節朗——達旺之役遂告結束,首戰告捷。全殲印軍第七旅及其他一部,俘虜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共殲印軍1900餘人,收復了克節朗河以南、達旺河以北、不丹以東、達旺以西的全部領土,並在事實上否認了所謂麥克馬洪線。
昌都、林芝、山南分區部隊反擊作戰。西藏昌都、林芝、山南地區的中國邊防部隊,也於10月20日分別向當面入侵印軍實施反擊。先後攏除了呷靈公、拉木多、林卡、拉曼、阿夏比拉等印軍據點,殲敵一部,進佔了易古通、馬尼崗、塔克新等地,逼近瓦弄,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戰。
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和班公湖地區反擊作戰。加勒萬河谷和紅山頭地區,位於中印邊界西段新疆阿克賽欽西部,在喀喇昆侖山和風底斯山山區,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荒無人煙。印軍第一一四旅5個營約5600人,分散配置在這一地區600公里正面的77個據點內,其中1300餘人分布在侵入中國境內的43個據點內。印軍第一一四旅旅部及1個營位於列城,查謨——克什米爾國民軍第十四營侵佔紅山頭,傑特聯隊第五營侵佔加勒萬河谷。印軍在侵佔的據點內設置障礙,組織較嚴密的火力,各點均有獨立作戰的能力。他們企圖憑借其據點,伺機侵佔新疆整個阿克賽欽地區。
我新疆邊防部隊針對入侵印軍正面寬、據點分散、間隙大的弱點,集中優勢兵力,採取迂迴包圍、近戰夜戰等,打了殲戰的有效戰法,決心首先粉碎入侵印軍的進攻,然後採用拔點攻堅的戰法,就地圍殲,逐次清除加勒萬河谷、紅山頭和新疆阿克賽欽地區西大溝以北河尾灘、天文點兩防區內的入侵印軍。為防止印軍向我邊防部隊的薄弱地區進攻,又令空喀山口防區駐守分隊在班公湖以南組織積極防禦,牽制當面入侵印軍。
紅山頭攻堅戰斗及天文點防區作戰。紅山頭是兩段第一階段反擊戰的主要方向。該寺是斗拉特別奧里基地印軍聯系天文點地區據點的重要樞紐。印軍構築了16個地堡、5個地下室工事,組成兩層火力陣地,火力強,工事堅固。20日,新疆邊防部隊首先實施炮火急襲,爾後從印軍側後西、南兩個方向進攻反擊。一部由正面佯攻,一部從側後直插紅山頭主峰,另一部直搗入侵印軍平台陣地,攻擊分隊以爆破筒、炸葯包、噴火器殲滅負隅頑抗之印軍。經1個多小時的戰斗、驅除了入侵印軍,奪回了紅山頭主峰。前來增援的印軍眼看大勢已去,於是半途撤回。紅山頭戰斗後,我們乘勝擴大戰果,擔任打援、守卡、警戒的分隊相繼拔除31號、12號、5號、8號、11號、17號等6個印軍據點,全殲守軍,收復失地。其他各點之入侵印軍於當晚倉惶逃竄。至21日晚,天文點防區印軍入侵據點全部被肅清,給印軍第一一四旅第十四營以沉重打擊。
加勒萬河谷拔點及河尾灘防區作戰。加勒萬河谷地區,谷深溝窄,山高坡陡,懸崖絕壁,交通不便。印軍以直升飛機空運補給。印軍在此處構築了工事、地堡,企圖長期佔領。新疆邊防部隊對其軍情地形了如指掌。20日,我邊防部隊向該處南、北兩側的入侵印軍據點實施反擊。首先利用夜暗隱蔽接近印軍據點,爾後實施炮火急襲,隨即一部從河谷北側左翼插入印軍前沿,向前推進;另一部從河谷南側左翼發起反擊,在工兵、防化兵密切配合下,經近40分鍾激戰,成功地拔掉了加勒萬河谷地區入侵印軍的據點。該處戰斗結束後,我軍乘勝擴大戰果,兵分兩路,一路順加勒萬河谷南進;一路北上向西大溝發展。至23日,拔除「河印27號、28號」據點,其餘印軍哨卡聞訊而逃。至此,河尾灘防區之印軍全部肅清。
班公湖岸四戰四捷戰斗。印軍第一一四旅廓爾喀聯隊第一營入侵班公湖南北兩岸建立了據點。班公湖北岸為空喀山口防區,南岸為阿里防區。21日,擔負空喀山口財區反擊作戰的邊防部隊,抓住戰機,向位於班公湖北岸中國一側的西里扎普、安拉溝等地的印軍進行反擊;22日,班公湖南岸新疆守卡分隊一部,清除了占據南岸及其以西另一據點的入侵印軍。在班公湖西岸的西里扎普、4400高地、絕拉溝、野營地拔點攻堅戰斗中,我軍四戰四捷,戰至24日,全部拔除了班公湖南北岸及其以北地區的31個入侵印軍據點。
轉戰巴里加斯。巴里加斯位於西藏阿里噶爾縣西北,為獅泉河河谷,距傳統習慣線18公里,河谷寬200-300米,河谷有公路往東提通列城,兩側為高山。印軍查謨——克什米爾國民軍第七營入侵該地,建立據點6處,企圖長期佔領並作繼續蠶食其它地區的基地。23日,班公湖地區入侵印軍據點全部肅清後,我西線新疆邊防部隊奉命揮戈南下阿里,殲滅巴里加斯地區入侵印軍。受領任務的部隊不顧幾天幾夜連續作戰的疲勞,以驚人的意志揮師南下,對阿里之口、約山口、巴里加斯等地的入侵印軍進行反擊。轉移中,我邊防部隊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中夜以繼日地連結行軍1400里,有的分隊兩次徒步齊腰深的冰冷剌骨的噶爾河。工兵分隊在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上架橋,保證部隊開進。部隊吃不上熟飯,喝不上開水,吃冰雪,啃干糧,忍飢耐寒,於26日趕到甲崗——獅泉河一帶集結。爾後,分兵兩路:右翼由甲崗——且坎——拉干赫爾方向迂迴印軍側後,繼其退路;左翼沿獅泉河谷實施主攻,圍殲印軍於衛里加斯——卡日果之間地區。以阿支、且坎、扎西崗守卡分隊配合主力作戰。27日,反擊部隊一部抵達山口與印軍打響。機槍連班長司馬義買賣堤在汽車上為掩護戰友下車,用沖鋒槍向印軍猛烈射擊,吸引印軍火力,他兩次身負重傷,仍堅持戰斗掩護戰友,直至壯烈犧牲。戰後,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稱號。這次戰斗斃、俘印軍多人,佔領山口。27日,阿支、且坎分隊攻佔約山口。同日,攻擊部隊對巴里加斯之印軍形成合圍。28日,打退入侵印軍的進攻後,收復了拉多和碟木綽克等地。爾後,又收復了衛里加斯、卡日果等地。衛里加斯地區作戰遂告結束。
解放軍在戰斗中至此,新疆邊防部隊在環境、氣候異常惡劣的情況下,從喀喇昆侖山到岡底斯山,轉戰千餘里,拔除入侵印軍據點37個,收復部分領土,殲敵一部,有力地配合了東段主力部隊的反擊作戰。
第二階段作戰(11月16日至21日)
面對印軍的再次武裝入侵,中央軍委即令西藏、新疆邊防部隊繼續分別在東段、西段反擊入侵印軍。東段,西藏軍區前指指揮8個步兵團、3個炮兵團的兵力,向達旺河以南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反擊;為加強東段東部地區作戰的指揮,決定組成昌都地區分前指(即丁指),由軍長丁盛、副軍長韋統泰、軍副政委鍾池、政治部主任藍亦農、昌都軍分區司令員宏晉武組成,指揮4個團的兵力,向瓦弄地區反擊西藏山南、林芝分區部隊,在東段中部地區反擊,以配合主要方向作戰。西段,新疆軍區前指指揮1個團的主力,在班公洛地區反擊。
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反擊戰。這個地方靠近不丹王國,印軍沿公路擺成南北一條「長蛇」,布勢特點正如劉伯承元帥所概括的,是「鋼頭、錫尾、背緊、腹松」。據此,西藏邊防部隊以2個多團從正面攻擊西山口,打敵之「頭」;以3個多團從敵兩翼夾擊申隔宗、略馬東、擊敵之「背」,剖敵之「腹」;以2個團實施迂迴,直插德讓宗、邦迪拉之間,切敵之「尾」,形成對西山口、德讓宗地區之敵多路向正合擊,將其分割包圍,各個殲滅。參戰各部於11月10日至15日分別向指定位置開進,至17日,先後與印軍警戒,偵察分隊接觸,但印軍未發覺我軍企圖。17日晚,我迂迴部隊在登班擊潰印軍1個營,切斷了德讓宗——邦迪拉公路。此時印軍才發覺我軍已多路逼近,彼處於不利地位,遂於18日晨全線撤逃,但還陷於我軍合圍之中。18日晨,我軍發起總攻在激戰中,副班長龐國興為追殲股潰逃印軍與連隊失去了聯系,深入印軍縱深地區15公里,作戰5次,攻佔2個炮兵陣地,擊斃7個印軍士兵,繳獲7門火炮和2台汽車。戰後龐國興被國防部授予「戰斗英雄」稱號。當日我軍佔領西山口、申隔宗、德讓宗、殲來印軍一部,一部潰逃,其四師戰術司令部率直屬部隊乘我軍未截斷通往打隴宗道路的空隙逃脫。19日,我軍佔領邦邊拉,並於略馬東地區圍殲印軍近千人。隨即我軍主力便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展開搜剿,一部向南追擊,於21日進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鷹窠山口一線。至此,在西山口——邦迪拉地區,全殲印軍3個旅,共斃俘印軍准將旅長豪爾•辛格以下官兵5200餘人。
戰爭東線察隅縣地圖瓦弄地區反擊戰。瓦弄,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以北,其東、南與緬甸、印度相鄰。該地區山高林密,年均海拔4000米以上,斷崖峭壁,河流交錯,水流湍急,易守難攻。入侵印軍第十一旅4個營2000餘人憑險扼守,並不斷向我軍出擊。中國邊防部隊以1個團向瓦弄所公西北之印軍左翼實施迂迴包圍;以1個團又1個營分別向瓦弄扎公、曲子扎公反擊,居高臨下,直插瓦弄,以4個連從察隅河以東反擊,分割殲滅瓦弄地區之敵。11月16日晨,我軍發起反擊。我軍一部攻扎公、曲子扎公等地,打亂了印軍部署。印軍十一旅旅長等人見勢不妙,懼我全殲,即下令全線撤退,旅長本人隨四軍軍長考爾乘飛機倉惶逃跑,部隊大部潰散。在反擊戰中,我軍排長周天喜帶領一個加強班沖在最前面,經3小時苦戰,打下了印軍第一個地堡群,當向印軍第二個地堡群沖擊時,周天喜不幸犧牲。戰後,國防部授予周天喜「戰斗英雄」稱號。戰士陳代富奉命執行摧毀地堡任務,當他將爆破筒塞入地堡時,被印軍推了出來,在危急時刻,他爬上地堡,扒開堡頂積土,將爆破筒從頂蓋園木間隙插入,並用胸口頂住爆破筒,不讓印軍推出,當爆破筒即將爆炸的一瞬間,他迅速滾出了地堡,地堡被炸毀了,打開了部隊前進的道路,人們稱贊他是活著的黃繼光。戰後,國際部授予陳代富「戰斗英雄」稱號。16日17時許,中國邊防部隊進占瓦弄。另一部向「東」村地區之敵發起攻擊,進占敵能。我部進駐瓦弄後,主力轉入搜剿,一部乘勝向南追擊,到21日,我軍進至薩木維爾和金古底,逼近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追擊部隊奉命停止追擊,就地轉入搜剿。瓦弄之戰,共殲滅印軍1200餘人。
里米金、梅楚卡、都登地區反擊戰。東段中部地區,西藏山南邊防部隊的約1個營的兵力,於18日向里米金方向反擊;林芝邊防部隊以3個營的兵力於19日向梅楚卡、都登方向反擊。我軍先後拔除印軍據點16處,佔領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殲敵一部,有力地配合了主要方向的作戰。
班公洛地區反擊戰。班公洛位於中印邊界西段西藏阿里日土縣斯潘古爾湖西側地區,西面與印度實際控制區的拉達克相接,是入侵印軍的一重要前進基地。印軍在這里建立了6個據點,其中3個據點分布在山嵴樑上,可以控制西藏阿里邊防分民的哨卡,威脅阿里縱深之安全。18日上午,印軍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駐守斯潘古爾湖地區的新疆邊防部隊發起進攻。新疆邊防部隊作出部署:迂迴入侵印軍側後,摧毀其據點,清除侵入班公洛地區之印軍。我軍一部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頂著大風雪,翻越海拔5200米的冰山,按時進抵反擊出發陣地。18日上午,以連為單位分別向3個據點發起沖擊。攻打第一個據點的部隊,一鼓作氣戰斗30分鍾即摧毀了敵工事和地堡21個,攻克了據點;攻打第二個據點的部隊,冒著印軍猛烈的機槍射擊,英勇頑強,前仆後繼,激戰1小時,攻克了25個地堡,拔除了據點;攻打第三個據點的部隊,以果敢迅猛的動作,掃盪印軍邊部,摧毀了據點。拔除了據點後,我軍在轉向印軍炮兵陣地的攻擊中,工兵戰士羅光燮在排長排雷負傷的情況下,奮勇沖雷區排雷。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繼被地雷炸斷,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還未排完,部隊無法前進,他以大無畏的獻身精神,用身體向雷區滾進,為部隊開辟沖鋒道路,最後壯烈犧牲。戰後,國防部授予他「戰斗英雄」稱號。經兩個多小時激戰,我軍清除了印軍廓爾喀第十一聯隊第一營第三連的大部兵力。與此同時,反擊部隊以炮火壓制破壞了入侵印軍另3個據點,其守敵於19日逃竄,我軍於20日佔領該3個據點。至此,班公洛地區作戰勝利結束。西段入侵軍據點全部清除。
位於新藏公路線上的康西瓦烈士陵園為了高舉和平談判的旗幟,促成戰國三項建議的實現,中國政府於11月21日宣布,從22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全線主動停火,主動後撤。從12月1日開始,我軍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我側20公里以內。其後,又將繳獲的印軍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交還給印度,並釋放了全部印軍戰俘。中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不過主動撤軍也引起後人的另外一種評價:中國除了勝利者三個字什麼也沒得到,印度除了背上失敗者的名聲,卻獲得了取有戰爭的實質收獲!但以快速結束戰爭為戰略目標並盡量減少戰爭餘波確實符合國內建設需要與外交信譽的建立)。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歷時1個月,我軍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在東段進到了非法的「麥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附近地區。作戰中,全殲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俘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擊斃印軍第六十二旅旅長希爾•辛格准將,總計殲滅侵印軍89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300餘門,坦克10輛,汽車400輛各種槍6300餘支(挺),及其它許多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在反擊作戰中,我軍共傷亡2400餘人。在這次自衛反擊戰中,我邊防部隊同仇敵愾、英勇戰斗,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驅逐了入侵的印軍,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打擊了當時印度擴張主義者的囂張氣焰,大揚了國威軍威。

閱讀全文

與向印度邊境開進的是什麼部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脫歐不付錢怎麼辦 瀏覽:757
巴西對義大利面怎麼煮熟 瀏覽:277
印度殖民國家有哪些 瀏覽:715
中國地理位置在多少度 瀏覽:748
印尼女人嫁到中國要辦理什麼手續 瀏覽:477
伊朗地震帶在哪個國家 瀏覽:543
印尼男人為什麼喜歡穿花襯衫 瀏覽:454
伊朗跨緯度多少 瀏覽:309
越南糧食多少錢一噸 瀏覽:769
貝爾在中國哪裡求生 瀏覽:31
義大利高端開頭b的皮鞋有哪些 瀏覽:188
印尼是什麼詞 瀏覽:948
瑞典和伊朗哪個好 瀏覽:553
越南年貨節有哪些 瀏覽:569
越南和發鋼廠到河內多少公里 瀏覽:63
印尼墜毀的是什麼飛機 瀏覽:801
印度鐵路司機怎麼操作 瀏覽:919
向印度邊境開進的是什麼部隊 瀏覽:44
義大利香腸怎麼腌制 瀏覽:204
外國男人如何在中國留學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