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為什麼遷都
印度於1911年將首都從加爾各答遷至德里,繼而發展出新德里作為首都,遷都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貳』 印度為何遷都
印度遷 都:加爾各答-德里-新德里,是為了保證對對印度廣袤的國土的控制力。
印度曾經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1772年至1911年140年間,東部港口城市加爾各答一直是英屬印度的首府。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城市,也是殖民地印度最大的工商中心,但位於東部沿海一隅,對印度廣袤的國土缺乏控制力。1912年,印度首府遷至西北部古都德里。德里從公元前1400年起就是印度古王朝的都城,保留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是體現印度文化和精神的典範城市。為了保護舊城區的文化遺產,從1911年開始,印度在德里西南面10公里處營造新德里,1931年新德里基本建成,1950年正式成為印度共和國的首都。
今天的新德里從行政區劃上含有德里舊城區,同屬於德里國家首都轄區,面積1485平方公里,人口約1280萬(2001年)。新舊德里之間隔著一座印度門,並以聞名於世的拉姆里拉廣場為界:廣場以南為新德里,廣場以北為德里舊城區,新舊結合,古今一體,令印度傳統和現代文明結合在一座城市。
新德里是單一的政治中心城市,有著超前的規劃設計。市中心的頓西納小山為全城制高點,小山東北為議會大廈和印度門;印度總統府也位於小山西部。從總統府到印度門大街兩旁,分布著外交部、國防部等政府機構。城區分布合理,環境優美,花草密布,清靜幽雅;城市中心為中央公園,形成一個巨大的圓盤,從大圓盤有8條道向8個方向散射;新德里作為印度首都,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大國之都。
印度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在新舊德里,工商業中心在加爾各答,金融業中心在孟買,新興產業分布在昌加迪爾、班加羅爾等城市,避免了產業過分集中和城市職能的過分疊加。
『叄』 印度遷都新德里與中印戰爭有關嗎
印度遷都新德里與中印戰爭無關。
德里和新德里本質上是「一體兩面」,共同構成如今印度的首都。德里是舊城區,歷史悠久;新德里是英國殖民時期為滿足行政管理需求而新建的新城區,規劃更現代化。所謂從德里遷到新德里,就如同從「客廳」搬到「卧室」,並未真正離開原區域,這種「遷都」沒有實際意義。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爆發,印度軍隊初期失利,國內引發恐慌情緒,首都德里也受到戰爭陰影籠罩,市民人心惶惶,不少富裕家庭逃離前往南方避難。但實際上,中國軍隊主要作戰目標是打擊印度侵略氣焰、收復被佔領土,並未真正逼近印度首都德里,遠未到需要「遷都」的地步。
「遷都」傳聞可能是由於戰爭陰影放大了人們的恐懼心理,滋生和傳播各種謠言;部分媒體為博眼球誇大報道或編造虛假新聞;也可能有人出於政治目的故意散布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