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面積有多大
國土面積約2980000 km²(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
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行政區劃
印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8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每一個邦都有各自的民選政府,而聯邦屬地及國家首都轄區則由聯合政府指派政務官管理。此外,雖然印度在南極洲並沒有擁有土地,但在當地亦建有二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及Maitri基地。
印度首都為新德里(New Delhi),連同德里人口共1675.3萬(2011年)。德里位於印度恆河支流亞穆納河(又譯朱木拿河)畔,為中央直轄區,包括新、老德里和郊區鄉村在內,面積1485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446.3平方千米),是全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鐵路、航空樞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② 印度面積只有中國三分之一,拿什麼養活13億多人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不僅有著遼闊的疆土以及燦爛的歷史文化,以及眾多的自然資源。除此之外,祖先們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這對我國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世界上,若是說到人口大國,那麼我國肯定是榜上有名的,其次便是印度了。要說在2019年我國的人口統計,已經達到了14億人口了,目前我國的人口排全世界第一名。雖然我國疆土遼闊,資源也比較豐富。但是畢竟14億人口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結語
但是他們的經濟發展並不是特別好。之後他們的壓力應該會變得更大。不管怎麼說,還是希望印度這個國家能夠制定一個良好的方案。讓自己的國家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其實印度有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就像是不浪費糧食這一方面。希望大家在平時都能夠節約糧食,不要出現鋪張浪費的行為。
參考文獻:
《白居易名人錄》
③ 印度到底有多大
印度擁有著29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擁有著世界第二多的人口。
印度也稱為印度共和國,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的東北部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相鄰,西北部與巴基斯坦相交,所以說印度在戰略意味上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國家,有著5560公里的海岸線。但是國土面積僅僅298萬平方公里的國家,卻養育著13億人口,可以說印度是一個土地復種極其嚴重的國家。
印度的主要城市主要是孟買,金奈,班加羅爾迪昌加爾等等地區,這些是支撐印度整個國家經濟的主要城市,如今印度的人均GDP為2016美元,但是由於目前遭受到疫情的沖擊,人均GDP肯定有所下降,但人事不妨礙印度目前是世界第5大經濟體的水平。目前印度人口的確切數量為13.24億,就相當於一平方公里裡面要居住450.4人,印度的主要氣候類型為熱帶季風氣候,所以說印度的空氣相對比較溫熱和濕潤。
④ 印度到底是什麼樣的國家
1.印度地處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位於北半球。作為世界第七大、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總面積可達298萬平方公里。印度的首都為新德里,不包括德里的舊地區。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人口約有13.26億(2016年)。三分之二的人口跟農業直接或間接關聯,最近由於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已經成為世界金融、軟體等服務業最為重要的出口國,同時還是世界非專利葯的最大出口國。印度在社會財富分配上極度不平衡,而種姓制度的問題也較為尖銳。
3.作為世界上不結盟運動的創始國之一,印度政府一直以來都在強調外交政策的基礎是不結盟,從而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冷戰結束以後,印度政府改變了之前一直傾向蘇聯的平衡政策,實施全方位的務實外交戰略。當然同時,印度也是金磚國家裡面的成員之一。
(4)印象印度面積多少平方公里擴展閱讀
印度的國家發展情況
1.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增長速度引人矚目。若以同等購買力來衡量,印度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4.457兆美元,與日本並列世界排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但是若以美元匯率評估,印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萬的已發展國家澳洲相差無幾。
2.印度年成長率為5.8%,並於2011年至2012年間達6.1%。社會財富在印度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極度不平衡,全國10%的人口掌控全國33%的收入。由於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2011年,印度平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3,694美元,列世界的第129位;美元匯率則為1,389美元,為世界第140位。
⑤ 人口密度大,體制落後的印度,為何能擁有亞洲的矽谷
印度是一個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國家,國土面積少,但人口數量卻達13.53億,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雖然印度在我們的一貫印象中,是個環境臟亂差,犯罪率高的國家,總體社會經濟水平也比較低,但其南部城市班加羅爾卻被譽為「亞洲的矽谷」,是印度最大的高科技中心。
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世界知名企業過來設立辦事處,融匯了天時地利人和的絕佳條件,才形成了「亞洲的矽谷」。
⑥ 印度北方7個邦總面積及人口
1. 印度北方7個邦的總面積約為2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3885萬。
2. 印度東北部七邦以黃種人為主,主體民族包括漢族、藏族、傣族、緬族等。這些民族在長期遷徙過程中與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混血,形成了雅利安-蒙古人種。
3. 對於印度來說,火車是人們的第一印象。印度的火車常常掛滿人,這反映了印度的發展問題。印度的城鎮有些還不如我國的村莊建設好,但農村環境很好,有綠油油的叢林和清澈的小溪。
4. 印度人吃飯時習慣用手抓,這與中國人的習慣不同。一位東北姑娘在印度用餐時,因為習慣用筷子,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5. 印度東北地區共有七個邦,通過狹窄的西里古里走廊與印度其他地區相連。這七個邦被尼伯爾、不丹、孟加拉、中族蠢國和緬甸夾在中間,人種和文化都與印度其他地區相差甚遠。
⑦ 亞洲的第一人口大省是哪一個呢經濟總量怎麼樣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以單個國家的人口數量佔到了世界總人口的近1/6,就連國內排名前三的人口大省,都能在世界上秒殺95%的國家,畢竟全球上億人口的大國僅有13個,而咱們國內上億人口的省份就有廣東、山東兩個,近1億人口的河南也能在世界上排到前20。不過,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個地方,雖然是《亞洲第一人口大省》,但卻與我國無關,因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廣東省也不及它的一半。
不過,我對瓦拉納西的評價是:“我在印度旅遊十幾座城市,此地是最臟的一個。”
我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廣東】,2019年GDP已經高達10.77萬億,而印度一個面積比英國還大、擁有世界最多人口的經濟大省,卻比不過我們3000萬人口的重慶市,這就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差距~
⑧ 印度有什麼優勢或優點
說起印度,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一個迷之有趣的國度。也許是政治原因,我們大多數對印度的印象不算很好,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說印度的缺點,我們可以說出一大堆來,宣傳的也多半是印度的缺點。那麼今天我們不談印度的缺點,來談一談印度的有點,這個國家到底有著什麼優勢和優點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聊聊。
印度和中國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都有悠久的歷史,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十億級人口的國家。雖然印度的問題很多,但印度最近經濟也在快速發展之中,目前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和中國、俄羅斯、巴西、南非並稱金磚五國。
我們是時候審視一下印度的優勢了!
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不到中國的三分之一。人口統計是13.24億(2019年)僅次為中國,為第二大人口大國。人口密度450.4人/平方公里(2017年),密度非常高。
印度礦產資源豐富,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1、地緣優勢
印度是南亞地區毫無爭議的強國,無論在人口、地域、經濟、軍事上,在南亞是無敵的,周邊國家的體量根本無法對印度造成挑戰。雖然北面的鄰國是中國,但中國本身專注經濟,崇尚和平崛起,也不願意與印度起沖突。印度在南亞的霸主地位很穩固。
2、地理位置極佳
印度半島南部深入印度洋,印度又是印度洋地區唯一擁有航母的國家,所以印度幾乎獨霸印度洋,印度人把印度洋當成了印度之洋,當成了自家勢力范圍。
印度家門口是繁忙的印度洋航道,是東亞各國進口石油和出口商品的必經之路。良好的海上交通條件是發展經濟的重要優勢。也是印度制衡其他國家的重要籌碼。
而印度的戰略地位,也帶來了左右逢源的外交優勢。印度對於美國牽制中國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印度又緊鄰中東,中東又是美國俄羅斯爭奪控制權的重要區域,印度的地理位置,是美國和俄羅斯都要爭取的友好鄰邦。
更何況印度還是英聯邦成員國,在政治制度上沿襲英國的那一套,與西方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
3、印度的人口紅利
印度人口數量很多,僅次於中國,幾年內就會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總體而言,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印度的底層人雖然大多很貧窮,但他們卻樂天安命,等待來世,很少鬧事。印度人從歷史上就缺少反抗精神。這也與印度的種姓制度相呼應。
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的人口紅利逐步顯示出來,由於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人工成本已經逐步提高,很多國家的工廠已經遷移到印度,帶動了印度的整體發展。
另外,與中國類同,人口基數大,本國的消費市場就足夠大。印度已成為很多消費品牌的必爭之地。比如中國國產的手機,華為、小米、OV等,都把印度視為海外消費市場的重中之重。
4、印度的教育與語言優勢
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印度人可以說英語也是一大優勢。比如美國有很多的公司,就將呼叫基地設在印度。印度的IT業也非常發達,印度已是全球最大的軟體和後端服務外包大國,在IT科技領域具有培養高端人才的優勢。
另外,很多的矽谷管理階層中,印度裔比華裔表現亮眼,不少全球知名科技大公司現在都由印度裔出任CEO,Google的皮猜(SundarPichai)、微軟(Microsoft)的納德拉(Satya Nadella),就是兩個顯著的例子。這裡面也多多少少能夠體現出兩個民族之間的一些差異:
4.1、華人不團結,習慣於各自作戰,不像印度人喜歡集體行動;
4.2、華人喜歡埋頭工作,當老黃牛,印度人則喜歡表現,搶功勞意識強烈,容易在職場冒出來;
4.3、中國學生不喜歡團隊配合的體育項目,印度學生則喜歡打板球(印度的國球),團隊運動需要隊員密切配合才能取勝,這等於鍛煉了印度人的團隊協作意識;
4.4、印度人在做好工程技術的同時,有點想法的都會去讀MBA,而MBA的目標就是培養管理者,矽谷的科技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創始人會退居幕後,轉而僱傭受過MBA教育的人擔任CEO,印度人既會工程技術,又手握MBA的敲門磚,自然容易爬上CEO這個實權位置。
總之,印度是一個優點與缺點都同樣突出的國家。印度與中國有很多方面很類似,因此,印度也將中國作為了自己趕超的目標,比如,印度就非常想突破區域大國的地位,成為世界強國,因此入常(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成為他們的一大訴求!中國應該正視印度的發展,充分參與其中,為國內的經濟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同時,印度的一些好的地方,比如注重英語,注重IT,在外國比較團結等等,這些也是值得我們中國人,特別是在他國打拚的華人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