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啥維系印度3000多年的種姓制度,還存在「血脈壓制」呢
近年來,隨著短視頻平台的火爆,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了短視頻創作大軍。其中一些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便通過短視頻來向國人介紹海外的異域風情。而在前段時間,爆史君就刷到一些在印度生活的華人,用鏡頭來展示他們在印度的所見所聞。而在關於印度的一些短視頻中,華人們提到最多的一個詞便是「種姓制度」。爆史君今天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印度種姓制度的前世今生。
(一)種姓制度的由來在種姓制度建立之前,印度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雖然談不上人人平等,但也不會像後來那樣等級森嚴。隨著古印度人種的衰亡,新起的高加索人種雅利安人經印度西北方的山口,陸續湧入印度河中游的旁遮普一帶。他們先是征服了南部印度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然後又經過幾個世紀的武力擴張,征服了整個北印度。
印度底層婦女
而在一些婆羅門和剎帝利的男性看來,他們對等級低下的女性實施性侵,也並非強奸,而是「恩賜」。除此之外,在印度現有的國情之下,低等級的女性受害者是告不贏高等級的男性罪犯的,她們只能選擇忍氣吞聲,這也加劇了印度強奸案的爆發。在平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高等級的印度人總是頤指氣使,低等級的首陀羅甚至不敢直視他們的眼睛,就如同小說中的「血脈壓制」。
(四)種姓制度無法消除的根源印度的種姓制度,到今天已經30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為何就沒有人想試圖打破呢?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宗教思想的影響。印度的種姓制度起源於印度教,而印度教又是婆羅門教、佛教和耆那教教義,以及民間信仰、風俗習慣、哲學思想的綜合產物。在印度教的教義中,人之以分成高低貴賤,是因為你上輩子沒做好事,所以這輩子才會受苦受累。第一等級的婆羅門,正是因為上輩子做了好事,所以才能夠享受今天的榮譽和地位。底層民眾要做的就是今生努力贖罪,來世投一個比較高的等級。印度底層人民長期受這種思想的洗禮,自然認為自己身份低賤是「理所應得」。
❷ 印度種姓制度已存在幾千年,為何低種姓至今都不想改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是陳勝和吳廣揭竿起義時發出的震撼之問。前209年,秦朝正派了很多的農民去戍守漁陽,但是當時由於他們在路途中經歷了一場大雨,耽誤了行程,很多的人都擔心自己會被問罪。於是陳勝和吳廣就趁機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同時,他們也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世人,貧窮與貴賤根本不是生來就註定的。
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低種姓的人不聯合起來一起反抗種姓制度呢?其實歸根結底,種姓制度的強大就在於它不僅將人分為三六九等,它還給人們灌輸了一種鄙視鏈思想。第三等級的人是不屑於和第四等級的人為伍的,而第四等級的人又不屑於和第五等級的人為伍。甚至低種姓的內部還會存在著鄙視與被鄙視的關系。所以印度永遠都不可能發生像陳勝吳廣聯合勞苦大眾起義的事情。
❸ 印度種姓制度,持續千年的詬病,為何今天依舊沒能廢除
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主要是以統治階層為中心,而劃分出來的以各種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實際上這種制度是印度宗教的產物。我們知道世界上很多宗教,他給人類所灌輸的思想都是生死輪回,包括印度教也是如此。
只要印度人一直懷著這種理念,那麼這種種姓制度將會一直存在。其實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國家在宗教信仰方面都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們對於宗教教育的理解,也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理論。這是時代進步與文明的象徵,但是在印度似乎依然可以看到過去思想的根深蒂固,這也是由於印度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一個綜合體現。
❹ 存續了千年的印度種姓制度,為什麼終究淹沒在時代的浪潮之下
經過時代的洪波,不少歷史產物經受住了沖擊,站在了時代的舞台之上。但也有一些沒有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而被淘汰。古老的印度河流域孕育出來許多優質的文明,它們都仍在現今的舞台上閃耀著榮光。但在古印度人建立的嚴密的等級制度之下,也出現了種姓制度。這種制度影響了印度甚至長達千年,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種姓制度也終究淹沒在了時代的浪潮之下。
在時代的浪潮中被淘汰的種姓制度
在種姓制度之下,人有了高低貴賤之分,這些階級的固化,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而且種姓歧視以及「潔」與「不潔」的觀念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婆羅門被認為是最潔凈之人,而「賤民」是最為不潔的人。倘若不小心觸碰到了「賤民」,就被認為是沾上了不潔。所以這些「賤民」就被固定在一個范圍之中,甚至他們走過的痕跡都要清理干凈。
這些固化的思想和觀念,不僅讓階級之間變得僵化,彼此之間缺乏聯系,就像各自生活在隔離的國度。而且顯然阻礙了社會的進步,也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同時也會引發了很多的社會矛盾。所以隨著印度解放思想的覺醒,印度獨立後,就在法律中明文規定,廢止種姓制度,不允許種姓歧視。